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乔布斯:激情与梦想的创新启示

乔布斯:激情与梦想的创新启示

【摘要】:乔布斯可以很自信地说:在苹果公司能够做的事,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做不到。达成这样的共识之后,他们对工作全力投入,就为创造心中的独一无二而战。在苹果,对很多聪明者或者知识工作者而言,为何而战是一个重要问题,关键是要为创造独一无二而战。

7.激情与梦想:你在苹果做的事绝对独一无二

独一与无二

面对“人们为什么想在苹果公司工作”这个问题,乔布斯这样回答:说得简单点,就是员工在苹果公司可以制造独一无二。摩托罗拉背景设计中心的首席设计师陈铭镛说,他最向往的公司就是苹果。因为你在其他任何地方都做不了你在苹果可以做的事。在一般的电脑公司里各个工作都划分得非常清晰,你在工作的时候,你原来所有的工程学的知识,派不上用场,时间一长,就被你丢得无影无踪了。如果是在消费类电子产品公司里,他们不懂其中的软件部分,所以你现在根本不可能在其他地方做出你能在苹果公司里做出来的产品。但是,苹果不同,它是唯一一个将方方面面全盘掌控的公司。很难想象,对陈铭镛这类顶尖设计师而言,在苹果形成的那种氛围下工作,创造“独一无二”有着多么大的吸引力。

乔布斯可以很自信地说:在苹果公司能够做的事,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做不到。因此,现在你能在苹果公司生产的产品,在别的任何地方是绝对不可能生产出来的。苹果是唯一一家集大成的公司。其他公司根本生产不出MacBookAir笔记本,是因为我们不仅控制了其中的硬件,而且还控制了操作系统。正是操作系统与硬件之间的密切联系才使得我们可以做到这一切。

早在1981年,乔布斯准备创造一台让世人为之惊讶的电脑,他找来公司最好的员工,成立了麦金塔电脑小组。这个小组的成员有二十多个人,个个精明强干,干劲十足。他们都像乔布斯一样,属于那种自命不凡、特立独行的人。这些人的共同目标是:创造一台世上最棒的电脑,这种殷切的渴望甚至超越了他们对金钱和职位的需求。麦金塔电脑小组的一位成员曾自豪地说:“我们是一群特立独行的人,反叛世俗的人,我们的目标是推陈出新、不落俗套、独一无二、震惊世上所有人。”

达成这样的共识之后,他们对工作全力投入,就为创造心中的独一无二而战。最终,苹果最引以为豪的产品之一麦金塔电脑呱呱落地了,它是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心肝儿。这样的成绩,对他们而言,无论今后是继续留在苹果发展,还是走出去开辟属于自己的天地,他们都会觉得那是自己一生最完美的纪念成就之一。每一位参与这次设计的出色的员工都认为,产品最终的成功是对生命最好的回馈,就像钢琴家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命运交响曲”一样,很有成就感

乔布斯所传播的使命感和苹果提供的独一无二的工作环境,最终使员工也成了苹果的忠实卖力者。对于他们而言,只要充满信仰,自然会甘愿为工作做任何事情。这其中当然包括不知疲倦地工作,也包括要忍受暴躁、疯狂、偏执的乔布斯。

在苹果,对很多聪明者或者知识工作者而言,为何而战是一个重要问题,关键是要为创造独一无二而战。

激情与梦想

乔布斯在1997年又回到了自己创建的苹果公司。此时,苹果公司已濒临破产。接下来的十年里,乔布斯不仅重振了苹果公司,而且将其打造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品牌之一。

乔布斯回归苹果的前几个月,媒体对苹果公司漠不关心,好像苹果公司一点也不重要一样;而苹果的员工和投资者也不确定未来会怎样。这时,乔布斯举行了一次非正式的员工会议。他告诉员工们的话在当时是真理,放在现在也一样:“营销与价值相关。这个世界十分复杂,十分喧嚣。我们不可能指望人们能记住苹果的很多东西,别的公司也一样。因此,我们必须搞清楚,消费者想知道关于苹果的什么,消费者想知道我们能代表什么。我们要做的,不是制造能够让人们完成工作的机器盒子,尽管这确实是我们做得很好的方面。苹果要做的不止这些。我们相信,有激情的人能够将世界变得更好。这是我们所相信的。”

苹果正在风靡全球,iPod、iPhone、iPad、iMac……使得乔布斯一个人始终站在这场风暴漩涡的中心。乔布斯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从创建苹果,到离开苹果,最终又回到了苹果。正是因为他一直燃烧的激情与梦想,苹果不仅安然度过危机的寒冬,还带来了全球性的苹果热潮。

