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时期风水文献概述传为唐人所作的《雪心赋》称“古人卜宅,有其义而无其辞,先哲著书,传于家而行于世”。殆及魏晋六朝时期,风水文献的记载更趋繁多,并出现了独立流传的文本形式。毫无疑问,这中间大部分的“葬书”当形成于汉魏六朝时期。令人遗憾的是,汉魏六朝时期的风水文献多已亡佚。......
2023-11-28
正史中记载的古代唯一女将军
长久以来,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古代巾帼英雄的故事,如花木兰、平阳公主、樊梨花、杨门女将、梁红玉等等。但这些人要么是民歌或演义中的人物,要么就是其身份并非正式的将军。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正式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实际上只有被明朝崇祯皇帝诗赞“鸳鸯袖时握兵符”的女将军秦良玉。
《明史·秦良玉传》说:“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二十五史》载入将相列传的女将军,填补了正史将相列传中长期以来无女性的历史空白。
明神宗万历元年,苗族女子秦良玉出生在四川忠州城西乐天镇郊的鸣玉溪边,父亲秦葵诗书持家,育有三男一女,良玉居于第三,上有哥哥秦邦屏、秦邦翰,下有弟弟秦民屏。父亲教秦良玉诗书字画之余,也不忘苗家传统,从小训练她舞枪弄棒、骑马射箭。
秦良玉少即有“执干戈以卫社稷”之大志,且秉赋超群,文翰得风流,兵剑谙神韵,老父秦葵曾怃然叹息道:“你哥哥和弟弟们都远不及你,可惜孩儿你是女流,否则,日后定能封侯夺冠。”秦良玉气吞山河地答道:“使儿掌兵柄,夫人城,娘子军不足道也。”
秦良玉是一个秀外慧中的女子,因此择偶眼光非常高。当时,忠州纨绔子弟曹皋看上了秦良玉,被秦断然拒绝,后来曹皋加害于她,以秦良玉支持抗税斗争之名将其打入大牢。
出狱后,秦良玉在家中搞了一次比武招亲,曹皋也来应征,自然不是对手。在这次招亲中,秦良玉相中了石柱宣抚使马千乘。马千乘是名门之后,其先祖乃汉朝“马革裹尸”的伏波将军马援。
万历二十年,年满20岁的秦良玉嫁给了马千乘为妻。石柱也属忠州,离秦良玉的娘家不远,是一个苗族人为主的郡县,朝廷设置宣抚使统辖这些归顺了大明的苗人。宣抚使最重要的责任就是训练兵马,维护安定。夫唱妇随,秦良玉一身文韬武略在这里派上了用场,几年时间,她就帮着丈夫训练了一支骁勇善战的“白杆兵”。婚后不久秦良玉生下一子,取名马祥麟。
所谓“白杆兵”,就是以持白杆长矛为主的部队,这种白杆长矛是秦良玉根据当地的地势特点而创制的武器,它用结实的白木做成长杆,上配带刃的钩,下配坚硬的铁环,作战时,钩可砍可拉,环则可作锤击武器,必要时,数十杆长矛钩环相接,便可作为越山攀墙的工具,悬崖峭壁瞬间可攀,非常适宜山地作战。马千乘麾下的数千名白杆兵骁勇异常威震四方,确保了石柱的一方平安。
万历二十六年,播州宣抚使杨应龙勾结当地九个部落揭竿反叛,他们打家劫舍,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朝廷获悉后,派遣李化龙总督四川、贵州、湖广各路地方军,合力进剿叛匪,马千乘与秦良玉率领3000名白杆兵也在其中。由于白杆兵特殊的装备和长期严格的山地训练,因此在播州的战争中十分得心应手,经常给予叛军出其不意的打击,每战必胜。
无奈之下,叛军调集所有兵力,固守在播州城里,城外则设下五道关卡,分别是邓坎、桑木、乌江、河渡和娄山关,每道关卡上都有精兵防守,杨应龙欲据此顽抗。
平叛势在必行。攻打邓坎,是由秦良玉带领500名白杆兵为主力。邓坎守将杨朝栋见对方兵力单薄,便准备一举吞灭,于是把手下5000名精兵全部拉到阵地上,排下密密麻麻的阵式。秦良玉面对十倍于己的敌军毫不畏惧,骑一匹桃花马,握一杆长枪,威风凛凛地杀入敌阵。只见她左挑右砍,东突西冲,所过之处敌军兵士纷纷殒命。敌军潮水般拥向她,把她层层包住,不料她越战越勇,所向披靡,一边砍杀周围的敌兵,一边慢慢向敌将杨朝栋靠拢。将到近前时,她一顿猛杀之后,忽地纵马腾跃,还没待四周的人看清,她已把杨朝栋抓在了自己的马背上,右手挥舞着长矛,左手牢牢制住了敌将。众敌兵见头领被擒,顿时乱了阵脚,秦良玉的白杆兵乘胜追杀,杀得5000敌兵死的死,逃的逃,溃不成军。
