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和反思之后,美国物理学会11月份采取了具体行动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美国物理学会还宣布,将新设立一个专门工作小组,对学会及下属机构的职业道德建设工作进行监督。......
2024-06-05
第五节 网络伦理学
1998年2月,时年18岁的以色列少年埃福德·特南鲍姆成功地进入美国国防部计算机系统,并使国防部信息基础结构的主机受到严重侵扰。国防部极为震惊并声称,这是对五角大楼发动的最有组织、最系统的电脑网络袭击。但是,据称这位“少年黑客”并无破坏五角大楼计算机系统的犯罪意图,而仅是出于好玩。另一个闻名全球的“电脑黑客”莫尼柯,年仅15岁便成功地破译了“北美防空指挥中心”的密码,并进入其信息系统,获悉美国所有指向“敌国”的核导弹的名称、数量及部署位置。不久,他又破译了美国太平洋电话公司通信网络的改户密码,并随意更改电脑用户,特别是知名人士的电话号码和通讯地址,迫使该公司不得不赔礼道歉和修改密码。后来,他闯入联邦调查局的中央电脑系统,查阅特工们调查他的案情的进展报告,并调出这些特工们的档案,随意删改。这下激怒了同是电脑高手的特工们,几经努力,终于将其抓获。但这时他尚未满16岁,只好将其送进少年管教所。不久,便被假释。但旧习难改的他又向美国工业机密电脑中心--全美数据装配系统进军。最后,又被几名特工抓获。
20世纪以来,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运用,大大促进了世界范围的信息交流,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现代计算机信息与网络技术智能化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便捷及时空压缩的优势,对社会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政治方面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产生了一种新的全球性的社会组织形式--“网络社会”,它对传统的社会道德观念、伦理体系提出了挑战,使人们面临着技术上的“可能”与伦理上的“应该”的严峻挑战,并带来了许多政治、法律、伦理道德问题。现实社会的道德法律面对网络社会的诸多问题束手无策,于是网络伦理应运而生。
一、网络社会的伦理难题
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促进人类的生产、生活提高的同时,也使人类不得不面对一系列的伦理难题,如低级庸俗、蒙骗欺诈的风气弥漫网上;反动、色情、迷信等有害信息及垃圾邮件肆意泛滥;互相抄袭、侵犯知识产权的事件也屡有发生;黑客、病毒恶意攻击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越来越严重,威胁着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
(一)网络信息
1.虚假信息。在繁杂的信息网络中,不仅存在无用的垃圾信息,而且存在危害性颇大的虚假信息。一些供应商利用网络来坑害消费者,一些不法之徒也利用网络来蒙骗供应商,本以为是公平高效的交易网络却可能成为令人望而生畏的欺诈之地。
2.如何消除网络虚假消息。西方国家利用其信息优势地位谋取了大量的垄断利润,但今天人们已认识到:信息垄断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一个涉及人类社会基本伦理的问题。解决信息欺诈和信息垄断除了要加强网络立法之外,还应加强网络伦理建设,充分发挥网络道德的约束力。
3.网络信息的利弊。由于网络的自主性和开放性,任何人、任何团体都可以在网上发表观点、制造信息,使得互联网上的信息急剧增长,让人们无所适从。一方面信息泛滥,而另一方面,人们又找不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但是,没有一个权力机构或个人可以对这种情况进行控制。网上信息的真伪也没有人去校验。色情、暴力、种族歧视的信息充斥其中,使得网络世界无法成为一个洁净的世界。在知识经济时代,掌握信息的多寡成为制胜的关键,人们把信息与经济效益直接联系在一起。但网络如何获取网上的信息,不少人对此产生了困惑。
(二)网络安全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伦理问题,比如网络犯罪,有些黑客利用网络进入政府要害部门进行破坏等。图为正在对网络犯罪进行侦察的工作人员。
1.个人的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网络的开放性,使信息安全成为受人瞩目的问题。个人的隐私、学术成果等都不再隐蔽、安全。只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就可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擅自闯入他人的网络空间,察看甚至窃取他人的数据,严重侵害他人的权益。个人的隐私权必须受到尊重与保护,这不仅是现代社会的一项基本伦理要求,而且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但是,这种体现着人类尊严的隐私权在网络社会却受到挑战。因为,人们在工作、生活、交友、娱乐等活动中都会在网络上留下数字化的痕迹,如注册电子信箱的网民都会将个人信息留在网上,这些信息很容易被网站公布于众,或被电脑高手轻易获取。在某些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个人隐私权受到侵犯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而有人感叹网络社会里“个人生活无密可保”、是“个人隐私权的终结”。
