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文庙与贡院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兴盛时期,也是历史上科举取士的兴盛时期。被誉为“衣冠文物之邦”的江阴,早在北宋前期已建有文庙,“即庙为学”早于其他郡县;到了南宋,江阴军设立贡院,是科举时代举行乡试取举人的场所。自此,江阴文庙相继设立军学、县学。清初,江阴人民抗清守城被屠,文庙多数建筑受到损坏。因整个古建筑群自然风化严重,虽对大成殿、明伦堂分别作抢险加固,然江阴文庙已非昔时面貌。......
2024-05-16
江阴抗清守城战
明末,灾荒连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陕西李自成率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崇祯帝回天乏力,于煤山(今景山)自尽,200多年的明王朝灭亡。明镇守山海关的辽东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充当清军镇压农民起义的鹰犬。五月,清摄政王多尔衮率八旗兵入北京城,九月,辅六岁的福临即清朝皇帝位,定鼎燕京,一代新朝正式建立。此时,从北方逃至南京的福王朱由崧被拥立为南明政权的弘光皇帝。清顺治二年(1645)初,多尔衮命其弟、定国将军、豫王多铎统领大军南下,消灭南明政权,推行民族征服的高压政策,屠城、剃发、易服,强制改变汉民族的生活方式,激起了江南各阶层人民的反抗斗争,六月爆发的江阴义民八十一天守城战,就是其中最著名的反清抗暴斗争。
就在江阴守城的两个多月前,南明的史可法以大学士领兵部尚书衔督师扬州,节制江北四镇的10万大军。尽管史可法坚守阵地,加强防御,严词拒绝多尔衮的致书诱降,以挡清军于长江以北,但清军兵临城下,只坚持了7天,扬州城就被攻破,史可法不屈被杀。清军屠城10天,一座有悠久历史的古城毁为废墟。五月九日,清军攻破南京的门户镇江,弘光帝深夜携后妃出逃至芜湖。五月十五日,多铎兵不血刃率清军入南京,弘光帝被他的臣下刘良佐从芜湖押回南京,作为投降清军的见面礼。六月初五,趾高气扬的多尔衮,在接到占领南京的捷报后,给多铎下令“各处文武官员,尽命剃发,稍有不从,以军法从事”。10天后又谕礼部“通令全国一应军民人等,待文到之日起,限旬日尽令剃发”、“凡已定地方,人民仍存明制,不随本朝制度者杀无赦!”当多铎分兵多罗贝勒博洛继续南下,势如破竹,由常州、无锡直取苏州,随之而来推行的“剃发令”在小小的江阴城,却碰上了大大的“钉子”。
六月中旬,清兵已攻破常州,江阴知县林之骥哭庙挂冠而去,满城纷纷扰扰,慌乱无主。清军趁此机会派降清的明朝进士方亨来作江阴知县。方亨于六月廿四日上任后就为虎作伥,清查城内户口,收缴民间武器,推行清廷的剃发令。市民向方亨请愿要求留发,被方亨大骂。江阴民性刚强,民气义烈,断然反对清军这一高压政策。闰六月初一晨,方亨到文庙行香,县学生员百余人和耆老百姓尾随至文庙,再面请留发。方亨严辞重申:“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此乃大清律令,决不可违!”说罢就回县衙。诸生许用悬明太祖御容于明伦堂率众哭拜,高呼“头可断,发不可剃!”北门义勇季世美、季从孝等奋然先起,倡义守城。次日,四乡民众不期而集合城内者达十余万人。方亨闭衙,急书已降清的常州府,密报江阴已反,速发大兵来剿,但被义民们截获。义民们冲入县衙将方亨关押狱中。城乡民众群情激愤,集于教场,“揭竿而起,裂衣为旗”,拥县典史陈名遇为首领,议战守。陈系浙江上虞人,是个仁厚的长者,民众愿意听命。侨居江阴的徽商程璧率先捐银三万五千两,数日间响应者二三十万人。他们杀方亨,斩清差,除奸细,发兵器,安营寨,并于秦望山歼灭从常州抄小路来袭的三百清兵。初六日,清军发马步兵千余出常州来攻,另有水师乘舟而进,江阴义兵闻讯迎击。以北门骁勇季世美为首组成的冲锋营,急行军数十里,接战于虞门,终因敌众我寡、马步不敌,季世美兵败壮烈牺牲;清水师舟经双桥,乡民纷纷拔青苗掷于船上,士兵泥滑不可驻足,大半堕水死,少数登岸的被乡民用锄耙击毙。敌退屯兵麻皮桥。陈名遇以虞门失利,军行无帅,请懂得兵事的徽商邵康公为将,选中书舍人戚勋、贡生黄毓祺、诸生许用等十余人为参谋,县学训导、金坛人冯厚敦虽不习武事,却坚决抗清,深受生员爱戴,陈明遇视为左右手。
