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可以分为节能增效、开发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其中新能源是核心。法案在“向低碳经济转型”领域的主要内容有:确保美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绿色就业机会和劳动者转型,出口低碳技术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四个方面。该法案构成了美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法律框架。......
2024-05-08
一、全球气候变暖的争论
气候变暖指全球范围的、长期的气温上升趋势。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恶化了生态环境,导致资源枯竭,出现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由于焚烧化石能源和砍伐森林,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越来越高,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自1861年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专家估算,近100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3℃~0.6℃。20世纪增幅最大的两个时期为1910-1945年和1976-2000年。1949-1979年30年长期平均气温比20世纪初全球平均气温高0.25℃,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30年期间,全球气温上升迹象更加明显,除极少数年份外,当年平均气温连续高于长期平均气温。最新研究显示:到21世纪末,地球的平均温度将再上升1.6℃。
太阳的辐射
气温的上升引起了全球的关注。198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气象组织共同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简称IPCC),集中了全球专家专门研究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并分别于1990年、1995年、2001年和2007年发表了四份研究报告,报告明确指出全球变暖的趋势、原因和灾难性后果,为保护环境和推进国际社会在气候方面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因其卓越的工作获得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
目前也有少数专家对全球气候变暖提出了质疑,主要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气温上升是正常的。气候变化是客观规律,是自然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大。
从大尺度来看,地质学家研究的结果证明地球变冷变暖是交替出现的。地质时期距今22亿年至1万年前,全球各地曾发生过三次大规模冰川期,各冰期之间是间冰期,间冰期时雪线升高、冰川后退,气候显著变暖。各种时间尺度的冰期与间冰期相互交替,气候变化幅度很大。
雪线升高(www.chuimin.cn)
从较小的尺度来看,人类出现后的200万年,气候也是冷暖交替,不断地变化。从中国有记载的五千年历史看,经历了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的交替变化。著名学者竺可桢经过长期研究指出: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中,存在着各种不同时间长度与程度大小的波动,这种波动以冷暖交替及其伴随着的干湿交替出现为主要特征。一段温暖期过后,是一个相对的寒冷期;一段寒冷期过后,是一个相对的温暖期。
从近十年来看,气候也是波动变化的。德国基尔大学莱布尼茨海洋科学研究所的气候专家马杰布•拉夫提和英国哈德利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先后得出地球气候在过去10年并没有明显变暖的现象。拉夫提的观测结果显示,地球气温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末平均增加了0.7℃,之后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全球平均气温在1998年达到了高峰值后,就再也没有出现新的纪录。
第二种观点是全球变暖是骗局。2009年11月之后国际气候研究领域爆出两起丑闻:“气候门”和“冰川门”,引出了气候变暖是发达国家的惊天骗局的指责。
“气候门”事件是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中心被指捏造气候变暖数据的丑闻。该气候研究中心成立于l972年,是最早开始研究人为气候变暖的研究所,拥有世界最大的全球气温数据库。该中心的研究也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07年世界气候报告的重要基础。由此可见,气候研究中心是气候研究领域的权威。2009年11月,气候研究中心遭黑客入侵,研究所在过去10多年里收发的大量电邮和文件被公布在网上。变暖怀疑论者通过这些资料揭发,该中心捏造气候变暖数据和消灭不利气候变暖的证据。该中心的信誉和地位因此遭受严重打击。
“气候门”事件爆发后不到两个星期,气候变化委员会传出“冰川门”事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在2007年公布的世界气候报告中说,喜马拉雅冰川将在2035年时完全消失。这个耸人听闻的结论在过去两年多来受到广泛报道和引用。然而,加拿大安大略特伦特大学教授格雷厄姆•科格利指出,世界气候报告是在引述另一份报告的过程中把“2350年”误写成了“2035年”。
反气候变暖人士认为,气候变暖的谎言和碳排放的限制措施是在变相地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是通过一个人类既不了解亦不可能对其有所影响的气候领域进行变相敛财:利用征收碳税实现一箭双雕,既限制了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赶上欧美发达国家的可能性,又从中征收巨额财富。
2010年3月10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帕乔里在纽约总部共同向媒体宣布,决定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工作程序和过程展开独立审核。此次审核工作将由国际科学院理事会独立进行,审核结果直接提交给联合国。潘基文秘书长指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第四份评估报告中有关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结论是明确的,目前所发现的少量错误并未改变科学界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根本共识,并不能减弱该机构工作所具有的独特的重要性。
有关低碳生活:让地球和人类一起再继续的文章
美国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可以分为节能增效、开发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其中新能源是核心。法案在“向低碳经济转型”领域的主要内容有:确保美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绿色就业机会和劳动者转型,出口低碳技术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四个方面。该法案构成了美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法律框架。......
2024-05-08
工业革命以来,在人们享受物质财富急速膨胀的同时,气候变化的阴霾已悄然笼罩。基于1995年第二次评估报告,欧盟的环境部长在1996年呼吁气候变暖要限制在比工业化前气温高2℃的范围内。......
2024-05-07
悍马的备受追捧,彰显了奢侈消费的狂热;然而,当理性归来,悍马却成为油价飞涨之前无节制消费的缩影,代表了一段奢华的终结。悍马高排放、高油耗的特点使其成为有名的“油老虎”。......
2024-05-08
低碳经济是目前最可行的可量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的基本保证,清洁生产是低碳经济的关键环节。由于低碳经济系统的特征尺度是全球,经济发展的碳中性是全球碳中性。......
2024-05-08
但循环回收利用的消费方式也不仅仅局限于重复使用某件产品,它更是将废品变为可再利用材料的过程。在拒绝一次性使用的同时,倡导消费品回收循环利用,是人类走向低碳消费的重要途径。消费品的循环回收利用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循环消费的观念深入人心。......
2024-05-08
根据国家太阳能新能源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10年后太阳能产业的装机容量目标为180万千瓦。积极开发利用风能目前,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正在牵头组织制订有关新能源产业振兴的规划,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根据国家新能源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在核能发电方面,规划规模将为8600万......
2024-05-08
海平面上升,将直接威胁到这些经济中心。对于太平洋和印度洋里的一些岛国,这个趋势带来的灭顶之灾更是意味着灭国之痛。马尔代夫国家旅游局近年在全球的营销广告语是:“趁我们还在这里,快来看看吧!”菲律宾、印尼、太平洋、印度洋及加勒比地区的群岛国家,大多也处境堪忧。......
2024-05-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