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中国共产党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江阴早期革命波澜壮阔,毛泽东作为党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曾亲手为之播下革命的火种。毛泽东担任组织部秘书兼代秘书处文书科主任,事实上成为中共在上海执行部的中心人物。正在丹阳任教师的进步青年江阴人钱振标和同事戴盆天利用暑期前往上海执行部接洽,受到毛泽东和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热情接见。......
2024-05-17
异僧草书心经碑
唐代的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不仅名家辈出,而且书体繁茂。初唐的三大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笔法潇洒飘逸,端严遒劲,继承了晋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体风格。唐中期的书法家颜真卿把篆、隶、行、楷四体兼容并蓄,创立了方正敦厚、沉稳雄浑的新书体。吴人张旭善草书,每醉后索笔挥洒,变化无穷;僧怀素的草书以狂放出名,运笔如骤雨旋风,两人并称为“颠张狂素”。唐后期的书法家柳公权以楷书见长,体势劲媚,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筋柳骨”,把唐代的书法艺术推到了顶峰。而嵌砌在江阴乾明院壁间的唐异僧巨型草书《心经碑》,它那独树一帜、笔走龙蛇的气势,千百年来令人叹为观止。
《心经》全称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所译。“般若”是梵文,意为“多方面的超常的智慧”,指能使人解脱生死轮回而成佛的智慧,“波罗蜜多”梵文的意思是到达光明的彼岸,指脱离苦海而抵达幸福的涅槃世界。因此“般若波罗蜜多”是指用神秘的佛教智慧寻求解脱。论述这一问题的佛经特别多,其中不少典籍篇幅浩大,而《心经》只有279字。这部佛经的字虽少,却概括了般若类经典的全部纲要,是般若类经典的核心与精华。它便于持诵,故在佛教中极其流行。《心经》刻之于石,传世并不少见,如唐时的张旭草书《心经》、欧阳询小楷《心经》都有拓片传世,但碑早已无存。而唯此异僧草书《心经碑》,千古犹存,声名远播于海内外。
当你推开江阴乾明院铁佛寺旧址的落地长窗,跨进现在称为中山公园“心经殿碑”的碑房,从那光线暗淡的后墙上,似出现一座拔地而起的悬崖,泛出淡淡的青色,这就是由六块长方形大青石拼组而成,高3米、宽5.5米的《心经碑》。它气势雄浑、结构宏伟,即使在拥有三千碑版的西安碑林,也难以找到这样的“巨无霸”,恐怕只能以雕镌于泰山的摩崖石来加以比拟,这是它的一绝。
心经碑(www.chuimin.cn)
草书《心经碑》竖刻,13行,字狂草,洋洋洒洒,满壁淋漓,笔力有横扫千军之势,可谓书苑之壮观,艺林之珍品。狂草的特点是笔势连绵回绕,放纵而有气势。《心经碑》上的草书风韵独特,结构严谨,字形变化多端,其中有的字撇得异常长,如有个“多”字,其长撇达207厘米;有的字铺得特别开,如有个“声”字,横里有55厘米;有的字体异常纤细,有的线条又特别粗放,竖笔最细的仅1厘米,最粗的达7厘米;字的上下左右,大小斜正,互相呼应,显得十分匀称。字迹刚劲有力而又婉转流畅;初看像反写,其实是正写,极为奇妙。如此巨幅大书,数百字一气呵成,很难想象异僧是如何运笔的。该碑有明代著名散文学家、武进人唐顺之的“前题”,他在高度赞扬《心经碑》书法之后感叹说:“虽颠素之奔放狂谲,比之此书,犹为拘挛绳墨而不能展矣。”意思是说虽然张旭、怀素的草书奔放,与《心经碑》的草书相比,还嫌拘束而不够开展。这说明《心经碑》发展了张旭、怀素的狂草,有着它自身独特的风格。由此可见,古代高僧隐于山林,身怀绝艺而名不见经传者往往有之。
异僧草书《心经碑》不仅书法艺术高超,而且雕刻技术也十分精湛。碑文的雕刻,虽跟所有的碑刻一样都是凹形的阴文,但刀法峭利而婉转,当窗外光线投射在石碑上时,那一个个文字就如青铜浮雕,以其纵横恣肆的笔势,铁线般地凸出碑身。雕者似乎采用透视原理,将浅雕的文字,洋溢着圆雕的情韵。由此也显示出我国古代能工巧匠们的卓越才能。
如此大手笔的草书《心经碑》,究竟出于何代、何人所书?南宋绍熙《江阴军志》留下这样一段记载:“僧道松,观音大士木榻下,有草书《心经》,满壁,笔力遒健,末题云:孟冬月比丘道松书。不记岁,莫详何代人。近岁侍郎耿公命工摹刻于石,嵌于左庑之壁。或传乃李唐僧云。”明清志书也沿此说。由于《心经碑》落款字草,很难辨认,清代嘉庆三年(1798)常州知府胡观澜在江阴《心经碑》再刻的“后跋”中有“忆少读唐诗有怀素草书歌,内云,有时一笔二笔长丈二,今观此拓,其为怀素书无疑也”。而这个断语实际上是他的一种臆测,如果后人据此来认定怀素是此碑的作者显然是靠不住的。然而,胡观澜的“后跋”中也透露,原碑后有宋淳熙间侯郡守跋,又有明先辈唐顺之跋,俱云盖唐时异僧道松所书,把书写者定为唐代人,则与异僧道松所在的古崇圣院(即乾明院的前身)建于晚唐相近。落款“孟冬月比丘道松书”,实际上前头还有“时”字,后头还有“之”字;“比丘”就是和尚,标明了书者的身份;而一个“孟”字草得难以辨识,有的书法家认为应该是一个“季”字,也有的书法家如以草书见长的邑人薛双甲生前撰文,认为是“六十花甲子”中的“壬子”两个字,系古代干支纪年的次序。全句应读作“时壬子冬月比丘道松书之”。如果此说成立,就可以推算到唐代相应的年份。试看唐文宗太和六年(832)、昭宗景福元年(892)是壬子年,再向下推,则是南唐李璟接位后的保大十年(952)。虽然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但自以为李唐宗室的后裔,俨然作为唐王朝的继续,存在于江淮大地。而此时的江阴,已是军的建置(与府州同级),江阴军领江阴一县,东与吴越国接界。
