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中国共产党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江阴早期革命波澜壮阔,毛泽东作为党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曾亲手为之播下革命的火种。毛泽东担任组织部秘书兼代秘书处文书科主任,事实上成为中共在上海执行部的中心人物。正在丹阳任教师的进步青年江阴人钱振标和同事戴盆天利用暑期前往上海执行部接洽,受到毛泽东和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热情接见。......
2024-05-17
“苗民青天”杨名时
江阴人杨名时是清代康、雍、乾盛世的三朝重臣,著名理学家。他职位高,人品正,儒学纯,著作丰,被江阴士民奉为“邑尊”;他以花甲之年受任兵部尚书衔云贵总督兼云南巡抚,整肃吏治,对国事民瘼直言敢谏,历尽劫波而力主民族和睦政策,有“苗民青天”之誉。
杨名时像 陈锡良绘
杨名时,字宾实,号凝斋,清顺治十七年(1661)十二月出生于江阴东城门外朝阳关的耕读之家。18岁时从名儒高慎中研习探索人生哲理、做人道德的性命理学。康熙三十年(1691)考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他在恩师、理学家李光地的指点下,继续精研理学,造诣益深。3年后授翰林院检讨,参加《明史》纂修和在内廷发布政令的南书房当值。康熙三十六年(1679),钦命充任在京师举行的会试同考官。三十九年冬,兼充侍从皇上、掌纪录皇帝言行的日讲起居注官。四十一年任提督顺天学政。他坚持严格择优录取人才,对皇亲国戚的“传口信、递便条、求通融”,一概拒之门外。康熙批评他“连老臣也不开例,这固然是好,但做事过于偏执”,他依然秉公执法,不改初衷。因考试纪律严明,科场舞弊扫除,使当地文风大变。次年,他在任上由翰林院检讨升为侍讲。康熙帝把治理黄河作为治国的三件大事之一。康熙四十五年,杨名时顺天学政届满,就受命以原职“宣力南河”,致力于黄河以南、京杭大运河及其支流的疏浚、堤防的治理工作。在此期间,因父母相继亡故返乡里服丧。他利用守孝和河防余暇,两次手录和批注《徐霞客游记》12卷原抄本并为之作序,特将抄本郑重献给翰林院,后被录进《四库全书》。康熙五十一年服丧期满,赴京候补,协助已升为文渊阁大学士的李光地编辑以皇帝名义撰著的《周易折中》和《性理精义》。康熙五十三年,杨名时奉旨第二次入值南书房,并随驾去避暑山庄,接受康熙的面询,奏答探究群经之首《周易》的精义。康熙帝为了试他以民事,于康熙五十六年任他为直隶巡道,负责全省的司法和刑狱,行使按察使的职权。他对上级不趋炎附势,恪尽职守,励精图治,惩恶扬善,大力整饬劣吏冗员,整肃办案程序,体恤百姓,平冤除盗,不到一年,将原有积压的417件命案、135件窃案、几百件官吏贪赃枉法案全部审结,一时声誉鹊起。康熙帝当大臣们的面赞扬:“杨名时不特是清官,实好官也。”
康熙五十八年(1719),贵州布政使缺员,59岁的杨名时经康熙帝亲自提名补授为贵州布政使,分掌一个省的民政、财政。次年到任不久,接受总督的委派充任贵州乡试的主考官。这年冬,康熙又擢杨名时为都察院右副御史衔云南巡抚,成为皇帝派向云南代表朝廷行使权力的封疆大吏。当时朝廷正为统一西藏用兵,四川总督年羹尧受命支援定西将军噶尔弼进军西藏平叛,取道云南留屯昆明,以待进止。杨名时特为之赞理军务,筹措粮草,加强巡防,约束纪律。为避免扰民,他先撤出巡抚衙署厅堂主房,让总督和将校下榻,自己则住到副房里。又拿出个人的养廉银,建造一百多间房舍用于驻军和屯粮。他不向百姓额外摊派钱物,沿途百姓为大军运送粮草的,都按数量和路程付给运输费。大军所到之处,对百姓秋毫无犯。