闰六月二十一日,贝勒博洛派兵10万,以南明降将刘良佐为先锋,分16营围江阴城,首掠西门,移兵至南门,邵康公拒守,继而烧城东,大肆捕杀义兵,欲断绝城内外援。七月初五日,围城形势险恶,经陈明遇提议,特派季从孝等16壮士缒城夜出,邀请文武兼备的前任典史阎应元来城统领军务。阎应元字丽亨,北直隶通州人,由武生起掾吏,崇祯十四年(1641)任江阴典史。体魁伟,面苍黑,微髭,性刚毅,号令明肃。起初,海寇数百艘犯黄田港口,他集乡勇列江滨,手发3箭,毙3盗,寇惊扬帆远去,为县民称颂。本年三月转任广东英德县主簿,因母病未行,居砂山麓。阎应元接陈明遇之请,投袂而起,初九日,由乡民5000余人护送至城下,乡民要求参战,阎以大家停耕带粮而来,势不能久,劝大家返回,独与王进忠等家丁40人入守,被推为城主和义军首领。此时城中兵不满千,户不足万,装备、饷银俱缺,阎应元与陈明遇、冯厚敦等共商防务,整饬队伍,发原任兵使所造火器弹药,请巨富出资助饷,徽商程璧再次捐献白银14万两。初十日,阎应元祭旗发令,命武举人王公略守东门,把总汪某守南门,陈明遇守西门,阎应元自守北门,而与陈明遇仍总督四门,昼夜巡历。同时命开城门,接纳一批义勇隶于麾下,组合城内外义兵达20余万人,与在城义兵分保而守。四城门用大木塞断,派10人守一垛堞,有条不紊,昼夜分班轮换。守城苦于缺箭,阎应元择月黑之夜,束草为人,披军士服,人持一竿,竿挑一灯,树立城堞,士兵伏城垣内鼓噪。清兵望见以为袭营,急忙用箭乱射,一夜得箭数万。
七月十一日,清兵炮击北门,3万清兵架10座浮桥过护城河,扎云梯强行登城,义军施放炮铳,用长枪拒战,城上矢石俱下,清兵死伤累累。主将暴怒奋身独上,守军以短枪相拒,竟被张口咬住枪尖,幸得一童子挺枪刺中其喉,尸体堕于城下,清兵惊散,失声哭喊此乃是七王。十二日,清兵仍攻北门,二都督选猛将9员,在炮火掩护下,扎云梯10张,分10处上城,都被杀伤。二都督恃勇,穿三层甲,腰悬两刀,肩插双刃,手执巨斧,独登云梯,毁雉堞,跨上城垛,城上以棺木支挡,枪刺其身不入,旁垛一汤姓童子眼疾手快,持钩镰枪断其喉,身堕城下,清兵齐来抢尸,城上梆鼓齐鸣,矢石如雨下,伤千余人。阎应元虽击退对北城的进攻,料清兵不日将大至,抓紧命青旸弩师黄鸣岗赶造便于应敌的小弓千张,小箭数万,又用季从孝所合的毒药敷箭头,中者见血立死。并命前守备陈瑞芝的长子制造火砖、木铳,很有燃烧和爆炸杀伤能力。阎还自行设计了一种挝弩,用铁一块,旁设数钩,系以棉绳,掷中即可勾进斩杀。清兵虽然众多,江阴城垣坚固,故“临战慄无人色,无不以生归为祝”。
十四日,清军因连丧七王和二都督,改用分化诱降的方法,由薛王营派人执旗出面招安。阎应元、陈明遇将计就计,派出白发耆老9人执降旗,焚香前导,令百余壮士抬着外如银鞘、内放炸药的木铳,底安火砖,至薛王营前通报:“献银买命,求免杀戮。”薛王升帐命将银抬入帐中,一时火发炸裂,烟焰蔽天,薛王炸剩一个头,兵将死伤2000多人。十七日,义军千人乘夜出南门劫营,袭杀清兵数千余。刘良佐又命攻东北城,备制三层牛皮帐抵城下,掩护清兵掘城、爬城,守城将士取人粪和以桐油煎滚浇下,即时皮穿肉烂,清兵纷纷逃散。刘良佐移营十方庵,因攻城屡遭失利,紧急请求增援。城内亦四出乞援,徽商程璧自告奋勇到洞庭、徽州搬请救兵。十九日,贝勒博洛攻占松江、屠城嘉定后,亲统大军20万来江阴,严责刘良佐久围江阴无功,命他亲自向阎应元招安。刘策马近城,在南门吊桥前向阎应元喊话:“弘光帝已被俘北去,江南都被清军攻下,你若归附,就可转祸为福,爵位不会在我之下。”阎应元痛斥刘良佐说:“你位为侯伯,身拥重兵,进不能恢复中原,退不能保障江左,有何面目见我江阴忠义士民。”骂得刘面红耳赤而退。第二天刘良佐又奉命来劝降,阎应元断然回答“有降将军,无降典史!”城上火箭齐发,刘狼狈逃窜。(www.chuimin.cn)
