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军戏的对话法,也很像现在的相声。唐“参军戏”与相声近似乃至酷似属于客观存在,在这方面,不同论者之间并无分歧,而分歧在于“说法”和“现身”方面。因此,“参军戏”和相声之间的渊源关系是应当予以肯定的。具体说来,上一节归纳的“参军戏”的特点都在后世相声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在侯宝林、薛宝琨、汪景寿、李万鹏所著《相声溯源》中有阐明,可参照。与唐“参军戏”一脉相承的宋“滑稽戏”也与相声艺术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
2024-06-06
第二节 “参军戏”的特点
如同艺术史上的一些艺术形式那样,“参军戏”虽然在唐、五代盛极一时,却鲜有文字记载的脚本流传下来。王国维《宋元戏曲考》所附《优语录》里有一些“参军戏”的故事,其中较为可靠的有《系囚出魃》、《假官之长》、《三教论衡》、《病状内黄》、《徐杨合演》、《掠地皮》、《侯侍中来》等。根据这些“参军戏”的故事及其他有关资料,可以看出“参军戏”具有如下特色:
一、嘲弄讽刺
“参军戏”继承了古代“俳优”的传统,以嘲弄讽刺为能事,构成其鲜明的艺术特色。《江南余载》载云:
徐知训在宣州,聚敛苛暴,百姓苦之。入觐侍宴,伶人戏作绿衣大面若鬼神者。傍一人问:“谁?”对曰:“我宣州土地神也,吾主人入觐,和地皮掘来,故得至此。”
这则“参军戏”故事题名《掠地皮》,属于政治讽刺。“参军戏”艺人效仿古代“俳优”,在宫廷上大胆讽谏,为人民代言,是难能可贵的。当然,唐“参军戏”并非都是政治讽刺,也有将矛头指向形形色色的人性弱点的,常有振聋发聩之功效。
二、幽默诙谐
在这方面,也与古代“俳优”一脉相承。《北梦琐言》载云:
(刘仁恭之军为汴帅败于内黄。)尔后,汴帅攻燕,亦败于唐河。他日命使聘汴,汴帅开宴,俳优戏医病人以讥之,且问:“病状内黄,以何药可瘥?”其聘使谓汴帅曰:“内黄,可以唐河水浸之,必愈。”宾主大笑。
这出“参军戏”的演出地点不在宫廷,而在帅府,也是当时常见的情况。“参军戏”披上喜剧的外衣,以笑话的面貌出现,是有难言之隐的。试想,“参军戏”艺人当着帝王和达官贵人进行讽刺,甚至是当着和尚骂秃子,如果正颜厉色,直来直去,难免会招来祸殃。而代之以笑话的方式,嬉笑怒骂,进退自如,可以起到某种保护的作用,也反映了艺人用心之良苦。
三、咸淡见义
“参军戏”由两个艺人表演,即“参军”和“苍鹘”。关于“参军”,前文已有解释。关于“苍鹘”,任半塘《唐戏弄》指出:“回纥改称‘回鹘’。据《旧书·回纥传》,乃言‘捷鸷犹鹘’,然则音义兼取也。下文《痴大木大》节内论愚痴,曾举‘鹘鹭’、‘鹘突’,亦皆俳辞,乃取音。明人《询蒭录》谓宝石名,作‘雅鹘’,又作‘亚姑’,曰:‘盖番字译音,不必太求。’果能确知其为取音,而非取义,庶可以不必太求,惜乎今犹不能确知也,又焉能不求!‘鹘’义象捷,与捷讥近;‘鹘’音示胡涂,与愚痴近……当日造名,于两面之义,皆可采用,要未必专取鹘之猛鸷能击狐鸟一途。”杨宪益《释参军、苍鹘》一文中说:“过去在《参军戏》一文里,我曾考证‘苍鹘’就是‘苎姑’、Chauku或‘和尚’。至于‘参军’,却没有适当的解释。只以为‘参军’或与韩国的‘长生’有关,或为‘春’字的促音,这当然也是可能的。尤其韩国的神木‘长栍’,也有‘将军’的称号,而‘将军’一语,在蒙古或突厥语言里,都读为S覿ngün,与‘参军’音同。苍鹘在‘参军戏’里,则似乎是一个后加的因素,唐末的记载里始有苍鹘。后来苍鹘打参军,便成为‘参军戏’的特色!苍鹘既为和尚,他所打弄的对象,可能也成为当时佛教所排击的异教的象征。参军最初为‘将军椿’,是春气的象征。打参军,如同打春牛,是催促春天的一种感应巫术。后来加了大头和尚,‘参军’本身的意义,似乎也经历了一度转变。”上述说法都是从溯源角度来解释的,可供参考。(www.chuimin.cn)
