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老左教您如何掷地有声惊动高层

老左教您如何掷地有声惊动高层

【摘要】:这一年,老左更有掷地有声乃至震动高层的重大新闻惊现。这一动作,理所当然地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广泛的兴趣。这表明上海股市的股价大部分已经和股份公司经营好坏、资产增值高低失去联系。可以预料,股票的高溢价发行将可能引起一系列震荡。意外惊动高层更让人意料不到的是,这事甚至惊动了国务院。

3.掷地有声 惊动高层

进入1991年的老左,已经是财经新闻界的风云人物了。银行交易所、外汇市场乃至各路财经金融人士,与老左无不相识。这一年,老左更有掷地有声乃至震动高层的重大新闻惊现。先说另两篇也较为重要的新闻稿,一是刊发在《文汇报》的《股票投资价值的重要依据——市盈率》,这是距今20年前老左就已在普及“市盈率”知识了;再是以头版头条见诸华东信息报的《上海股市升降之谜》:

正当上海的股票价格历经半年之久猛涨不衰,成为人们热门话题之时,今年1月中旬起,股价突然开始出现回落征兆。是忧是喜?引起了社会上种种猜测。

上海股价的猛涨,起始于去年6月初,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之前。

去年3月,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取1987年11月2日6种上市股票的平均价格作基石,参考外国股价的编制方法,又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编制了“静安股票指数”,19日公布的第一个指数是90.60点,进入6月,竟突破100点,达到100.90点以上。这意味着上海所有上市股票的交易价格都超过股票面值。在以后的半年里,“静安股票指数”更是扶摇直上,增幅接近4倍!

对此,不少人士曾分析指出,造成上海股价长时间直线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股票发行量太小,僧多粥少必然上涨。要想平抑股价,唯有大量增发新股,同时也是筹集资金的最佳时机。可是,当前并没有大量增发新股,股价又为什么会回落?上海证交所一个月来的实践,为我们解开上海股价的升降之谜,提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线索。(节选)

首篇涨落分析

这里的“重要的线索”是什么?由于长达2000多字只能节选一段;但从股市历史看,这应是大陆第一篇对股市涨落分析有见地的文章。这一分析,是鉴于股票表面上的丰厚利润诱发了投机心理的迅速膨胀,甚至连不少证券投资机构,也按捺不住参与了收购,从而迫使股价一升再升。这种被夸大了的股票供不应求的信息,由此及彼、推波助澜,在市场上逐渐形成了盲目抢购股票的风潮。股票的价格与价值已完全背离,那必然导致股价不是大起就是大落,这正是市场不成熟的一种反映。

能量越来越大

老左的能量越来越大,观察力也越益深邃,终于,在1991年8月24日有一篇具有强烈前瞻性、或可载入股市史册的新闻分析——《股票高溢价将可能引起的震荡》,于电台早新闻和《文汇报》同时推出:

上海兴业房产股份有限公司近日首次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由于这是中国大陆第一只在不动产领域发行的房地产股票,表明了我国继续推行改革开放的决心。这一动作,理所当然地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广泛的兴趣。但是新股票一发行就溢价6倍,紧接着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又以7倍的溢价向社会招股。如此之高的溢价,令人咋舌。公众闻之,无不惊叹,那末,增发新股溢价6~7倍到底算不算高?新股溢价的依据是什么?高溢价增发新股又将对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无疑都是人们十分关心和追寻的问题。

回顾本市自1984年恢复股市以来,于1988年开始曾多次运用溢价的方式增股、配股。一般只是超过面值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最高的一次是上海延中有限公司1990年10月的增发新股,并且大有竞相仿效的趋势。这对担负着试点任务的上海证券市场来说,孰忧,孰喜,是需要冷静思考的。

股票溢价依据(www.chuimin.cn)

据业内人士介绍,这次本市证券市场新增股票溢价6到7倍,是参照了上海目前股市的平均股价而确定的。经算术法测算,当前上海股市的平均股价约为750元左右(当时尚未拆细),若以加权平均法计算,时下平均股价为600元上下。若从公布的财务报表上看,上海兴业房产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效益确实不错,但利润率仅一倍多一点。一对比很明显看出,这次股票溢价定位主要是依据本市的平均股价而确定的,和企业的利润状况无关。针对上海当前股市的实际情况,这种确定股票溢价的方式是值得商榷的。

众所周知,上海的证券市场和股份制企业仍处于小范围的试点阶段。特别表现在股价的走势上非理性化的比重正在迅速增大。上市8种股票的“市盈率”已有7种突破国际公认的30倍到40倍的警戒线,其中飞乐股份公司股票的“市盈率”竟然超过300多倍。这表明上海股市的股价大部分已经和股份公司经营好坏、资产增值高低失去联系。参照过热的股价来确定新股溢价的高低,显然使新股票溢价定位的标准自然而然地被人为地拉高了。可以预料,股票的高溢价发行将可能引起一系列震荡。

  震荡之一: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震荡之二:对股市与股价的影响……

  震荡之三: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以上为节选)

这是“含沙射影”

“高溢价”一文,连著名的经济学家厉以宁看了后也说“好”,但一石惊起千重浪!因为当时的经济运行,国企的脱困都面临极大的困难。其中首要的死结是企业间“三角债”,把一切都紧紧缠住而动弹不得。这时有人向市政府建议:可以通过(亏损)企业的上市发行股票,以解决“三角债”问题;并说“这个钱是只需取而不必还的”。要命的是,老左这篇“高溢价”新闻首播时,正有关于“股票绝不是用来弥补亏损企业和缓解三角债的拖欠”。(后来重播时被删去)这下立即引起了有关方面的警觉:这是“含沙射影”?!是“谁走漏了会议风声?”“左安龙有什么背景?”以上这些情况(包括第二年的又一场风波)正是老左一位在市政府工作的老同学告诉他的,还说“你‘左安龙’大名已上了市政府办公会议了”;还有,当天老左去人民银行碰到金融管理处处长张宁(现为中国证监会上海证管办公室主任),张宁见面就说:“你闯祸了!把事情搞大了!怎么可把股价跟‘三角债’联系在一起?”一时间风声鹤唳。

意外惊动高层

更让人意料不到的是,这事甚至惊动了国务院。其时有人辗转向国务院汇报说,对于上海股市目前造成的混乱有其特殊原因,并直指左安龙的“高溢价”一文引发社会骚动,还揭露所谓财经记者左安龙私下炒股牟利,却又对股市乱弹琴,从而造成对股市的极大负面效应。(这是那位在市政府工作的老同学告知。开始时老左并不知道,事后仍不免一身冷汗。)

上级派员会同中国人民银行监管聂庆平直接来沪调查,在经过多方了解并包括对“高溢价”一文详细硏究后,在上海大厦约见了左安龙。约见时指出“高溢价”新闻分析是有意义的,甚至还征求了老左对“溢价”如何合理的看法?老左回答说“溢价应在净资产4倍左右”。在约见的最后还说“我们将把这些情况带回去汇报”,聂庆平则指出今后发这样的“重要新闻”,先给人民银行通一下气。

“高溢价”新闻的最后结果,可以说一则以喜,一则以扰。喜的是国务院的调查客观、公正,终于使老左的真实报道赢回了尊严;忧的是迫于解决当时“三角债”别无良策,致使后来酿成那么多“ST公司”,这是一个历史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