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中国共产党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江阴早期革命波澜壮阔,毛泽东作为党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曾亲手为之播下革命的火种。毛泽东担任组织部秘书兼代秘书处文书科主任,事实上成为中共在上海执行部的中心人物。正在丹阳任教师的进步青年江阴人钱振标和同事戴盆天利用暑期前往上海执行部接洽,受到毛泽东和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热情接见。......
2024-05-17
中央文库守护者
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党中央在上海设立了中央文库,也就是被党内称为中共“一号机密”的中共中央地下档案库。中央文库珍藏着包括党的一大文件、中央政治局会议记录等极其珍贵的中央文件、苏区文件、红军文件和地方文件,总数多达两万余份。从1930年秋开始,中央文库在白色恐怖中几经辗转,数易其手,在险恶的环境里存在将近20年,就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为了这个堪称中共早期记忆的“一号机密”,一批英雄前仆后继地刻上了自己不朽的名字。江阴申港人缪谷稔,就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秘密接管着中央文库,成为中央文库第四任负责人。
缪谷稔
缪谷稔是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的忠诚战士,他又名缪青裳,化名苗国生、李念慈、陈一鸣,党内人称“老缪”。1905年出生在申港缪家垫的一个塾师家庭,从小读过几年私塾,14岁那年到常州当学徒,1926年10月参加共青团,不久由恽逸群介绍入国民党,担任国民党武进县党部执行委员兼商人部长。1927年春加入共产党。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他回申港暂避。两月后返常州,在《中山日报》、《武进商报》撰文,抨击国民党右派反人民罪行。同年秋,在申港前周小学任教,担任共青团江阴县委委员,参加东乡农民暴动。1928年9月20日晚,团县委在申港乡间一所庙宇内召开共青团第一次活动分子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团县委,缪谷稔继续当选。但次日清晨,突遭从县城来的大队国民党军警搜捕,未及转移的团县委委员薛光楣(无锡人)、季耀曾及前团县委书记姚传生被枪杀,团的领导机构受到破坏。缪谷稔机智地摆脱军警的追捕潜往常州,与时任中共武进县委书记的恽逸群会面,接任共青团武进县委书记,在前黄地区发动农民向天宁寺僧开展清算“浮收”(即“冒厘为分”)田租的斗争。1930年,他以中共武进县委委员的身份,到滆湖地区恢复党的组织。环境恶化,一度隐蔽在澄武交界的圩塘小学任教,1932年因党组织遭破坏被捕入狱。他患有肺病,1935年交保释放。此时恽逸群在上海以记者身份作掩护,从事中共中央特科情报工作,介绍缪谷稔到上海市商会函授学校工作并与中央特科接上关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缪谷稔奉命以供职于市商会或新闻记者身份留在上海。1938年初,他不辞艰险回到澄西,劝导已在西石桥拉起抗日游击武装的梅光迪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梅光迪本是他的表弟,曾同为共青团江阴县委委员,但梅不久被捕投敌叛变危害革命,缪谷稔向特科作过汇报。2月份,特科出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命缪谷稔陪同共产党员刘钊(山东人)、郑文道(广东人,同济大学学生)先期到江阴梅光迪部工作。缪谷稔一路上将梅的政治面貌据实相告,让两人心中有数。6月,特科正式派何克希、吕平、刘史明组成中共澄锡虞工委到西石桥争取、改造梅光迪部,发展敌后抗日武装,刘钊、郑文道先后回上海。此时,缪谷稔还以市商会高级职员身份出面,接应、介绍在沪的中共党员施光华及青年工人叶藻、方铭等人到西石桥梅光迪部参加抗日,并多次把急需的医药用品避开日军的检查封锁运往苏北抗日根据地。1940年,缪谷稔奉组织之命,正式接管中央文库,成为党的地下文库第四任负责人。他深感任务的艰巨、责任的重大。
1930年9月中央六届三中全会后,在上海的中共中央秘书处已经集中了大约20多箱文件、资料。1931年1月,周恩来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中共中央秘密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发现这批文件、资料一包一捆未加整理,为便于长期保存,指示文秘处主任张唯一请瞿秋白起草《文件处置方法》,选定金陵中路顺昌里一幢独门小楼,由工作人员将众多文件进行编目、分类、装箱,悄无声息地将中共中央地下档案库安置在这里,代号“一号机密”,简称“中央文库”。不久革命转入低潮,上海白色恐怖严重,中共临时中央不得不迁往江西瑞金中央苏区,遗下的中央文库移交给新成立的上海中央局代管。(www.chuimin.cn)