云南地处边陲,山高路险,交通阻隔,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流官、土司混杂,天高皇帝远,向来课税混乱。百姓除了每年交纳公粮外,还要按旧例交纳官府派下的“公件”:即地方官吏巧立名目加倍摊派的各种费用,一年高达三四十万两白银。他明查暗访,报经总督核准后行文各州县裁减“公件”,严令“不得丝毫苛派”,又将议核的“公件”定数“勒石喻众”,使百姓负担减轻一半。百姓们看了奔走相告,称颂杨名时是少有的“青天”。云南易旱多灾,为了保障民生,杨名时在云南推行储仓法,即官府在丰年向农民按规定征纳钱粮之外,同时收购农民多余的大米,一起输入官仓,在灾年把仓米平价粜给农民,让农民度过饥荒。云南只产井盐,价高量少,实行“官采官销”,盐官从中贪污盐税,开私井私分,压榨百姓,弊端丛生。杨名时为此经常巡查大小盐井,不断行文整饬,两三年内发出《饬查余盐檄》、《平盐价檄》等九道檄文,并向皇帝弹劾了阳奉阴违的盐道官。(www.chuimin.cn)
雍正帝接位后,杨名时继续鼓励农耕,安抚百姓,廉政节支,并不断向朝廷作出报告。雍正二年(1724)二月,雍正帝御书“清操夙著”匾额赐给杨名时。云南自战乱后田赋错杂,往往户绝田去而人丁册上并不注销,以致人死了照样要缴丁役银,有的一个男丁要承担祖上数十人的役银,名目“子孙丁”,官府逼紧了只得远走他乡。杨名时秉公清编并上奏《时宜疏》,向雍正帝陈述“子孙丁”的积弊和按实有田亩人丁摊派赋税的好处。经获准后按直隶例率先在云南全省实行旨在减少农民负担的“摊丁入地”政策,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雍正三年(1725),雍正皇帝擢升杨名时为兵部尚书衔云贵总督,从一品顶戴,仍管云南巡抚事,成为主管云南、贵州两省的最高长官。因云南洱海的尾流为沙石壅塞而水患成灾,他奏请获准疏泄,所有用工、用料、用粮费用都由官库开支,不向百姓摊派。雍正四年七月,杨名时由兵部尚书衔转为支部尚书衔,仍以云贵总督兼管云南巡抚,凡有利于百姓的事,他依次推行。雍正五年三月后,耿直的杨名时因在他的奏折中误引皇帝的批示,违反雍正关于密折的规定而获罪,先后被革去吏部尚书、云贵总督的职务。心怀忌恨的官员趁机诬陷杨名时“借欠藩库钱粮”,雍正六年正月,杨名时被革去云南巡抚的职务。其实,雍正帝原知杨名时“无亏空移用之罪”,只是因为他是科甲出身、直言敢谏的汉儒而暗生忌恨,将他削职为民“待罪云南”。杨名时在继任总督鄂尔泰的暗中保护下,留云南居行馆传讲理学,悉心著述。
就在这个时候,西南苗族聚居地区苗民在头目的带领下动乱不息,云贵总督鄂尔泰奏准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以武力剿办为主要手段,推行“改土归流”的政策,即废除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世袭的土司制度,改为府、州、县衙门,由清朝中央政府直接派遣流官进行统治。出生满洲贵族的鄂尔泰重文才,严吏治,兵威凌厉。杨名时在待罪期间,虽认为“改土归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边境的巩固,但主张以安抚为主,面对血淋淋的事实也无可奈何。实践证明鄂尔泰历时五年声势浩大的开拓苗疆,因滥杀无辜,众多的少数民族群众成了“改土归流”的牺牲品,伤害了民族感情。尽管雍正十年(1732)鄂尔泰应召回京因功升为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办理军机处事务,时隔三年,贵州又爆发了苗民包利、红银领导的大起义,清军损失惨重,鄂尔泰被解除了大学士之职。
