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旧唐书》卷199下《靺鞨传》靺鞨,盖肃慎之地,后魏谓之勿吉,在京师东北六千余里。其国凡为数十部,各有酋帅,或附于高丽,或臣于突厥。而黑水靺鞨最处北方,尤称劲捷,每恃其勇,恆为邻境之患。其畜宜猪,富人至数百口,食其肉而衣其皮。死者穿地埋之,以身衬土,无棺敛之具,杀所乘马于尸前设祭。十六年,其都督赐姓李氏,名献诚,授云麾将军兼黑水经略使,仍以幽州都督为其押使,自此朝贡不绝。......
2024-06-03
2﹒《旧唐书》卷199下《渤海靺鞨传》
渤海靺鞨大祚荣者,本高丽别种也。高丽既灭,祚荣率家属徙居营州。万岁通天年,契丹李尽忠反叛,祚荣与靺鞨乞四比羽各领亡命东奔,保阻以自固。尽忠既死,则天命右玉钤卫大将军李楷固率兵讨其余党,先破斩乞四比羽,又度天门岭以迫祚荣。祚荣合高丽、靺鞨之众以拒楷固,王师大败,楷固脱身而还。属契丹及奚尽降突厥,道路阻绝,则天不能讨,祚荣遂率其众东保桂娄之故地,据东牟山,筑城以居之。
祚荣骁勇善用兵,靺鞨之众及高丽余烬,稍稍归之。圣历中,自立为振国王,遣使通于突厥。其地在营州之东二千里,南与新罗相接。越熹靺鞨东北至黑水靺鞨,地方二千里,编户十余万,胜兵数万人。风俗与高丽及契丹同,颇有文字及书记。中宗即位,遣侍御史张行岌往招慰之。祚荣遣子入侍,将加册立,会契丹与突厥连岁寇边,使命不达。睿宗先天二年,遣郎将崔往册拜祚荣为左骁卫员外大将军、渤海郡王,仍以其所统为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自是每岁遣使朝贡。
开元七年,祚荣死,玄宗遣使吊祭。乃册立其嫡子桂娄郡王大武艺袭父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
十四年,黑水靺鞨遣使来朝,诏以其地为黑水州,仍置长史,遣使镇押。武艺谓其属曰:“黑水途经我境,始与唐家相通。旧请突厥吐屯,皆先告我同去。今不计会,即请汉官,必是与唐家通谋,腹背攻我也。”遣母弟大门艺及其舅任雅发兵以击黑水。门艺曾充质子至京师,开元初还国,至是谓武艺曰:“黑水请唐家官吏,即欲击之,是背唐也。唐国人众兵强,万倍于我,一朝结怨,但自取灭亡。昔高丽全盛之时,强兵三十余万,抗敌唐家,不事宾伏,唐兵一临,扫地俱尽。今日渤海之众,数倍少于高丽,乃欲违背唐家,事必不可。”武艺不从。门艺兵至境,又上书固谏。武艺怒,遣从兄大壹夏代门艺统兵,征门艺,欲杀之。门艺遂弃其众,间道来奔,诏授左骁卫将军。武艺寻遣使朝贡,仍上表极言门艺罪状,请杀之。上密遣门艺往安西,仍报武艺云:“门艺远来归投,义不可杀。今流向岭南,已遣去讫。”乃留其使马文轨、葱勿雅,别遣使报之。俄有泄其事者,武艺又上书云:“大国示人以信,岂有欺诳之理!今闻门艺不向岭南,伏请依前杀却。”由是鸿胪少卿李道邃、源复以不能督察官属,致有漏泄,左迁道邃为曹州刺史,复为泽州刺史。遣门艺暂向岭南以报之。
二十年,武艺遣其将张文休率海贼攻登州刺史韦俊。诏遣门艺往幽州征兵以讨之,仍令太仆员外卿金思兰往新罗发兵以攻其南境。属山阻寒冻,雪深丈余,兵士死者过半,竟无功而还。武艺怀怨不已,密遣使至东都,假刺客刺门艺于天津桥南,门艺格之,不死。诏河南府捕获其贼,尽杀之。
二十五年,武艺病卒,其子钦茂嗣立。诏遣内侍段守简往册钦茂为渤海郡王,仍嗣其父为左骁卫大将军、忽汗州都督。钦茂承诏赦其境内,遣使随守简入朝贡献。大历二年至十年,或频遣使来朝,或间岁而至,或岁内二三至者。十二年正月,遣使献日本国舞女一十一人及方物。四月、十二月,使复来。建中三年五月、贞元七年正月,皆遣使来朝,授其使大常靖为卫尉卿同正,令还蕃。八月,其王子大贞翰来朝,请备宿卫。十年正月,以来朝王子大清允为右卫将军同正,其下三十余人,拜官有差。(www.chuimin.cn)
十一年二月,遣内常侍殷志赡册大嵩璘为渤海郡王。十四年,加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司空,进封渤海国王。嵩璘父钦茂,开元中,袭父位为郡王左金吾大将军。天宝中,累加特进、太子詹事、宾客,宝应元年,进封国王,大历中,累加拜司空、太尉;及嵩璘袭位,但授其郡王、将军而已,嵩璘遣使叙理,故再加册命。十一月,以王侄大能信为左骁卫中郎将、虞候、娄蕃长,都督茹富仇为右武卫将军,放还。
二十一年,遣使来朝。顺宗加嵩璘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元和元年十月,加检校太尉。十二月,遣使朝贡。
四年,以嵩璘男元瑜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秘书监、忽汗州都督,依前渤海国王。五年,遣使朝贡者二。七年,亦遣使来朝。八年正月,授元瑜弟权知国务言义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秘书监、都督、渤海国王,遣内侍李重旻使焉。
