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报纸标题中的神来之笔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题好一半文”,读者打开报纸,要看什么,先看什么,取决于标题。旧中国的老报人们对标题制作非常重视,有不少神来之笔,不仅幽默风趣,而且辛辣有力。当时据官方要求,各报必须及时配发新闻,指令标题为《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其母之墓》。七解放战争时期,湖南、湖北一带的国民党报纸常刊登贺龙已被活捉枪毙的消息。......
2024-05-18
男人怕老婆由来已久,历史上有不少饶有风趣的怕老婆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一
春秋时期屠户出身的勇士专诸,与曹沫、豫让、聂政、荆轲并列为古代“五大刺客”,因其用“鱼肠剑”(铸剑大师欧冶子亲手所铸五大名剑中的两把小型宝剑之一)成功刺杀吴王僚而青史留名,被司马迁收入了《史记》的《刺客列传》之中。据《吴越春秋》记载,战国时期,伍子胥看见专诸正要跟很多人打架,妻子出来叫他,他马上就乖乖地跟回家了。伍子胥很奇怪:一个万夫莫当的大侠客,怎么会怕一个女人?于是便赶上前去询问原因,专诸告诉他:能屈服在一个女人手下的人,必能伸展在万夫之上。果然,后来专诸被伍子胥推荐给吴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后,表现很不俗,以鱼肠剑惊世一刺,吴王僚当场毙命,专诸自己亦当场被杀,死去时面带笑容,可谓慷慨赴死,且不辱使命。
二
唐太宗时期的宰相房玄龄怕老婆的名声,和他的卓越政绩一起成为了千古流传的话题。有一天早朝已毕,房玄龄却在朝中徘徊不回家,唐太宗很奇怪,问他,只听他说,请皇上下旨令他的夫人不要生气,他才敢回家,太宗听了大吃一惊,没想到房玄龄竟怕老婆到这种程度。于是,为了替他的大臣出一口气,太宗就赐给他美姬。房玄龄当然是不敢要的,太宗就要皇后出马劝说房玄龄的妻子,自然也是碰了一鼻子的灰。太宗大怒,便赐房夫人鸩酒说:“你要活嘛,就不要妒忌,若要妒忌那就饮此毒酒!”
只见房夫人二话不说,将毒酒接过来,一口饮下,看到这种情形的太宗,心里大为惊骇,叹道:“此等女子我尚畏之,何况玄龄。”当然,太宗并不会真要她死,只是拿了浓醋吓唬她,没想到却吓着了自己和众人,而将嫉妒说成“吃醋”的典故也由此而来。
三
北宋名士陈,狂放不羁,傲视世间,视荣华富贵为粪土,尽管是官宦之后(其父是太常少卿、工部尚书陈希亮),但他却不喜坐车,不混官场,隐居龙丘。当地人不知道他的来历,就叫他“方山子”。
元丰三年(1080),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不期遇上陈,两人系成为好友。
陈在龙丘的房子叫濯锦池,宽敞华丽,家里养着一群歌妓,客人来了,就以歌舞宴客。而陈的妻子柳氏,性情暴躁凶妒,每当陈欢歌宴舞之时,就醋性大发(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拿着木杖大喊大叫,用力捶打墙壁(当然她不敢打陈,否则就会遭到休妻的惩罚),苏轼便写了首诗送给陈:“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苏轼的本意只是发发牢骚,顺便调侃一下老友。却没想到“苏子文章天下闻”,陈从此闻名遐迩,成了怕老婆的典型。河东是柳氏的郡望,暗指柳氏。“狮子吼”一语来源于佛教,意指“如来正声”,比喻威严。后来这个故事被宋代的洪迈写进《容斋三笔》中,广为流传。河东狮吼的典故从此确立,至今仍然是凶悍妻子的形容词。又因为陈慥字季常,后来人们就把怕老婆的人称为“季常癖”。(www.chuimin.cn)
四
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统兵数万,威震东南,却每闻老婆大人驾到而惶惶不可终日。其部下皆不平,纷纷表示要为大帅教训这个“悍妇”。戚继光被部下所激,命亲兵接老婆入军营。帐内众将皆盔明甲亮,手执利刃,想给其妻一个下马威。不一会儿,其妻来到营帐,见了这等阵势,却无丝毫恐惧之色,对着戚继光喝道:“唤我何事?”戚继光闻言,胆战心惊,小心翼翼地说道:“特请夫人阅兵。”
又有一次,戚继光架不住部下的极力怂恿,冲入家里想用利剑吓唬一下老婆,以振夫纲。当时其妻午睡刚醒,戚继光拿着宝剑大声喊喝以给自己壮威,其妻立马怒吼道:“你拿着宝剑想要干什么?”戚将军吓得浑身哆嗦,宝剑掉地,仓皇应答道:“我想给夫人杀只鸡吃,所以才高声叫唤。”夫人一听,开口说:“以后杀鸡再不要大声嚷嚷。”
五
清朝年间,有一知府刚走马上任,就听说当地的官吏都有一个毛病——怕老婆。于是他想验证一下。
一天,官吏们都到齐了。
知府大人说道:“听说这里有个风俗,就是男人都怕老婆,不知道诸位如何?现在,我想请怕老婆的站到左边来,不怕的站右边去。”
听了知府的话,大小官吏你看我我看你,谁也没动。知府大人又说:“现在诸位的内人就在隔壁的房子里。”话音刚落,只见大小官吏纷纷站到了左边。最后只有一人慢慢站到右边。
知府见了哈哈大笑:“谁说这里的男人各个怕老婆,还有一个不怕嘛!”他走到这个小官跟前说:“跟他们讲一讲,你是怎么站到这边来的?”这位小官忙说:“早晨出门的时候,我老婆告诉我不要往人多的地方去!”
