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军戏的对话法,也很像现在的相声。唐“参军戏”与相声近似乃至酷似属于客观存在,在这方面,不同论者之间并无分歧,而分歧在于“说法”和“现身”方面。因此,“参军戏”和相声之间的渊源关系是应当予以肯定的。具体说来,上一节归纳的“参军戏”的特点都在后世相声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在侯宝林、薛宝琨、汪景寿、李万鹏所著《相声溯源》中有阐明,可参照。与唐“参军戏”一脉相承的宋“滑稽戏”也与相声艺术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
2024-06-06
第一节 “参军戏”的由来
提到“参军戏”的起源,经常引用的是《乐府杂录》和《赵书》。《乐府杂录》载云:
开元中,黄幡绰、张野狐弄参军,始自后汉馆陶令石耽。耽有赃犯,和帝惜其才,免罪。每宴乐,即令衣白夹衫,命优伶戏弄辱之,经年乃放。后为参军,误也。
开元中,有李仙鹤善此戏,明皇特授韶州同正参军,以食其禄。是以陆鸿渐撰词云“韶州参军”,盖由此也。
《太平御览》引《赵书》载云:
石勒参军周延,为馆陶令,断官绢数百匹,下狱,以八议宥之。后每大会,使俳优着介帻,黄绢单衣。优问:“汝何官?在我辈中!”曰:“我本为馆陶令。”斗数单衣,曰:“正坐取是,故入汝辈中。”以为笑。
关于“参军戏”的起源,颇多争议,主要集中于两个问题:一是汉代是否有“参军”这个官职?王国维《古剧脚色考》注云:“或谓后汉未有参军官,故段说不足信。案司马彪《续汉志》虽无参军一官,然《宋书·百官志》则谓‘参军后汉官,孙坚为车骑参军事是也’。则和帝时或已有此官,亦未可知。”《宋书·百官志》的记载近似孤证,所以不少人对后汉有无参军这个官职仍持怀疑态度。其实,作为官职的“参军”和作为艺术的“参军戏”属于两种不同的事物,不能互相取代,混为一谈。也就是说,即使后汉有“参军”这个官职,也不见得就有“参军戏”。二是“参军戏”究竟始于何时?从上面引的史料来看,一是后汉,一是《赵书》说。《乐府杂录》中说的“后为参军,误也”,当指“参军戏”,而不是“参军”这个官职。意思是说:如果把后汉石耽受伶人戏弄当作“参军戏”,那就错了。周贻白《中国戏剧史》指出:“《乐府杂录》‘起于后汉’实误。其所主张‘开元中李仙鹤授同正参军’一说,较为有据。《赵书》虽不知撰于何时,但石勒称帝在公元三百三十年,唐开元为公元七百十三年至七百三十三年,相距近四百年,《赵书》之撰作,似不至在开元之后,故‘参军戏’这一形式的来源,宁从周延一说。”这种见解是有代表性的。
“参军戏”在唐代盛极一时,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兹引数端如下:
赵璘《因话录》载云:
肃宗宴于宫中,女优有弄假官戏,其绿衣秉简者,谓之参军桩。
范摅《云溪友议》载云:
(元稹)廉问浙东……有俳优周季南、季崇及妻刘采春,自淮甸而来,善弄陆参军,歌声彻云。
姚宽《西溪丛语》引《吴史》载云:
徐知训怙威骄淫,调谑王,无敬长之心。尝登楼狎戏,荷衣木简,自称参军,令王髽髻鹑衣,为苍头以从。(www.chuimin.cn)
《新五代史·吴世家》载云:
徐氏之专政也,(杨)隆演幼懦,不能自持,而知训尤凌侮之。尝饮酒楼上,命优人高贵卿侍酒,知训为参军,隆演鹑衣髽髻为苍鹘。
《北齐书·尉景传》载云:
(尉景)转冀州刺史,又大纳贿,发夫猎,死者三百人。厍狄干与景在神武坐,请作御史中尉。神武曰:“何意下求卑官?”干曰:“欲捉尉景!”神武大笑,令优者石董桶戏之。董桶剥景衣,曰:“公剥百姓,董桶何为不剥公?”神武诫景曰:“可以无贪也。”
《乐府杂录》载云:
武宗朝有曹叔度、刘泉水,“咸淡”最妙。咸通以来,即有范传泰、上官唐卿、吕敬迁等三人“弄假妇人”。
上述记载可见“参军戏”盛况之一斑。
黄幡绰、张野狐、李仙鹤是唐代著名的“参军戏”艺人。任半塘《唐戏弄》中载云:
黄幡绰——幡绰优名也。才艺品德为盛唐第一优人,宜亦唐五代优伶中之第一人!开元间,善弄参军戏,每寓匡谏。玄宗悦之,曾假以绯衣。平日侍从,亦常假戏谑,警悟其主,往往解纷救祸,世称“滑稽之雄”!与庄宗时诸伶之妒贤害能、罪恶滔天者,适成反比。安禄山叛,陷京。玄宗自蜀返,宥之。死葬昆山,或即其乡里欤?传优语十四条,又轶闻十二条,均见编末附载。按据附载传说,黄曾在河中府逍遥楼上书《霓裳》谱,或疑黄是河中人。
张野狐——野狐亦优名。与幡绰同时,善弄参军戏,又擅长觱篥及箜篌。曾从玄宗入蜀,受《雨淋铃》曲;返,于望京楼下奏之……据此,野狐或原名徽。《陈书》一八七以野狐为“俳优之善者”。