贝勒见城中义民坚不可动,分兵先抄断各镇援兵,东掠大桥、三官、周庄、华墅、祝塘等镇,二十日起,集中围城兵力20多万,用红夷大炮200门,连续炮击10余日,日用火药一万五千斤,城垣多处崩裂,义军冒炮火用铁叶裹门板,贯以铁索置于墙体外侧,用空棺填实泥土堵住缺口,将棉絮百余条浸湿后复城上抵御火攻。阎应元在炮击中右臂受了伤,还坚持用左手执矛与义兵们战斗在一起。他凡见士兵受伤,必亲自慰问并为给予裹伤,如遇害,则立具棺木,哭奠而为之入殓。陈明遇每事必平心处理,不轻易呵叱,见战士劳苦,常抚慰至于流涕。
二十九日,十王大掠南城外居民千余只大箱,在十方庵垒成将台,高与城齐。十王端坐其上,用上将4人、亲兵200人围绕。令各持狼烟喷筒先施放狼烟,命百余座大炮集中猛轰东南角城,守城战士难以张目。阎应元伏在城上膝行,看准在将台指挥的十王,亲自操炮瞄准点火,将十王及200多兵将炸得灰飞烟灭。贝勒接得摄政王多尔衮及豫王多铎给江阴的劝降书,就命人用箭射入城内,义军以“愿受炮打,宁死不降”答。八月初八日大雨倾盆,夜半,阎应元派勇士陈宪钦潜出北门水关,钉没清兵炮眼,使其两天不能发炮,义军乘机抢修城墙。
八月十三日,阎陈二公令人将麦磨干面,制作月饼给战士们,又给民间分发中秋赏月钱,许用仿楚歌作五更转调,命善歌者登城上传唱,歌声与刁斗笳声相呼应,连续三夜才罢。二十日,清军在城外花家坝用红夷大炮200余门专轰城东北角,一昼夜大雨如注,炮声不绝。八月二十一日午刻,清军以狼烟和炮火相掩护,渡过护城河,蜂拥而上,城陷。义军人自为战。阎应元索笔在东城门楼作书:“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万人同心死义,存大明三百里江山。”题毕,引千人上马格斗,斩杀无数。欲夺西门,走不得出,勒马巷战8次,背被中3箭。他对随从说:“代我谢百姓,我报国之事已尽了!”拔短刀刺胸,自投前湖中,水不没顶,被缚。陈明遇巷战负重伤,至兵备道前,握刀倚壁僵立死;冯厚敦穿公服,自缢于明伦堂;中书戚勋、诸生许用,举火合门自焚死。贝勒坐县署,急索阎应元至堂上,阎背向挺立不屈,骂不绝口,一卒枪刺小腿,血涌仆地。当晚押栖霞庵内,庵僧但闻“速杀我”之声。天明,阎公已遇害。二十二日,守城义民依然巷战不已,无一人投降。博洛下令屠城三天。男女老少赴水、蹈火、自刎者不计其数,内外城河、玉带河、泮池、孙郎池等处处叠尸数重,投四眼井者400余人。封刀时,全城仅幸存大小53人。
江阴文庙抗清三公塑像沈俊鸿摄
此役,江阴抗清守城81天,城内死者六万七千余人,城外死者七万五千余人,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史篇。它与“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合称为“南明三惨”。清王朝也以死三王十八将、毙清兵七万多人,为在江南推行民族歧视的高压政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有关江阴史事纵横的文章
江阴文庙与贡院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兴盛时期,也是历史上科举取士的兴盛时期。被誉为“衣冠文物之邦”的江阴,早在北宋前期已建有文庙,“即庙为学”早于其他郡县;到了南宋,江阴军设立贡院,是科举时代举行乡试取举人的场所。自此,江阴文庙相继设立军学、县学。清初,江阴人民抗清守城被屠,文庙多数建筑受到损坏。因整个古建筑群自然风化严重,虽对大成殿、明伦堂分别作抢险加固,然江阴文庙已非昔时面貌。......
