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唐徕渠防洪工程现状及挑战

唐徕渠防洪工程现状及挑战

【摘要】:第七节防洪工程唐徕渠由南向北依贺兰山延伸,上游陡坡段以上紧邻西干渠,两渠并行而下,最近处在青铜峡邵刚镇二旗村境内不足百米。这些拦洪库设防标准低、工程老化,拦截洪水的能力较弱。目前,危害较严重的是汝箕沟山洪,因洪水量大,治理工程复杂,投资大,而且治理方案有争议,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第七节 防洪工程

唐徕渠由南向北依贺兰山延伸,上游陡坡段以上紧邻西干渠,两渠并行而下,最近处在青铜峡邵刚镇二旗村境内不足百米。而西干渠沿贺兰山东麓洪积扇边缘北行,全线有较大的山洪沟43条,陡坡以上较大的山洪沟10条。山洪暴发时,洪水分别由西干渠两侧拦洪库拦蓄。这些拦洪库设防标准低、工程老化,拦截洪水的能力较弱。较大的洪水进入西干渠由布置在渠堤东侧的泄洪闸泄退。拦洪库和泄洪闸泄退的洪水都要由唐徕渠上游的穿渠涵洞退出。其中,大坝拦洪库洪水退入幸福沟后进入中干沟从唐徕渠中干沟涵洞泄退,邵刚滞洪区洪水也由中干沟涵洞泄退;西干渠玉泉泄洪闸泄洪后,由玉泉滞洪区进入唐徕渠玉泉排洪洞;另外,西干渠新桥泄洪闸退泄的洪水无出路直接进入唐徕渠。2006年8月18日,贺兰山暴发山洪,从西干渠新桥泄洪闸泄退的洪水把唐徕渠新桥上左堤冲决两处,长度达30余米。

水利厅副厅长李刚军现场指挥抗洪抢险(2006年)

唐徕渠陡坡以上涵洞共有7座,多数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建设标准低,泄洪能力十分有限,工程老化严重。特别是中干沟涵洞、玉泉排洪涵洞和大庙涵洞,洞内长年滴水、漏水,且洞身有裂缝;洞内淤积过半,进出口挡土墙变形、沟道护坡滑塌等老化现象严重。遇较大的暴雨或洪水,涵洞上游水位急剧壅高,甚至漫过渠堤进入干渠,对唐徕渠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直接影响着灌区120万亩农田的正常灌溉,影响着灌区的农业生产。因此,对唐徕渠上游老化涵洞的维修改造是解决唐徕渠上游受洪水威胁的瓶颈。

洪水冲垮第二农场渠部分渠堤(2006年7月14日)

唐徕渠中下游受西干渠和沿线防洪工程的保护,不直接受贺兰山洪水的威胁,但是沿线存在着退水能力弱的问题。(www.chuimin.cn)

第二农场渠穿越贺兰山东麓的洪积扇,渠道全长84公里,从进水口闸至分水闸长31公里渠道的西侧分布着西干渠,且西干渠两侧布置着镇北堡拦洪库、金山拦洪库、滞洪区等。西干渠和两侧的拦洪库、滞洪区是第二农场渠上游段的第一道防洪屏障,山洪不直接入渠,该段渠道主要承泄经过蓄滞后,由西干渠沙井子退水闸、胡家圈退水闸和梢闸退泄下来的洪水以及南梁农场和暖泉农场农田汇集的暴雨山洪,这些洪水通过分布在第二农场渠西侧的13条排洪沟无任何工程措施直接入渠。其中最大的一条沟道是南梁和暖泉农场交汇处的金山排洪沟,洪水来自西干渠沙井子退水闸和两个农场汇集的暴雨山洪,对第二农场渠的危害较为严重。1998年5月20日,山洪造成第二农场渠胜利斗、抗旱斗被冲毁,暖泉渠进、出水口垮塌,致使二农场渠停水一周。

检查穿渠涵洞

丰庆沟穿唐徕渠涵洞

第二农场渠从分水闸以下至渠梢的50多公里渠道傍山而行,距离贺兰山脚最近处不足2公里。在傍贺兰山的53公里长的渠道范围内有山洪沟18条,较大的山洪沟有大西峰沟、大水沟、小水沟、汝箕沟、小风沟、大风沟、龟头沟、王泉沟、大武口沟等,对渠道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已有防洪工程布置多数是在渠道建设初期修建的,防洪标准低、配套不全,加之工程老化以及排洪沟道淤积、滞洪区萎缩等因素,使第二农场渠抗御大山洪的能力较低。1998年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实施后,新增建了暖泉1#退水闸、翻建了向阳渡槽、退水闸和崇胜涵洞、退水闸等防洪工程,防洪工程老化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第二农场渠的防洪标准也相应提高。目前,危害较严重的是汝箕沟山洪,因洪水量大,治理工程复杂,投资大,而且治理方案有争议,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