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唐徕渠节水措施:历史与新貌

唐徕渠节水措施:历史与新貌

【摘要】:近年来,唐徕渠管理处和各市县积极开展了一系列以节水为中心的工作。水法宣传价格杠杆调整水价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础条件。

第四节 节水措施

加强灌溉管理,发展节水农业,减少水量浪费,是缓解宁夏水资源短缺的关键之举,也是唐徕渠管理处的中心任务。近年来,唐徕渠管理处和各市县积极开展了一系列以节水为中心的工作。到2007年,灌区引水量从1980年的15.5亿立方米下降到11.24亿立方米(含生态补水),减幅达27%。

工程节水 1998年~2007年,唐徕渠管理处自筹资金分年度购置新式启闭机、闸门共600多套,从根本上解决斗口跑、冒、滴、漏问题。1999年起,积极争取引黄灌区骨干工程节水改造及水权转换项目,先后对干渠渠道渗漏严重段落砌护40多公里,并改造部分建筑物、砌护部分支渠。2005年~2007年,各市县积极争取国土整治项目,砌护改造末级渠道工程。工程上的投入使得险工险段得到了加固改造,减少了输水损失,同时为强化水量调度奠定了基础。

水法宣传

价格杠杆 调整水价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础条件。通过调整水价可促使灌区农民转变用水思想,逐步扭转灌区延续了2000多年的“水从门前过,不用也是错”的落后用水观念,遏制大水漫灌等浪费水的习惯。1983年、 1989年、 1994年、 2000年、2005年、 2007年水价调整及改革,进一步增强了农民对水“商品”理念和节约用水的意识。价格杠杆的作用,激发了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的积极性,促使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的经济作物。(www.chuimin.cn)

“节水中国行”在宁夏(2006年5月29日)

节水技术 2000年,在灌区大力推行水稻控灌新技术,并把水稻控灌技术与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相结合,示范推广水稻幼苗旱长新型栽培技术;以水定植,压减高耗水、低效益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节水高效作物种植面积;压减灌区的水稻种植面积,由原来27万亩压减至20万亩以内;灌区的20万亩水稻,80%实行了节水控灌新技术。节水控灌技术科学地控制了水稻生长周期中对水量的不同需求,将浇灌次数由传统方式中的42次减少到28次,每亩可节约用水400立方米,并且增强了水稻的抗病性,大大缓解了用水集中的矛盾;灌区用水户还提高了平田整地的质量,大力实施小畦灌溉,农垦系统的国有农场大面积推广激光平地技术,单块田平整高差不大于5厘米,亩均用水量较传统平地方式减少20%以上,缩短了灌水时间,提高了灌水效率,节水效果显著;采取小麦头水早灌,使用玉米覆盖技术,变充分灌溉为非充分灌溉,提高水资源灌溉效益;灌溉高峰缺水阶段,实行井渠结合、以沟补灌等灌溉措施。节水技术的推广,大大减少了引、耗水量。

科学节水灌溉

唐徕渠1980年~2007年引水、供水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