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的木乃伊苏维埃社会主义之父——列宁的木乃伊,虽然时隔多年,但它的制作方法仍然是国家的高度机密。列宁的逝世让他的人民悲痛万分,人民希望保存他的遗体,世代瞻仰。列宁死后两个月,他的尸体出现了腐烂的迹象。目前列宁的遗体仍在继续得到护理,但完全出于一些研究人员、工作人员的自愿。由于前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已经解体,有些人担心列宁墓和列宁遗体今后的命运。所以列宁的木乃伊的命运会受到世界关注。......
2024-06-20
为人类指明航向的指南针
秦始皇是秦王朝的缔造者。他在位时,身边网罗了一批术士来为他寻求长生不死仙药。有一天,一位叫徐福的术士奏本说:“在东方的大海上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仙人们都在那里居住。请皇帝让我率领一批儿童前往寻求。”秦始皇很高兴,给了他五百童男、五百童女,又为他造个大船,让他从现在的山东日照附近出海了。谁知徐福却一去不返,不知道他把这些男女少年带到哪个仙山上去了。
苛求长生不死仙药的秦始皇
几千年过去了,秦始皇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徐福渡海求药的故事并没有为人们忘却。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徐福带着五百童男和五百童女,横渡黄海和朝鲜海峡到达了日本。如果真是这样,徐福可以算得是中国航海家中的先驱人物了。
茫茫大海,无边汪洋,在海上航行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航向要找准。即使航向偏离1度,那就可能永远也到达不了目的地,终生在海上飘荡。有人可能会说:要找准航向好办,可以用太阳,也可以用星星定位。不错,这的确是个好办法,远古时期的人们就是这么做的。但是如果碰到了阴雨天怎么办?碰到那种“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天气怎么办?这种天气在大海上是极常见的。这种时候,太阳啊,星光啊,一切可以利用的目标啊,全不见了,剩下的只有船只飘在海上。然而这些都难不倒智慧的古代的中国人。人类的航海业还是越来越发达。到隋唐时期,中国不仅同朝鲜、日本海上往来十分频繁,而且同阿拉伯各国也有了海上航线。宋朝时,中国庞大的商船队经常往返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是什么原因使航海家们不再惧怕没有太阳和星光的日子,而继续保持他们正确的航向呢?是当时航海最有效的方向指示仪器——指南针。
郑和的石雕像
宋朝学者朱彧在他的《萍洲可谈》一书中记录了指南针在航海中的作用:“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随着指南针在航海上的不断应用,人们对它的依赖也与日俱增。南宋《梦梁录》一书中说:“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这真是大海航行靠舵手,舵手要靠指南针,没有科学领航,光凭舵手的经验和感觉,有时就要坏事。到元代时,指南针已经成为航海上最重要的仪器了,无论什么时候都用指南针领航。这时还专门编制出罗盘针路,船行到什么地方,采用什么针位,一路航线都一一标识明白。明代郑和下西洋,从江苏太仓的刘家港出发到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沿途航线都标有罗盘针路,指南针为开辟中国到东非航线提供了可靠保证。以后,哥论布航行抵达美洲大陆和麦哲论环球航行也都依赖的是指南针。
指南针和由指南针发展而来的许多仪器对人类发展产生了重大贡献,它的发明权属于中国。
指南针大约出现在中国战国时期。最初的指南针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样子像只勺子,圆底,可以在平滑的“地盘”上自由旋转,等它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指向南方。古人称为“司南”。东汉学者王充在他的书中说:“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地盘上四周刻有分度,共24向,用来配合司南定向。古时人出远门要带上司南,以免迷失方向。这种司南的模型今天在北京历史博物馆中还能见到。(www.chuimin.cn)
司 南
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航海业的不断扩大和发展,人们发现了人工磁化的方法,从而出现了指南鱼和指南针。指南鱼就是用薄铁叶裁成鱼形,然后用地磁场磁化法使它带上磁性。在需要定向时,把它浮在水面,铁叶鱼就能指南。指南针是用磁石摩擦钢针得到的。钢针经磁石摩擦磁化后,就可以指南。古代所有的指南针都是用这种人工磁化的方法得到的。用丝线把磁针悬挂起来,使它处于平衡状态,针的两端就指向南北方向。当然,使用指南针也需要方位盘的配合。方位盘和磁针结为一体的仪器就是罗盘。罗盘仍有24向,但盘已由方形演化为圆形。
