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什么是家庭美德近日,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局选择一所小学作了一次调查,发现“认为父母对自己非常关心”的学生高达90%,而能为父母的付出感激和回报的仅有30%。从出生到死亡的短暂一生,大多数人是以家庭为起点和终点的。人们以采集狩猎为生,几十个人群居在一个山洞里,与这种生活水平相适应的是群婚制。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是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2024-06-05
第三节 家庭美德的原则和规范
以下是广州市家庭美德守则。
男女平等,夫妻和睦。
尊长爱幼,优生优育。
求知求乐,移风易俗。
修身健体,拒黄赌毒。
关心社区,互爱互助。
克勤克俭,国强家富。
现代家庭美德的原则和规范指导着整个家庭美德的建设和方向,因而了解家庭美德的原则和规范对个体、家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家庭美德的基本原则
家庭美德的基本原则有以下三个:有利于国家、社会的发展与稳定的原则;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发展的原则;有利于个人成长、发展和完善的原则。
(一)有利于国家、社会的发展与稳定的原则。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因而家庭是社会发展变化的尺度,社会的发展变化可以通过家庭来反映,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进步同样需要稳定和发展的家庭来推动。事实上,任何一个社会,都会要求它的细胞--家庭,与社会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家庭的发展如果违背了社会的发展目标,就会受到社会道德舆论和法律的劝诫和制止。家庭与社会的一致性,反过来又可以保证家庭的和睦与幸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不仅有经济联系、文化联系,家庭对国家、社会的影响也日益明显。因此,需要了解国家的形势,关心国家的事业,为国家经济建设齐心合力作贡献,这是现代家庭美德的重要标志。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每个家庭的努力协作,当然国家的富强和发展也是个体家庭幸福的保障。如果家庭成员对国家的事情漠不关心,甚至干一些违背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勾当,不但是对现代家庭美德的严重践踏,还会影响到社会和家庭的发展。
总之,确立家庭美德的利国原则,就是让家庭道德和社会发展要求统一起来,凡是落后于社会进步的家庭关系、家庭道德,就一定要改变,使家庭的发展和进步同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统一起来。现代的家庭美德建设就是要以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发展为目标,使家庭和婚姻的道德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而健康地发展。
(二)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发展的原则。对个人来说,家庭和睦、生活幸福,才能更安心地工作,家庭的幸福会给人带来十足的工作干劲和奋发向上的信心和热情。相反,家庭不和睦,必将给个人造成一定的精神压力,使其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和事业中去,最终不仅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不利,也会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家庭整体的和谐统一,被现代人视为家庭生活的最高理想。中国传统社会把家庭的需要和利益看得至高无上,个人则融于家庭的整体之中。个人的特殊利益,要无条件地服从家庭的整体利益。这一点虽抑制了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有其消极的一面,但却培养了家庭成员的公共意识和认同心理,增强了家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如此强调家庭内部的融洽、和谐,必然使人际关系净化为剪不断拆不散的人伦情感。西方社会强调个体独立、个性自由,人我界限划得很清。中国家庭中深厚的人伦情感,难分人我界限。这种状况虽使个人过多地依赖于家庭,却也培植了中国人特有的家庭情趣和浓浓的亲情,使一家人能够休戚与共,甘苦相依。现代社会的家庭美德要求,个体不仅要热爱自己的家庭、融入家庭生活之中,而且家庭整体也要为每个人的成长和完善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
家庭美德的利家原则还表现在其对于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调解有着“当仁不让”的责任。现代家庭讲求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自由。封建社会家庭关系讲究三纲五常、男尊女卑。在家庭中只有男性家长的自由,没有女性的自由;只有父母的自由,没有子女的自由。妻子要绝对无条件地服从丈夫,儿子也要绝对无条件地服从父亲。这样的家庭关系总是表现为债主和债务人的关系,男人是女人的债主,父母是子女的债主,根本没有任何平等自由可言。现代家庭道德要求家庭成员之间是平等的,即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具有人格平等和义务的平等。除平等之外,现代家庭美德还讲个人的自由。当然这种自由是有限度的。每个家庭成员有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培养自己的爱好和交友的权利与自由。在处理家庭问题时,要采取平等协商的形式,任何个人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可以这样说,没有个人自由的家庭,纵然可以是有秩序的家庭,却不是幸福和有生命力的家庭。