乾隆元年(1736)二月,新登基的乾隆皇帝以杨名时为人诚朴、品行端方,下诏将他从云南召回。76岁的杨名时被授予礼部尚书兼国子监祭酒,第三次入值南书房,兼值上书房授皇子教读,赐宅第并赐紫禁城骑马。杨名时身在京城,心系云贵边疆。他回顾自己在任云南巡抚时整顿“公件”的艰难过程和他被罢官后“公件”再次泛滥的情况,特向乾隆帝上疏《请定滇省文件札子》,说明“云南旧例,地方应办事,皆取诸民间,谓之‘公件’,胥役敛财,指一派十,重为民累”,请求皇上“敕谕地方大吏,议妥画一,将公件浮多之州县悉于宽减,严禁州县借端派扰,俾民永沾实惠”。乾隆帝照准,下圣旨责令督抚勘定,大力整顿、裁减公件,如再有额外摊派,予以严惩,云南的民生困境得以纾解。他看到苗疆用兵日久,而成效并不好,对战争给苗民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深感痛心,随即向皇上进呈《绥定苗疆方略札子》,他分析了生苗、熟苗与汉族相处的历史和现状,指出贵州境内多有苗疆相接,生苗在南,汉人在北,而熟苗隔在中间。熟苗一直受雇于汉人,相安已久;生苗本来居住在深山密林之中,又有熟苗为之限定界线,常听说内地兵力强而不敢妄动。自从朝廷规定开拓苗疆并实施以来,生苗的地界驻扎了官兵,战争一天比一天激烈,生苗就不能在原地安居了。至于熟苗就更加苦,不用兵时被汉人雇用,运粮做苦力,用兵时逼着做向导,被当作奴隶驱使。这样一来,生苗痛恨熟苗,官兵胜,生苗乘机杀熟苗来泄愤;官兵败,官兵就“浑水摸鱼”屠杀熟苗来冒功。朝廷开拓苗疆,本意是想让苗民像内地汉人一样,接受王化教育,现在反而造成官兵、汉人、生苗、熟苗之间势不两立的地步。他力谏不可杀戮苗民,为了今后的长治久安,惟有安抚,化导为主,放弃拓展进剿苗疆的行动,把重兵撤到远离苗疆的内地,让少数民族地区休养生息。与此同时,他也向有恩于己的鄂尔泰坦诚进言:“你统帅大军征讨苗人,我过去曾有多次劝说不可以,天道是很神明的,人民不可以屠杀,现在我还是这样认为,相信君子会有过即改,请鄂公对此有所作为。”鄂尔泰深知杨名时的为人,认同这个主张。年轻的乾隆帝权衡利弊后采纳杨名时的方略,从民族和睦出发,实行从云贵苗疆撤兵,免除苗疆赋税,尊重苗民风俗等一系列措施。
杨名时因年老体衰,操劳过度,于乾隆二年(1737)九月逝世,享年77岁。乾隆特赐谥号文定,追赠太子太傅,入贤良祠。一年后,杨名时的灵柩由钦差大臣率领侍卫护送,用官船沿大运河运回江阴,江苏巡抚邵基、江苏学政张廷璐、常州知府、江阴知县等大小官员及士绅在县城外迎接,全城为之万人空巷,棺椁隆重安葬在朝阳关故里,树有御制碑文。云南昆明奉旨特建杨名时的纪念坊,“苗民青天”杨名时的故事一直在民间传颂。
有关江阴史事纵横的文章
1921年,中国共产党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江阴早期革命波澜壮阔,毛泽东作为党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曾亲手为之播下革命的火种。毛泽东担任组织部秘书兼代秘书处文书科主任,事实上成为中共在上海执行部的中心人物。正在丹阳任教师的进步青年江阴人钱振标和同事戴盆天利用暑期前往上海执行部接洽,受到毛泽东和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热情接见。......
