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徐霞客西南遐征及江阴史事纵横

徐霞客西南遐征及江阴史事纵横

【摘要】:徐霞客西南遐征徐霞客塑像张大生作徐霞客,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地理学家、文学家。金知道了徐霞客湘江遇盗的经过深为同情,劝他中止行程,并表示愿意资助他返回故乡。这年闰四月的二十八日,徐霞客一行入广西,抵达桂林。静闻希望徐霞客继续进行考察活动,让他一个人留下在寺中养病。不料十月初八在旅途中得到寺僧传来静闻病故的消息,徐霞客悲伤至极,和顾仆一道赶回南宁。

徐霞客西南遐征

徐霞客塑像 张大生作

徐霞客,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名宏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别号,江阴马镇南旸岐人。万历十四年(1587)十一月二十七日诞生于“祖父以上四世均有文名”的耕读之家。他幼年好学,博览图经地志。因明末政治黑暗,长大后不愿应科举考试走仕宦之路,而有志于遍访奇名山大川,得到他的母亲鼓励支持。万历三十五年(1607),徐霞客22岁时,辞别母亲和新婚的妻子开始出游。初期旅行以登名山、访胜迹于太湖、苏杭一带为主。因老母在堂,每年春天外出,秋冬计程归来。他游山川如会知己,探穷奥如掘至宝。37岁以前,他游历了北方泰山、嵩山、华山、恒山、五台山,南方的黄山庐山普陀山天台山雁荡山,最远至福建的武夷山。天启四年(1624),因母亲已届80高龄,徐霞客打算暂缓远行,但徐母却不以为然,特命他陪同亲作宜兴、句容之游,以示激励。次年9月母病逝,在家守孝。崇祯元年(1628)服丧期毕,乃放志远游。他有感于“山川面目多为图经志籍所蒙”,以更多的精力对地理现象作考察研究。4月去福建漳州看望好友黄道周,远抵广东罗浮山。崇祯二年,由南转北,入京师,游盘山。三年,再南游漳州。五年,重游天台山、雁荡山。六年,出南京,再北上京师,游五台山、恒山,又南下三游漳州。他身体健壮,“携一杖、一袱被,登山捷如猿,能忍数日饥,逢食即饱,旅泊岩栖,游行无所碍”。

崇祯九年(1636),徐霞客年届50,虽然已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的文章、道德也早已为时人所推崇,但早就计划的西行考察,却迁延了两载;如今两个儿子都已成婚并喜得长孙,自己“老病将至,必难再迟”,决心实施既定的远游计划,跋涉“蛮荒”,考察西南奇异地貌,探索长江等水源头。相传云南大理鸡足山是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的迦叶宣扬佛法的“道场”,与佛教四大名山峨眉、五台、九华、普陀齐名,对此他神往已久。此次西南之行,一位法号静闻的和尚欣然与他同行。静闻是江阴南街迎福讲寺住持莲舟上人的高徒。徐霞客28岁时,曾与莲舟共作浙江天台山、雁荡山之游。如今静闻坐禅诵经已20年,他自己刺血书写《法华经》一部,希望趁此供奉给佛教圣地鸡足山迦叶道场。就在这年的九月十日深夜,徐霞客告别亲友,携静闻放舟远行,同行的还有随身的仆人顾行。一路上,经无锡、苏州、昆山、青浦抵浙江境,历杭州、余杭、桐庐、兰溪、金华,水陆兼程由常山入江西界,过上饶、贵溪、建昌、永丰。沿途访名山,攀奇峰,探洞岩,在赣西山村李田度岁末。

崇祯十年(1637)正月,徐霞客一行经武功山入湖广境至衡阳,二月初七,进衡州城拜会江阴同乡金祥甫,而后溯湘江而上。十一日,客船夜泊新塘站附近江畔,二更时分,一群强盗执火把舞刀剑破舱杀入。徐霞客、静闻均落入江中。静闻为了保护血写的《法华经》,被强盗刺伤。徐霞客、静闻虽被邻舟救起,但行李盘费尽失,一时无计可施,只得返回衡州,向同乡金祥甫求助。金知道了徐霞客湘江遇盗的经过深为同情,劝他中止行程,并表示愿意资助他返回故乡。徐霞客却表示不想改变西行考察的计划,说:“我带了一根铁手杖,什么地方埋不下我这把老骨头呢?”静闻虽然身受重创,但去鸡足山朝佛的信念丝毫没有动摇。金祥甫听了很感动,借给他们20两银子的盘费,徐霞客得以继续西行。