(三)有利于个人成长、发展和完善的原则。也就是说,家庭应该为每个成员创造、提供合乎其身心健康发展和个人社会价值实现的家庭环境。
1.家庭应该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孩子是社会的未来,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因而孩子的健康成长对于每个家庭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而且绝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孩子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孩子的健康成长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那么,家庭怎样才能为孩子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呢?有些家庭将孩子当成家中的“小皇帝”,对其娇宠无比,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这种行为看似是对孩子的爱,其实却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负责任的做法。爱,虽然是一种极其美好的情感,但它必须有一定的限度,并合乎一定的道德标准。不合乎道德、缺乏理性的爱,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反而成为孩子成长的沉重负担。有些家庭“望子成龙”,压抑其爱玩的天性,让孩子成了学习的工具,这不利于孩子健康全面地成长。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让孩子合乎自然生活规律地成长,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只有个人的聪明才智、人格尊严能够在家庭这个环境中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他在这个家庭中生活才会觉得幸福、愉快。
2.家庭应该为青年人努力工作、成就一番事业提供支持。家庭担负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它可以为家庭成员消解心理与精神上的困惑,注入更为能动进取的精神动力,提供愉悦的精神享受。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竞争的压力越来越重,个人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和事业中才会有所成就。要想工作好,必须休息好。家庭是人们身心得到充分休息的港湾,人们只有在家中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才能更好地工作。人们常说的家庭祥和、温馨、和乐等,都是对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获得情感满足的赞语。在家庭生活中追求情感满足,是每个个体的客观需要。个体事业发展的动力、对生活的热情迎纳等,其基础性源头之一,正在于家庭对其情感需求的满足。所谓“成功之人背后往往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正说明了这一道理。卸掉满身的负荷,享受最真挚、最自然的情感,涤荡怨意、消除压力、抛却矛盾、摆脱震荡……这便是个体投入到一个温馨的家时的感觉,便是“家”对个体的无条件的容纳与情感满足。“没有了家庭,在广大的宇宙间,人会冷得发抖。”家庭在满足个体情感需求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功能。但是,这一功能的实现,有其前提条件,即家庭本身必须拥有不竭的、高质量的情感源。这一情感源,就是家庭美德。只有在一个宽松和睦、亲切协调、平等民主、幼孝长慈、夫妻恩爱的环境中,家庭才能真正成为个体心理的减震器,成为个体精神的避风港。
3.家庭还应该为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良好的环境。老年人为社会和家庭奉献了一生,应该安享晚年,他们的精力和体力都大大不如青壮年人,因而他们需要社会的关爱和照顾。我国具有家庭养老的传统,当代社会,家庭仍然担负着社会养老的任务。这要求家庭应该尽可能地为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而尊老敬老也成为家庭美德的重要内容。
二、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要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遵照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和内容来建设家庭美德,使之成为普遍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让每个社会成员都能生活幸福、美满。(www.chuimin.cn)
尊老爱幼漫画。
(一)尊老爱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们做人的起码准则。所以,一个人在家里应该尊敬父母,尊重兄长,爱护弟妹。同时,也要遵循教育规律,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关心、培养、教育子女,让他们在生理上、心理上、精神上健康成长。在外面要与人为善,爱护弱小、尊敬老人。在人生旅途中,每一个人的社会经历、生活阅历都会不一样,有平凡的经历,也有不平凡的经历;有简单的经历,也有复杂的经历;有成功的经历,也有失败的经历;有自豪的经历,也有沮丧的经历;有幸福的经历,也有痛苦的经历,等等。但有老有小的经历,每个人都一样。所以,尊老爱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永远不变的共同目标、共同信条、共同义务、共同诺言和共同享有的基本社会共识。
近年来,在一些家庭中孩子受宠爱,而老人被冷遇甚至受虐待的现象比较严重。这是不正常的。