按规定,中央文库对外要以家庭化的形式出现。1932年4月,经中央秘书处批准,调陈为人负责管理这个“一号机密”,由张唯一单线联系。陈为人,湖南人,是我党第一批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的留学生,当过《向导》编辑,1928年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曾在沈阳和上海两次被捕,狱中坚守党的秘密,身心受到酷刑摧残。经组织营救出狱后接此新任务,他与妻子韩慧英一道,决心以生命相护中央文库,夫妻俩以开湘绣店为掩护,白天谈生意,晚上在家里进行文件的整理、抄写、缩微工作,把20箱档案压缩到7大皮箱内。因环境险恶,在3年多时间内几次转移文库。1935年2月,由于叛徒告密张唯一被捕,上海中央局遭破坏,韩慧英按原计划去接头时亦遭捕。在失去与党的联系和经费来源的情况下,陈为人为了文库的安全,靠变卖衣物交纳每月30元的房租。由于贫病交迫,患肺病吐血,身体每况愈下。1936年秋,上海中央特科负责人徐强受党的委托到处查访陈为人的下落,陈为人终于与党接上关系,把中央文库安全地转送到党组织手里。他交接完毕,回到家中就口吐鲜血昏倒在地,一病不起。1937年3月,年仅38岁的陈为人默默走完了他的一生。
从1937年起,中央文库开始由上海的特科接管,首先由特科负责人徐强和他妻子李云管理。徐强将文库迁到位于恺自迩路的地下党员周天宝家里,让李云专管。1939年冬,徐强、李云奉命调延安,特科就归八路军驻沪办事处领导,中央文库便交驻沪办事处负责情报工作的吴成力单线联系,由西石桥梅光迪部归来的徐钊临时管理。
缪谷稔是在1940年春从徐钊手里接过负责中央文库管理工作的,其时正处于国民党顽固派不断挑起反共磨擦、日本侵略者疯狂镇压中国革命的严峻时刻。他严格遵守中央文库保管工作的纪律,独址居住,独立活动,不参加中共的会议和集会活动,尽量减少与外界的接触,以免暴露身份,平时由他的交通员与吴成力保持联系。这时缪谷稔正好在上海租界上租用着康脑脱路生生里一位巫姓的3层小阁楼,为了妥善保管这批属于党的最高机密的中央文件,经组织批准,他秘密地把7大箱文件搬进了那幢3层阁楼。缪谷稔的住地离生生里有不少路,为保管好文件,他早出晚归,常去那里巡视,有时冒着风险去翻晒,不使文件受潮。但是不久,房东就对这位新房客产生了怀疑。缪谷稔觉察后,为中央文库的安全起见,经请示组织同意,他与妻子李瑞华一起,将7大箱文件分散包装,接连几个晚上用黄包车从市中心转移到市郊新闸路金家巷嘉运坊1839号自己家中。这些箱子外用柴草遮盖,占去了整个居室的五分之一的面积,缪谷稔一家4口就挤在这间简陋的屋子里。为了对文库慎加保护,缪谷稔辞去社会兼职,日夜守护在家,仅靠当缫丝工人的妻子微薄收入维持合家的生活。
1941年冬,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日军占领了租界,敌特常常肆无忌惮地搜查民宅,在交通要道拉铁丝网划地封锁。保管中央文库风险大、压力重,缪谷稔身体有病,不得不让妻子辞去工作,专门协助他管理文件。他对妻子说:“箱子里装的全是比金子还珍贵的国宝,千万要保管好,不能让外人随便进我们的家门。”一次,上级及时向他通报了打入日本情报机关“满铁上海事务所”取得重要情报的郑文道不幸身份暴露被捕的消息,而郑文道是知道文库藏地的。为防不测,他不顾身患肺病,体力不支,在妻子的帮助下,紧急地把文件箱作了更隐蔽的处理,由此加重了病情。当他确悉郑文道被捕后表现得很顽强,在押解途中跳车受伤未成、结果在医院中跳楼壮烈牺牲时,缪谷稔流着泪水对妻女说:“烈士用生命保护了这些箱子,我们同样要用生命保护好它们。”1942年7月,缪谷稔终因严重的肺病吐血卧床不起,上级党组织为了让缪谷稔安心养病,决定让他的交通员、年仅23岁中共党员陈来生接替保管中央文库。1943年夏,缪谷稔病情恶化由妻女陪同回到江阴申港的老家。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于次年的10月秋雨绵绵中默默去世,时年39岁。
陈来生怀着对党的忠诚,从缪谷稔手里接过中央文库的保管重任,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他机智勇敢地保护了党的地下文库。1949年5月终于迎来了上海解放,他将中央文库保存的文件如数交给了上海市委。当年9月18日,华东局办公厅收到了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四位领导人签发的加急电报,电报说:“大批党的历史文件,十分宝贵,请你处即指定几个可靠的同志负责清理登记、装箱,并派专人护送,全部送到中央秘书处,对保存文件有功的人员,请你处先予奖励。”1949年10月13日,《解放日报》刊登了中共上海市委给陈来生的嘉奖信。而这份复电是经毛泽东修改的,电报中有一原文是“对保存文件有功的同志,请你处先予奖励”,毛泽东阅后,将“有功的同志”改为“有功的人员”,意即对保护中央文库有功的同志及他们的家属、朋友等,都应该进行表彰和奖励。这自然应包括中央文库第四任负责人缪谷稔及其妻子李瑞华等在内。这批经历腥风血雨的珍贵文件早已完好无损地存放在中央档案馆里,缪谷稔也已列入江阴的烈士英名录,可是,对缪谷稔在白色恐怖的岁月中,作为党的“一号机密”中央文库守护者立下的不朽业绩却鲜为人知,直到江阴编史修志才揭开神秘的面纱,被载入人民革命的光辉史册,并搬上了银幕。
有关江阴史事纵横的文章
1921年,中国共产党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江阴早期革命波澜壮阔,毛泽东作为党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曾亲手为之播下革命的火种。毛泽东担任组织部秘书兼代秘书处文书科主任,事实上成为中共在上海执行部的中心人物。正在丹阳任教师的进步青年江阴人钱振标和同事戴盆天利用暑期前往上海执行部接洽,受到毛泽东和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热情接见。......