2.黑客问题。信息高速公路同样存在“交通事故”与“交通安全问题”。病毒、黑客成为网络可怕的敌人。电脑黑客原指那些热衷于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狂热者。黑客仰仗其对网络技术的精通,利用现有网络的漏洞,进入政府机关网络的要害部门,揭示网络缺陷,以显示自身高超的技术,从而获得满足。他们有时扮演网络侠客的角色,有时扮演网络流氓、网络罪犯的角色。今天的黑客中的许多人背离了早期黑客的行为准则。他们在网络空间为所欲为,故意进行数字破坏,严重危害了网络安全和网络社会的正常秩序,成为网络环境中的“偷猎者”。网络犯罪主要包括网络盗窃、网络诈骗、数字破坏、网络教唆等形式。例如,利用网络散发影响社会稳定的言论,宣传色情淫秽信息,盗用他人账号上网,窃取科技、经济情报的经济犯罪等。目前,网络犯罪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3.电脑病毒。电脑病毒是一种隐藏在可执行程序或数据文件中的具有自我复制和传播能力的干扰性电脑程序。自从1987年10月发现第一例计算机病毒“巴基斯坦病毒”以来,计算机病毒的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计算机本身的发展速度。到1997年全世界已发现的计算机病毒数高达15000种。计算机病毒一旦与网络联姻(即网络病毒),其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危害就更大。1988年的“电子珍珠港事件”莫里斯蠕虫案、CIH病毒以及“爱虫”病毒对互联网的侵袭,使人们达到了谈毒色变的程度。网络病毒几乎成为人类第二生存空间的“核威胁”。
(三)网民性格的异化
网络社会数字化信息符号本是人的创造,应该作为人类达成特定目的的工具为人服务,但在某种情况下它却站在了人的对立面,日益成为奴役人、控制人的异己力量。由于网络创造的虚拟社会宽容地接纳所有网民,且不存在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冲突,使人备感安全、自由、轻松。因而,一些人更乐意用“人机交往”来替代“人际交往”。不少人沉迷于网络世界,不能适应现实世界的社会角色,产生人格分离,甚至有变态的行为。他们在网上挥洒自如,左右逢源,受人拥戴;而在现实世界中则不知所措,无法与人正常交往,缺乏起码的生活技能,造成现实生活的生存困境。这不仅会导致人们的家庭及社会价值观的改变,而且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人格成长,尤其是青少年良好道德人格的形成。这些也应引起重视。
网络空间为人们提供了获得新的社会角色的可能性,提供了平等交往的机会。在网络世界里,人们不必再携带现实世界中的身份、社会地位,每个人的身份都成为一个数字化的符号,可以平等地、自由地与他们交往,可以充分地展示自我,凭借才能得到青睐,获得尊重,没有什么等级差别,也没有什么人可以依靠权力制约其他人的行为。在网络世界,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各种文化、思想撞击、交流、融会,互相影响。人们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获得信息。网络世界提供了一个空间使人们可以去发泄、发挥、发展,去获得利益,去获得物质和精神的满足,去做一些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实现的事情。
二、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网络世界的问题,实际上是现实世界的问题在网络世界中的反映,也是人类在网络这个特殊空间产生的新问题。而网络问题产生的实质则是由于网络技术本身的特殊性与其发展和网络伦理的发展的不协调造成的。具体原因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世界本身的特殊性
1.虚拟的环境。虚拟实在源自计算机仿真,是与网络并行和交叉的一种新技术,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远远超越了仿真设计、操作训练等技术领域,许多人通过网络空间沉浸于其中。沉浸于虚拟实在是一种全新的认知体验,使用者对经验世界的感觉和认知的界限会因此淡化。虚拟实在的实践表明,当使用者沉浸于虚拟实在之中时,身体的感性知觉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人与虚拟环境的关系不再以理性认知为主,而主要是感性知觉关系。虚拟实在中,人们可以依照自己的自由意志行事,遇到不合心意的事时,可以中止活动或修改程序。习惯了这种行为方式的人,在真实社会生活中也会要求一切以其意志为转移。无疑,这种行为方式不利于现代利益与价值多元社会的整合。随着虚拟实在行为的普及,人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在虚实之间如何转换其行为方式和心理模式,尽可能地避免由于虚实不分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2.特殊的交往方式。在现实空间,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方式受制于各种条件,一定意义上相对容易规范,能够控制。而在网络空间,由于网络运行的“数字化”、“虚拟化”特点,人们的交往以符号为媒介,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简化为人机交流、人网交流。人们可以“相逢对面不相识”,因而表现得非常自由。这种“匿名性”使得人们之间的交往范围无限扩大,交往风险却大大降低,交往更具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进而交往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更加明显,难以控制。人们可以做出许多现实中不敢做或不可能做的事情,表现出与现实社会生活伦理道德规范不相符合的状况。
(二)传统道德的约束机制难以在网络世界发挥作用
