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怎样学好伦理学要想学好伦理学,首先,我们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其次,要学好伦理学,必须掌握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和规则,如观察法、归纳法、分析法和综合法等。总之,只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和执著的精神认真学习,就一定能够学好伦理学。......
2024-06-04
第六节 伦理学的研究方法
科学的发展总是同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任何一种学科都有它自己特有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揭示一门学科本质特征、内在规律的途径。方法正确与否,涉及本学科的科学性问题。伦理学的研究方法是伦理学体系构成的一部分,因此必须重视方法的研究。总的来说,伦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唯物辩证法
进行伦理学研究,最根本的方法是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主义辩证法是在生产实践、阶级斗争和科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从物质世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发展中概括出来的最完整的学说。在伦理学研究中,必须掌握和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强调,世界是物质的,精神现象是物质的派生物并反映着物质,物质世界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中,作为物质的反映的人的认识也处在运动、变化中;物质的总体是无始无终的,但物质存在的每一个具体形态是有始有终的,即有它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物质的运动有一定的规律,每一种具体的物质运动形态有其固有的特殊规律,各类物质运动形态又有共同的一般规律;和自然现象一样,人类社会也有其客观的发展规律;在社会发展中同样不是精神的因素决定物质的因素,而是物质的因素决定精神的因素,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唯物辩证法强调,认识的源泉、认识发展的基础是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实践;人的认识是实践的产物,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实践是联结主体和客体的根本环节,是人从主观的观念,经过实践,走向客观真理这一认识过程中的根本环节。人们正是通过实践活动认识了世界,又以这种认识指导人的实践活动。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在这个过程中既推动了实践,又发展了认识。要从实践经验中吸取丰富的养料,从实践的结果中不断证实、纠正和发展自己的理论。
唯物辩证法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是决定各种精神现象的根本动力,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个基本观点曾作了简明浅显的阐述,他说:“一切历史现象都可以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说明,而每一历史时期的观念和思想也同样可以极其简单地由这一时期的生活的经济条件以及由这些条件决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来说明。历史破天荒第一次被安置在它的真正基础上;一个很明显而以前完全被人忽略的事实,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争取统治,从事政治、宗教和哲学等等。”
恩格斯像。
可见,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作家把唯物辩证法应用于伦理学,使伦理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从此宣告一切唯心论、形而上学[2]道德学说的破产,正确揭示了道德发生、发展的规律性。因此,要研究伦理学,必须首先掌握唯物辩证法。
二、理论联系实际法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是一切社会科学最基本的方法论原则。对于伦理学的研究来说,我们应该做到三个方面。第一,要全面掌握有关伦理学的各种理论,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关系出发,分析引导出伦理道德的特有规律;第二,由于实际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在进行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应当密切注意正在发展变化中的实际,充分掌握社会实际发展变化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第三,把有关伦理道德的理论和发展变化着的社会伦理道德实际充分结合起来。现在伦理学研究中新出现的全球伦理、经济伦理、网络伦理、生态伦理、金融伦理以及医学伦理等应用伦理学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例子。
三、历史分析法
历史分析法是人文学科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伦理学以道德作为研究对象,而道德是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在历史上发生和演变着的现象。因此,伦理学中的历史分析法就是指:无论是研究整个人类道德,还是研究某种道德类型,无论是研究一类道德现象,还是研究某一类道德问题,都应该把它放在相应的历史范围加以考察;必须作为历史过程或者历史过程的集合加以考察;必须联系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特别是当时的经济关系、政治制度和文化等诸条件进行考察;并且注意随着历史的演变,对道德现象的分析也应该着眼于方法的变化。它还要求沿着历史的轨迹如实地理解和诠释人文学科范畴、概念、命题的产生和其内涵的演变,不承认任何孤立的、固定的、僵硬的、一成不变的、死的概念,也不承认存在最后的终极的真理和界限。
四、阶级分析法
在有阶级的社会中,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利益,因而也就有不同的伦理道德标准。也就是说,在有阶级的社会里,各种不同的道德观念和伦理学说,归根到底都反映着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所以,我们必须使用阶级分析法来研究阶级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
