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家庭美德:伦理学探析

家庭美德:伦理学探析

【摘要】:第一节什么是家庭美德近日,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局选择一所小学作了一次调查,发现“认为父母对自己非常关心”的学生高达90%,而能为父母的付出感激和回报的仅有30%。从出生到死亡的短暂一生,大多数人是以家庭为起点和终点的。人们以采集狩猎为生,几十个人群居在一个山洞里,与这种生活水平相适应的是群婚制。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是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家庭美德

近日,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局选择一所小学作了一次调查,发现“认为父母对自己非常关心”的学生高达90%,而能为父母的付出感激和回报的仅有30%。

调查中,多数孩子对父母为自己的付出已经“见怪不怪”了,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没必要觉得心里过意不去。而那些觉得对父母的付出非常感激的孩子中,30%的孩子认为报答父母的最好方式是“好好学习”。

教育人士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国的父母有一种传统意识,认为自己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的,只知道一味地爱孩子,从不让孩子感知自己付出的爱,感知自己生活的艰辛,也从不要求孩子回报,这就使孩子形成了只知道索取却不知道感恩的心态。同样有资料表明,一些子女对父母没有尽到赡养的义务和责任,致使老年人生活困难。这些问题的出现使人重新关注家庭美德的教育。

一、家庭美德的基本含义

人一生中最主要的生活在哪里度过?毫无疑问,绝大多数人的回答是“在家里”。是的,人生下来,除了极少数例外,最先接触到的恐怕就是自己的家庭成员--妈妈、爸爸、奶奶、爷爷,或者还有兄弟姐妹等,然后,就在他们的哺育和呵护下逐渐长大,学会最起码的生存本领,以及一些做人的基本常识;然后,一步步走向学校,走向社会。当然,即使在走向社会之后,也仍旧割不断同家的联系,同时,还会建立一个自己的新家庭。从出生到死亡的短暂一生,大多数人是以家庭为起点和终点的。可以这样说,家庭,不仅是我们诞生成长的摇篮,而且还是我们情感的归宿、休息的港湾。正因为如此,人们历来很重视自己家庭的状况,把它看做人生是否幸福完美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正因为如此,正确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每个人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img170这只新石器时代的“火种罐”,是用来保留火种的。火和新工具的使用使人类对食物的获得有了相对稳定的保障,与此同时,群婚制也逐渐被偶婚制所取代。

为了正确理解家庭美德的含义,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家庭是怎样产生的。

早期的原始社会,人们过着与其他动物相差无几的生活,他们根本没有家的概念。人们以采集狩猎为生,几十个人群居在一个山洞里,与这种生活水平相适应的是群婚制。在群居的一群人中,只要是异性就可以发生性关系,不管是父母还是兄妹等,当然,那时也没有这样细致的亲属划分。

火和新工具的使用,农业活动的扩大以及家禽的圈养等,使人类对食物的获得有了相对稳定的保障。人类告别了蒙昧状态,进入到野蛮阶段,群婚制也逐渐被偶婚制所取代。一个男子有许多妻子,其中一个是主妻,而他自己对于这个女子来说,也是她许多丈夫中的一个主夫。偶婚制度下的子女不知道谁是确切的父亲,只知道确切的母亲,因而所有的孩子都跟随母亲。对偶婚制度下的社会形态表现为母系氏族社会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方式从渔猎过渡到比较稳定并依靠体力的畜牧业和农业,身强力壮的男子在生产劳动中开始居于主要地位,生活中出现了剩余产品。战争中捕获的俘虏不再被杀掉,而是沦为奴隶,成为私有财产。有了私有财产,人们的私有观念也应运而生。男子由于体力强壮而拥有较多的财产,他们希望能拥有专属于自己的子女来继承他的财产,继而希望在婚姻中处于支配地位。一个男子可以占有若干个女子,其中一个就是他的妻子。一群男女就组成了一个生产和消费单位,担负着繁衍后代的使命,这就是最早的个体家庭。经过逐渐的演变,直到出现占主导地位的成对的配偶为止。可见,个体婚制或一夫一妻制是私有制的产物。