乔布斯对员工说:“人有激情就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乔布斯这辈子一直在遵循自己的心,他说正是靠这股激情实现了所有的这些变化。要心怀推动社会前进的热情,否则很难接受新的、创造性的和与众不同的理念。

对乔布斯而言,激情与梦想是不会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的。他说:所有人走到一起来制作这个新产品,我们要这样想,这可能是我们自己这一辈子所从事的最伟大的事业。所以,你必须对此充满激情与梦想,否则你将无法生存下去,你终将放弃。(www.chuimin.cn)

每当乔布斯与人谈及品牌的故事时,乔布斯会突然向对方发问,“你们能代表什么?”以及“你们的激情在哪里?”对于当今的领导者来说,激情意味着什么。其实,成功就潜藏在里面。

我也认识许多人,他们对于自己的工作或者企业没有什么热情,但也在经济上取得了成功。而那些真正受到鼓舞的人极富激情。他们热衷于什么?不是产品本身,而是自己的产品在消费者生活中的意义。他们关注的是,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如何改变世界。乔布斯最终能够如此成功并鼓舞人心,并不在于他创造出了伟大的电脑、手机和MP3播放器。而在于乔布斯对消费者充满激情,也对消费者使用苹果产品改变世界的能力充满激情。

乔布斯始终没有放弃心中那股强大的激情素与梦想流,每时每刻都告诉自己要成功的人,怎么会不成功呢?

2005年的一天,乔布斯对斯坦福大学毕业生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他说道:“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过别人的生活。求知若渴,虚心若愚。”多么宝贵的一席话啊,因为作为领导者,如果能对自己的品牌及其对于世界的独特益处保有激情,那么对我们来说,最好的时光就在前方。

乔布斯的建议:想成功吗?那就把梦做得大一点。激情是前进的燃料,但是远见比梦想更重要,它会为我们指出最终目的地所在。你的公司将如何推动社会前进,如果你对这一点缺乏清晰的远见,那么你在创造创新产品、服务或者品牌时就不可能成功。

早在1976年,在加州洛斯阿多斯乔布斯父母家中的车库的时候,乔布斯就有这样的梦想:“让普通老百姓也能拥有电脑。”1979年,当他在施乐研究实验室观看了一种新技术的演示后,他意识到这种新技术——图像用户界面——将有助于他达成自己的梦想。这项技术后来发展成了麦金塔(Macintosh)电脑,也确实改变了世界以及世人和计算机互动的方式。

乔布斯教给我们启发和激励自己作出最大努力的愿景并实现梦想的四个标准是:

梦想是大胆的。乔布斯将电脑带到普通大众手中的梦想就是一个大胆的、令人兴奋的梦想。你在2011年让销售业绩上升10个百分点的目标不会对任何人起到激励作用。所能激励你的团队、员工和合作伙伴的愿景是要为他们的生活和你的客户的生活创造意义。上世纪70年代中期,只有电脑迷们才拥有个人计算机

梦想是具体的。1961年,肯尼迪提出了一个大梦想并为其定下一个最后期限,从而激励了整个国家。他说:“这个国家应该作出承诺,在这十年内,要把一个地球人送上月球,并让他安全返回地球。”许多科学家都认为,这个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不过既然肯尼迪设定了最后期限,他们也只好试一试。于是,对话从“我们完不成这个任务”变成了“好吧,我们尽量在最后期限前完成这个任务。”

梦想是简单的。如果一个大梦想不能被记住,它的意义就不大。如果Twitter早出现几十年,肯尼迪的愿景则将非常适合以推文形式发表!因为它非常简单、容易被记住。

梦想是持久的。乔布斯说,几年前,我有机会和泰特进行合作。泰特是畅销纸质玩具制造商创始人,他的大梦想不是发明某种游戏而是建设自尊。泰特想要创造一种每一个玩游戏的人都有机会“发光”的游戏,以庆贺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各种能力。“大家来发光”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一个注册商标的口号而已,它是泰特始终在他的演示、营销材料和网站上传达的一个大主意,就算后来孩之宝公司收购了Crannium,却依然保留了原先的这一标语。

如果没有那些深受启发、满怀创意、激情洋溢的倡导者来将梦想转变成现实,那么各种点子实现商业化的概率就很小。所以,撒播你的激情与梦想吧,激情和梦想会让这个社会因我们的创造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