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中国共产党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江阴早期革命波澜壮阔,毛泽东作为党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曾亲手为之播下革命的火种。毛泽东担任组织部秘书兼代秘书处文书科主任,事实上成为中共在上海执行部的中心人物。正在丹阳任教师的进步青年江阴人钱振标和同事戴盆天利用暑期前往上海执行部接洽,受到毛泽东和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热情接见。......
2024-05-17
秦皇东巡留踪迹
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国灭楚,在楚的长江以北部分,设楚、九江、长沙三个郡。二十五年(前222),继续扫荡原楚国长江东南地区,在这里设置会稽郡,郡治为吴县(今苏州市),辖境包括今苏南镇江以东,南至今浙北一带地区,江阴设为延陵县的暨阳乡。另在镇江以西及浙西北设置鄣郡。二十六年(前221),秦王派王翦之子王贲进攻东方六国中的最后一国齐国,俘齐王建,灭齐,建立了一统天下的秦王朝。
秦王政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定统一政权最高首脑的名号为皇帝,他称“始皇帝”。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统一全国的田亩、货币、度量衡制度,统一全国的文字,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车同轨”。于秦王政二十七年(前220)下令修筑以首都咸阳为中心的“驰道”(车马大道)。驰道通达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锤(用铜锤夯实),树以青松”。所谓“南极吴楚”,就是由咸阳南达今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直到浙江绍兴会稽山。江东的秣陵、丹徒、曲阿、吴、娄等地都有当时开凿的驰道,后世留有遗迹。
秦始皇修凿的驰道,也称为“天子道”,目的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声威,统一政教习俗,镇抚韩、魏、楚、燕、赵、齐等六国旧贵族残余势力,巩固新建的秦王朝。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11年中,曾先后五次通过这条驰道巡游天下,每次巡游都历时约一年。沿途他以皇帝的名义祭祀名山大川,表示自己是山河的主人,受命于天,代表神权,理应统治全中国。他还在六处地方刻石纪功,显示秦朝的强盛,宣扬皇帝的圣德。其中有三次东行郡县,途经泗水、东海、琅琊、会稽等郡。
始皇二十八年(前219),首次带领王离、王贲、赵亥、冯无择、隗林、王绾、李斯等十多个大臣“东巡郡县”。他到达齐鲁之地,登泰山和梁父山举行隆重的封禅仪式,并在泰山刻石纪念。然后沿渤海向东,登上成山角和芝罘岛(今山东烟台附近),再到琅琊(今胶南)住了三个月,造琅琊台,又立石刻颂秦功德,表明其得意的心情。琅琊郡有个好讲神仙方术的儒生徐福上书秦始皇,说海中有仙人居住的蓬莱、方丈、瀛洲等三神山,请派童男女入海求仙人和不死之药。始皇就派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秦始皇这次东行郡县,途经东海郡县,所以在琅琊台石刻中宣称皇帝之土“东有东海”。从东海回归咸阳时又过“彭城”(今江苏徐州),听说周代象征统治九州王权的九鼎之一沉没在泗水中,秦始皇想“出周鼎于泗水”,命千人入水打捞,没有捞到。他便从彭城西南渡淮水,经南郡,过武关,回到咸阳。
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希望自己长生不死,永远当皇帝统治天下,平时“怕言死”,更怕其他地方出现王者夺取他的皇权。他曾听望云气测吉凶的术士说什么“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决定“东游以镇之”。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十月,带领少子胡亥(即后来的二世皇帝)、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等巡游东南郡县。从咸阳至云梦泽(今湖北长江南北),望祭虞舜以后浮江东下,到了鄣郡金陵(今南京市)。他又听术士说,五百年后,江东有天子气出于吴,而金陵之地有王者之势,于是“改金陵曰秣陵,凿北山以绝其势”。当时,这里的一条叫“龙藏浦”的河流,据说也因秦始皇使人“凿钟阜,断金陵长陇以通流”,被后人称为“秦淮”,即今之秦淮河。