现实社会中,人们的行为受到社会舆论的监督,受到既有道德规范的制约,长期以来形成的道德氛围使人们自觉不自觉地遵守既有的道德规范。而在网络世界中,网络世界本身的自由性、开放性弱化了网络世界的伦理道德的约束力。在网络世界,人际交往不再需要真实的身份,他们演变成一个个数字化的符号,不受他人的监督,不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致使有些人放弃道德约束,私欲膨胀,为所欲为,做出违背伦理道德的事情。也有些人把网络世界视为“道德的真空”,甚至认为“在网络世界只有能力的高低,而没有道德上的善恶”。在这里,黑客行为非但没有受到谴责,反而被宽容和崇拜。这些问题的根源恰是网络道德缺失。(www.chuimin.cn)
(三)道德相对主义使人们对行为的判断标准产生疑义
网络世界是多元化的,多种文化在这里撞击、融合,其中所蕴含的不同的道德规范、道德标准也产生冲击与矛盾。对同一行为的判断会因道德标准的不同而不同,甚至产生截然相反的答案。面对多种道德标准,人们无所适从,很难用原有现实社会的道德标准对网络行为作出判断,甚至放弃对网络行为的道德判断,听之任之。
(四)网络世界出现的问题反映的是现实世界的问题
现实社会的生存压力和人际交往的压抑感,使人们需要寻找一个宣泄的空间,在那里他们可以发泄自己的情绪,避开现实世界的种种限制,做出现实世界不能发生的行为。而网络世界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人们借助网络世界的开放性和隐蔽性,尽情地释放自我,从而获得一种满足感。如许多黑客,他们的行为只是为了展示自身高超的技术,赢得他人的尊重,而并非想危害网络安全,甚至犯罪。但是网络的漏洞是客观存在的,它为不法之徒提供了可乘之机,使网络世界成为犯罪的温床。然而,这并非只是网络世界本身的问题,它实际是现实世界的道德约束及法律制度不完善造成的。在网络世界是没有绝对的自由的,如果人人为所欲为,而没有任何约束,势必侵害他人的利益,使自由成为空谈。
(五)主体没有承担起应有的道德义务和法律责任
网络世界有别于现实世界,但是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通过共同的主体人联系在一起,因此这两个空间的道德标准和规范也不能完全地割裂开来。作为两个世界的主体,人应当具有责任意识,承担起应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律责任,不能认为在现实世界中违背道德的行为在网络世界就是允许的。人不论在何时何地都应该遵守社会规范,为社会的有序发展作出贡献,而不能因为空间的变换就不能自我约束。现实世界既有的道德规范和法律在防范网络不道德行为和惩治网络犯罪上还不是十分有效,作为主体,人们的责任包括建立完善网络道德,建立健全有关网络的法制法规,并约束自己,监督他人,预防和惩治犯罪。
三、怎样加强网络伦理建设
(一)网络伦理学的发展
面对网络社会层出不穷的伦理问题,网络伦理应运而生。网络伦理是在网络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的,它是人们在网络空间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网络伦理学被认为属于应用伦理学的一门新的学科,但是网络伦理学并不需要创造一个新的道德理论体系,人们可以完全依靠传统的道德原则与规范理论,去认识、把握网络伦理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将基于现实社会认可的一般伦理价值观念应用于网络社会,西方学者进一步探讨了网络社会的伦理规范问题。美国学者罗伯特·巴格指出,人类社会基本道德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并没有因网络技术的发展而过时。1993年于华盛顿召开的第二届布鲁克英计算机伦理学年会中,他在宣读的论文中提出了有关网络伦理的三条基本原则:一是一致同意的原则,如诚实、公正及真实等;二是把这些原则应用于对不道德行为的禁止上;三是通过对不道德行为的惩处和对遵守道德规则行为的鼓励来防范不道德行为的发生。美国学者斯皮内洛在《世纪道德:信息技术的伦理方面》一书中,提出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中道德判断的三种重要的规范性原则:一是自主性原则;二是无害性原则;三是知情同意原则。这些都是现实社会中人们公认的原则。
在信息网络技术方面始终走在世界前列的美国,对网络伦理规范的可操作性研究同样也比较重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他们便制定、推行了一系列网络伦理规范,用以推动网络道德实践的发展。如美国计算机协会于1992年10月颁布的《伦理与职业行为准则》中,认为基本的行为规范为:为社会及人类的美好生活作出贡献;避免伤害他人;做到诚实可信;恪守公正并在行为上无歧视;尊重包括版权及专利在内的财产权;对知识产权给予必要的尊重;尊重他人的隐私权;保守国家机密。
为强化人们的网络伦理意识,有些专业机构还制定出一些简明易懂、便于诵记的道德戒律。如美国计算机伦理学会就制定过“计算机伦理十诫”,内容包括:你不应当用计算机去伤害别人;你不应当干扰别人的计算机工作;你不应当偷窥别人的文件;你不应当用计算机进行偷盗;你不应当用计算机作伪证;你不应当使用或拷贝没有付过钱的软件;你不应当未经许可而使用别人的计算机资源;你不应当盗用别人的智力成果;你应当考虑你所编制的程序的社会后果;你应当用深思熟虑和审慎的态度来使用计算机。