然而,新中国成立以前,却从来没有形成真正的一夫一妻制,事实上,它对女子是一夫一妻制,却公开允许男子一夫多妻的存在。婚姻中的女子往往成为生儿育女的工具,并受到严格的约束和管教,被视为男子或夫家的财产。只有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女性取得了相对独立的经济和政治权利,实现了男女平等,妇女才能获得解放,不再是一夫一妻制下受凌辱的对象。这是由于以下两种变化造成的。一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生存的经济压力的减弱也有利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并为真正的一夫一妻制创造了条件。其次,人们道德觉悟的提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人们缔结婚姻的动机重情感、精神因素,物质实利的因素退居其后,平等的两性关系才有可能,合乎道德的婚姻才可成为普遍的要求。当然不可否认,当前在我国仍然存在一些不符合一夫一妻实质的婚姻,如包办婚姻、商品婚姻、包二奶、地下情人等。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生产力尚未足够发展,人们的生活需要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因而一些人在建立婚姻时,不得不考虑感情之外的条件;二是商品生产的冲击在一些人身上产生了影响,把婚姻视为交换金钱、财富的砝码,从而陷入商品婚姻之中;三是受封建传统势力的影响,特别是在一些落后地区,不能做到婚姻自由、自主。

家庭美德,就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正确调节家庭成员之间、和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交往关系的行为规范。主要包括如何处理夫妻之间、子女和父母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是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组织形式。健康而和谐的家庭生活,是社会稳定有序的保障。

二、家庭美德的主要特点

家庭是社会生产、生活的基层组织形式,是因一定的婚姻关系或血缘类系或收养关系而组合起来的社会生活基本单位,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家庭美德的内容有着巨大的差别。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相比,其伦理道德的特点大致是:(www.chuimin.cn)

1.家庭美德的内容具有历史性和现代性的统一。家庭美德的内容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更新的。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三纲五常、一夫多妻等,是当时的家庭道德的内容。而这些准则在现代看来,是不可能的,更不是符合现代家庭道德要求的。现代家庭道德要求男女平等、家庭民主、一夫一妻等。婚姻中,传统社会讲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现代社会要婚姻恋爱自由。

2.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是家庭美德的重要基础。恩格斯曾说过:“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这是说,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婚姻又是以爱情为基础的。只有通过恋爱产生爱情,结为夫妻的家庭,才有所谓的家庭伦理道德;没有爱情的婚姻,是无所谓家庭伦理道德的。以爱情而婚姻建立的家庭之所以有道德,这是因为这种家庭除了男女双方互相爱慕外,他们还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事业、共同的价值观念,而有了这些“共同”,就会形成和睦、温暖、互爱、互帮、互让、团结的关系,使家庭成员心情愉快,享受天伦之乐。一句话,就是全家人都讲伦理道德。而以包办、买卖、金钱为婚姻的家庭,一般来说,它的成员是很难和睦相处的。比如,旧时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以金钱为纽带的婚姻,这些婚姻,不会有家庭成员关系的温情,只能带来家庭成员之间的争吵、钩心斗角,使家庭面临解体、道德沉沦、家风败坏的危险。

img172母女图。有了婚姻家庭,就要生儿育女,而孩子早期的启蒙教育则是家庭美德的重要内容。

3.早期的启蒙教育是家庭美德的重要内容。有了婚姻家庭,就要生儿育女,代代绵延,而一家的父母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就要对子女进行教育,家庭教育的内容有日常生活、生产知识,伦理道德观念等,而首先是伦理道德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正是在他们的教育下,牙牙学语的幼儿学会叫“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并渐渐学会了这些词的辈分伦理含义。小孩稍大后,家人便教育他们要尊敬老人、勤劳节俭、互助互爱等家风家规。对待别人要热情有礼貌。可见,每个家庭都对小孩进行伦理道德的早期教育

4.终身塑造。家庭对于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不仅是早期的启蒙,就是子女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后,父母还要对他们进行教育,教导他们要淳朴忠厚、诚实守信,务正业走正道,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也道出了家庭美德的特点之一是对子女美德的终身塑造。

5.爱融于情理行。爱融化于情理行动之中,是家庭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的特点。这里的“爱”是父慈母爱,亦包括祖父母对孙子孙女之爱,子女对父母祖父母之爱。一个家庭,由于父慈母爱,所以父母亲对子女的教育总是怀之以情,用情去温暖、感化小孩,使小孩深深地感到父母之爱,从而也引起了孩子对父母滋生深厚之情、尊敬孝顺之心。因此,每个家庭的小孩,他们长大了,或走上社会,或分家自居,但对于父母亲总是怀有深厚的感情,而这究其原因,是其父母从小对他们怀之以情的结果。在父母怀之以情教化孩子的过程中,自然是以理去说服的,而父母在讲理的开导中,总是怀着爱心去劝说,语重心长地教导子女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不仅如此,父母亲还对孩子的伦理行为导之以行,也就是教育子女这样的行为合乎道德的,那样的行为是不道德的。总之,家庭父母对孩子的伦理道德的教育是以父慈母爱融化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之中的。

