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老左告诉您:桥所带来的特色风采

老左告诉您:桥所带来的特色风采

【摘要】:因其格调较高,得到各方人士的好评。关于《申城几多桥》,可说是老左传奇人生中的别样风采,且冥冥之中似寓天机,因为发表的恰恰是在开辟中美航线的《东方航空》杂志上——今天的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和港口城市。在这些桥梁中最具代表性的要算外白渡桥。

14.桥的契机 别样风采

中美“友谊之桥”

克林顿的独家访谈,不仅在中国,还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特别是广大华裔中激起了强烈反响。舆论反映“Call-in”无疑为中美两国的进一步了解架起了一座“友谊之桥”。节目播出后没几天,老左就收到美国《中外论坛》杂志总编辑王性初的热情洋溢来信: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市民与社会》Call-in节目主持人

尊敬的左安龙先生:您好!

在美国的中英文电视节目里,我们兴奋地看到了克林顿总统上了您主持的电台《市民与社会》Call-in节目的实况转播,这让此地的华侨欢欣鼓舞,津津乐道,成了唐人街近日的谈话热点,其所引发出的震撼,久久仍在荡漾。

在此,我们热烈祝贺您在主持这个节目中所获得的巨大成功!

随信寄上一份在美国出版的中文杂志《中外论坛》。盼望先生不吝给予指教。此份杂志已创办近八年,读者遍及各个大学、图书馆及研究机构。因其格调较高,得到各方人士的好评。此次,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参议员范士丹女士特地通过本刊,为克林顿总统访华题词。此刊并随访华团带去北京,为促进中美两国的友谊而尽力。

为此,殷切地恳请先生为《中外论坛》撰稿。因为您主持的节目有一千万听众,这在美国是不可思议的。先生能否向美国的读者介绍一下您所主持的这个广受大众欢迎的节目的情况?因为,许多身居美国的人士(包括华人),他们对中国传媒的了解程度极其有限。所以,如果能通过先生的亲自介绍,这无疑是件极有意义的事。因为如果不是这次美国总统访华,这里的人根本不知道中国的传媒已经开放到如此的地步。电台广播与电视不同,中国的电视与报纸我们这里可以及时看到,而电台广播就无法听到了。

谢谢!谢谢!(www.chuimin.cn)

桥的浮想联翩

中国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其势头之迅猛让国人以至美国的华裔都为之惊讶。有意思的是,老左曾在1990年时发表过一篇《申城几多桥》的散文。其中考察了上海“桥”的历史、桥的演变、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桥的新的崛起和蔚为壮观景象……但他当时没有、也不可能想到仅仅8年之后他又在为架起另一座更伟大的“中美友谊之桥”而尽绵薄之力。关于《申城几多桥》,可说是老左传奇人生中的别样风采,且冥冥之中似寓天机,因为发表的恰恰是在开辟中美航线的《东方航空》杂志上——

今天的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和港口城市。可是上溯千年,上海仅是东海之滨茫茫沼泽中的一小小的渔村。滔滔的黄浦江使上海东西两岸咫尺相望,蜿蜒的苏州河又把上海切割为南北两块,更有上百条河滨溪泾纵横交错于乡镇沃野。历史赋予了生于斯,长于斯的上海人必然要和建桥结下不解之缘。有人曾作过计算,在这片五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然散布着大大小小的桥梁有五千多座。其中有元、明、清等古代桥梁,亦有欧洲风格的西洋桥梁,更有改革开放后兴建起来的现代化的立交桥。如果说,上海每向前跨一步,都是从造桥开始的,确非夸大之词。

上海的古桥,大多分布在青浦和松江两县。最负盛名的是青浦朱家角的放生桥。此桥建于明代隆庆年间。旧时每逢农历初一,常有老乡买了活鱼到桥上放生,故得此名。青浦金泽镇的迎祥桥,距今已六百六十多年,是世界上最早的桥面连续简支梁桥。此外,云间第一桥、宋桥、蒲汇塘桥、玉秀桥、普济桥等,都是上海现存古桥中的精品。

19世纪40年代,上海开始出现具有欧洲古典风格的桥梁。在这些桥梁中最具代表性的要算外白渡桥。清咸丰年间,英国人威尔斯在此建了一座木桥,规定华人过桥需付钱两文,后经抗争,过桥费被迫取消,故俗称此桥为“白渡桥”,后重建铁桥仍采用此名。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的木桥逐步被钢铁水泥桥所代替。解放四十年,仅仅车行桥就建了2353座,比解放前增加了4.8倍。1957年首次出现了跨越铁路的“旱桥”。进入80年代,人行天桥异军突起,犹如朵朵奇葩,绽开在上海人流如织的街头。在诸多的人行天桥中,南京路上两座“O”型和“S”型的人行天桥,最引入注目。它充分显示了桥梁建筑师把美化城市和缓解交通拥挤融于一体的独特匠心

上海不仅在造桥的数量上居全国之冠,同时,又是我国斜拉桥诞生的“摇篮”。1975年我国第一座斜拉桥在上海松江县境内建成;1986年落成的恒丰北路立交桥,是我国第一座独塔竖琴式斜拉桥。

在黄浦江上造桥是上海人多少年来的夙愿。今天,经过十年改革开放后的上海人,终于承担起建造黄浦江大桥的历史重任。1988年国家通过多方筹集资金,在黄浦江的南端打下了第一根桥梁。这座飞架黄浦江两岸的大桥已被命名为南浦大桥。可以预料,随着黄浦江大桥的建成,一个腾飞的上海在亚洲的东方崛起。

走笔至此,老左即将与《市民与社会》告别;而此时由上海市广电学会主办的2009年11月20日出版的《学术研究动态》中载有“新中国60年有影响的广播电视大事”评选活动在南京揭晓的报道,其中《市民与社会》赫然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