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发现,日本人喜欢吃面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快”和“方便”。凭着敏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安藤百福果断地选择了“生产方便面”的事业。方便面1958年8月,首批“鸡肉方便面”上市试销,很快被抢购一空。头炮打响之后,安藤百福正式成立了日清食品公司,正式生产和销售方便面。......
2024-05-22
不起眼的实用发明——纽扣和拉链
纽扣是人类常相伴守的生活服装用品。真不敢想象,如果没有纽扣,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那么,是谁发明了这么实用的东西呢?由于年代久远,现在无从考查了。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纽扣在很早以前就被广泛地运用了。我国周代已开始采用上衣下裳制。不论男女都穿着上衣下裳的两截衣服。朝内有专管制作礼服的官员,文武百官做大典时,必须穿着礼服。当时对服装的使用比较规范,服装制度也相当完备。周朝反映周王朝礼仪的《周礼》、《礼记》等书中出现了“纽”字,“纽”是相互交结的纽结,也就是扣结。
根据现在收藏的西周铜制阴文纽扣及我国考古发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对纽扣的使用。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战国文物中,就已用兰、苹果绿、浅灰色的绿松石做成的圆、椭圆、动物头状和不规范形状的纽扣。每颗都有一二个小孔。有的镌刻花纹,造型别致,艳丽多彩,具有妙美的蜡光光泽。现在收藏的纽扣藏品中,仍然有用小石块、贝片、动物角和核桃、椰壳制作的简单纽扣。这说明我们华夏民族在周朝、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有人使用纽扣。日本出土的古坟时代中期,以人体形象做成的埴轮上所展现的图样显示,男服装是衣和裙子组成,衣为窄袖上衣,前胸的对襟由纽扣连接。可见,日本人在古坟时期前就已经使用了纽扣。
16世纪,中国人把纽扣传到了欧洲,当时只有男人使用,女性使用者较少,多数人只是用做服饰。一些达官贵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用珍贵的金银、珍珠、宝石、钻石、犀角、羚羊角、象牙等贵重的材料,精做成纽扣使用。法国有国王路易十四,用1.3万枚珍贵纽扣镶做一件王袍的记载。
现在收藏的纽扣中,有各式各样用金属丝、结、团、片、竹节、木段、石块、竹片、兽骨、角爪、海贝片、蛇皮、椰壳、核桃等材料制作的简单纽扣,型制简单、质地低劣,显示了古人生活方式的简朴贫乏。
自从纽扣发明以后,它在人类的着装中主宰了数千年的历史。直到1890年前后,美国工程师惠特姆·贾德森发明了拉链。贾德森是如何发明拉链的呢?
有一天,贾德森看见一个木匠正在做一个木箱,木匠用带有间齿的两块木板拼接箱子缝,他对这一举动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和思考,进而想到:在布袋或包的开口部采用类似这样的间隔齿装置,一定能把开口部位封锁严实。可问题是:怎样的结构才能使它开合自如呢?这个悬而未决的难题成了他的一块“心病”。(www.chuimin.cn)
中国古代的铜制纽扣
直到有一天,他到一家铁匠铺购买一个饭勺。这家店铺的铁勺吊挂得整齐巧妙:一根被支架在水平位置的钢筋棍上吊持着上、下两行,上面的一行是由钢筋棍直接穿过勺柄孔,而下面的一行是勺柄朝下,通过勺部“咬合”在一起的。贾德森选中了下行左起第五把铁勺,他使劲往下拽,却是拽不下来,看来咬合得很紧。后来铁匠师傅告诉他,把左边的四把勺子向外扒开。果然,他需要的那把就轻而易举地取下来了。
买饭勺给他带来了意外的收获,那种紧紧咬合在一起的两行铁勺成了他设想中的“拉链”的雏形。以后,他就根据这种咬合原理设计出了拉链装置。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现在的拉链齿除了采用等距离间隔排列以外,它们齿形有个特点,即一面凹下,一面凸起,宛如一个微型饭勺。这两排齿在一个滑动链的作用下开合。这个滑动链前头宽,后头窄;当它向前滑动时,窄的一面压迫两用边的齿,使两相邻的齿的凸凹部密合到一起,闭锁得很严密。向后滑动时,它的前端的挡头迫使两边的链齿张开一个角度,拉链就逐步被打开了。
在现代人看来,拉链的结构简单得很。然而,当年的贾德森在煞费苦心地想出凸凹齿错合原理,并设计出这种开合构造后,在制作过程中又遇到了重重困难。1893年,贾德森在完成这项发明后申请了专利,并与沃尔特律师合建一个公司进行拉链生产。12年后,这个公司的拉链制造机才开始运转,制出的产品很粗糙。据说,早期的拉链经常在不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松开,让人难堪。
直到1913年,瑞典人桑巴克对贾德森的发明产生了兴趣。他意识到“可移动的扣子”若能克服缺点,其用途将不可限量。他对贾德森的发明进行改革,制出的拉链才逐步使用户满意。1924年,美国固定公司从桑巴克处买得专利,将它投入生产,并在商品交易会上当场表演。新的可“移动扣子”引起了人们的很大兴趣。大家看到它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可靠,都很赞赏。根据它开合时发出的摩擦声,固定公司给它取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叫“ZIPPER”,也就是拉链。
