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提出应非常关注2008年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提出的“我国资本市场依然是‘新兴加转轨’的市场”, 这不正与以上的“哲理性”不谋而合吗?!这里以“震荡将也会是很大的噢”,可以说是概括了“新兴加转轨”的基本特征。那犹高屋建瓴,我们对“股市”可能发生的悲喜剧,都不至于猝不及防了。......
2024-05-12
1.历经磨难 中年起跑
当今叱咤风云的CNN王牌主持人拉里·金,已76岁,其出身贫寒,且自小学习成绩不好,生活放荡,经过六次婚姻失败并濒临破产,甚至还面对过盗窃的指控(参见附录《美国的谈话节目》)。对于老左来说,当然没有拉里·金那样的“劣迹”,但却也历经磨难。自1968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表演专业毕业后,因所谓的家庭出身问题,经新疆当兵复员后在上钢一厂任搬运工、冰箱工、检修工、电工……1983年蒙老同学蔚兰的引荐而进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但此后三年仍处于打杂的状态……
可贵“原始积累”
1986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经济台,原来打杂的老左总算“升格”为记者(开始是助理记者),专跑当时最冷门的金融口子。现在回过头看,老左的7年财经记者,不仅成绩斐然,甚至是超一流的,特别是对他后来的主持财经节目,可以说是一笔丰厚的“原始积累”。
开始的时候,当然非常困难,但由于中国大陆的证券交易所要到1990年12月19日才诞生,因而当时的财经记者还处在“龙套”地位,这倒恰恰为老左的“学习”赢得了时间。在经过二年多的磨炼,老左所采写的财经消息或金融分析,渐渐有了苗头,不仅在电台广播中上了提要和头条,更为不少为通讯社和报刊采用。当时较有影响的新闻报道有两篇,其一是1988年11月11日的《外汇价格大幅度下跌》的独家新闻:
(本台记者左安龙报道)上海外汇调剂中心昨天曝出新闻:上午10时半开盘时,外汇调剂价格是7元06分人民币兑换1美元,经过近半小时的竞价买卖后,以1美元兑换6元9角6分人民币收盘,外汇调剂价格一下子下降了十个点,这是本市外汇调剂中心从10月27日开张以来外汇价格第一次出现大幅度下跌。金融界人士分析认为,这表明运用金融调控手段收紧银根、压缩信贷、治理经济环境的工作在外汇资金市场上出现了良好反映。
昨天的开盘交易,外汇卖出量有361万美元,要求买入的只有66万美元,明显供大于求。上海外汇调剂中心开张一个多月来,已经帮助本市500多单位(次),调剂了6000万美元外汇,用以解决事企单位用汇的燃眉之急。
“独家新闻”,这对于任何一家媒体都是奋力追逐并引以为荣的。需要了解的这是1988年11月,其时我国的外汇还极度紧缺,而外汇牌价的涨跌这是直接牵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神经的。如果同一区域的大媒体疏漏、缺失这样的“新闻”,那将使主管财贸的总编不安。然而这还是刚亮相,就在两天以后,老左另一篇更有分量的《如何看待美元价格的浮动》的新闻分析在文汇报刊发——
……美元对人民币价格的连续下跌,决不是一个偶然现象。金融行家们认为,这是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贯彻党中央关于治理通货膨胀政策后在资金市场上出现的一个最明显的反应。由于紧缩信贷、紧缩货币发行,银根明显抽紧。持有留成外汇的单位因为急需人民币的流动资金,只有把外汇投入调剂市场换成人民币;而需要外汇的单位又因为不容易得到人民币贷款,只好压缩对外汇的需求,这就势必反映在外汇调剂市场上,美元供大于求,而驱使价格下跌。但是,当卖方看到市场行情连续下跌时,担心持有的留成外汇受到损失,产生晚抛不如早抛的心理,都希望抢先卖出。还有一部分持有外汇额度的交易者,唯恐跨年度被“冻结”也加入到抛售的行列,使市场上美元“抛风”迅速蔓延。而对买方来说,不少企业尽管也需要买入外汇,但由于市场行情看跌,反而产生了观望等待的心理。可见,买卖双方不同的心理作用,而造成的供大于求差距的扩大,也是最近在调剂市场上美元疲软的一个重要的间接原因。(www.chuimin.cn)
新闻深度报道
什么是“新闻”的深度报道?以上所列或是一个优秀范例。当时中国大陆各省份几乎都有一个“外汇调剂中心”,并且从1988年开始正逐渐由幕后推到台前,让持有外汇的单位,根据各自的需要自行调剂外汇余缺。国际货币基金会组织派员来中国时,明确提出要观看上海外汇调剂中心的现场交易。一位香港记者说得更坦率,“通过这个市场可以了解到大陆的经济状况、经济政策、甚至可以从市场发育的情况窥测到中共改革开放的决心到底有多大。”从这一侧面,可见这篇新闻分析在当时的分量。
并非科班出身
