有人把“俳优”看作是“古代的相声”,只不过是比喻的说法。“俳优”发端于前,相声发展于后,二者之间显然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如果说“俳优”蕴涵着某些相声的因素,无疑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新中国成立以后,“俳优”发端而为传统相声所继承的讽刺传统,不但没有削弱,而且有了长足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
2024-06-06
宋代百戏中与相声中文字游戏相关的艺术形式主要有“合生”、“商谜”。
“合生”,又作“合笙”,历史渊源较为久远。早在唐代,就有歌舞戏的“合生”。《新唐书》载云:“后宴两仪殿,帝命后兄光禄少卿婴监酒。婴滑稽敏给,诏学士嘲之,婴能抗数人。酒酣,胡人襪子、何懿等唱合生,歌言浅秽。”文中提到的艺人,任半塘《唐戏弄》指出:“以言演员,在中宗前演合生之二胡人,一曰襪子,亦作‘韈子’,应即武平一所谓‘妖妓’,必以声色胜。四章论后世旦色之源,所谓‘胡妲’是也。一曰何懿,应是生脚,扮王公者,其人不必为女性。”孙楷第《论中国短篇白话小说》指出:“《新唐书》记襪子、何懿等唱合生,似亦非一人之事。大概合生以二人演奏,有时舞蹈歌唱,有时指物题咏,滑稽含讽。舞蹈歌唱,则与杂剧说话近;指物题咏,滑稽含讽,则与商谜之因题咏而射物者,其以风雅为游戏亦同。我们可以假定:合生是介乎杂剧、说书与商谜之间的技艺。”
到了宋代,“合生”已列为“说话”的家数之一,实际上朝着“商谜”的方向发展,成为语言文字游戏,屡见于文献记载:
《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条载云:
吴八儿合生,张山人说诨话。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条载云:
合生与起令、随令相似,各占一事。
《武林旧事》卷六“诸色伎艺人”条记载:
合笙;双秀才。
记述最详的当推洪迈《夷坚志》“合生诗词”条:
江浙间路岐伶女,有慧黠知文墨,能于席上指物题咏,应命辄成者,谓之“合生”。其滑稽含玩讽者,谓之“乔合生”。盖京都遗风也。
接着还描绘了“合生”的表演过程:
张安国守临川,王宣子解庐陵郡印归次抚。安国置酒郡斋,招郡士陈汉卿参会。适散乐一妓言学作诗,汉卿语之曰:“太守呼为五马,今日两州使君对席,遂成十马,汝体此意作八句。”妓凝立良久,即高吟曰:“同是天边侍从臣,江头相遇转情亲。莹如临汝无瑕玉,暖作庐陵有脚春。五马今朝成十马,两人前日压千人。便看飞诏催归去,共坐中书秉化钧。”安国为之嗟赏竟日,赏以万钱。
对后世相声影响最大的是“乔合生”。张齐贤《洛阳搢绅旧闻记》载云:
有谈歌妇人杨苎萝,善合生杂嘲,辨慧有才思,当时罕与比者。少师杨凝式以侄女呼之,盖念其聪俊也。时僧云辨,能俗讲,有文章,敏于应对。若祝祀之辞,随其名位之高下对之,立成千字,皆如宿构。少师尤重之。云辨于长寿寺五月讲,少师诣院,与云辨对坐,歌者在侧。忽有大蜘蛛于檐前垂丝而下,正对少师与僧前。云辨笑谓歌者曰:“试嘲此蜘蛛,嘲得者,奉绢两匹。”歌者更不待思虑,应声嘲之,意全不离蜘蛛,而嘲成之辞,正讽云辨。少师闻之绝倒,久之,大叫曰:“和尚!取绢五匹来!”云辨且笑,遂以绢五匹奉之。歌者嘲蜘蛛云:“吃得肚婴撑,寻思绕寺行,空中设罗网,只待杀众生。”盖云辨体肥而壮大故也。
与前面引文中的妓相比较,妓“凝立良久”,歌者却是“不待思虑,应声嘲之”,可以说是更胜一筹。题咏蜘蛛的唱词滑稽而含玩讽,当属“乔合生”的代表作。
相声继承了“乔合生”指物题咏,应命辄成,滑稽而含玩讽的传统,更有创新和发展。如传统相声《兄妹联句》说的是苏东坡和苏小妹。“这苏东坡长得这模样是大连鬓胡子,大长脸。苏小妹呀,长得并不难看,就是眼窝略深,有点往里眍。眼窝往里一眍,就显着前额骨突出啦。前额骨突出可就有名称啦,说句现在的通用语吧,叫什么呢?叫——奔儿头!”这天,兄妹二人联句作诗:
苏东坡说:“数次拭脸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一听:怎么着?说上我这深眼窝啦!我没招你呀!咱们不是在一块儿研究诗句的腰字吗?你做哥哥的填不出好字来,就讽刺我这深眼窝呀?你怎么不说说你那大连鬓胡子呀!好,我给你也来两句。就说:“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须内有声传。”
那意思是:看看你自己吧,那大胡子长得都找不着嘴啦!
嘿,她倒不吃亏!
苏东坡又说了两句:“迈出房门将半步,额头已然至庭前。”
说苏小妹刚迈出房门半步,那奔儿头已经到了前院啦!这奔儿头是够大的啦!
苏小妹一听:嗬,又冲我这奔儿头来劲啦。行,我再回你两句:“去年一滴相思泪,今朝方流到腮边。”
就是说苏东坡呀,去年从眼睛里流出一滴眼泪,整流了一年才到腮帮上!