一千多年来,异僧草书《心经碑》历尽沧桑。它原为纸本置于江阴乾明广福禅寺的观音殿壁间,而宋淳熙十四年(1187),邑人兵部侍郎耿秉命工摹刻于石,并由江阴知军侯彦准题跋。延至明嘉靖末年观音殿遭火焚,《心经碑》被毁。武进知县赵麟阳重金购得摹本,交黄生道再刻石置于常州关帝庙中(后毁于火)。乾明广福禅寺释音可有诗称:“心经一卷几翻掀,罗汉重书在壁间。忽被晋陵人借去,不知何日送还山?”江阴士人呼吁“邑人所当重刻以复旧观”。直到清嘉庆三年(1798),江阴知县杨世绶趁乾明广福禅寺补刻五百罗汉名号时就按照常州关帝庙的原摹本选石重刻,仍置乾明广福禅寺后殿,使原来是江阴的唐异僧草书《心经碑》这一古迹得以延绵。1982年3月,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有关江阴史事纵横的文章
1921年,中国共产党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江阴早期革命波澜壮阔,毛泽东作为党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曾亲手为之播下革命的火种。毛泽东担任组织部秘书兼代秘书处文书科主任,事实上成为中共在上海执行部的中心人物。正在丹阳任教师的进步青年江阴人钱振标和同事戴盆天利用暑期前往上海执行部接洽,受到毛泽东和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热情接见。......
2024-05-17
江阴文庙与贡院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兴盛时期,也是历史上科举取士的兴盛时期。被誉为“衣冠文物之邦”的江阴,早在北宋前期已建有文庙,“即庙为学”早于其他郡县;到了南宋,江阴军设立贡院,是科举时代举行乡试取举人的场所。自此,江阴文庙相继设立军学、县学。清初,江阴人民抗清守城被屠,文庙多数建筑受到损坏。因整个古建筑群自然风化严重,虽对大成殿、明伦堂分别作抢险加固,然江阴文庙已非昔时面貌。......
2024-05-16
辛亥江阴光复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仅一个多月就有14个省相继宣布独立,脱离清朝的统治,形成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运动。11月3日同盟会员陈其美等领导工人和会党起义,第二天攻占江南制造局,宣布光复。有“忠义之邦”美誉的江阴,革命党人闻风而动,积极游说驻澄军队反正独立,于11月8日不费一枪一弹实行光复,是江苏较早宣布光复的县份。至江阴光复共出6期,后因同人星散而告终。......
2024-05-17
江阴抗倭英雄谱明代中后期,我国江、浙、闽沿海一带,经常受到日本浪人——倭寇的劫掠。倭寇活动最为猖獗的嘉靖三十一年以后的三四年间,江阴人民为了保家卫国,同仇敌忾,在知县钱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有力地打击这些强盗,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双方激战,倭寇弓箭乱射,乡民伤亡较大。倭寇向北撤走,吴兑被乡兵救起,终因伤势过重,于第二天去世。......
2024-05-16
附大事记商武乙商末,古公亶父(周太王)长子泰伯、次子仲雍自陕西岐山奔江南(荆蛮),居梅里,自号句吴,江阴之地在其境。三国吴大帝嘉禾三年,分吴郡无锡以西地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暨阳乡地属毗陵屯田区。6年后废暨州,复并暨阳、利城县入江阴县。次年四月率八千水兵至镇江截断金军退路,大败兀术于黄天荡。54岁从云南鸡足山病归,崇祯十四年正月十七日逝世,著有《徐霞客游记》。......
2024-05-17
揭开了几被湮没的太平军征战江阴、戈登折戟长泾河的历史。初七日,太平军分兵无锡、江阴。九月初,陈玉成奉命渡江攻扬州,江阴、杨舍、常熟太平军主力大半西移,避居江北的团练配合清军南渡江阴,太平军因守城力量不足,初四日再次撤回常州。十一月初,广王李恺顺从常州率部与来自常熟的太平军实行东西夹击、收复江阴县城,进驻达2年零9个月,建立县级政权,推行乡官制度,属太平天国苏福省常州郡。......
2024-05-16
徐霞客西南遐征徐霞客塑像张大生作徐霞客,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地理学家、文学家。金知道了徐霞客湘江遇盗的经过深为同情,劝他中止行程,并表示愿意资助他返回故乡。这年闰四月的二十八日,徐霞客一行入广西,抵达桂林。静闻希望徐霞客继续进行考察活动,让他一个人留下在寺中养病。不料十月初八在旅途中得到寺僧传来静闻病故的消息,徐霞客悲伤至极,和顾仆一道赶回南宁。......
2024-05-16
南菁书院育菁华清光绪八年,江苏学政、兵部侍郎黄体芳为培养造就“南方菁华”,在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左宗棠的大力支持下,请准择原长江水师京口营游击署故址创建南菁书院。为此,左宗棠于光绪九年十二月初二就有关创建南菁书院事上奏光绪皇帝。自此,南菁书院在经济上又增加了一项可靠的保证。南菁书院建院碑记南菁书院设在江阴城内中街,该地原本为长江水师京口游击署故址。......
2024-05-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