在“参军戏”里,“参军”和“苍鹘”两个角色最初是固定的。“参军”不是罪人就是假官,都是艺人嘲弄的对象。后来,“参军”和“苍鹘”演化为角色名称,可以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但,他们的性格特点却又一成不变,有所谓一智一愚。“参军”属于智者;“苍鹘”属于愚者。当然是形愚实智,而不是真正的愚。
明于慎行《谷城山房笔麈》里记载了“参军戏”的演出情形:“优人为戏,以一人幞头衣绿,谓之参军;以一人髽角敝衣,如童仆状,谓之苍鹘。参军之法,至宋犹然,似院本戏文装净之状,第不知其节奏耳。”“参军戏”的具体表演方式有所谓“一问一答,咸淡见义”。问答当然是在“参军”和“苍鹘”之间进行的,当有主次之分。“参军”为主,类似今天相声的逗哏;“苍鹘”为辅,类似今天相声的捧哏。除一问一答外,“参军戏”里常常有打的动作。陶宗仪《辍耕录》载云:“一曰副净,古谓之参军。一曰副末,古谓之苍鹘,鹘能击禽鸟,末可打副净。”因此,“参军戏”又俗称“打参军”。
所谓“咸淡见义”的“义”当指“参军戏”的主题思想,“咸淡”当指“参军”和“苍鹘”之间的对立,主要体现在问答之中,却又不止于此。任半塘《唐戏弄》指出:“戏中发展情节、表现主题之方式原甚多,若由主要之两脚色相互问答,呼应抑扬以出之,亦其中之一而已。问答不限在说白,歌辞中尤便问答,亦可白问唱答,或唱问白答。呼应不限在声辞,情节之启承尤便呼应。抑扬则如参鹘之分智愚,先在形态表情,然后引起语言问答。问答、呼应、抑扬,固是咸淡,他若生旦之分刚柔,或任何二色间有强烈对比之表示者,皆是咸淡。兹下一说曰:以参鹘二色为主,循问答、呼应、抑扬之方式,以完成情节,表现主题,乃参军戏不易之特点也。”在这方面,“参军戏”对相声有着重大的影响。
四、灵活多变
“参军戏”灵活多变的特色有着多方面的表现。“参军戏”艺人有男有女。上面引的赵璘《因话录》中还有这样一段记载:
天宝末,蕃将阿布思伏法,其妻配掖庭,善为优,因使隶乐工,是日遂为假官之长,所为桩者,上及侍宴者笑乐。
阿布思之妻获罪,配没掖庭,却使她从业余爱好转化为专业的“参军戏”艺人。
“参军戏”有说有唱,以说为主。前面引的《云溪友议》提到的“俳优”周季南、季崇及妻刘采春“善弄陆参军,歌声彻云”,那么,具体情形又如何呢?书中载云:
(元公)赠采春诗曰:“新妆巧样画双蛾,慢裹恒州透额罗。正面偷轮光滑笏,缓行轻踏皱纹靴。言词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望夫歌者,即罗唝之曲也。采春所唱一百二十首,皆当代才子所作。其词五、六、七言,皆可和矣。词云:“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采春一唱是曲,闺妇行人莫不涟泣。
刘采春唱的是当时文人写的流行歌曲,带叙事性,颇受欢迎。有说有唱,说唱结合,演来十分灵活。
“参军戏”的表演常常是见景生情,随机应变,时而跳至故事之外,时而回到故事中来,形成戏内和戏外的有机结合。有时临场发挥,抓哏取笑,类似今天相声中的“现挂”。
有关中国相声史的文章