(二)男女平等。众所周知,中国过去是一个受封建阶级统治最长、封建思想最严重的国家。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存在了几千年。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尽管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旧思想不断受到冲击、批判,男女平等的新风不断得到发展,妇女解放运动也不断深入人心,但是,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封建残余思想仍然没有被彻底清除,在某些地方或某些人身上还严重存在着。例如生男生女的问题,生男就皆大欢喜,生女就冷眼相看,对男孩优待,对女孩苛刻,在农村尤其明显。又如每年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普通的男生比优秀的女生更受招聘单位的欢迎。这种就业倾向直接影响了女性的就业,也不同程度地破坏了男女平等规范,挫伤了女性的积极性。据统计,中国目前已有女科学技术人员810万人,占科技人员总数的35%。在医学科学技术方面,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中女性占到40%。全国已有女博士1149人。90年代之后,政权建设呼唤着一代新型的女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的出现,数以万计的女厂长、女经理等干得非常出色。这告诉我们,只有树立男女平等的全新观念,社会才会进步得更快。
(三)夫妻平等、相爱。夫妻平等、相爱,是家庭幸福的关键。夫妻和睦,家庭生活就生机蓬勃。夫妻不和睦,家庭生活就枯燥无味,徒有千金,也烦恼不休。所以,作为一个家庭,夫妻和睦最为重要。
在现代社会,夫妻关系已日益成为家庭关系中的主轴,夫妻之间的婚姻质量也日益上升为家庭生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夫妻关系美德教育,在整个家庭美德教育中,处于首要位置。夫妻关系美德的核心在于平等相爱。这是因为只有真正的平等相爱,才是夫妻幸福的源泉,是夫妻各自成功的基石,是生活力量与快乐的保障。夫妻平等相爱的美德,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夫妻之间的彼此尊重最为重要,要尊重对方的人格与尊严;尊重对方的个性和思维;尊重对方的隐私;尊重对方的感情。夫妻之间在许多方面都需要互相尊重,但是,把握好这四个方面是关键。这样,即使在其他方面彼此尊重得不够一点,也不会产生大的矛盾。夫妻只能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求同存异,绝不能以个人观点和意见去强加于对方;隐私是个人秘密,一个人的隐私,除本人愿意向对方披露外,对方是不能随便或者无理干预的,合法的隐私权是受法律保护的;感情,很微妙,是一种心理反映,所以,要在尊重和理解对方固有感情的基础上,不断培养丰富的感情和创造甜蜜的爱。一般来说,生理、心理、精神健康的夫妻都会清楚上述四个方面在夫妻生活中的分量。这种尊重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夫妻间的相互帮助、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在日常生活中,夫妻间应该相互体谅、相互帮助,共同担负起家庭生活的责任和义务。了解对方,本身就包含着对对方的关注和帮助。夫妻相互理解的进一步引申即夫妻间的相互信任。相互信任,排斥了猜疑,也就排斥了相互伤害的可能性。也正是在信任中,夫妻间才能保持相互尊重和爱护,才能造成一个适宜于自己个性充分发展的好环境。并以此为基础,力图实现双方人格的同一化,将夫妻的平等相爱推进到最高层次。
2.夫妻之间要以恩爱为中心,积极创造和发展生动而和谐的感情。世界上任何一种事物都是在发展中求平稳求生存,夫妻感情的发展也不例外,也要靠不断地创新、发展,靠新的知识来启迪、来升华,感情才不会落入俗套,不会走入困境,不会发生危机,不会走向崩溃的边缘。夫妻恩爱的美德,表现在夫妻间的相互给予和奉献。道德的婚姻不是相互占有,而是平等的结合,恩爱的夫妻不是相互索取,而是无私的给予和奉献,乃至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为了对方,达到孤注一掷的地步。相互的给予和奉献,实现了双方的高度融合,成为对方生命和事业的一部分。本着相互给予和奉献的态度,夫妻双方都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幸福,并以自己能为对方的发展提供帮助而得到最大的满足,从而自觉地摒弃自己原来的不足和缺点,吸收对方的优势和长处,最大限度地接纳对方,也最大限度地融入对方。
3.要共同担负好培养教育子女成长的责任。子女是夫妻爱情的产物、生活的结晶,随着新生命降临的同时,也给夫妻双方增加了一个抚养、教育他们成长的神圣责任和义务,就是要培养教育子女具有宽厚、自尊、自信、乐观、忍耐、坚毅的品格。因为这些品格既是成功教育的真实内容,也是检验父母教育思想正确与否的标准。所以,家庭、夫妻对子女的培养教育搞好了,就会为夫妻感情增添新的活力以及无穷的乐趣,既有了家庭的天伦之乐,也体现了夫妻的人伦之道。
(四)勤俭持家。勤劳节俭与奢侈懒惰,是两种相反的德行。颂扬勤俭,斥责奢惰,是中国的道德传统。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家庭过日子要善于根据自己的经济收入状况,做到有计划地安排生活,并精打细算。就目前的情况看,绝大多数的家庭只是温饱型,工薪阶层温饱有余,但也不是小康,所以盲目的攀比、摆阔气、讲排场的风气,绝不能仿效,这种风气是决不会给家庭带来幸福的。古人“成由勤俭败于奢”的道理是千真万确的,大到国家小到家庭都是这个道理。