对秦良玉巾帼不让须眉的英勇行为,大明总督李化龙大为叹异,命人打造一面银牌赠与时年26岁的秦良玉,上镌“女中丈夫”四个大字,以示表彰。
攻下邓坎后,剿匪大军趁热打铁,剩勇追寇,接着又顺利地拿下了桑木、乌江、河渡三关,直达播州外围的娄山关。娄山关是播州城外的一道天然屏障,山势高峻险要,仅一条小路通过关口,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娄山关由于道路狭窄,无法通过大批兵马,只宜智取,不宜强攻,秦良玉便帮丈夫定下了一个巧取的方案。这天凌晨,秦良玉与丈夫马千乘双骑并驰,沿正路攻向关口,只见两杆长矛上下翻飞,挡关的敌兵一一倒下,而后上的援兵也无法一拥而上。当秦良玉夫妇两人并肩血战、而敌兵越聚越多时,几千白杆军突然从关口两侧包围过来,敌兵猝不及防,纷纷作鸟兽散。攻下娄山关后,叛军失去了护身符,剿匪大军一鼓作气,攻陷了叛军据点播州城,杨应龙全家自焚而死,这场旷日持久的叛乱终于偃旗息鼓灰飞烟灭了。
平叛后论功行赏时,石柱白杆兵战功卓著,被列为川南路第一有功之军,秦良玉初次参加大战,立下汗马功劳,除受到重奖外,“女将军”的英名远播四方,闻之者无不肃然起敬。
万历四十一年,秦良玉丈夫马千乘死于狱中。《明史》记载说,石柱部民状告马千乘,明廷把他逮入云阳狱,不久马千乘病死其中。但他真正的死因,其实是北京万历帝派来的监税太监丘乘云向石柱索取贿赂,马千乘自恃于朝廷有功,不予。这下可羞恼了丘公公,他指使手下捏造罪名,把马千乘逮捕狱中,活活折磨而死,时年仅41岁。
马千乘冤死于狱中后,朝廷仍保留了他家石柱宣抚史的世袭职位。而这时马家的继承人马祥麟年龄尚幼,朝廷鉴于秦良玉作战有功,文武兼长,所以授命她继任了丈夫的官职。
秦良玉化悲痛为力量,毅然接过丈夫遗留下来的千斤重担,来完成丈夫未竟的事业,继续训练白杆兵,管理石柱民众,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明神宗万历末年,辽东情势危急,直接威胁着大明之都北京城的安全。朝廷急调全国兵马赴援,秦良玉此时已经46岁了,仍然亲自率领3000名白杆兵,连同自己的哥哥、弟弟、儿子,日夜兼程北上卫边,为国效力。
到了万历四十八年,秦良玉的白杆兵已与后金军队打了几场硬仗,大大挫伤了后金兵的锐气。这时,明神宗驾崩,明光宗继位,光宗在位仅一个月就崩逝,又由明嘉宗登上了皇帝宝座。
前后几个月时间,明廷频繁易主。后金乘虚而进,攻占了沈阳,其气焰十分猖獗,秦良玉的大哥秦邦屏和弟弟秦民屏,为了抢回大明损失的国土,强渡浑河与后金兵激战,无奈因寡不敌众,秦邦屏战死疆场,秦民屏身陷重围。秦良玉闻讯后,亲自率领百名白杆兵,渡河杀入重围,拼死救出了弟弟,抢回了哥哥的尸体。其后,朝廷任命秦良玉为把守山海关的主将。
要塞山海关是东北通向内地的必经之路,后金军屡次派重兵前来叩关挑战,秦良玉都不为所激,只命部下加固防守,终使清兵无法得逞。一次,秦良玉的儿子马祥麟带兵巡关时,被敌军的流矢射中一目,他忍痛拔出箭镞,援弓搭箭向远处的敌人射去,连发三箭,射死三个敌人,后金将领大为震惧,从此不敢轻易再来山海关挑衅了。(www.chuimin.cn)
短短的时间内遭遇了兄亡子伤,秦良玉悲痛欲绝肝肠寸断,于是上书皇帝,陈述了自家军队作战及伤亡情况,明嘉宗深为感动,下诏赐予秦良玉二品官服,并封为诰命夫人,任命其子马祥麟为指挥吏,追封秦邦屏为都督佥事,授秦民屏都司金事之职,还重赏了白杆兵众将士。
山海关战事暂时平息了,于是秦良玉率部返回石柱。返回之时,正赶上永宁宣抚使奢崇明起兵叛乱,奢崇明的党羽樊龙占据了重庆,听说秦良玉带兵回到了石柱,马上派人携金银厚礼去与她联络,想请她共同举兵;秦良玉大怒,当即斩了来使,火速发兵,溯江西上赶到重庆,出其不意地打败了樊龙的部队,攻占了重庆。紧接着,她又率兵直赴成都,彻底击毁了叛军势力。朝廷闻报后,授秦良玉为都督佥事,并任命她为石柱总兵官。
当解除了成都之围、秦良玉率领白杆兵骑马进城时,成都的市民纷纷拥上街头,扶老携幼,争睹女将军的风采。这时秦良玉已是五十开外,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不但没催她衰老,反而把她磨炼得愈加英姿飒爽。成都民众将她视为神明,纷纷在她走过的路上焚香跪拜,表达了对这位女救星的无限崇敬之情。