这里也许使人迷惑,为什么一个并非科班出身的老左,仅用两年多时间就干得如此有起色?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有人是“先发制人”,那么老左就是“后发制人”的典范。据笔者分析,具体地说可能是如下三方面原因;首先,老左虽是姗姗来迟,但与“起跑线”不远;其二,率先进入了真正“财经记者”的角色;其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关于以上三点需作点解读。对于其一,因为过去30多年是计划经济时代,根本没有、也不需要所谓专职的财经记者,因此1986年的开始事实上与真正财经记者“起跑线”不远。其二,新闻界都有抓“活鱼”一说。所谓“活鱼”也就是新近、特别是眼前正在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鲜事物。但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传媒模式,特别是财经记者,主要是等通知、等请帖、去会场、要简报;而对于老左来说则是“天赐良机”,他天天没命地在金融领域、外汇市场,后来又是股票市场的第一线爬、摸、滚、打,这必然经常信手抓到“活鱼”——这也就是率先进入了真正的“财经记者”的角色。其三,自当上记者,抢先购买各种财经书籍杂志,拼命学习金融理论,参与各种有关讲座及研讨会;另一方面对于每天的新闻稿,写了改,改了写……直至凌晨二三点,但刚一熄灯,骤然又起身,妻子问他“干什么?”老左回答“想到一个好句子,不记下来明天就忘了”。废寝忘食,辗转日夜。
天生新闻之料
还有一点可指出:老左确是天生一块“新闻料”——这就是他特有的新闻敏感。譬如以《外汇价格大幅度下跌》的消息,曾有同行抱怨为什么不也告知一下。其实,当时如果告知了也可能不当回事。因为缺乏特有的“嗅觉”,是不会发现它的真正的新闻价值的!而这“新闻敏感”,不仅使老左在当时成绩亮丽,并也使他在今后乃至六七十岁登上主持巅峰时都受惠莫大!
有关老左对您说的文章
当他提出应非常关注2008年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提出的“我国资本市场依然是‘新兴加转轨’的市场”, 这不正与以上的“哲理性”不谋而合吗?!这里以“震荡将也会是很大的噢”,可以说是概括了“新兴加转轨”的基本特征。那犹高屋建瓴,我们对“股市”可能发生的悲喜剧,都不至于猝不及防了。......
2024-05-12
今年3月31日,他和SMG第一财经续签的合同期满,因此退休。《左门财道》在经过一个月的运作,其收视率已攀升至全国卫视财经节目的第二名,仅次于冠军浙江卫视。2008年3月15日,由《新周刊》主办的“2007中国电视节目排行榜”,左安龙获“最佳创富节目主持人”奖,由于此时老左已“下岗”在家,故由第一财经另派代表出席领奖的。......
2024-05-12
其实,如果比照传媒发达的国家,以上两种情况往往是体现在不同的主持人的不同特点或风格。这种通过嘉宾的PK,由于视角立论各异,从而大大增加了信息量,更是使谈话节目也能达到一种高度的兴奋状态!而老左的主持充满魅力,也许正系于此!......
2024-05-12
对于这一宝贵的“原始积累”,是目前大多数财经主持所缺少,或不可比拟的。这种“竞技”状态,同样还感染并与嘉宾共舞。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自己人效应”。这其实已包括在“个性魅力”中了。......
2024-05-12
这才是当前我国资本市场问题的要害。所以不是仅仅要解决一两个大案、要案,而是要把改革引向深入,即必须以法明令政企分离、割断权力和资本的脐带。明令权力资本为非法,让权力资本断子绝孙,再长期坚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全民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
2024-05-12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是政治方面的,另一是传播形态方面的,都堪称“性命攸关”!由于新闻是突发的,并正在进一步发生,若这时进入现场直播,那一切都是“进行时”!现场直播长达几小时,终于以辛普森归降而结束。“直播”的溯源有关“现场直播”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2024-05-12
有幸的是,笔者得到一份2007年9月24日电视台局域网的“左安龙做客《SMG对话》”。有单独谈话或带有观众场面的谈话。这里老左又道出了一个对“主持人”水平提高面临的瓶颈。......
2024-05-12
不料这一选题预告后,立即有听众通过语音信箱,批评这个选题有为出租公司臭美而做“广告”之嫌。原来,那位批评有“广告”之嫌的听众再次来电,并表示他的批评错了。听众惊人点评听众反应的强大生命力,远不止此。上周五,如果我没有记错,有一位最后打电话来的听众说,左老师在与对方的交流中经常“插话”不太好。正是这些来信,给了老左以信心和力量。......
2024-05-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