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汉中医改:破局启动,迎来春天

汉中医改:破局启动,迎来春天

【摘要】:医改是一个从下向上推进的过程——汉中市医改调研一席谈两天来,我们看了汉中市和四个县、区近20个医疗卫生机构,涉及市、县、乡、村四级,刚才又听了汉中市和西乡县、佛坪县、宁强县的汇报,我讲一点感受和体会。一是汉中各级领导自加压力,不等不靠。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中,还有几个问题希望汉中市再进一步深入研究:1.成立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的作用。

医改是一个从下向上推进的过程——汉中市医改调研一席谈

两天来,我们看了汉中市和四个县、区近20个医疗卫生机构,涉及市、县、乡、村四级,刚才又听了汉中市和西乡县、佛坪县、宁强县的汇报,我讲一点感受和体会。

我省明年将全面推进县一级公立医院改革,为了做好准备,已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一些县搞试点。去年在5个县试点,今年扩大到37个县。主要研究什么问题呢?我们当时提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要解决好规划定位、调动积极性、控制成本、保障、药品“三统一”、内部运行机制、信息化建设、“四个分开”、人才培养机制、政府监管等十个方面的问题。我们认为,如果把这十个问题解决好了,在目前条件下,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任务就算基本完成了。就此想法,我们专门跟卫生部领导进行了沟通,他们同意我们的意见。经过一年多的试点,进展不错,但我一直比较担心的是领导、医院对改革没有积极性。因为大家一直有一个观点,认为医改是要花钱的,而且已经改革的或新闻媒体报道的那些县都是财政状况比较好的、富裕的地方,好像财政状况不好的地方医改就没办法搞。汉中经济状况比较困难,占全省十分之一的人口,却只有二十分之一的经济总量、五十分之一的地方财政收入。在这样的地方搞医改,领导有积极性吗?医改能搞好吗?这正是我在汉中两天内跑四五个县近20个点搞调研的原因。过去,我在其他地方从来没有像这样密集地调研过。看了以后,我很受感动。一是汉中各级领导自加压力,不等不靠。我们安排任务是在点上试点,汉中落实是在面上推开,自我加压,超前实践。市上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县上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对医改的内容,特别是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研究上非常具体,在方法上比较稳妥,由点逐步推广到面,这是一个试点推广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二是在指导思想定位上,回归公益性、调动积极性。这一点我感受非常强烈。县级医疗机构,还有乡和村,应该都是保基本的,是公益性的,应由政府来推动、来建设、来完善。如果医院搞得跟企业一样,以赢利性为目的,靠自己养活自己,那就失去了公益性。我觉得你们在这一点上,指导思想是很明确的。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你们也做得很好,通过绩效考核与工作量、质量、群众满意度挂钩,增加了医务人员的收入。我每到一处,都问医院的院长:“你们积极性咋样?满意不满意?”回答都是“积极性提高了”。从汉中的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在财政困难的地方,如果领导认识明确、有积极性,医改就一定能做好。

我还有一个体会,就是每次到基层调研,都是一次对我们医改思路、想法、方案的充实、提高和完善。如果你带着问题去调查研究,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领导想出来的,而是基层做具体工作的同志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带着问题去调查研究,虚心向基层的同志学习、请教,这样才能提高。所以说,医改不是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是一个带着感情不断研究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医改,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办法,就是医改方案。每实践一次,医改方案就会充实一次,直到成熟。医改是一个开创性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成熟的方案可学,但是有个原则,就是带着感情,紧紧围绕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办法找到了,医改目的就达到了。由此可见,医改是一个从下向上推进的过程,因为医改是解决老百姓的问题,老百姓在哪里?老百姓就是在基层,所以我们要从基层开始。

陕西正是按照这一从实践中总结出的思路进行医改,先搞村,再搞乡,后搞县,所以推动得这么稳妥。目前,我们正在搞县一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一级太重要了。如果县上能把90%的住院病人解决好了,保基本的目标就实现了。原来我们提出在乡以内解决50%住院病人,县上再解决40%,现在看,各地情况不同,在县、乡解决住院病人的比例也有差异,但不能把乡、县分开,只能说在县以内解决90%住院病人。这再次说明,医改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是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答案。

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中,还有几个问题希望汉中市再进一步深入研究:

1.成立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的作用。请你们再总结一下,为什么要成立这个机构,到底有什么作用,成立和不成立有什么区别,好处是什么,要从道理上讲清楚。(www.chuimin.cn)

2.药品“三统一”的标准化建设问题。我建议汉中市药监局到咸阳市彬县去看一看。彬县把药品“三统一”工作做得比较规范,特别是配送中心把中标基本药物的品种、品规集中展示,明码标出中标价格,公开透明,便于监督。你们去看一下,一定会有启发,通过努力一定要把“三统一”工作做得更扎实、监督更有效。

3.乡村要解决好两个具体问题。汉中给我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在这里“强基层”比其他哪个地方都重要。因为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主要靠基层。基层不强,老百姓就苦了。关于“强基层”,要重点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安心工程问题。省财政厅和发改委要研究这个问题,要创造条件,争取在明年上半年把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住房、吃饭、洗澡、冬天取暖问题解决好,使大家安心基层工作。二是村医补充问题。省卫生厅和汉中市要商讨,用什么办法尽快解决“空壳卫生室”的问题。部分村卫生室建了1—2年了,却没有医生,这怎么能行呢?这些老百姓在村里连买药的地方都没有,还要去乡上买药。如果我们的父母在这个村里,他跑到乡里去买药,我们是啥感觉,是不是觉得太不方便了?这看起来是小事,但对老百姓是大事,一定要带着感情去干,把小事当成大事来干!请你们尽快研究,尽快补充村医,起码先把药品配到村卫生室。

4.费用减免问题。不管是乡镇还是县级医院,不能简单地提倡减免。不能认为减免就是便民,合理地收取服务费用是应该的。医院只有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内部管理的方式,把成本降下来,老百姓的费用才能真正降下来,这才是解决“看病贵”问题的根本途径。而一味简单地减免,把减下的费用让财政承担,这样减免得越多,财政的负担就越重。这不是成本控制,是成本转移。应当通过合理收取服务费用使医务人员的劳动得到价值认可,所以,我觉得有些服务费不是减免的问题,还要适当合理提价,比如,中医按摩一次应是多少钱?医务护理应是多少钱?现在价格太低了。我想,减免不能简单地提倡,而是要让医院做好成本控制,每年都要向医院提出成本控制的比例要求,以此来提高医院内部的管理水平。

这四个问题,汉中市要在下一步的医改中再研究、再完善,最好能进一步形成文字性材料,为省上11月份研究制订和出台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指导意见提供借鉴。

这是根据2011年9月28日郑小明在汉中市调研医改工作时的讲话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