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一位香港爱国同胞的公共关系实践

一位香港爱国同胞的公共关系实践

【摘要】:黄树芝新学期伊始,张恭立先生风尘仆仆地从香港赶赴佛山,为佛山市第二中学首届张恭立奖学金颁奖。近几年来,张恭立先生为了发展佛山的教育事业所付出的赤诚的心在佛山市恐怕是有口皆碑的。张先生于1970年调至佛山四中任教,并于1973年赴港定居。也就在这一年,张恭立先生向四中赠送了一批教学仪器,开始了他对佛山教育事业的热情关注和资助。这些都是无偿捐赠,张先生并没想到要从中为自己捞取一点好处。

黄树芝

新学期伊始,张恭立先生风尘仆仆地从香港赶赴佛山,为佛山市第二中学首届张恭立奖学金颁奖。趁会间小憩之机,我访问了张先生。

踏进明亮、整洁的来宾接待室,只见张先生正坐在藤椅上喝茶。他身穿浅咖啡色西装,打着一条深红色的领带,显得庄重自然,热情大方。张先生一见是我,马上从沙发椅上起身,热情地同我握手。

因为是同乡的缘故,我们便用家乡话毫无拘束地谈了起来……

近几年来,张恭立先生为了发展佛山的教育事业所付出的赤诚的心在佛山市恐怕是有口皆碑的。

自从1978年至今,张先生每年都要奔波于港、佛两地数次,为发展佛山教育事业而出谋划策,鼎力相助。

还是让我们从下面列举的几件实例,透视张先生热心祖国教育事业的拳拳赤子之心吧!

1978年至1980年,捐赠佛山四中教学用的彩电、录音机、物理体育教学仪器、器材一批;

1982年,捐赠佛山一中用于发展教育的赠款一万港元;

同年,捐赠佛山二中、四中来宾接待室台、椅、沙发一批;

1985年,设立佛山四中张恭立奖学金,用于奖励考上大学本科、大学专科、中等专科和市一中的学生,并举行首届颁奖会;

1986年,设立佛山二中张恭立奖学金,并举行首届颁奖会;

同年,捐赠佛山市元甲学校基金会一万港元。

根据我的了解,自从国家实行开放政策以来,张先生每年或多或少都有钱物资助佛山教育事业。这是一个使我感兴趣的现象,为此,我特询问了张先生:

“张先生,你为什么对教育事业表现出特别的热情呢?”

张先生慢慢地拿起茶杯,呷了一口浓茶,似在整理自己的思路,慢条斯理地回答:“我曾经是个教师,深知教师工作的辛苦、重要;也知道现在的学校办学资金比较缺乏。要大力发展教育,要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建设人才,除了国家的投资之外,还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帮助,所以,这几年我捐助的大都是用于发展教育事业。我觉得钱要用到实处而不在多少。”

一番直抒心臆的剖白,既肝胆相见,又颇有见地,令我为之深深折服。

“张先生,我还想问你一个问题,不知你是否介意?”

张先生笑了笑:“我们是乡亲兼校友,还有什么话不能说的!”

“听说你在‘文革’中,曾受到猛烈冲击,在某间学校还被当作‘反革命’通缉,后来你为什么又能冰释前嫌,以德报怨,毅然鼎力资助这间学校呢?”

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十年不觉扬州梦,”那噩梦般的十年浩劫已经过去了,谁也不愿再去揭那已经好了的疮疤。我现在提这样的问题,是否过于唐突?我的心有点儿忐忑不安了。

张先生沉思了一会,他眯缝着眼睛,好像在聚拢那已经逝去了的记忆:

“虽然在十年浩劫期间,我的精神和心灵曾受到极大的打击和创伤,但是,祖国和人民的爱,师生和朋友们的爱,在我的感情中始终是占主要的。个人的恩怨只不过是人生曲折道路上的一段小插曲。”