哎,这脸也太长啦!(www.chuimin.cn)
这段相声具有如下特色:一是不假思索,应对如流;二是舌剑唇枪,互相嘲讽;三是幽默诙谐。与宋代百戏中的“乔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生动地说明了二者之间的渊源关系。
“商谜”,就是猜谜,属于语言文字游戏,古已有之。古代“俳优”的“隐语”其实就是猜谜活动。杨彦龄《杨公笔录》载云:“谜语自古有之,‘一八五八,飞泉仰流’,鲍照‘井’谜;‘卒律葛答’,石动筩‘煎饼’谜也。”宋代百戏中的“商谜”,吴自牧《梦粱录》中有解释:
商谜者,先用鼓儿贺之,然后聚人猜诗谜、字谜、戾谜、社谜,本是隐语。有道谜,来客念思司语讥谜,又名“打谜”。走智,改物类以困猜者。正猜,来客索猜。下套,商者以物类相似者讥之,又名“对智”。贴套,贴智思索。横下,许旁人猜。问因,商者喝问句头。调爽,假作难猜,以走其智。
相声里专有猜谜语的文字游戏段子,与“商谜”类似。不过,除正猜外,相声还常常歪猜,抓哏取笑,反映了相声艺术的特定规律和要求。如传统相声《打灯谜》:
甲 你听着:“一棵树落着十只鸟,用枪打死一只,还有几只?”
乙 还有九只。
甲 不对,一只也没有了。
乙 怎么?
甲 全飞了。
乙 ……
甲 依着您,打死一只,那九只不动,“喂,再给我来一枪怎么样?”这鸟缺心眼。
乙 你这是绕人,我思想没做准备。
甲 好,这个不算。
乙 对,再说一个。
甲 “鱼缸里有十条鱼,用棍打死一条,还有几条?”
乙 一条也没有了。
甲 怎么?
乙 全飞了。
甲 鱼会飞吗?
乙 对,我糊涂了!这还有九条。
甲 怎么还有九条哪?
乙 您想呀,鱼缸里十条鱼,打死一条,剩下九条了。十减一等于九嘛。
甲 不对,还是十条。
乙 十条?
甲 啊,死的那条,还在上边漂悠着哪。
这里是正猜与歪猜相结合,既像猜谜,又像智力测验,突出了幽默诙谐的意味。
有关中国相声史的文章
有人把“俳优”看作是“古代的相声”,只不过是比喻的说法。“俳优”发端于前,相声发展于后,二者之间显然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如果说“俳优”蕴涵着某些相声的因素,无疑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新中国成立以后,“俳优”发端而为传统相声所继承的讽刺传统,不但没有削弱,而且有了长足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
2024-06-06
不过,相声与抗战宣传的结合使得相声的社会效能和普及面得到了提高和扩大,为新中国成立后相声进一步向全国普及奠定了基础。朝鲜战争期间,抗美援朝宣传队对相声向全国的普及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2024-06-06
第九章优秀传统相声具有优秀的艺术传统。下面结合相声成长时期的一些情况略述相声艺术的优秀传统。官吏横征暴敛,人民怨声载道。九门提督衙门在鼓楼前帽儿胡同口内。直到1910年,善耆卸去九门提督的职务,禁令才无形中取消,李德钖等相声艺人又逐渐回到北京。通过嬉笑怒骂,抒发了对反动统治的不满。“九一八事变”以后,蒋介石提出“不抵抗主义”,汪精卫则扬言“中日开战,三个月中国必亡”,把大片国土拱手让给日本帝国主义者。......
2024-06-06
第五节歌颂型相声的崛起进入新的时代,适应客观情势和艺术发展的需要,以歌颂为主的相声不断涌现,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掀起了第一个高潮。在编演歌颂型相声方面,论贡献和影响之大,当推马季和夏雨田。歌颂型相声常常涉汲新生事物,因此,更应强调深入生活。......
2024-06-06
笑话集《启颜录》据传为侯白所撰,但,其中有的笑话直称侯白,可见是经过后人的加工整理。上述笑话中直接涉及侯白的有十余则。如果说“文如其人”的话,这些笑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侯白的艺术和为人。从这些笑话中可以看出,侯白属于下层文人。当然,《启颜录》里的大多数笑话还是侯白创作的。......
2024-06-06
第一章“相声”考略关于“相声”一词的由来,侯宝林、薛宝琨、汪景寿、李万鹏合著的《相声溯源》和《相声艺术论集》中已作了详尽的论证,梳理出“像生——象声——相声”的发展线索,而具体到相声的形成和成长阶段,正是从“象声”向“相声”过渡而最后定名为“相声”的过程。“象声”,又称“隔壁象声”,早在明代即已盛行。从一个人模拟口技的“象声”演变成单口笑话,就改称之为相声。......
2024-06-06
关于“俳优”的活动,有一点需加以强调。有人曾根据“俳优”从事讽谏活动,推断“俳优”并非艺人,而是臣僚。当然,从内容看,“俳优”的活动当属讽谏无疑,关键在于表现形式。除“优谏”外,还有“优笑”、“优戏”,更属于“俳优”的“专利”,也说明“俳优”是从事表演活动的艺人。......
2024-06-06
这则笑话演化成为单口相声,就是刘宝瑞的《慈禧入宫》。这则笑话后来进一步演化,就是张述今创作的脍炙人口的相声《装小嘴》。拿相声和笑话作比较,二者的主旨和轮廓大致相同,都是以讽刺和幽默见长的喜剧风格的艺术,具有明显的传承关系。笑话和相声之间的传承关系更多地表现在艺术手法方面,兹略举数端如下:一、“歪讲”。......
2024-06-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