2024-05-16
辛亥江阴光复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仅一个多月就有14个省相继宣布独立,脱离清朝的统治,形成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运动。11月3日同盟会员陈其美等领导工人和会党起义,第二天攻占江南制造局,宣布光复。有“忠义之邦”美誉的江阴,革命党人闻风而动,积极游说驻澄军队反正独立,于11月8日不费一枪一弹实行光复,是江苏较早宣布光复的县份。至江阴光复共出6期,后因同人星散而告终。......
2024-05-17
1921年,中国共产党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江阴早期革命波澜壮阔,毛泽东作为党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曾亲手为之播下革命的火种。毛泽东担任组织部秘书兼代秘书处文书科主任,事实上成为中共在上海执行部的中心人物。正在丹阳任教师的进步青年江阴人钱振标和同事戴盆天利用暑期前往上海执行部接洽,受到毛泽东和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热情接见。......
2024-05-17
江阴抗倭英雄谱明代中后期,我国江、浙、闽沿海一带,经常受到日本浪人——倭寇的劫掠。倭寇活动最为猖獗的嘉靖三十一年以后的三四年间,江阴人民为了保家卫国,同仇敌忾,在知县钱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有力地打击这些强盗,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双方激战,倭寇弓箭乱射,乡民伤亡较大。倭寇向北撤走,吴兑被乡兵救起,终因伤势过重,于第二天去世。......
2024-05-16
揭开了几被湮没的太平军征战江阴、戈登折戟长泾河的历史。初七日,太平军分兵无锡、江阴。九月初,陈玉成奉命渡江攻扬州,江阴、杨舍、常熟太平军主力大半西移,避居江北的团练配合清军南渡江阴,太平军因守城力量不足,初四日再次撤回常州。十一月初,广王李恺顺从常州率部与来自常熟的太平军实行东西夹击、收复江阴县城,进驻达2年零9个月,建立县级政权,推行乡官制度,属太平天国苏福省常州郡。......
2024-05-16
盛氏三典在江阴在中国近代史上,盛宣怀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因江阴与武进同属常州府,在清初,盛氏的一支迁来江阴。同治五年太平天国起义被平息后江南恢复科举考试,23岁的盛宣怀返回故乡,在江阴参加由学政主持的童子试,得中秀才。盛康看出这是一门生财之道,就由盛宣怀在盛氏祖茔所在地的江阴筹办典当。......
2024-05-16
附大事记商武乙商末,古公亶父(周太王)长子泰伯、次子仲雍自陕西岐山奔江南(荆蛮),居梅里,自号句吴,江阴之地在其境。三国吴大帝嘉禾三年,分吴郡无锡以西地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暨阳乡地属毗陵屯田区。6年后废暨州,复并暨阳、利城县入江阴县。次年四月率八千水兵至镇江截断金军退路,大败兀术于黄天荡。54岁从云南鸡足山病归,崇祯十四年正月十七日逝世,著有《徐霞客游记》。......
2024-05-17
徐霞客西南遐征徐霞客塑像张大生作徐霞客,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地理学家、文学家。金知道了徐霞客湘江遇盗的经过深为同情,劝他中止行程,并表示愿意资助他返回故乡。这年闰四月的二十八日,徐霞客一行入广西,抵达桂林。静闻希望徐霞客继续进行考察活动,让他一个人留下在寺中养病。不料十月初八在旅途中得到寺僧传来静闻病故的消息,徐霞客悲伤至极,和顾仆一道赶回南宁。......
2024-05-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