“对那间曾经给我留下痛苦回忆的学校,一想起她,总感到有一种奇异的感情在心里交织着。既有一丝丝的眷恋,又有一缕缕的刺痛。在歌舞升平的日子里,在佳肴美酒的氛围中,也许有人会讳忌再提起那不堪回首的往事,但我却不是这样看。‘渡尽劫波兄第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我特别欣赏鲁迅先生这豁达大度的诗句,因为它确实真实地表现了我的心情。”

“去年,我回佛山,请了我刚参加工作的那间学校的老同事去华侨大厦一叙。席间,有一个曾经整过我的老师出自肺腑地说:‘想不到你还会请我来’。我说:‘兄第不记隔夜仇嘛,何况,那是一场历史误会呢’。”(www.chuimin.cn)

这次聚会,他即席写了一首七绝表明心迹:

一衣带水两重天,

莫道回乡不值钱。

何必相逢说往事,

共为四化写新篇。

“人是有感情的,我也是有感情的。感谢祖国和人民给予我的教育和培养,感谢学校师生和朋友给予我的关心和同情。”这是张先生从香港赴佛山参加佛山四中校庆,在飞翼船上,回首往事,浮想联翩,信手写下的一段话。

张先生于1970年调至佛山四中任教,并于1973年赴港定居。佛山四中给他留下了美好难忘的印象。初调来时,学校领导对他这个昔日的“牛鬼蛇神”、“反革命黑手”,不仅没有厌之弃之,而是给予充分信任,大胆使用,使他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张先生充满感情地说:“士为知己者用,领导上和老师们对我这么好,我如不干好,就对不起他们的深情厚谊了。”就是在四中,他被选为模范团员,并被委任担任了级组长的重要工作;在教学上,也把他当作骨干使用。这一切,都使他感到有一种自豪感和光荣感。

有一天,一位学校领导找到他,悄悄地告诉他:“听说最近批准去香港定居的抓得不很严,按你的条件,完全够资格申请,快写申请吧。”要知道,这是“四人帮”还没有打倒的年代呵!给他这个头上有帽子的人通风报信,这要冒着多大的风险,有着多好的心肠呵!

这事又使他坚信:天下还是好人多。

1978年,当他旅港定居后第一次回国,眷恋思念之情牵引着他来到学校。可是,当他走到学校门口时,他的本来是毫无顾忌的脚步,却突然变得有点踌躇起来:进去,还是不进?他的心里像有十五只吊桶,七上八落的。进去吧,谁知道过去的同事睬不睬我呢?他们怕不怕我身上的“污垢”沾脏他们的衣服呢?要知道,那是“四人帮”倒台后的第二年。冬天虽已过去,春天也已来临;但毕竟还是乍暖还寒季节。不过,后来他还是勇敢地迈进了校门,因为他相信自己的眼光。

也就在这一年,张恭立先生向四中赠送了一批教学仪器,开始了他对佛山教育事业的热情关注和资助。为了纪念此次有重要意义的四中之行,他写了一首七律:

离别经年似水流,

四中常在我心头。

园丁喜爱芬芳卉,

风雨奈何奋力舟。

虽是与君居异地,

长宜共勉写春秋

待将四化成功日,

痛饮千杯意未遒。

张先生是香港嘉元行米业有限公司经理。他的生意,在香港算不上大,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只是“小本生意”,但他还是很乐于资助佛山的教育事业。他说:“我要用有限的钱,尽量办更多的实事,做到钱尽其用,做一件,是一件,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只要每个人都有这份爱国心,祖国四化何愁不实现!”

这些年来,张先生除了大力资助佛山的教育事业外,对佛山的一些社会福利事业也加以资助,总共捐助了十几万港元。这些都是无偿捐赠,张先生并没想到要从中为自己捞取一点好处。

张先生在佛山二中、四中设立的奖学金,对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两年来,这两间学校的高考中考升学率都有较大的提高。当然,今后我还会为佛山教育事业的发展,竭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张先生谦恭而又肯定地说。

拳拳赤心,令人敬仰;坦荡心地,玉洁冰清。斯人此心,由使我想起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两句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