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苹果公司严格的保密协议

苹果公司严格的保密协议

【摘要】: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库珀提诺市总部的苹果公司,有着严密的保安措施。这样的措施应该就是乔布斯完全掌控产品宣传以及新闻引导的手段之一,也可见苹果公司独特的保密制度及强烈的控制欲。为此,苹果跟与会的员工都签订了保密协议。

7.严格的保密制度

保密在苹果很流行

在人们眼中,乔布斯是推动公司的革新的前辈,而苹果无疑也是时尚的代名词。然而,苹果也有它的另一个面孔:神秘。从产品开发到运作,包括乔布斯的一举一动,全是机密,决不泄露。

苹果公司的每款新品,几乎都是在官方的正式会议上发布的,这与那些以曝光形式故意泄露消息而引人注意的制造商有很大差别。有人说,苹果总是很拽,为什么呢,越是严守机密,其产品越能诱人,他们只是很好地掌握了大众心理,这其实是对产品树立良好形象。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库珀提诺市总部的苹果公司,有着严密的保安措施。所有的重要设备都由铁甲紧锁,而且密码也是每几分钟就要自行更换。尤其是在新产品研发期内,同一款产品决不会将硬件软件工业设计内容归于一处。而且总部内的保全人员更是拥有专业训练出来的一套专业有效的保全法则,因此要想对苹果新品下手,那真是难如登天。这样的措施应该就是乔布斯完全掌控产品宣传以及新闻引导的手段之一,也可见苹果公司独特的保密制度及强烈的控制欲。而泄密对于苹果公司的员工来说,自身的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

当谈到公司的内部运作时,苹果总是通过博客和其他的谎言方式愚弄世人。放眼天下,没有哪家公司搞得比苹果更神秘,如果谁视公司信息保密规章如无物,那将遭遇重罚。其中,不乏因透露消息而被炒的员工。有苹果的员工说:“在涉及产品的信息安全时,把每个人搞得跟神经病似的。在其他的公司里我还没碰到过这种怪事。”

其实,从乔布斯生病做手术这事就可见一斑了。苹果公司半点风声也没向外界透露,只说乔布斯某月底将回归。华尔街日报报道乔布斯手术一事后,便不断地有人前来采访,一名经常见诸报端的高管却很淡定地说:“无可奉告,太敏感。”

保密,苹果流行于公关策略的同时,也深深钻进苹果文化中。高级机密项目的员工要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刷员工证,一扇又一扇门,并伴随输入数字密码才能进入办公室。办公区普遍安装了摄像头。必须穿上黑色的外衣进行产品测试,而且进行操作时会有红色的灯警告你:要特别小心。苹果的员工也与世人一样,对产品感到新鲜和惊讶。在苹果工作过好多年的员工也会发出感慨:“Pod推出时,我和我工作的同事见都没见过。”

苹果的副总有一次召开内部会议,一不小心发错了资料,透露了一个产品的价格与功能。为此,苹果跟与会的员工都签订了保密协议。然后,苹果公司就密切关注新闻报道,哪怕是一些不实的消息也不放过。

苹果从开发第一款Macintosh开始,保密就开始成为苹果文化的一部分,为的是保证产品上市能制造惊人的轰动。让人奇怪的是,就连乔布斯对自己的事,也很少向人吐露实情。

第一款Mac计算机是苹果的保密文化的始源。在发布前,索尼和微软等竞争对手竟然对这款产品了解得一清二楚。从此,苹果对与媒体、股东和公众的沟通出现格格不入。苹果自己研发硬件与软件,从不假他人之手,走的是一条封闭的道路。为此,苹果经常被指责为傲慢、霸道。(www.chuimin.cn)

在巨大的压力下,苹果的封闭模式开始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新“偶像”。封闭模式才是标准化的模式,其实苹果并非要封闭,他们要的是特色,要的是用户群,要的是效果,这些通过“封闭模式”确实能达到,但缺点是门槛比较高,会把一些用户挡在门外,这就是苹果公司的策略,他们不希望不认可他们的用户使用他们的模式。像中国的各类MP3终端产品比苹果的iPod早出来2~3年,但是各个公司都打价格战,产品质量越做越差,没有特色,应运而生的苹果的iPod却磨炼成为MP3的品牌,成为标准化的电子音乐播放器。

如果很多模式都效仿苹果,苹果就会失去特色。采用所谓的封闭模式,实际上是把用户拉到苹果平台使用,不希望用户更改这一平台,而用户要使用别的平台,苹果并不能控制。

让保密至高无上

有人说:“苹果不沟通,完全是个黑匣子。因为保密,苹果与媒体、投资人、公众的交流十分不畅通,而其他公司则希望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沟通,苹果却一反常规。保密也许对其他一些方面会产生不利,但的确能使公司的产品更神秘。

在乔布斯看来,封闭才能使苹果产品趋于完美。苹果的战略一直没有改变。在苹果推出笔记本时,乔布斯这样介绍:“在最新的苹果笔记本电脑上,用户甚至不能更换电池。”同样,在苹果最新上市的iPad上,其无法兼容Flash的问题更是遭到诟病,因为Flash是世界上75%的网络视频采用的技术。但是,在苹果的封闭体系内,Flash遭到了彻底封杀。乔布斯封杀了Flash,这只是出于竞争逻辑,与技术无关。Adobe曾和苹果在图像处理领域合作多年,一直相当愉快,如今因拥有的技术受限而无法继续合作。受限的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吊足公众的胃口,当市场预热达到一定程度,苹果自然会公布答案,给市场一个惊喜。苹果当然不会毫无控制地去诱惑市场,那样往往容易适得其反,最终惹恼消费者,弄个事与愿违。乔布斯知道,很多时候就该安安静静地“消失”在公众视线中,然后“砰”的一声丢出一个炸弹,好戏就此开始了。这样的手法也比较受媒体的欢迎,他们与苹果各取所需。

苹果最重要的一项商业工具就是在信息方面的控制。为此,苹果的高管会多次排练,以便对外发布一致的信息,而且只有少数高管有权在公共场合谈论某些话题。乔布斯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每一位高管在说话时,都会仔细考虑自己和苹果所发表的言论,以便确定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一位哈佛大学教授大卫估计,在苹果2007年发布iPhone到该产品正式上市的几个月间,由于苹果并未公开发表任何声明,导致媒体疯狂报道,苹果则因此获得了价值4亿美元的免费广告。

在苹果公司内部,未经公司公关部门授权,任何人都不允许发表公开言论,而该公关部门则直接向乔布斯汇报工作。这种保密策略令公司治理专家耿耿于怀。他们一致认为,对于乔布斯这样一位必不可少的CEO而言,苹果应当透露更多的状况。

对于苹果前CEO和总法律顾问的“期权倒签”的丑闻一事,乔布斯起初也是闭口不谈。但苹果公司最终还是在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中表示,乔布斯知道公司调整了期权授予日期,以便为员工带来更多的利益。乔布斯最终就“期权倒签”行为道歉,称此事“完全不符合苹果的作风”。不到万不得已,乔布斯就是守口如瓶。

只有那些能做好保密工作的公司才能取得成功,这就是苹果的公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