李仙鹤——仙鹤亦优名。开元中,善弄参军戏,玄宗特授韶州同正参军,以食其禄。陆羽所撰参军戏本中,有云“韶州参军”,盖由此。崔记曲名内有《仙鹤子》,疑即仙鹤所作;不然,或为仙鹤而作。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参军戏”艺人具有如下特点:一、常常活动于宫廷之上,献艺于帝王面前。二、内容以嘲讽为主,属于“优谏”之列,有时能起到一般人难以起到的微妙作用。三、形式灵活,富有幽默感。
有关中国相声史的文章
参军戏的对话法,也很像现在的相声。唐“参军戏”与相声近似乃至酷似属于客观存在,在这方面,不同论者之间并无分歧,而分歧在于“说法”和“现身”方面。因此,“参军戏”和相声之间的渊源关系是应当予以肯定的。具体说来,上一节归纳的“参军戏”的特点都在后世相声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在侯宝林、薛宝琨、汪景寿、李万鹏所著《相声溯源》中有阐明,可参照。与唐“参军戏”一脉相承的宋“滑稽戏”也与相声艺术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
2024-06-06
“参军戏”艺人效仿古代“俳优”,在宫廷上大胆讽谏,为人民代言,是难能可贵的。这出“参军戏”的演出地点不在宫廷,而在帅府,也是当时常见的情况。“参军戏”披上喜剧的外衣,以笑话的面貌出现,是有难言之隐的。在这方面,“参军戏”对相声有着重大的影响。“参军戏”有说有唱,以说为主。......
2024-06-06
有人把“俳优”看作是“古代的相声”,只不过是比喻的说法。“俳优”发端于前,相声发展于后,二者之间显然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如果说“俳优”蕴涵着某些相声的因素,无疑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新中国成立以后,“俳优”发端而为传统相声所继承的讽刺传统,不但没有削弱,而且有了长足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
2024-06-06
不过,相声与抗战宣传的结合使得相声的社会效能和普及面得到了提高和扩大,为新中国成立后相声进一步向全国普及奠定了基础。朝鲜战争期间,抗美援朝宣传队对相声向全国的普及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2024-06-06
第九章优秀传统相声具有优秀的艺术传统。下面结合相声成长时期的一些情况略述相声艺术的优秀传统。官吏横征暴敛,人民怨声载道。九门提督衙门在鼓楼前帽儿胡同口内。直到1910年,善耆卸去九门提督的职务,禁令才无形中取消,李德钖等相声艺人又逐渐回到北京。通过嬉笑怒骂,抒发了对反动统治的不满。“九一八事变”以后,蒋介石提出“不抵抗主义”,汪精卫则扬言“中日开战,三个月中国必亡”,把大片国土拱手让给日本帝国主义者。......
2024-06-06
第五节歌颂型相声的崛起进入新的时代,适应客观情势和艺术发展的需要,以歌颂为主的相声不断涌现,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掀起了第一个高潮。在编演歌颂型相声方面,论贡献和影响之大,当推马季和夏雨田。歌颂型相声常常涉汲新生事物,因此,更应强调深入生活。......
2024-06-06
第一章“相声”考略关于“相声”一词的由来,侯宝林、薛宝琨、汪景寿、李万鹏合著的《相声溯源》和《相声艺术论集》中已作了详尽的论证,梳理出“像生——象声——相声”的发展线索,而具体到相声的形成和成长阶段,正是从“象声”向“相声”过渡而最后定名为“相声”的过程。“象声”,又称“隔壁象声”,早在明代即已盛行。从一个人模拟口技的“象声”演变成单口笑话,就改称之为相声。......
2024-06-06
关于“俳优”的活动,有一点需加以强调。有人曾根据“俳优”从事讽谏活动,推断“俳优”并非艺人,而是臣僚。当然,从内容看,“俳优”的活动当属讽谏无疑,关键在于表现形式。除“优谏”外,还有“优笑”、“优戏”,更属于“俳优”的“专利”,也说明“俳优”是从事表演活动的艺人。......
2024-06-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