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能源需求正在急剧增长,发展低碳经济的起点和任务与发达国家截然不同,我国不仅要节能减排,还要加快发展,必须在加快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走出一条发展低碳经济的新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在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的同时,最终主要还是要靠自己。......
2024-05-08
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中国是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化石能源资源的消耗,导致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因此,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除了应对气候变化等外部压力外,至少还有5个方面的内在要求。
第一,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不高,探明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51%。中国拥有居世界第1位的水能资源,第3位的煤炭探明储量,第1l位的石油探明储量。已探明的常规商品能源总量为l550亿吨标准煤,占世界总量的10.7%。但中国人均能源资源探明量只有135吨标准煤,相当于世界人均量的51%,其中,煤、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为世界人均的70%、11%和4%;水能资源按人均量低于世界人均量。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碳排放强度方面又是特别不利的。这种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的粗放利用,客观上要求我们发展低碳经济。
第二,碳排放总量突出。按照联合国通用的公式计算,碳排放总量实际上是4个因素的乘积:人口数量、人均GDP、单位GDP的能耗量、单位能耗产生的碳排放。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增长快速,能源消耗巨大,碳排放总量不可避免地逐年增大,其中还包含着出口产品的大量内涵能源。所谓“内涵能源”,系指产品上游加工、制造、运输等全过程所消耗的总能源。鉴于中国当前的经贸结构,必然存在巨大的内涵能源出口净值。据2007年由英国政府资助廷德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研究,中国2004年净出口产品排放的二氧化碳约为11亿吨。中国社科院平行研究得出数值超过10亿吨,两者不谋而合。这表明,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及产生的温室气体中约有1/4是由出口产品造成的。中国社科院研究的支持者、世界自然基金会的首席代表欧达梦指出:“这些数据证明了,那些享受中国制造商品的发达国家,对中国能源和排放的快速增长也负有很大责任,一味指责中国的排放是不公平的。”我们靠高碳路径生产廉价产品出口,却背上了碳排放总量大的黑锅。在一些发达国家将应对气候变化当做一个国际政治问题之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意义尤为重大。
碳排放总量增多(www.chuimin.cn)
第三,锁定效应的影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初始路径和规则的选择具有依赖性,一旦作出选择,就很难改弦易辙,以至在演进过程中进入一种类似于锁定的状态,这种现象简称“锁定效应”。工业革命以来,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对化石能源技术的严重依赖,其程度也随各国的能源消费政策而异。发达国家在后工业化时期,一些重化工等高碳产业和技术不断通过国际投资贸易渠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倘若继续沿用传统技术发展高碳产业,未来需要承诺温室气体定量减排或限排义务时,就可能被这些高碳产业设施所“锁定”。因此,中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需要认清形势,及早筹划,把握好碳预算,避免高碳产业和消费的“锁定”,努力使整个社会的生产消费系统摆脱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
第四,生产的边际成本不断提高。碳减排客观上存在着边际成本与减排难度随减排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1980—1999年的19年间,我国能源强度年均降低了5.22%;而1980—2006年的26年间,能源强度年均降低率为3.9%。两者之差,隐含着边际成本日趋提高的事实。另外,单纯节能减排也有一定的范围所限。因此,必须从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大趋势着眼,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把宝贵的资金及早有序地投入到未来有竞争力的低碳经济方面。
第五,碳排放空间不大。发达国家历史上人均千余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大挤压了发展中国家当今的排放空间。我们完全有理由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履行公约规定的义务,率先减排。2006年,我国的人均用电量为2060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只有经合组织国家的1/4左右,不到美国的1/6。但一次性能源用量占世界的16%以上,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超过了世界排放总量的20%,同世界人均排放量相等。这表明,我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碳排放强度偏高,而能源用量还将继续增长,碳排放空间不会很大,应该积极发展低碳经济。
有关低碳生活:让地球和人类一起再继续的文章
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能源需求正在急剧增长,发展低碳经济的起点和任务与发达国家截然不同,我国不仅要节能减排,还要加快发展,必须在加快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走出一条发展低碳经济的新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在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的同时,最终主要还是要靠自己。......
2024-05-08
低碳经济是目前最可行的可量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的基本保证,清洁生产是低碳经济的关键环节。由于低碳经济系统的特征尺度是全球,经济发展的碳中性是全球碳中性。......
2024-05-08
根据国家太阳能新能源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10年后太阳能产业的装机容量目标为180万千瓦。积极开发利用风能目前,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正在牵头组织制订有关新能源产业振兴的规划,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根据国家新能源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在核能发电方面,规划规模将为8600万......
2024-05-08
德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一些措施有:1.实施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德国先后出台了5期能源研究计划,以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为重点,为“高技术战略”提供资金支持。根据这项战略,德国科技界和经济界将就有机光伏材料、能源存储技术、新型电动汽车和二氧化碳分离与存储技术4个重点研究方向建立创新联盟。......
2024-05-08
工业革命以来,在人们享受物质财富急速膨胀的同时,气候变化的阴霾已悄然笼罩。基于1995年第二次评估报告,欧盟的环境部长在1996年呼吁气候变暖要限制在比工业化前气温高2℃的范围内。......
2024-05-07
悍马的备受追捧,彰显了奢侈消费的狂热;然而,当理性归来,悍马却成为油价飞涨之前无节制消费的缩影,代表了一段奢华的终结。悍马高排放、高油耗的特点使其成为有名的“油老虎”。......
2024-05-08
变暖怀疑论者通过这些资料揭发,该中心捏造气候变暖数据和消灭不利气候变暖的证据。潘基文秘书长指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第四份评估报告中有关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结论是明确的,目前所发现的少量错误并未改变科学界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根本共识,并不能减弱该机构工作所具有的独特的重要性。......
2024-05-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