在我国,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逐步普及和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关网络伦理与网络道德建设的呼声不断升温,对网络伦理规范的探讨也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2001年3月26日,关于互联网发展的规范性文件《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开始生效,这标志着中国互联网行业道德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该公约将“爱国、守法、公平、诚信”视为互联网行业自律的基本原则。它明确规定了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自觉履行的义务:不制作、发布或传播危害国家安全、危害社会稳定、违反法律规定以及迷信、淫秽等有害信息,依法对用户在本网站发布的信息进行监督,及时清除有害信息;不链接含有不健康信息的网站,确保网络信息内容的合法、健康;引导广大用户文明使用网络,增强网络道德意识,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的传播。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本着这一精神,为了增强青少年自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2001年11月22日团中央等部门正式推出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公约具体内容如下: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青少年有了较为完备的网络行为规范。这是我国青少年网络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里程碑,必将在今后的网络生活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网络伦理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培养主体的自律意识。网络世界的道德约束不同于现实世界,它的伦理道德主要是靠道德的自律机制来实现的,因此要培养每个人的自律意识,即使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遵守道德规范。这一点要靠公民主体意识的不断觉醒、公民素养的不断提高来实现。公民有权利参加到网络道德规范的制定、管理中,也有义务自觉地遵守网络道德。网络的自主性和高度的开放性正是检验公民道德自律的好机会,它要求每个人都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在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防止不道德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发生,从而维护网络世界的正常秩序。
网络伦理也是伦理学中的一个分支,在网络伦理建设中要培养网民的责任意识,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世界。
2.培养网民的责任意识。人们已经认识到维护现实世界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对于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的重要性,人们还缺乏充分的认识。作为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网民应当具有责任意识。个人、团体、政府机构都应承担其相应的责任,既充分地尊重自我的主体意识,同时兼顾他人,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以建立和谐的网络关系。作为个人,应当做到不危害他人,自觉抵制网络垃圾;技术专家应当利用自身的优势促进网络的发展,而不是利用技术进行危害社会的活动;国际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法制保证网络的有序。现在国外已经有一些民间的机构自觉地行动起来,承担网络清道夫的角色。
3.矫正价值观念,正确看待人文价值与经济效益。网络世界的许多不道德的行为,甚至犯罪行为都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产生的。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进步,使人们认识到技术的威力,对技术的重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忽视了人文精神。应当树立新的价值观,兼顾经济的发展与人文的发展,使网络空间成为有利于人类发展的空间。
4.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惩戒。网络世界也应当是一个法制的空间,它的法制是通过完善现实世界的法律法规来实现的。关于网络犯罪的问题要在法律中作出明确界定,以便在惩治犯罪时有法可依,可以避免不法之徒钻法律的空子。
5.在技术上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技术的问题或漏洞可以通过技术的改进和创新予以克服。对于病毒、黑客等危害社会的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防范,以技术手段不断完善网络结构,抵御病毒侵害及黑客对网络的破坏。同样,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滤掉色情、暴力、种族歧视、反社会内容,维护网络正常的秩序。
总之,网络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只有每一个网民都认识到,这个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一样,有一个社会公共的秩序与安全问题,每个人要想在网络空间里受益,就应该遵守网络规则,维护网络秩序;只有网络主体内在地培养出了自觉的道德意识,网络才会是一个真正自由、开放与平等的生存空间。
有关何谓伦理学的文章
总结和反思之后,美国物理学会11月份采取了具体行动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美国物理学会还宣布,将新设立一个专门工作小组,对学会及下属机构的职业道德建设工作进行监督。......