2024-05-17
江阴文庙与贡院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兴盛时期,也是历史上科举取士的兴盛时期。被誉为“衣冠文物之邦”的江阴,早在北宋前期已建有文庙,“即庙为学”早于其他郡县;到了南宋,江阴军设立贡院,是科举时代举行乡试取举人的场所。自此,江阴文庙相继设立军学、县学。清初,江阴人民抗清守城被屠,文庙多数建筑受到损坏。因整个古建筑群自然风化严重,虽对大成殿、明伦堂分别作抢险加固,然江阴文庙已非昔时面貌。......
2024-05-16
辛亥江阴光复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仅一个多月就有14个省相继宣布独立,脱离清朝的统治,形成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运动。11月3日同盟会员陈其美等领导工人和会党起义,第二天攻占江南制造局,宣布光复。有“忠义之邦”美誉的江阴,革命党人闻风而动,积极游说驻澄军队反正独立,于11月8日不费一枪一弹实行光复,是江苏较早宣布光复的县份。至江阴光复共出6期,后因同人星散而告终。......
2024-05-17
江阴抗倭英雄谱明代中后期,我国江、浙、闽沿海一带,经常受到日本浪人——倭寇的劫掠。倭寇活动最为猖獗的嘉靖三十一年以后的三四年间,江阴人民为了保家卫国,同仇敌忾,在知县钱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有力地打击这些强盗,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双方激战,倭寇弓箭乱射,乡民伤亡较大。倭寇向北撤走,吴兑被乡兵救起,终因伤势过重,于第二天去世。......
2024-05-16
附大事记商武乙商末,古公亶父(周太王)长子泰伯、次子仲雍自陕西岐山奔江南(荆蛮),居梅里,自号句吴,江阴之地在其境。三国吴大帝嘉禾三年,分吴郡无锡以西地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暨阳乡地属毗陵屯田区。6年后废暨州,复并暨阳、利城县入江阴县。次年四月率八千水兵至镇江截断金军退路,大败兀术于黄天荡。54岁从云南鸡足山病归,崇祯十四年正月十七日逝世,著有《徐霞客游记》。......
2024-05-17
揭开了几被湮没的太平军征战江阴、戈登折戟长泾河的历史。初七日,太平军分兵无锡、江阴。九月初,陈玉成奉命渡江攻扬州,江阴、杨舍、常熟太平军主力大半西移,避居江北的团练配合清军南渡江阴,太平军因守城力量不足,初四日再次撤回常州。十一月初,广王李恺顺从常州率部与来自常熟的太平军实行东西夹击、收复江阴县城,进驻达2年零9个月,建立县级政权,推行乡官制度,属太平天国苏福省常州郡。......
2024-05-16
徐霞客西南遐征徐霞客塑像张大生作徐霞客,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地理学家、文学家。金知道了徐霞客湘江遇盗的经过深为同情,劝他中止行程,并表示愿意资助他返回故乡。这年闰四月的二十八日,徐霞客一行入广西,抵达桂林。静闻希望徐霞客继续进行考察活动,让他一个人留下在寺中养病。不料十月初八在旅途中得到寺僧传来静闻病故的消息,徐霞客悲伤至极,和顾仆一道赶回南宁。......
2024-05-16
南菁书院育菁华清光绪八年,江苏学政、兵部侍郎黄体芳为培养造就“南方菁华”,在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左宗棠的大力支持下,请准择原长江水师京口营游击署故址创建南菁书院。为此,左宗棠于光绪九年十二月初二就有关创建南菁书院事上奏光绪皇帝。自此,南菁书院在经济上又增加了一项可靠的保证。南菁书院建院碑记南菁书院设在江阴城内中街,该地原本为长江水师京口游击署故址。......
2024-05-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