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什么是伦理学:性质和任务

什么是伦理学:性质和任务

【摘要】:在此案被通过后,石瑛愤而提出辞职。可见,伦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教人们明是非、辨善恶,做一个道德高尚而有利于社会的人。因此,研究一代新人的成长规律,并进行道德上的引导,是伦理学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四节 什么是伦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一、伦理学的性质

伦理学的性质决定于它的研究对象--社会道德现象的特殊性。正是社会道德现象的特殊性,决定了伦理学既是一门哲学理论科学,又是一门特殊的价值科学,还是一门特殊的实践科学。

第一,伦理学是一门哲学理论科学。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不仅对道德现象进行理论研究,而且还要揭示道德现象的哲学实质。第二,伦理学是一门特殊的价值科学。所谓“价值”是指物质客体和社会现象的一种属性和功能,这种属性和功能标志着这些物质客体和社会现象对一定社会、阶级和个人的意义。价值的评判是价值认识的主要方式,为了进行价值认识,就得有一定的价值尺度,或价值标准,在人类道德生活中,道德就是这种尺度或标准。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价值形态,其特点在于它是功利价值和精神价值的统一。当人的行为具有“利”人的属性和功能,能够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时,他人和社会就会通过“善”的评价给予肯定,相反,就会通过“恶”的评价给予否定。在这里,善和恶即是道德的和不道德的总称。道德的行为由于获得他人和社会“善”的评价,主体自身就会获得某种精神上的愉悦和升华,否则的话,就会苦恼。因此,可以说道德价值是功利价值和精神价值的统一。最后,伦理学还是一门特殊的实践科学。道德始终作为行为方式而存在,行为活动才是它的活生生的肉体,道德意识只有转化为道德行为才是真正现实的道德。著名的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把道德称之为“实践理性”,马克思也把道德看成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实践精神”,道德总是表现为行为的道德选择、道德评价、道德修养、道德教育等实际的活动。

二、伦理学的任务

首先,我们看一个故事:刚正不阿、大公无私的清官--石瑛。(www.chuimin.cn)

石瑛是同盟会欧洲支部创建人,历任孙中山军事秘书、国民党中央执委、南京市市长、湖北参议会会长等职,还协助周恩来、董必武培养新四军骨干。《炎黄春秋》曾刊登石聿俊的文章,介绍了这位廉洁奉公的奇人。现摘登如下:

反对林森扩建中山陵园。1933年12月中旬,石瑛就任南京市长才10个月,参加了国府主席林森主持的中央会议。林主席以纪念孙中山逝世10周年为由,提议扩建中山陵园,添建亭榭,并要新建国府礼堂,要南京市政府辟地修建。与会者大都随声附和或者沉默不语。唯有明辨是非,知道其中利弊的石瑛毅然挺身而出,为民请命道:“纪念总理,固然是党国大事,可是要扩大陵园界址,要新建国府礼堂,势必要驱逐原来住在那儿的百姓,叫他们到哪儿去落脚谋生?总理是提倡民生主义的,是总理的忠实信徒,就要按总理的意志办事,绝对不能扰民。何况现在是何等时期?许多穷人需要政府安置,日本的炮火就在眼前。扩建中山陵园、修建国府礼堂,势必影响国防、市政建设的开支,总理倘若九泉有知,也绝不会同意此举!”

在此案被通过后,石瑛愤而提出辞职。正在西南的蒋介石闻知此事,立即致电慰留,并使林森的提案搁置。国民党元老冯自由也称赞道:高洁如君德不孤。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了无数像石瑛这样的清官。可见,伦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教人们明是非、辨善恶,做一个道德高尚而有利于社会的人。具体说来,伦理学的主要任务有:(1)科学地揭示伦理道德的本质、起源、发展及其规律。(2)为人们的行为活动概括出科学、合理、可行的规范体系。(3)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的一代新人而努力。伦理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把有关伦理道德的科学知识,内化为人们的内心信念,进而转化为人们自觉的道德实践。因此,研究一代新人的成长规律,并进行道德上的引导,是伦理学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