2024-05-17
江阴文庙与贡院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兴盛时期,也是历史上科举取士的兴盛时期。被誉为“衣冠文物之邦”的江阴,早在北宋前期已建有文庙,“即庙为学”早于其他郡县;到了南宋,江阴军设立贡院,是科举时代举行乡试取举人的场所。自此,江阴文庙相继设立军学、县学。清初,江阴人民抗清守城被屠,文庙多数建筑受到损坏。因整个古建筑群自然风化严重,虽对大成殿、明伦堂分别作抢险加固,然江阴文庙已非昔时面貌。......
2024-05-16
辛亥江阴光复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仅一个多月就有14个省相继宣布独立,脱离清朝的统治,形成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运动。11月3日同盟会员陈其美等领导工人和会党起义,第二天攻占江南制造局,宣布光复。有“忠义之邦”美誉的江阴,革命党人闻风而动,积极游说驻澄军队反正独立,于11月8日不费一枪一弹实行光复,是江苏较早宣布光复的县份。至江阴光复共出6期,后因同人星散而告终。......
2024-05-17
江阴抗倭英雄谱明代中后期,我国江、浙、闽沿海一带,经常受到日本浪人——倭寇的劫掠。倭寇活动最为猖獗的嘉靖三十一年以后的三四年间,江阴人民为了保家卫国,同仇敌忾,在知县钱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有力地打击这些强盗,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双方激战,倭寇弓箭乱射,乡民伤亡较大。倭寇向北撤走,吴兑被乡兵救起,终因伤势过重,于第二天去世。......
2024-05-16
附大事记商武乙商末,古公亶父(周太王)长子泰伯、次子仲雍自陕西岐山奔江南(荆蛮),居梅里,自号句吴,江阴之地在其境。三国吴大帝嘉禾三年,分吴郡无锡以西地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暨阳乡地属毗陵屯田区。6年后废暨州,复并暨阳、利城县入江阴县。次年四月率八千水兵至镇江截断金军退路,大败兀术于黄天荡。54岁从云南鸡足山病归,崇祯十四年正月十七日逝世,著有《徐霞客游记》。......
2024-05-17
揭开了几被湮没的太平军征战江阴、戈登折戟长泾河的历史。初七日,太平军分兵无锡、江阴。九月初,陈玉成奉命渡江攻扬州,江阴、杨舍、常熟太平军主力大半西移,避居江北的团练配合清军南渡江阴,太平军因守城力量不足,初四日再次撤回常州。十一月初,广王李恺顺从常州率部与来自常熟的太平军实行东西夹击、收复江阴县城,进驻达2年零9个月,建立县级政权,推行乡官制度,属太平天国苏福省常州郡。......
2024-05-16
徐霞客西南遐征徐霞客塑像张大生作徐霞客,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地理学家、文学家。金知道了徐霞客湘江遇盗的经过深为同情,劝他中止行程,并表示愿意资助他返回故乡。这年闰四月的二十八日,徐霞客一行入广西,抵达桂林。静闻希望徐霞客继续进行考察活动,让他一个人留下在寺中养病。不料十月初八在旅途中得到寺僧传来静闻病故的消息,徐霞客悲伤至极,和顾仆一道赶回南宁。......
2024-05-16
南菁书院育菁华清光绪八年,江苏学政、兵部侍郎黄体芳为培养造就“南方菁华”,在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左宗棠的大力支持下,请准择原长江水师京口营游击署故址创建南菁书院。为此,左宗棠于光绪九年十二月初二就有关创建南菁书院事上奏光绪皇帝。自此,南菁书院在经济上又增加了一项可靠的保证。南菁书院建院碑记南菁书院设在江阴城内中街,该地原本为长江水师京口游击署故址。......
2024-05-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