拉 链
拉链很快在世界上流行起来,从最初只用在雨靴上,一直发展到鞋、帽、服装、书包、枕套、沙发垫、公文包、笔记本……众多物品都用上了拉链。现在,拉链已不再局限于服装鞋帽业,在人类的众多方面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拉链被应用到了外科手术上。美国外科医生史栋把普通裙子民用的7英寸(1英寸约为2.54厘米)拉链缝在伤口上,换一次纱布只要5分钟,不需要反复开刀了,病人痛苦减少了,治愈率也更高了。“拉链式香肠保鲜技术”也是一项应用拉链的新发明。德国柏林大学的科学家将拉链便于“开、合”的技术移植到香肠上,提高了香肠鲜度、延长了保质期。
有关人类的发明故事的文章
他发现,日本人喜欢吃面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快”和“方便”。凭着敏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安藤百福果断地选择了“生产方便面”的事业。方便面1958年8月,首批“鸡肉方便面”上市试销,很快被抢购一空。头炮打响之后,安藤百福正式成立了日清食品公司,正式生产和销售方便面。......
2024-05-22
蝙蝠和雷达晴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原来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发明了雷达,飞机才能在夜里安全地飞行。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关于这事有两位美国生物学家格利芬和迦朗包在1940年已经证明,蝙蝠能够避免碰撞,是借一种天然雷达,不过是声波代替电磁波,在原理方面完全相仿。这就是有关雷达的初步设想。......
2024-05-19
鲁班和“铁草”传说,木匠的祖师爷是2000多年前的一位工匠,人们都叫他鲁班。接受任务后,鲁班抓紧准备一切用料,其中需要大量的木材。鲁班感到很惊奇,心想:“几根柔软的小草竟也这么厉害,我倒要看个究竟!”鲁班心里一亮,心想,“如果仿造茅草的样子,在铁片上打出细齿来,不就能把树弄断了吗?”鲁班找来了铁匠,让铁匠打了一批带有细齿的铁片。用这种“铁草”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气。......
2024-05-22
奥格本认为发明是一个有序的过程,这是他在发明的影响的研究中的另外一个贡献。奥格本的创新在于他汇合了两种类型的研究,关注于发明的影响并以此来划分发明的过程[37]。奥格本的时间序列过程终结于调适。奥格本提出的发明的时间序列过程并不是发明设想产生的思维或者心理过程,实际上他已经涉及了创新的过程,只不过他并没有认清这一点,因此在他的著作中,未出现“创新”这个词。......
2023-11-27
火药和古代火器的发明“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世界上公认火药是中国最先发明和使用的,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的出现很快就被用到军事上。把火药包装在炮上,点着火后向敌人抛过去。北宋时,火药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北宋时,中国已经开始制造爆炸性的火药武器了,这标志着人类的武器开始从冷兵器时代向火器时代过渡。......
2024-05-19
纺织技术的发明和改进人们常把“衣食住行”作为生活的代名词。这个故事讲的是丝织技术的发明。黄道婆黄道婆只身流落他乡,淳朴热情的黎族同胞不仅在生活上给予她无微不至的照顾,而且把先进的纺织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当时黎族人民已经掌握了比较先进的棉纺织生产技术,生产的黎单、黎饰、鞍搭闻名内地。黄道婆虚心学习纺织技术,并且融合黎汉两族人民的纺织技术的长处,逐渐成为一个出色的纺织能手。......
2024-05-19
玩火玩出的发明——煤气的应用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在中国许多城市的公共汽车顶上,都堆放着一个大橡皮包。这可说是煤气第一次用于照明,也是煤气的第一次投入实际应用。1830年,英国人詹姆斯在自己的家中证实了煤气还可以用于炊事,开拓了煤气的另一用途。这也是我们的读者至今仍能感受到煤气的存在的用途。......
2024-05-19
奥格本时代的发明社会学研究者恰恰是抛开了“需要是发明之母”的原则,才能够转向社会中去寻求发明产生的原因。肯普佛特分析了发明之母不是唯一的,推动发明出现的因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陶西格认为不可否认的是,所有的发明者都渴望财富,发明者群体和赞助商以及投资者相关联,发明者整体上是需要利益刺激的。陶西格教授还认为发明的推动力来自于发明者所具有的发明的天性,发明是自发的,需要不是发明之母[13]。......
2023-11-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