十三年,遣使来朝,且告哀。五月,以知国务大仁秀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秘书监、都督、渤海国王。十五年闰正月,遣使来朝,加大仁秀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十二月,复遣使来朝贡。长庆二年正月,又遣使来。四年二月,大睿等五人来朝,请备宿卫。宝历中,比岁修贡。太和元年、四年,皆遣使来朝。
五年,大仁秀卒,以权知国务大彝震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秘书监、都督、渤海国王。六年,遣王子大明俊等来朝。七年正月,遣同中书右平章事高宝英来谢册命,仍遣学生三人,随宝英请赴上都学问。先遣学生三人,事业稍成,请归本国,许之。二月,王子大先晟等六人来朝。开成后,亦修职贡不绝。
有关渤海历史知识的文章
1﹒《旧唐书》卷199下《靺鞨传》靺鞨,盖肃慎之地,后魏谓之勿吉,在京师东北六千余里。其国凡为数十部,各有酋帅,或附于高丽,或臣于突厥。而黑水靺鞨最处北方,尤称劲捷,每恃其勇,恆为邻境之患。其畜宜猪,富人至数百口,食其肉而衣其皮。死者穿地埋之,以身衬土,无棺敛之具,杀所乘马于尸前设祭。十六年,其都督赐姓李氏,名献诚,授云麾将军兼黑水经略使,仍以幽州都督为其押使,自此朝贡不绝。......
2024-06-03
3﹒《新唐书》卷219《黑水靺鞨传》黑水靺鞨居肃慎地,亦曰挹娄,元魏时曰勿吉。唯黑水完疆,分十六落,以南北称,盖其居最北方者也。人劲健,善步战,常能患它部。以溺盥面,于夷狄最浊秽。死者埋之,无棺椁,杀所乘马以祭。有车马,田耦以耕,车则步推。帝伐高丽,其北部反,与高丽合。高惠真等率众援安市,每战,靺鞨常居前。帝破安市,执惠真,收靺鞨兵三千余,悉坑之。后渤海盛,靺鞨皆役属之,不复与王会矣。......
2024-06-03
2﹒隋唐时期的靺鞨民族早在勿吉时期,慎肃族系便已取得了飞跃性进步。以上七部之地,即隋代靺鞨人活动的主要范围。另外,从目前大量出土的靺鞨时期的金银首饰可知,靺鞨人对财富的认识也更加进步了。当时最南部的白山靺鞨成为高句丽的附属,而最先进强悍的粟末靺鞨则遭到了巨大的失败。于是靺鞨民族开始土崩瓦解,又重新分裂为数十部。第三部分是以突地稽率领的粟末靺鞨为代表的靺鞨诸部。......
2024-06-03
4﹒《新唐书》卷219《渤海传》渤海,本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姓大氏。自是始去靺鞨号,专称渤海。玄宗开元七年,祚荣死,其国私谥为高王。帝赐典册袭王并所领。武艺怒,遣从兄壹夏代将,召门艺,将杀之。武艺死,其国私谥武王。子钦茂立,改年大兴,有诏嗣王及所领,钦茂因是赦境内。宝应元年,诏以渤海为国,钦茂王之,进检校太尉。初,其王数遣诸生诣京师太学,习识古今制度,至是遂为海东盛国,地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
2024-06-03
41﹒其他渤海城址简介根据文献记载得知,渤海共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由此可见,渤海在东北地区应该建设了不少城市。通过近些年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基本可以确定属于渤海城址的遗址有百余处,其中既有平原城,又有山城。渤海城址的建筑规律为从小到大,从简到繁。......
2024-06-03
11﹒大钦茂迁都及其意义大钦茂是渤海国史上比较有作为的一位君主。大钦茂第一次迁都发生在其即位之初,亦即唐朝天宝中期,把都城从“旧国”迁至显州。渤海自高王大祚荣起,经武王大武艺,直至文王大钦茂迁都之前,渤海国均以今吉林省敦化市敖东城为都城。当时大钦茂迁都于此有主观、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大钦茂此次迁都的深层考虑是,摆脱武官集团的阻挠,发展农业生产,推行文治。三次迁都是大钦茂维护其统治的重要手段。......
2024-06-03
39﹒渤海都城遗址简介渤海政权在其存在的二百二十九年当中,都城四迁四治。其中与都城址相关的建筑遗迹包括城山子山城、敖东城、永胜遗址。之后随着渤海经济的发展,人口也日益增多,敖东城的规模已经不能满足各项发展的要求,所以新的居民据点出现了,比如永胜遗址。以上都说明此时期渤海都城还带有强烈的原始性。因此对于渤海初期都城的探讨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可以说城山子山城、敖东城和永胜遗址都是渤海初期都城的组成部分。......
2024-06-03
35﹒渤海国与日本的关系渤海国与日本隔海相望。直到渤海灭亡,渤海国正式派遣聘日使节前后共计34次;日本回聘的使团先后也有13次之多。渤海国使者通过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把本国产品输出日本,是双方关系中的重要内容。渤海国实际上起到了唐朝与日本文化交流中转站的作用。858年,渤海大使乌孝慎将《长庆宣明历》传入日本,引起日方的重视。......
2024-06-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