将金陵改称秣陵以后,秦始皇从这里“过丹阳(今江宁县东南小丹阳镇),至钱唐(今浙江杭州市)”,临浙江,在余杭渡江上会稽山,祭大禹,望于南海(实际是杭州湾)而刻石颂秦德。为了加强和巩固秦朝在会稽郡的统治,秦始皇将越民迁徙到余杭(今杭州市)、鄣等地,并“徙天下有罪适(谪)吏民置海南故大越处,以备东海外越”,改大越之地为“山阴”。然后由南向北,到会稽郡的治所吴(今苏州市)及其附近属县巡游。在吴,秦始皇上姑苏台。吴县西北三十里的阳山有“大峰十二,箭阁独高”,相传秦始皇曾在此射箭,“下为射渎”,阳山因而一名“秦余杭山”。秦始皇也曾游天平山之右的秦台山,山顶大石上刻有“秦台”二大字,因名“秦台山”。虎丘山的“剑池”,据说也与秦始皇到此发吴王阖闾墓、凿山“求吴王宝剑”有关。(www.chuimin.cn)
秦望山图(清代)
据史载,在江阴有几处地名与秦始皇这次东巡有关。一是石筏,据南宋地理总志《舆地纪胜》载:石筏“在长山北,亦称石梁、石牌,筏长60步,面平数丈,悬江流中,水涨不没,涸亦不高,秦始皇东巡尝登长山,欲自此浮海,故又名石牌山”。二是六射垛,在县东北四里,大约黄山附近,是秦始皇演射处。三是鸡笼山,在县南20里即秦望山东峰。《旧经》(北宋江阴军图经):“俗传秦始皇东游以金笼贮鸡至此放之,因名。”四是秦望山,在县西南20里,晋《风土记》称“本名峨耳山,山原在蜀川,秦始皇驱之以塞东海,至此不肯前,登山四顾,因号秦望山,又称秦履山”。虽然带有神话色彩,但古诗咏江阴秦望山的屡见不鲜,如宋代著名无锡诗人袁默所作《秦望山》长诗,就曾收录在教科书中流传颇广。
秦始皇从吴西行至云阳、朱方等邑,据望气者说,这一带有“天子气”,秦始皇因此令穿赭衣的囚徒开凿云阳北岗,改名“曲阿”(即今丹阳),并使赭衣徒三千人凿朱方城湖中长冈,“败其势,改名丹徒”。在江南巡游之后,秦始皇“从江乘(今句容县北60里)渡,并(傍)海上,北至琅邪。”今江北的南通、盐城、赣榆等地也留有秦始皇“并海”北上的一些遗迹。如南通狼山东相传有秦始皇磨剑石,此山称为刀刃山或剑迹山。盐城东门外,相传有秦始皇系马的系马柱,世称“铁柱岗”。赣榆县东的海中去岸一百五十步的地方,曾经立有“秦始皇碑”。当时徐福入海求神异物不得,向秦始皇制造谎言,说他至蓬莱山,海神要求“以令男子若振女(即童男女)与百工之事”,即可给予“延年益寿药”。秦始皇信以为真,又“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乘楼船入海,结果一去不返。公元7、8世纪后,日本文献中有颇多关于徐福的记载,并尊之为司农耕、医药之神。
正当秦始皇派徐福向海神求延年益寿药、幻想长生不死之时,死神却偏偏夺去了他的生命。这年七月,秦始皇在东巡返回咸阳途中患病,客死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县西北)。宠臣赵高等阴谋害死秦始皇的太子扶苏,立胡亥为太子。这年九月,二十一岁的胡亥在咸阳袭皇位,是为二世皇帝。
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五百余年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的疆域辽阔的统一,加强了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但他在统一后实行愚民政策和残酷统治,“以暴虐为天下治”,死后不久,就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秦王政称己为“始皇帝”,原本想让后代按世系计算,称二世、三世……,直至万世皇帝,结果却二世而亡。
有关江阴史事纵横的文章
1921年,中国共产党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江阴早期革命波澜壮阔,毛泽东作为党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曾亲手为之播下革命的火种。毛泽东担任组织部秘书兼代秘书处文书科主任,事实上成为中共在上海执行部的中心人物。正在丹阳任教师的进步青年江阴人钱振标和同事戴盆天利用暑期前往上海执行部接洽,受到毛泽东和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热情接见。......
