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经销乐器,寻觅知音的故事

经销乐器,寻觅知音的故事

【摘要】:华史加拿大籍华人、香港通利集团公司董事长李子文,因经营乐器成功而闻名遐迩,有“世界乐器之王”的称号。和许多前往北美定居的香港移民一样,李子文仍回香港做钢琴生意,在九龙尖沙咀出任香港通利集团公司董事长,经营钢琴、电子琴、电声乐器、打击乐器、管弦乐器、舞台音响器材、音乐用品等。“有音乐的地方,就有通利”,李子文的上述举动,使通利琴行的声誉日隆,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并占领了世界各国市场。

华史

加拿大籍华人、香港通利集团公司董事长李子文,因经营乐器成功而闻名遐迩,有“世界乐器之王”的称号。其实李先生“乐器王国”的创建事出偶然,并且也走过了一段艰难之路。

李子文为上海嘉定县南翔人,生于1920年3月,1939年毕业于上海圣芳济英文学院,之后便在上海茶叶公司任职。1941年赴香港做茶叶生意,1943年回上海和兄一起做运输生意,1948年在上海天津路一家纺织企业公司当英文秘书,1951年离开上海去香港定居。

李子文于1953年创办通利行,主要经营纺织及丝绸业的进出口贸易,与乐器行业毫不相干。一天,李子文在一位老同学的婚宴上认识了一位新朋友,此人希望李子文出资创办一家琴行,自制钢琴、口琴、小提琴等乐器出售。出于助人为乐,李子文立即答应,谁料好事多磨,这位朋友不善经营之道,后因亏空不告而辞。李子文在无奈中接过烂摊子,四处向亲朋好友兜售积压的乐器,结果非但卖不出去,还遭人讥笑,毕竟他在乐器生意方面是门外汉。不过从此以后,倒引起了他的重视,他决心从头开始,认真学习乐器制作和有关的经营管理,并将通利行改成通利琴行。后来他自己制作钢琴,出售小提琴、口琴等乐器,在将乐器生意支撑下去的同时,也激发了他经营乐器的兴趣和决心。

1967年李子文举家移民加拿大,并加入了加拿大籍。和许多前往北美定居的香港移民一样,李子文仍回香港做钢琴生意,在九龙尖沙咀出任香港通利集团公司董事长,经营钢琴、电子琴、电声乐器、打击乐器、管弦乐器、舞台音响器材、音乐用品等。日本雅马哈钢琴,开始时在香港没有经销点,李子文决定一试,为此他还专门去日本进行学习考察,回香港后他代销雅马哈钢琴,使通利琴行的商品更加丰富多彩。(www.chuimin.cn)

为了打开乐器销售的局面,李子文便开始寻觅知音。他在香港积极推进音乐文化事业。具体做法为:第一,在香港最繁华地段购进两幢大楼,成立音乐训练中心,以此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1987年又设立了“通利音乐基金”,专门培养音乐的师资,每隔数月请日本专业导师来港授课。同时还开办各种音乐班、举办音乐讲座、音乐研讨会、学生音乐会吉他大赛、电子琴大赛、和流行音乐会等系列音乐活动,以此来扩大影响,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第二,积极赞助各种音乐会,几乎每会必助,在香港的各种大小音乐会上,由通利琴行赞助的横幅标语触目皆是。由此也使通利乐器的印象深深印入广大音乐爱好者的脑海;第三,具有企业家所必备的敏锐感觉,甚至还需要超前意识。例如当电子琴在香港尚未普及时,李子文立即不失时机举办训练班,还向港英政府建议每年举行一次青年管乐节盛会,使更多的青年人有机会接触各种乐器,这一建议得到了政府的肯定。“有音乐的地方,就有通利”,李子文的上述举动,使通利琴行的声誉日隆,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并占领了世界各国市场。

和所有在海外的炎黄子孙一样,李子文亦情系故土,眷恋桑梓。他为培养内地音乐人才,为促进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事业不遗余力。他曾出资先后邀请上海乐团、上海歌舞团、北京芭蕾舞团、东方歌舞团、广州音乐学院等专业成员去香港,进行业务培训,由专家讲授电子琴、电吉他、爵士鼓等乐器技巧,提高演奏水平。1988年6月,李子文曾耗资200多万港元组团前往广州,进行乐器展览,向内地的专业人士介绍世界各种乐器的新产品,并进行示范交流,借此推动内地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李子文先生最近几年不时来中国大陆访问,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珠海等地进行贸易往来。他还在香港的通利琴行设立中国业务部,代理经销内地的星海牌、珠江牌钢琴及其他民族乐器。最近几年来,李子文在引进国外先进乐器的同时,亦向内地提供了不少音响器材,尤其是影视剧后期音响的制作设备。1990年初,当他得知第11届亚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的消息后,便派出专家到北京免费为各场馆安装音响设备,还向亚运会捐赠巨款。此外,他还向中国福利基金会捐赠一笔港币。目前他的企业除了制作经销钢琴外,还扩大到经营世界先进的电子音乐设备,并经销世界各国150多种名牌乐器和音乐设备。通利集团公司的事业欣欣向荣,前程如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