中国的指南针大约在公元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传入阿拉伯,然后再由阿拉伯传入欧洲。那时到中国来的阿拉伯人都乐于乘坐中国船只,因为中国船船身大,结构坚固,航速快。这就为罗盘传入西方提供了基础。西方在学会使用罗盘后,根据实际需要又进行了科学的改进。由于罗盘在随船体大幅度摆动时,常使磁针过分倾斜而靠在盘体上转动不了。欧洲人设计了称为“方向支架”的常平架,它是由两个铜圈组成,两圈的直径略有差别,使小圈正好内切于大圈,并用枢轴把它们联结起来,然后再用枢轴把它们安在一个固定的支架上,罗盘就挂在内圈里,这样,不论船体怎么摆动,罗盘总能保持水平状态。这种仪器的原理已经是比较近代化了。
如果人们对某一种仪器或工具,只知道它的功能而不知道它为什么会有这种功能,那还不能说对它的认识具有科学水平。指南针也是这样,如果人们只知道它指向固定方向不变,而不去研究这其中的为什么,人类就只好处于前科学的状态,而还没有进入科学的殿堂。当然,在科学发展史上,人类总是从先发现某种功用性质出发,然后才去探究功用或现象背后的为什么。对指南针也是这样,古时人们从注意它的磁性出发而一步步认识内在的东西。
由于磁石具有吸铁性质,古人把这种性质比做母子相恋,认为“石,铁之母也。以有慈石,故能引其子;石之不慈者,亦不能引也。”汉朝以前,磁石都写成“慈石”。人们还注意到磁石不能吸引铜,更不能吸引瓦,这就是“及其于铜则不通”,“而求瓦则难矣”。宋朝的陈显微和俞璞对此曾作了探讨,认为磁石所以吸引铁,是有它本身内部原因,是由铁和磁石之间内在的“气”的联系决定的。清朝刘献廷也认为磁石引铁是由于它们之间具有“隔碍潜通”的特性。他还记录了磁屏蔽现象:“或向余曰:‘磁石吸铁,何物可以隔之?’犹子阿孺曰:‘惟铁可以隔之耳’。”虽然这种解释是错误的,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能考虑到这个问题已经难能可贵了。
在磁学中,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是地磁三要素。磁偏角是由于地球磁场的南北极和地理上的南北极并不完全重合产生的,磁倾角是地球磁场强度方向和当地水平夹角。欧洲人对磁偏角的最早发现是哥论布海上探险的1492年,磁倾角的发现还要更晚一点。在中国,这一切的发现要早于欧洲。关于磁倾角,宋朝就已经察觉这个事实了。人们指出,指南针磁化过程中,它的北向总是向下倾斜。这就隐含着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倾角的存在。
中国宋朝的科学家沈括
宋朝的沈括在记述天然磁石摩擦钢针可以指南时指出:“然常偏东,不全南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磁偏角的记载。地磁学告诉我们,磁偏角是随着地点的变化而变化的,又由于地磁极在不断变化,磁偏角也随之变化。所以沈括说“常微偏东”,而不是说“恒微偏东”,说明他意识到磁偏角还是有些微变化的。到南宋时,磁偏角因地而异的情况更有明确记载,并被应用到罗盘上。所谓“天地南北之正,当用子午。或谓江南地偏,难用子午之正,故丙壬参之”。这是说,在地理子午线和地磁子午线一致的地方,用指南针可以;而中国东南部,地理子午线和地费磁子午线有一个夹角,所以需要用其他方法来修正一下。
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历来是中国人引以自豪的,这一发明不但说明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观察能力,而且是中国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如果说,科学进步的历史是全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推动的,那么说中国古代曾处于这个行列的前面,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有关人类的发明故事的文章
列宁的木乃伊苏维埃社会主义之父——列宁的木乃伊,虽然时隔多年,但它的制作方法仍然是国家的高度机密。列宁的逝世让他的人民悲痛万分,人民希望保存他的遗体,世代瞻仰。列宁死后两个月,他的尸体出现了腐烂的迹象。目前列宁的遗体仍在继续得到护理,但完全出于一些研究人员、工作人员的自愿。由于前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已经解体,有些人担心列宁墓和列宁遗体今后的命运。所以列宁的木乃伊的命运会受到世界关注。......
