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中国低碳经济研究:走向全球前列的关键行动

中国低碳经济研究:走向全球前列的关键行动

【摘要】:2008年1月,清华大学率先成立“低碳经济研究院”,重点围绕低碳经济、政策及战略开展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中国及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他认为,中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中国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积极应对挑战。

一、低碳经济在中国

2006年年底,科技部、气象局发改委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2007年6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正式发布。

2007年7月,温家宝总理在两天时间里先后主持召开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和国务院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组织落实节能减排工作。

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8年1月,清华大学率先成立“低碳经济研究院”,重点围绕低碳经济、政策及战略开展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中国及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4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他在这次重要讲话中提议:“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他还提出:“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这也是对全国人民发出号召,提出新的要求和期待。胡锦涛主席还建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共同促进亚太地区森林恢复和增长,减缓气候变化。(www.chuimin.cn)

同月,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在2007中国科协年会上呼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继续发展低碳经济

2008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吴晓青将“低碳经济”提到议题上来。他认为,中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中国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积极应对挑战。他建议应尽快发展低碳经济,并着手开展技术攻关和试点研究。

2008年6月27日,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必须以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我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不懈努力。

2010年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放在了重要位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一要以工业、交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源效率。扎实推进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形成全社会节能的良好风尚。今年要新增80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所有燃煤机组都要加快建设并运行烟气脱硫设施。二要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进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及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等工作。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500万立方米、垃圾日处理能力6万吨。三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能力建设。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废物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发电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四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增加森林碳汇,新增造林面积不低于592万公顷。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有人做过统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调整结构、节能减排、生态建设、淘汰落后产能、清洁能源、环境保护、节能工程、循环经济、节能高效、控制排放、治理三废、新能源、节能环保、碳汇、低碳排放等与发展低碳经济有关的词句多达几十次,可见中国对低碳经济的重视程度。

大力发展节能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