2024-06-05
第九章区域专家网络建设技能本章导读:●专家分层●如何建立区域专家网络●专家反对意见处理●专家维护作为一名推广经理,若想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是什么?他们是区域用药特点决定人,因为他们不仅是专家,更是该区域医生群体的师长。由于退休或者其他原因已经不是安徽省预防医学会会员的,不再担任本会专家。拟入选的专家在安徽省预防医学会网进行公示期间,专业水平得到社会认可。......
2023-12-06
为了使我国经济向社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得快速、顺畅,加强新时代社会公德建设,刻不容缓。准确把握社会公德的现状,是社会公德建设取得重大成效的前提。一旦灭绝,就会影响生态的稳定,因此,需要加强公德建设,规范人们的行为。......
2024-06-04
——以首都网络舆情为背景周星如今,网络越来越普及,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网络安全也刻不容缓。就全球而言,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各国重视网络宣传、网络控制和配合国家战略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在个人信息安全中,72%的网民认为个人身份信息泄露情况最严重,包括网民的姓名、手机号、住址、身份证号码等信息。[4]这是对于网络进一步倡导引导管理的举措,而发源地自然在北京。......
2023-08-21
为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推动形成健康的新闻秩序,现就加强新闻采编人员使用网络信息、开通个人微博等网络活动管理通知如下:一、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新闻单位设立官方微博,须向其主管单位备案,并指定专人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删除有害信息。新闻采编人员设立职务微博须经所在单位批准,发布微博信息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及所在媒体的管理规定,未经批准不得发布通过职务活动获得的各种信息。......
2023-11-05
本任务还要介绍掌握路由器常见的配置模式。远程登录还必须添加特权密码保护以保障路由器配置安全。任务解析完成本任务时应注意多与交换机的初始化配置进行比较,找出其异同。本任务进一步熟悉了设备的各种配置模式,完成了路由器的超级终端登录和远程登录的操作。端口号为0—2147483647Router#ip address IP地址 子网掩码Router#exiRouter#课后自测1.通过超级终端进行路由器初始化配置,要求如下:更改路由器设备名为RT1。......
2023-11-21
本小节进一步评估了不同网络规模下DAON网络的性能,因此分别建立了包含8个、32个和64个OFBS-ONU的3个仿真场景,对应的OFBS-WSS数量分别是2、4和8,对应的OFBS-AGR数量均为2。因此,时敏业务的QoS可以得到有效保障且避免了网络规模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图4-13不同网络规模下CN与DAON的上行平均时延图4-14不同网络规模下CN与DAON的下行平均时延图4-15和图4-16对比了分别具有8个、32个和16个OFBS-ONU的DAON网络的标准化最大吞吐量与丢包率。......
2023-06-19
读者的需求,有时并不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因此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先培养大数据的思维。(三)健全保障机制,确保数据安全大数据研究在提升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质量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大数据资源将成为高校图书馆的核心资产。这样才能确保我国高校图书馆进行合理、合法的数据信息利用和传播,从而实现既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又不侵犯用户隐私的共赢目标。......
2023-07-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