2024-06-20
谁创造了神秘的古滇国观点之一:滇国主体民族和滇文化是战国末年楚国将军入滇时带来的楚人和楚文化。古滇国遗址出土的“贮贝器”这个神秘的古滇国,之前一直是考古界苦苦寻找的重点。滇王之印的发现,充分证明了古滇国隶属中央王朝的历史事实,是云南隶属中央王朝最早的物证。目前,对抚仙湖水下古城的勘探工作仍然在进行之中,也许很快,神秘的古滇国故城也会浮现在世人的面前。......
2024-09-16
大洪水的奥秘据专家估计,全世界已知的洪水神话和传说有500多则。此时,也是大洪水覆盖南美洲的时候,在美国密歇根州所发现的鲸鱼遗骸就是证明。在大约一万两千年前,南极洲的一部分应该位于温带地区。但地壳的位移而引发了洪水和气候的突变。地壳的突然变动,引发了一场巨大的灾难,洪水淹没了整个世界,大洋、大陆不断发生位移。......
2024-06-20
法老死后要成为天神,必须免遭外界的打扰,因此,狮身人面像便成为最好的守门者。他醒来后立刻着手,把狮身人面像挖出。另一个证据则在于,当初位于狮身人面像附近的河岸神殿出土时,发现里面有一座雕像将哈夫拉本人描绘成一个狮身人面像的神灵。狮身人面像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1000多年,其余时间被掩埋在沙石之中。所以,被认为是狮身人面像建造者的法老王哈夫拉,只是后继的修补者而已。......
2024-06-20
至于他为何受到万千的恩宠却有不同的说法,但都只是推测,至今无定论,成为未解之谜。和珅受乾隆长久宠爱,民间和宫廷有许多传说。其一说是与和珅的长相与身世有关。因此,和珅被乾隆认为是马佳氏再世,开始受到万千的宠爱。在乾隆皇帝这种微妙心理的支配下,和珅平步青云,终于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乾隆朝第一权臣。而这几种传说之所以广为流传,也足以反映出人们对和珅骤然得宠的困惑,试图解开和珅发迹之谜。......
2023-12-06
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光绪皇帝之死因由此成了晚清历史上一大疑案。据此认为光绪帝很可能是被李莲英谋害致死的。这些记载均言辞凿凿,坚持认为,光绪是死于慈禧指使的谋杀。第二种说法,则认定光绪帝是被袁世凯、奕劻进药毒死的。光绪帝因此被囚,险些被废。第三种说法持光绪自然病死之说。光绪年方弱冠即患遗精,且在大婚之前。其病状表明,光绪帝的心、肝、脾、肺、肾皆有亏损,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两虚,陰陽俱衰。......
2023-12-06
奥兹冰人奥兹冰人木乃伊是一具有5300年历史的木乃伊,他在一个冰冷的史前世界被谋杀。奥兹的尸体在冰雪中沉睡了5000年以上。研究奥兹冰人年约45岁,身上有很多文身,对于当时恶劣的环境来说,他的服装显得较完整。起先,根据意大利考古博物馆的研究,人们认为,奥兹冰人是一位极其普通的牧羊人。奥兹冰人的意义在于它出现在冰雪中,并且牵涉到一桩5300年前的谋杀谜案,因而在十大木乃伊排行榜中占据第二名。......
2024-06-20
清朝的祖陵在赫图阿拉城西北的桥山山麓,这里埋着清太祖努尔哈赤祖先的遗体。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定都赫图阿拉,称为兴京。顺治十六年,将东京陵祖茔遗骨从辽陽迁到兴京陵归葬,并改称为永陵,追谥列代祖先,还将桥山封为启运山。永陵背依启运山,前临苏子河,与烟囱山隔山相望,有“郁葱王气烟霭”之势,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关于永陵,还有几个谜团没有解开。......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