6.言传身教。这也是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一个特点。言传,主要是良风美德的言传。比如要勤俭持家、互相敬爱等,所以,家庭的美德都能代代相传。家庭的父母亲不仅要言传,而且还要身教,以身作则。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是潜移默化的,使孩子学有榜样。

三、家庭美德的功能

1.家庭美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道德包涵家庭伦理道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这三者谁是基础呢?基础应是家庭伦理道德。因为,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自从人类建立家庭以来,不论哪个国家、哪个社会,家庭就是该国家、该社会的最基层组织,是细胞。既然家庭是社会的基层组织,那么,家庭的伦理道德自然就是特定社会道德的基础。就我们的社会主义的家庭来说,成千上万的家庭伦理道德构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基础。因此,我们把千万个家庭的伦理道德建设好,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就自然有了雄厚而牢固的基础。既然家庭美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那么家庭道德的整体水平如何,会对个人品德结构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会对社会公德产生极大的制约作用,还会对职业道德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否和睦,关系到社会的兴旺和发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和谐有序,要求人们以愉快的情绪、充沛的精力去做好各项工作。这一切,都要求人们有幸福的家庭生活、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为人们的生存提供了最基本的环境,并为人的社会化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我国自古就十分重视家庭美德的形成与培养,把治家与治国联系起来。儒家学说把“修身、齐家”看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因为“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为”。家是缩小了的国,国是扩大了的家,家庭利益与国家利益密不可分。家庭的风气也是全社会道德风尚的基础。在全社会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img174这幅中世纪的床头书的插图中,描绘了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伊阿宋与美狄亚的新婚之夜。家庭关系、家庭幸福是伦理学中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2.家庭是人们休息、娱乐、日常起居的场所,家庭生活质量的高低会对家庭的每一个成员产生巨大的影响。虽然家庭的稳定和幸福并非由单一因素构成,但是至少有一个因素是不可缺少的,那就是道德。如果家庭生活没有道德作为精神支柱和平衡家庭关系的维系力量,那么这个家庭就危险了。尽管物质条件可能是幸福的,身体条件也个个健康无疾病,个人的爱好也差别不大,但是,家庭关系仍然会搞不好,彼此的信任感依然难以建立。没有道德的婚姻是低级水平的婚姻,而没有道德的父子关系也就是低等的亲缘关系。同理,没有道德的家庭生活,只能是粗俗野蛮的家庭生活,连维系都困难,也就更谈不上幸福了。反过来说,一个有道德的家庭,他们的成员之间,必定是互相依赖的,夫妇之间就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找到更多的共同语言,其家庭成员的精神生活也就会更充实。虽然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困难,也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正所谓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是,如果有了家庭美德,这本经就肯定会好念得多。至少不致因家庭成员的失德而破坏这个家庭的幸福。谁家没有老人,谁家没有孩子?然而,因为家庭道德的败坏,可以使老人无法享其天伦之乐,可以使孩子的心灵遭受极大的创伤,可以使恩爱夫妻反目成仇。家庭美德对于家庭的力量是巨大的,有了家庭美德,家庭才能和谐稳定,才能健康发展,才能家道兴旺。因此,那诚心诚意地爱着自己家庭的每一位家庭成员,都应该用同样的感情去塑造家庭美德,去建设家庭美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家和万事兴”,才能走向光明的未来。家庭美德建设对我们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作为夫妻、父母、子女共同生活的单位,具有道德实践、道德教化、道德制约等功能。一个充满温馨、和谐与爱的家庭,是一所好的学校,它能提高家庭成员的道德修养,创造家庭成员良好的精神状态,培养家庭成员健康的心理素质,使之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投入社会生活。如果大多数家庭都能成为这样的好学校,那么整个社会就会更加进步、更加稳定、更加文明。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尚,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在其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和谐的、文明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培养一个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公民意识,对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家庭美德作为一种与个体生活联系最早,也最为密切、最为长久的文化环境,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有着积极的价值。如亲密的夫妻关系、和谐的亲子交往、浓烈的兄妹情谊、平等的家庭氛围等,对个体热情、开朗、进取、正直等诸多品质的形成乃至整个人格的形成,都具有正面的价值;相反,夫妻间过频过强的破坏性的矛盾冲突、兄妹关系的疏离、亲子情感的淡化、缺乏民主的家庭生活等,则会导致个体人格的畸形发展,使个体出现非社会化、反社会化的倾向。无数个文明道德家庭的出现,将从整体上提高全民族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这也正是精神文明建设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