这年闰四月的二十八日,徐霞客一行入广西,抵达桂林。桂林的“千笋”是计划中重点游览考察的地方。他们在这里以一个多月时间尽游了城内外60多个石灰岩溶洞和阳朔漓江,如著名的七星岩就造访了两次。在静闻的协助下,他第一次考察就详细地记载了岩洞的内部情况;一个月后,他们又去七星岩再度考察,踏勘了七星岩的整个山体,并对15个洞口的分布情况作了综合描述,还努力探索岩洞和洞内奇异景色形成的原因。这比欧洲地理学家对岩溶地貌的系统考察要早100余年。当年仅凭目测步量所得的许多数据,竟然与现代用仪器测量的结果大体相符。(www.chuimin.cn)

六月十四日,他们从桂林西行到达柳州。静闻和顾仆都患病了,徐霞客只好让他们乘船从水路行,自己由陆路继续考察。八月二十三日辗转至南宁会面后,静闻终于连伤带病难以续行。徐霞客将静闻寄榻在南宁的崇善寺,悉心为他治病,调理了一个月,静闻的病情毫无起色。静闻希望徐霞客继续进行考察活动,让他一个人留下在寺中养病。九月二十三日客船继续西行,徐霞客只得拜托寺僧照顾好静闻,与静闻暂别,即和顾仆乘舟去左、右江流域一带考察。不料十月初八在旅途中得到寺僧传来静闻病故的消息,徐霞客悲伤至极,和顾仆一道赶回南宁。回到崇宁寺后,徐霞客得知静闻在他离开南宁后的次日即已逝世,临终时给他留下遗言:“我志往(鸡足山),不得达,若死,可以骨往。”徐霞客火化了静闻的遗体,并和泪写下了《哭静闻禅侣》诗六首,在诗中,他用“晓共云关暮共龛”、“瘦比黄花不耐寒”回顾与静闻一年来朝夕与共的艰苦旅途;用“可怜濒死人先别”、“含泪痛君仍自痛”倾吐了自己与静闻“分袂未几,遂成永诀”,生离死别的深切哀思;用“西望有山生死共,东瞻无侣去来难”表明中途失伴的惆怅心情;用“护经白刃身俱赘”、“守律清流唾不轻”歌颂静闻为了保护佛经而受伤、严守佛教戒律而不污清流的高尚品德。

崇祯十一年(1635)二月,徐霞客毅然把静闻的遗骨装在匣子里背着,继续踏上征程。他首先北上登上南岳衡山,游遍七十二峰;又泛舟过洞庭湖,再到四川攀上峨眉山,向北经历岷山,一直到达松潘;又往南过大渡河,攀登瓦屋、晒经等山。再沿金沙江,到了西南地区的边界以外,然后又由金沙江乘船到澜沧江,沿着盘江,经过丽江,抵达云南境内。徐霞客终于来到了鸡足山,就把静闻刺血写成的《法华经》供奉于悉檀寺迦叶道场。寺僧敬仰徐霞客与静闻生死之旅的高义,特为静闻遗骨卜葬于寺左黑龙潭东穴并建塔墓上。

徐霞客帮助静闻实现了宿愿,又于崇祯十二年(1639)正月从鸡足山继续向北考察,二十五日抵达丽江府,三月初到达大理,三月二十日离开大理至永昌府,四月初十离开永昌西行,沿途考察怒江、澜沧江等河流。此后数月,徐霞客足迹遍及滇西北藏族彝族、景颇族等族生活区域,此间不仅撰了《滇游日记》,还留下了《永昌志略》、《丽江纪略》、《溯江纪源》等珍贵文献。九月间,相随三年的顾仆卷包潜逃,他也因久涉瘴地,患了足疾,还应丽江知府木生白之请,留修《鸡足山志》4卷,三月而成。因病不良于行,于崇祯十三年(1640)一月,由木生白知府派人送他东归,六月抵家。有朋友去探望他时,他说:“汉代的张骞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但是他没有一览昆仑山;唐代的玄奘和元代的耶律楚材游历过西方,但是他们都奉着皇帝的命令。我却以平民百姓的身份,拄着手杖,穿着麻鞋,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而且还登上了昆仑山,游历了西域。如果我能与上述三人并列为四,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可遗憾了。”徐霞客于崇祯十四年(1641)正月二十七日长逝,终年56岁。

徐霞客外出旅行考察,总要把当天的经历与观察所得记录下来。有时日行百里,露宿残垣,寄身草莽,仍坚持燃枯枝照明,走笔为记。这些记录在他死后由季会明、李寄等整理成《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所建“静闻和尚塔”依然屹立在鸡足山佛教圣地,成为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受重点保护的文物,供后人瞻仰凭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