阶级分析法是指在承认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划分为阶级并由此产生阶级斗争的前提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从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的角度分析社会伦理道德现象的方法。
但是,运用阶级分析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阶级分析法只适用于研究阶级社会的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确实经历了无阶级社会阶段,并且随其发展,阶级也最终会消亡。因此,我们说阶级分析法很重要,但是,在运用时不能超出它的适用范围。如研究原始社会史就不能用阶级分析法。
2.在历史研究中,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可以从繁杂的伦理道德现象中找到其发展线索和规律,但是却不能对任何伦理道德现象都给予圆满的描述和解释。因此,在运用这一方法时,不能将其绝对化、简单化。
3.阶层分析是阶级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毛泽东曾为我们作出过范例。他在1926年撰著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对当时中国社会各阶级、尤其是各阶级中的不同阶层的状况作了精辟的分析。如文中对中国资产阶级中的买办资产阶级阶层、民族资产阶级阶层和小资产阶级阶层的社会地位、政治态度的分析是非常正确的。他预见到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极大动摇性的阶层,他们在革命高涨时将要分化,其右翼将跑到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营垒里去,这一点被1927年大革命失败前后的历史所证明。再如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内部士族地主和庶族地主、大地主和中小地主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这对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影响很大。要探明这一问题,就要运用阶层分析,对不同时期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状况进行全面具体的考察,而不能笼统地因其同属地主阶级而作出简单化的全面否定。
这是在延安演出的歌剧《白毛女》的剧照。《白毛女》反映了在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农民对封建势力的仇恨和反抗,突出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
五、逻辑分析法
逻辑分析法主要是将丰富的现象材料,经过思维过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形成概念和理论系统。这是一种理论的认识过程,得出的是动态规律性。逻辑分析主要是通过下列手段进行的。
第一,分析与综合。分析即是把复杂的事物或现象分成各个简单的组成部分或抽出它的各种特征来,以便单独地考察它们,认识每个组成因素固有的性质和特征。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再把事物或现象作为统一的整体来全面认识。这才是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
第二,抽象与概括。抽象就是从某种事物的属性和特征的总和中抽出其中一种或几种最本质的东西,摒除一切表面的、非本质的内容。概括就是把同类事物中各因素的本质属性抽出来,归纳、概括为一个普遍的、事物共有的本质和属性。抽象和概括是统一不可分割的过程。抽象给概括作准备,概括是抽象的继续和完成。
第三,归纳与演绎。归纳法是由个别到一般、由事实到概括的一种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归纳出它们所共同具有的特征,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方法。通过归纳法进行概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事物和现象的数量有限,可以根据全部同类事物得出一般性结论,这是完全归纳法;另一种是事物和现象的数量是无限的,只能根据一部分事实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这是不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的结论是切实的,这是它的特点。不完全归纳法的特点是根据对有限数量的同类事实进行研究,得出关于同类无限数量的事实的规律性结论。为了论证某一属性是某类事物所必然具有的,我们还必须借助于演绎法。演绎法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它与归纳法在论证的性质上恰恰相反。它由一般原理出发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是一种确实性推理。其结论的正确性依赖于一般性原理的正确性。三段论是我们平常接触较多的一种演绎法。它是由一个共同概念联系着的两个前提推出结论的演绎推理;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比如大前提“金属能导电”,小前提“铁是金属”,结论就是“铁能导电”。所以,归纳法和演绎法是密切联系而不可分的。
六、计量分析法
计量分析法是指运用数学方法、统计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各种手段来分析所获的数据,揭示和认识伦理学的一种方法。
现代计量分析方法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作为手段使计量分析方法在伦理学研究的某些方面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使用如下几种方法:第一,绝对数和相对数分析法。第二,平均数分析法。第三,动态数列分析法。第四,表格法和图示法。
运用计量分析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www.chuimin.cn)
1.计量分析作为研究中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离不开价值观和理论的指导。
2.在运用计量分析方法时,要处理好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关系。定性分析往往是以定量分析为前提条件的。英国学者罗德里克·弗拉特说:“没有从数量方面作出回答的知识,我们便不能够解释‘重要’问题上的证据。例如我们能够弄清楚某一个人收入不断增加的情况,那么,较之我们对这一收入毫无了解,就更容易解释他不断增长的幸福。”但是,无论定量分析怎样重要,它仍然属于微观分析方法,即在确定局部或个体伦理道德现象上,能起到较为准确的证据作用。在正确估价它的作用时,还应看到它自身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单纯依据定量分析的结果来确定伦理学的性质,对伦理道德现象作出解释是毫无意义的,定量分析的结果只有经过定性分析的处理、加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用。