2024-05-17
江阴文庙与贡院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兴盛时期,也是历史上科举取士的兴盛时期。被誉为“衣冠文物之邦”的江阴,早在北宋前期已建有文庙,“即庙为学”早于其他郡县;到了南宋,江阴军设立贡院,是科举时代举行乡试取举人的场所。自此,江阴文庙相继设立军学、县学。清初,江阴人民抗清守城被屠,文庙多数建筑受到损坏。因整个古建筑群自然风化严重,虽对大成殿、明伦堂分别作抢险加固,然江阴文庙已非昔时面貌。......
2024-05-16
辛亥江阴光复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仅一个多月就有14个省相继宣布独立,脱离清朝的统治,形成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运动。11月3日同盟会员陈其美等领导工人和会党起义,第二天攻占江南制造局,宣布光复。有“忠义之邦”美誉的江阴,革命党人闻风而动,积极游说驻澄军队反正独立,于11月8日不费一枪一弹实行光复,是江苏较早宣布光复的县份。至江阴光复共出6期,后因同人星散而告终。......
2024-05-17
江阴抗倭英雄谱明代中后期,我国江、浙、闽沿海一带,经常受到日本浪人——倭寇的劫掠。倭寇活动最为猖獗的嘉靖三十一年以后的三四年间,江阴人民为了保家卫国,同仇敌忾,在知县钱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有力地打击这些强盗,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双方激战,倭寇弓箭乱射,乡民伤亡较大。倭寇向北撤走,吴兑被乡兵救起,终因伤势过重,于第二天去世。......
2024-05-16
附大事记商武乙商末,古公亶父(周太王)长子泰伯、次子仲雍自陕西岐山奔江南(荆蛮),居梅里,自号句吴,江阴之地在其境。三国吴大帝嘉禾三年,分吴郡无锡以西地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暨阳乡地属毗陵屯田区。6年后废暨州,复并暨阳、利城县入江阴县。次年四月率八千水兵至镇江截断金军退路,大败兀术于黄天荡。54岁从云南鸡足山病归,崇祯十四年正月十七日逝世,著有《徐霞客游记》。......
2024-05-17
揭开了几被湮没的太平军征战江阴、戈登折戟长泾河的历史。初七日,太平军分兵无锡、江阴。九月初,陈玉成奉命渡江攻扬州,江阴、杨舍、常熟太平军主力大半西移,避居江北的团练配合清军南渡江阴,太平军因守城力量不足,初四日再次撤回常州。十一月初,广王李恺顺从常州率部与来自常熟的太平军实行东西夹击、收复江阴县城,进驻达2年零9个月,建立县级政权,推行乡官制度,属太平天国苏福省常州郡。......
2024-05-16
徐霞客西南遐征徐霞客塑像张大生作徐霞客,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地理学家、文学家。金知道了徐霞客湘江遇盗的经过深为同情,劝他中止行程,并表示愿意资助他返回故乡。这年闰四月的二十八日,徐霞客一行入广西,抵达桂林。静闻希望徐霞客继续进行考察活动,让他一个人留下在寺中养病。不料十月初八在旅途中得到寺僧传来静闻病故的消息,徐霞客悲伤至极,和顾仆一道赶回南宁。......
2024-05-16
南菁书院育菁华清光绪八年,江苏学政、兵部侍郎黄体芳为培养造就“南方菁华”,在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左宗棠的大力支持下,请准择原长江水师京口营游击署故址创建南菁书院。为此,左宗棠于光绪九年十二月初二就有关创建南菁书院事上奏光绪皇帝。自此,南菁书院在经济上又增加了一项可靠的保证。南菁书院建院碑记南菁书院设在江阴城内中街,该地原本为长江水师京口游击署故址。......
2024-05-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