参军戏的对话法,也很像现在的相声。唐“参军戏”与相声近似乃至酷似属于客观存在,在这方面,不同论者之间并无分歧,而分歧在于“说法”和“现身”方面。因此,“参军戏”和相声之间的渊源关系是应当予以肯定的。具体说来,上一节归纳的“参军戏”的特点都在后世相声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在侯宝林、薛宝琨、汪景寿、李万鹏所著《相声溯源》中有阐明,可参照。与唐“参军戏”一脉相承的宋“滑稽戏”也与相声艺术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
2024-06-06
第一节“参军戏”的由来提到“参军戏”的起源,经常引用的是《乐府杂录》和《赵书》。其实,作为官职的“参军”和作为艺术的“参军戏”属于两种不同的事物,不能互相取代,混为一谈。二是“参军戏”究竟始于何时?上述记载可见“参军戏”盛况之一斑。黄幡绰、张野狐、李仙鹤是唐代著名的“参军戏”艺人。陆羽所撰参军戏本中,有云“韶州参军”,盖由此。......
2024-06-06
有人把“俳优”看作是“古代的相声”,只不过是比喻的说法。“俳优”发端于前,相声发展于后,二者之间显然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如果说“俳优”蕴涵着某些相声的因素,无疑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新中国成立以后,“俳优”发端而为传统相声所继承的讽刺传统,不但没有削弱,而且有了长足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
2024-06-06
不过,相声与抗战宣传的结合使得相声的社会效能和普及面得到了提高和扩大,为新中国成立后相声进一步向全国普及奠定了基础。朝鲜战争期间,抗美援朝宣传队对相声向全国的普及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2024-06-06
第九章优秀传统相声具有优秀的艺术传统。下面结合相声成长时期的一些情况略述相声艺术的优秀传统。官吏横征暴敛,人民怨声载道。九门提督衙门在鼓楼前帽儿胡同口内。直到1910年,善耆卸去九门提督的职务,禁令才无形中取消,李德钖等相声艺人又逐渐回到北京。通过嬉笑怒骂,抒发了对反动统治的不满。“九一八事变”以后,蒋介石提出“不抵抗主义”,汪精卫则扬言“中日开战,三个月中国必亡”,把大片国土拱手让给日本帝国主义者。......
2024-06-06
关于“俳优”的活动,有一点需加以强调。有人曾根据“俳优”从事讽谏活动,推断“俳优”并非艺人,而是臣僚。当然,从内容看,“俳优”的活动当属讽谏无疑,关键在于表现形式。除“优谏”外,还有“优笑”、“优戏”,更属于“俳优”的“专利”,也说明“俳优”是从事表演活动的艺人。......
2024-06-06
这则笑话演化成为单口相声,就是刘宝瑞的《慈禧入宫》。这则笑话后来进一步演化,就是张述今创作的脍炙人口的相声《装小嘴》。拿相声和笑话作比较,二者的主旨和轮廓大致相同,都是以讽刺和幽默见长的喜剧风格的艺术,具有明显的传承关系。笑话和相声之间的传承关系更多地表现在艺术手法方面,兹略举数端如下:一、“歪讲”。......
2024-06-06
第五节歌颂型相声的崛起进入新的时代,适应客观情势和艺术发展的需要,以歌颂为主的相声不断涌现,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掀起了第一个高潮。在编演歌颂型相声方面,论贡献和影响之大,当推马季和夏雨田。歌颂型相声常常涉汲新生事物,因此,更应强调深入生活。......
2024-06-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