随着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手段的加入,计量分析方法在伦理学研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七、比较法
比较法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研究方法,是对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与相异之处的研究方法。通常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类比法,一类是对比法。(1)类比法:将性质、特点在某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进行比较,从而引出结论。在比较的过程中往往隐含着比喻的性质,即将某甲事物比喻成另一相似的乙事物,既然对乙事物应该这样,然后推出结论“对甲事物也应该这样”。(2)对比法:是通过对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反或相对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来证明观点的研究方法。相反的对比往往容易辨别,但相对的比较则难以辨认。相对的事物不具有相反的性质,它在性质上往往是相类似的,这是需要我们加以认真对待的。
在比较时,所比较的对象必须在同一关系下,根据一定的标准加以对照,从而确定其异同之处,对事物作出初步的判断。要认识某一事物的本质,还必须对事物的内部矛盾及其矛盾着的各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把握事物之间的内部关系,进行抽象与概括,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作出准确的判断。
第一,运用比较法的对象是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有共同特性的东西。无某种联系、无共同特性的事物,不能把它们强拉硬扯地加以比较。
第二,运用比较法必须在同一关系下。这种关系是哲学上讲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三,运用比较法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要深入到事物的内部矛盾及其矛盾着的各个方面,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规律,使自己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上升到实践的飞跃,达到认识比较的目的。
八、系统分析法
系统分析法是运用现代科学系统论原理,将伦理道德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加以分析研究的方法。现代系统论又称普通系统论,它的奠基人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3]。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他在美国讲学时,公开阐述了“系统论”的内容、性质和任务。60-70年代,这一新的方法论理论普遍传播开来。1972年,贝塔朗菲在《普通系统论的历史与现状》一文中,把作为生物学方法论的系统论原理推广应用于更加广泛的领域。
现代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
关于“系统”,贝塔朗菲在《一般系统论导论》一文中给它下过一个定义:即“处于一定相互联系中的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总体”。英国《牛津辞典》对“系统”一词的解释是:“由互相连接,或互相依存的成组事物或集聚的事物所形成的复杂统一体。”日本《世界大百科年鉴》中,也对“系统”一词作了说明:“系统通常是指作用于共同目的两个以上要素的集合体。”由上述表述中可见,“总体”、“统一体”、“集合体”实际就是整体,构成整体的,则是相对于整体而言的“部分”、“事物”、“要素”,即局部。在系统这一概念中实际包含了一系列关系,即: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结构、整体与层次、整体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
系统论方法于20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许多领域,其中也包括伦理学领域。但是,由于将系统论这一产生于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方法论运用于伦理学研究,还有许多复杂的关系需要处理,因此,这方面的研究不论在我国还是在西方都尚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果。
系统分析法的具体内容有:整体分析、层次分析、结构分析、环境分析和动态分析。
运用系统分析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系统分析法在考察问题时,只告诉我们应把考察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从系统与要素、系统与结构、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和影响中去认识对象。因此,它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即它强调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而不能排列主次顺序。
2.系统分析法作为伦理学方法之一,必须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如研究一个伦理学系统整体与其要素和结构的关系时,首先要对这一系统中诸要素和结构的本身进行研究,这就要求研究者掌握构成伦理学的各种要素和结构的资料,要获得这些资料,就需要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在分析过程中,对某些方面的内容还要借助于阶级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伦理学作出科学的阐释。
3.将系统分析法应用于伦理学研究要经过一个复杂而严密的转换过程,系统分析法还很不完善,很不成熟。在运用时,切忌不可以追求新意、赶时髦为目的,亦不可盲目套用。
孔丘像。不管是东方的孔丘等人,还是西方的苏格拉底等人,都在其伦理学著作中用了某种特殊的方法。
九、价值分析和经验实证分析结合法
价值分析和经验实证分析相结合法是伦理学的特殊方法。从伦理学的发展史来看,自形成一门学科起,它自身是在一些特殊方法的指导下建立的。在中国古代,从孔丘到孟轲,直到程朱陆王;在西方,从苏格拉底、柏拉图,直到亚里士多德,在其伦理学著作中都运用着某种特殊的方法。西方进入十四五世纪以来,随着各门具体学科的发展,伦理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价值分析和经验实证分析法就是在伦理学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形成并逐步完善起来的。由于道德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通过经验的适度比较和证明,人们可以获得某种行为是否正当合理的相对的道德判断,因此,实证分析法在伦理学研究中是可行的。