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物质条件较差的年代,勤俭持家的主张被人们普遍接受和遵循,是很自然的。但是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物质产品的大大丰富,加上一部分家庭先富裕起来达到小康生活的水平,人们对于勤与懒、俭与奢的认识和态度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商品经济发达、生活条件提高较快的地区,节俭的美德开始被一些人冷落、抛弃,而奢侈之风则在抬头和发展。这种心理和风气也影响到一些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的人。这是一种应该加以指责的不良社会风气。不论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还是在信息社会,要兴家,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人的勤奋,运用体力和智力两方面的劳动创造财富。谁相信懒惰、不劳而获,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神话,谁就不会拥有一个兴旺发达的家庭。香港的首富李嘉诚先生,不可谓不富,但他还是过着勤俭的生活。所以,坚持勤劳节俭,始终是保证一个家庭兴旺发达的正确选择。当然,节俭不等于吝啬,正常的消费也不等于奢侈。不同的时代对于“勤俭”、“奢侈”的衡量标准必然有所不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在适度的前提下,追求较高的生活质量,同样是正常合理的,是应该受到鼓励的。
当前,中国是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大多数的家庭并不富裕。提倡勤俭持家,完全是从国情出发,从关心爱护每一个家庭出发,是非常必要、合理的举措。
(五)邻里团结。自古以来,人们就有“远亲不如近邻”的共识、共鸣。天下没有不求人的人,那种所谓“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做法,到头来只能成为孤家寡人。所以,邻里之间相处,要做到“温良恭俭让”,即彼此相见性格要温和,为人要善良,相互办事要严肃认真,在彼此的心目中生活节俭,不要让对方感到自己有某种炫耀,随时保持谦虚的态度。这是邻里相处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方法。
家庭美德建设,对于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严格按照家庭美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进行家庭美德建设,对于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关何谓伦理学的文章
第一节什么是家庭美德近日,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局选择一所小学作了一次调查,发现“认为父母对自己非常关心”的学生高达90%,而能为父母的付出感激和回报的仅有30%。从出生到死亡的短暂一生,大多数人是以家庭为起点和终点的。人们以采集狩猎为生,几十个人群居在一个山洞里,与这种生活水平相适应的是群婚制。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是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2024-06-05
总之,了解社会公德的原则,是强化公德意识的重要前提。社会公德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不迁怒就是对他人的自我克制,不因自己个人的不愉快而责怪他人,这是社会公德中的“和”的态度。......
2024-06-04
任务描述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摇篮;家庭是凝聚亲情的地方,也是让人们魂牵梦萦的避风港。本任务就是在家庭环境中践行劳动精神,承担家庭劳动,参与家庭财务管理,报答父母亲人的养育之恩,传承家庭劳动美德。表1-3-1家庭劳动小窍门二、参与家庭劳动的意义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参加家庭劳动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参加家庭劳动有助于形成艰苦朴素、懂得感恩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023-11-05
到目前为止,这个“家庭美德奖”已表彰了40多户家庭,随后,双盛镇的民风有了显著改善。提起“家庭美德奖”,白鱼村多数村民如是说。家庭美德建设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具有奠基功能。具体来说,家庭美德建设应包括以下内容。......
2024-06-05
社会主义国家的护理伦理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在护理领域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是护理道德规范体系的总纲和精髓,在护理伦理体系中处于首要的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贯穿于护理实践的全过程。因此,社会主义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应该同时依据社会主义医护事业的根本宗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状况及我国护理职业等特点而制定。......
2024-01-08
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公民只有达到法定婚龄才能缔结有效的婚姻。我国《婚姻法》第6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2024-01-08
而后者的理论依据就是美德论。美德论是关于道德品质的学说,重点研究做人应该具备的品格、品德。学习护理美德论可明确什么是道德上完美的护理人员以及如何成为这样的护理人员。已成为当代医护人员的誓言。......
2024-01-08
据说,明朝嘉靖皇帝是一个非常喜欢运用“言外之意”折腾下属的人,他堪称运用“潜台词”的高手。虽然,不能理解上司的“话外音”并不会像得罪皇帝一样严重,但是仍然非常重要。所以,想要获得上司的垂青,就应该多了解上司,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对上司的语言、行为进行判断,才能更准确。......
2023-07-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