有关另类故史:谈资时代的历史爆料的文章
民国报纸标题中的神来之笔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题好一半文”,读者打开报纸,要看什么,先看什么,取决于标题。旧中国的老报人们对标题制作非常重视,有不少神来之笔,不仅幽默风趣,而且辛辣有力。当时据官方要求,各报必须及时配发新闻,指令标题为《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其母之墓》。七解放战争时期,湖南、湖北一带的国民党报纸常刊登贺龙已被活捉枪毙的消息。......
2024-05-18
1927年10月,鲁迅先生与许广平同到上海,开始共同生活。5月30日,鲁迅给许广平写了这封信,他信中介绍了自己在北京的生活情况,并表达了对妻子的惦念。“小莲蓬”的来源则是在两人分别后,鲁迅在一封寄给妻子的信中,附有一张画有枇杷和一张画有莲蓬的两张信纸。鲁迅由原来通信时的“广平兄”改称“小莲蓬而小刺猬”,从他对许广平的称呼改变来看,他们的感情日见亲密、浓厚。......
2023-12-03
古代青楼女子的那些避孕物在现代的避孕药具出现之前,过去的青楼女子是如何采取避孕措施的呢?在中国古代,除水银外,还有用砒霜或马钱子碱来避孕的,虽然这些药大剂量使用会致人死亡,但是小剂量使用却可以杀死腹中的胎儿,因此,采取这样方式避孕的妓女是永久性地、不可逆转地终身不孕,往往是在刚开始做妓女时,老鸨给其偷偷下药!贴在肚脐上,就可以了结女人肚子的受孕功能,再不能怀孕了,不过这“了肚贴”已经失传。......
2024-05-18
分道扬镳源自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在现代成语中,我们把道不同不相与谋者的分手叫做分道扬镳。分道指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分道扬镳”语出自北齐·魏收《北史·魏诸宗室·河间公齐传》的一个故事中的一段话:“……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成语分道扬镳的故事,便发生在这场大改革中的都城洛阳。皇帝金口玉言,一言九鼎,两人听后连连称是。此后,“分道扬镳”一语便逐渐流行开了。......
2024-05-18
史上最雷人的经典啰嗦诗啰嗦诗是杂体诗的一种,又名重复诗。诗歌固然要求语言凝练,但重复啰嗦以至成诗,也自有其趣。与之异曲同工的是,《古今谭概》里啰嗦诗的另一杰作是《咏老儒》:秀才学伯是生员,好睡贪鼾只爱眠。更奇的是,还有只描述一个事物的啰嗦诗,本一个字就能说清楚,硬是能写成很押韵的七言绝句。这些同义词“叠床架屋”的啰嗦诗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诗也是极具特色的,别有情趣在其中。......
2024-05-18
历史上经历最奇特的皇帝历代帝王中,经历最奇特的是南宋的宋恭帝赵。当时蒙古的势力已经深入四川、云南等地,而襄樊则成为宋朝最后的抗蒙堡垒。又建立秘密警察制度,隔绝皇帝的耳目,镇压人民的不满和反抗。最后他命他最亲信的大将范文虎前往驰援。于是上表恭帝,请求出征。战场惨败的贾似道成了众矢之的,朝野上下出现处死贾似道的强烈呼声。......
2024-05-18
1929年5月1日,许地山与周俟松喜结伉俪。1933年秋,许地山与妻子赴广州中山大学讲学,之后绕道台湾探亲。其间两人又发生口角,周俟松一气之下返回北京,许地山则远赴印度考察宗教。6月9日,许地山给妻子写了这封回信,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生活和计划。在这封信中,许地山再一次与妻子商量《藏经》一书的出售情况,希望可以尽早卖出去。......
2023-12-03
妙趣横生的“十七字诗”“十七字诗”又称“吊脚诗”、“翘脚诗”,全诗四句,前三句均为五字,末句为两字,共十七字。所以,十七字诗“虽为小道,亦有可观焉”,为广大劳动人民所喜闻乐见。从现存资料来看,流传最早的十七字诗是南宋时无名氏作《临安十七字诗》:驾幸景灵宫,诸生尽鞠躬;乌头身上白,米虫。还有一些十七字诗旨在娱人娱己,体现生活情趣。十七字诗应对起来,更是别有风味。......
2024-05-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