但是,伦理学主要是一门研究善的价值的学科,它特别要研究的是,人在对己、对人、对社会的多重关系中,哪些行为是有价值的,哪些行为是无价值或负价值的,因此,伦理学的各种体系和理论形态主要是由价值判断构成的,各种伦理学观点总是与一定的利益主体的主观态度、主观评价相联系,是从一定利益出发的人的不断变化的价值取向的表达,带有强烈的情感、立场、信念的意义元素和意识形态因素。在不同的道德情感、立场、信念之间,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主观性,因此,对同一道德现象就可能有截然不同的价值评判。所以,伦理学的研究就不可能单纯用客观的经验标准来证实或者证伪,而必须诉诸价值分析。价值分析既不能从原则出发,把善恶的结论预先设定出来;也不能过分相信经验的可靠性,把善恶的结论看成普遍接受的永恒不变的定论。价值分析总是由受着时间、地点、条件、利益制约的人,依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需求所作的评判和分析,因而它不是绝对的。在阶级社会中,这种分析和评判往往带有阶级的特点,在一个阶级的内部,不同阶层对事物的评价也不一致。但是,只有代表历史进步趋势的个人或者群体的认识与评价,才真正是善的。
十、心理分析法
心理分析法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的理论与方法来分析和研究伦理道德现象的方法。
但是运用心理分析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著名神经病学家、精神病医师、精神分析学创始人,也是20世纪初的病理心理学家、心理分析学派创始人。
1.在运用心理分析法研究伦理道德现象时,不能夸大心理因素的历史作用,片面地用心理因素去解释各种不同的伦理道德现象。那种把心理分析法当做观察问题的唯一方法,因而脱离人的各种复杂社会关系,孤立地强调精神因素的作用,把人的下意识的冲动、欲望和本能,视为决定一切的因素的认识和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如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对心理分析的基本观点,便带有浓厚的主观唯心论色彩,用这样的历史观去分析、解释各种伦理现象,所得出的结论,缺乏必要的科学基础。
2.现代心理学有众多的分支和学派,它们各自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运用这些理论分析伦理道德现象时,简单地用心理学模式去套的话,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
3.由于心理分析法与其他研究方法一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因此,它不能运用于伦理道德研究的一切领域,不能替代其他方法。那种片面夸大心理分析法作用的理论和实践是不可取的。
有关何谓伦理学的文章
第七节怎样学好伦理学要想学好伦理学,首先,我们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其次,要学好伦理学,必须掌握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和规则,如观察法、归纳法、分析法和综合法等。总之,只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和执著的精神认真学习,就一定能够学好伦理学。......
2024-06-04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公德1994年10月,天津市水上公园用万把红伞设计了“大地走红”的艺术造型。但此事仍引起了整个天津、整个中国的震惊,广大公众对此结果表示愤慨,并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社会公德讨论。社会公德是为社会主体成员所承认、为绝大多数人遵循的道德。......
2024-06-04
第一节什么是应用伦理学一、应用伦理学的含义、形成与发展应用伦理学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将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规范应用于现实或未来重大社会问题而形成的伦理学理论形式。伦理学的这一本质特点,就是应用伦理学得以产生的理论根据。在中国古代,应用伦理学也一直是在一般道德思考中存在的。这被视为应用伦理学中的生命伦理学的最早表现形式。此后,应用伦理学,尤其是它的各分支学科得到了迅速发展。......
2024-06-05
我们有必要从这一事件中吸取教训,大力加强伦理道德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人们的伦理道德水平。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指出,伦理学是全面地研究道德现象的科学。因此,伦理学不能只研究道德现象的某一个方面,更不能孤立地去研究道德现象,而必须全面地研究道德现象,必须从道德现象同其他社会现象的联系中去研究道德现象。因此伦理学的对象主要是道德。......
2024-06-04
道德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既体现个体与个体的关系,也体现整体的行为规范。政治比道德更直接、更集中地反映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而道德则往往通过政治的折射反映经济关系。......
2024-06-04
第一节什么是人生观有人说:“人生在世,名利二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有人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天下大同”,“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些说法都与人们的人生观有密切关系。后被刘邦击败,围于垓下,自杀。文天祥被派出使议和。次日,文天祥便被杀害,时年47岁。这是东王杨秀清颁发的战场军法令旗。......
2024-06-04
第五节伦理学的价值和意义相传孟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具体来说,伦理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有以下五个方面:孟母三迁已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伦理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亚里士多德认为,伦理学就是研究至善的科学。可见善恶是伦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对概念。......
2024-06-04
第五节道德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我们所说的科学技术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一切知识修养。科学技术与道德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科学技术是人类道德进步的重要促进因素。......
2024-06-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