数年之后,贵州水西一带再起事端,有一个叫安邦彦的匪首,在这里自立为罗甸王,招兵买马,很快占据了贵阳以西的千里之地。朝廷又诏命秦良玉率白杆军入黔平乱,秦良玉雷厉风行,很快就消灭了安邦彦集团,但在这场战争中,秦良玉得知弟弟秦民屏战死了,秦良玉再一次遭受了痛失亲人的打击。
明天启七年,明熹宗驾崩,熹宗之弟朱由检继承皇位,史称明思宗,即崇祯皇帝。此时的后金,已经改国号为清。清兵趁朝廷改帝之机,由蒙古人作向导,从龙井关越过长城,直奔向通州,京师形势十分急迫。明朝廷再次诏天下诸军镇边勤王。秦良玉接旨后,带领她的白杆兵,日夜兼程赶往京师,并拿出自己的全部家产作为军饷,以补朝廷因连年应战而造成的军需不足。
狭路相逢勇者胜。秦良玉的白杆兵与清兵在京师外围相遇,还没来得及安营扎寨,就开始了全面进攻。年已55岁的秦良玉,白杆兵将士,如猛虎下山勇不可挡,打得清兵望风披靡落荒而逃。很快,秦良玉接连收复了泺州、永平,解救了京城之围。
北京围解之后,崇祯皇帝大加感慨,特意在北京平台召见秦良玉,优诏褒美,赏赐彩币羊酒,并诰封一品夫人,加封少保、挂镇东将军印。并赋诗四首以彰其功:
其一: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其二:蜀锦征袍自裁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其三: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其四:凭将箕帚扫胡虏。一派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崇祯皇帝有生之年,享国日浅,遭逢多难,很少有闲情逸致吟诗作赋,除赠秦良玉诗外,仅有赠杨嗣昌的五绝诗传世。如此之殊荣,足可见秦良玉之丰功伟绩。
史载秦良玉率部进京后,“驭军严,秋毫无犯”,“都人闻白杆兵至,聚观者如堵,马不能前。”如今北京宣武门一带的四川营胡同,就是她北上勤王屯兵遗址(门上刻“蜀女界伟人秦少保驻兵遗址”十二大字)。
秦良玉不仅擅长带兵打仗,而且十分注重军需的生产。如今北京四川营胡同附近,还有十几条“棉花胡同”,分头条、上二条、下二条等名称。这也与秦良玉有关。她在北京驻扎期间,曾令部下与女眷纺棉织布,故而附近的一些胡同就被后人呼之为“棉花胡同”。清代曾有人写《四川营吊秦良玉驻兵遗址》一诗咏道:“金印夙传三世将,绣旗争认四川营。至今秋雨秋风夜,隐约钲声杂纺声。”
后来,明末起义军首领张献忠进入四川一带,烧杀掳掠。年过花甲的秦良玉再次披挂上阵,风采不减当年。她率领白杆兵,连战连捷,解除太平之围,扼反将罗汝才于巫山,斩叛帅东山虎于谭家坪,使张献忠的军队在川地吃尽了苦头。然而,由于川地屡经兵灾,府库空乏,损耗的兵力和粮饷无法补充;而起义军势力强大,潮水般拥进川蜀,在整个战局上,官兵是无法取胜的。秦玉良万般无奈,只有退保石柱一地。面对着无奈的战局,英勇善战的秦玉良也只能哀叹“大厦将倾,一木难支”。
清顺治五年(1647),端阳节过后,75岁的秦良玉在一次检阅过白杆兵后,刚刚迈下桃花马,便“身倾,遂殁”,无可奈何花落去,结束了她战功赫赫的传奇人生。
后人写过无数歌颂这位传奇女杰的诗篇,而歌颂秦良玉最让人感动的诗篇,当出自清末女英雄秋瑾。二人同为巾帼女儿身,英雄相惜,自然别有一番真味在诗中:
其一:古今争传女状头,谁说红颜不封侯。马家妇共沈家女,曾有威名振九州。
其二:执掌乾坤女土司,将军才调绝尘姿。花刀帕首桃花马,不愧名称娘子师。
其三:莫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娥媚。吾骄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曾有此。
有关另类故史:谈资时代的历史爆料的文章
汉魏六朝时期风水文献概述传为唐人所作的《雪心赋》称“古人卜宅,有其义而无其辞,先哲著书,传于家而行于世”。殆及魏晋六朝时期,风水文献的记载更趋繁多,并出现了独立流传的文本形式。毫无疑问,这中间大部分的“葬书”当形成于汉魏六朝时期。令人遗憾的是,汉魏六朝时期的风水文献多已亡佚。......
2023-11-28
“幽灵”般的未来海战50年以前,海战是强大的海军之间的较量,在辽阔的大海上,战舰以有限的视野相互攻击。这些“幽灵”般的海上鬼影,在汹涌的浪涛中神出鬼没,在它的控制室里,只需要两个工作人员,就能够使对手惶恐不安。◆在瑞典和挪威创建世界上最先进的隐形舰队后,它们一直被用来在沿海巡逻,并可以随时投入战斗。1816年,阿根廷宣布独立,宣称继承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另外还有36名海员受伤,其中5人伤势严重。......
2024-10-07
第41问:为什么古代的爱情故事有很多发生在寺庙里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有不少爱情故事是在寺庙中发生的。不少人以学堂都为男生为由,断然否定,而实际上,被称为中国四大古典爱情故事之一的梁祝,由于祝英台女扮男装,和男同学一同在学堂读书,所以他们的故事便发生在了学堂中。其中一说认为,梁祝的故事发生在杭州。......
2023-08-08
《镜花缘》末五回写反周义军破武家军的酒色财气四座迷魂阵,是很精采的段落。李汝珍在描写这四座迷魂阵时糅合进去许多相关的掌故,读来很有趣味。山涛的酒量也特别大,”饮酒至八斗方醉”。据《晋书》卷四十九《阮孚传》记载,阮孚做安东参军时,”蓬发饮酒”,”不干公事”。在书中,另一家酒肆的对联”万事不如杯在手,一生几见月当头”是”醴泉侯偶题”。......
2024-01-17
孙中山留世的唯一完整诗歌孙中山一生写过不少大气磅礴的政论文章,写诗却很少。孙中山诗挽的这个革命先驱刘道一可不简单,他是留日学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个烈士。1905年,刘道一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中国同盟会,是同盟会的创始人之一。萍浏醴起义爆发后,刘道一因身份泄露在长沙被清朝政府逮捕。孙中山和宋庆龄结婚照当年12月31日,他被清政府杀害于浏阳门外,年仅22岁。......
2024-01-09
《左传》中提到与这次战事有关的地名共28个,反映着吴师入郢的军行路线、楚昭王自郢奔随所经之地,以及秦师救楚、吴人东归所至之处。楚师乱,吴师大败之。吴从楚师,及清发,将击之。食而从之,败诸雍澨。流行说法定豫章在江北淮南,即吴楚边境屡次用兵所至的豫章。随后,沈钦韩《春秋左氏传地名补注》更据以进一步发挥之,并引明末曹学佺《名胜志》所记,以证此安陆之章山是吴入郢之役所经的豫章。......
2023-11-23
昭陵六骏是中世纪罕见的石雕珍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昭陵六骏最初陈列在陵山北阙前的石基上,后代整修时移置于北阙东、西两庑之中,分成两组东西排列。昭陵六骏体现了古人的无比智慧和创造力,以至后来在人们心目中被神化了。从种种迹象来看,唐太宗昭陵六骏来自突厥和突厥汗国控制下的西域诸国。......
2023-12-04
第58问:在没有牙刷牙膏的古代,人们是怎么保持口腔卫生的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早晨起床后和晚上临睡前都需要刷牙,牙刷和牙膏已经成为我们保持口腔卫生所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了。古人为了保持口腔卫生和预防牙齿疾病,在刷牙工具尚未发明之前,强调的是饭后漱口。茶中含有氟和维生素,可以防蛀,保持口腔清洁。事实上,在西方牙膏传入之前,掺配各种中药的青盐,一直是古代中国人最常用的揩齿药。“牙刷”一词正式出现于元代。......
2023-08-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