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道教内丹学溯源:全真道的宗旨与修道层面

道教内丹学溯源:全真道的宗旨与修道层面

【摘要】:然自最后结果和最高境界看,则内丹学修炼仍以“还虚合道”为其归宿,此亦可说是内丹学以老子为宗的内在原因。后期全真道更是以性功为主,以性功统命功,其宗旨更多地在内丹学的更高层面上复归于道家之修道。此可见全真道对其无为顿教已有自觉,并不讳言也。

三、以道为归

内丹学的主要原理是依据一套“逆返成仙”的宇宙—本体论,由“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构成“后天返先天”的内修成仙之道。其主要理论来源即是《老子》提出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宇宙论和“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的“归根复命”之道。张伯端《悟真篇》即直接从《老子》中的这两句话推演其内丹之理论:“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和“万物芸芸各返根,返根复命即长存。知常返本人难会,妄作招凶往往闻。”[81]内丹学的本体论在总体上宗承《老子》,但《老子》只提出了大纲和蓝图,内丹学则进一步具体化和明确化了。

《老子》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中的“一”“二”“三”在内丹学中被具体化地理解了,内丹学的顺逆演化观可以陈致虚的一段话概括,《上阳子金丹大要上药卷之四》有云:“是皆不外神气精三物,是以三物相感,顺则成人,逆则生丹。何谓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虚化神,神化气,气化精,精化形,形乃成人。何谓逆?万物含三,三归二,二归一,知此道者,怡神守形,养形炼精,积精化气,炼气合神,炼神还虚,金丹乃成。”[82]这段话对《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进行了内丹学的解释,是内丹学修炼的“本体—宇宙论”理论模型。

内丹学有一套精气神转化的系统修炼层级,为老庄修道所无,其中自有显密之别。内丹学补充了达到“合道”境界的功夫层次,对人体生命的奥秘作了更为深入的探索。然自最后结果和最高境界看,则内丹学修炼仍以“还虚合道”为其归宿,此亦可说是内丹学以老子为宗的内在原因。内丹学中有所谓最上一乘丹法,直接炼神还虚,则与修道更趋一致。《修真辨惑论》论上品丹法云:“以身为铅,以心为汞,以定为水,以慧为火,在片饷之间可以凝结,十月成胎,此乃上品炼丹之法。……上品丹法以精神魂魄意为药材,以行住坐卧为火候,以清净自然为运用。”[83]这里虽还有“铅汞”“水火”“药材”“火候”等丹法术语,但已赋予了完全不同的内容,一皆以精神性的修养释之,并引以佛家定慧之说,可见是已超出具体的命功修炼而进入以清静自然的性功为主的觉悟性层面,故可与修道相通也。又《中和集》论最上乘丹法云:“夫最上乘,无上至真之妙道也。以太虚为鼎,太极为炉,清静为丹基,无为为丹母,性命为铅汞,定慧为水火,窒欲惩忿为水火交,性情合一为金木并,洗心涤虑为沐浴,存诚定意为固济,戒定慧为三要,中为玄关,明心为应验,见性为凝结,三元混一为圣胎,性命打成一片为丹成,身外有身为脱胎,打破虚空为了当。此最上一乘之道,至士可以行之。功满德隆,直超圆顿,形神俱妙,与道合真。”[84]此段话是内丹学上品丹法的经典性概括,它的特征是超出了一己小我之肉身而与太虚为一,超出了具体的以精气修炼为特征的命功而直趋无为性功的修炼,以最后一步“还虚”之功含摄内丹学全部修炼功夫。从这个意义上说,修道正是“最上一乘丹法”。(www.chuimin.cn)

后期全真道更是以性功为主,以性功统命功,其宗旨更多地在内丹学的更高层面上复归于道家之修道。《纸舟先生全真直指》云:“夫全真之学,直究玄宗,乃单明向上大道,非小乘众学杂术之比……全真把柄于父母未生前,真己全矣,生亦不增,死亦不减,若人以心印空,觉悟本真,则真自全,金丹之具而大药之基立矣。”[85]《重阳全真集序》云:“全真之教大矣哉!谓真者,至纯不杂,浩劫常存,一元之始祖,万殊之大宗也……大率诱人还醇返朴,静息虚凝,养亘初之灵物,见真如之妙性,识本来之面目,使复之于真常,归之于妙道也。”[86]全真道高唱三教合一,其宗风受禅宗“明心见性”说影响甚大,然自义理上言,“见性”与“合道”属于同一层次,只不过一是心性论的语言,一是本体论的语言,“性禀于道”,“道”落实到人的生命中来即是人之“性”,而“见性”与“合道”都是指混然一体的天人合一境界。

《金丹大成集》中的“金液还丹论”云:“夫道者,心之体;心者,道之用。道融于心,心会于道,道外无余心,心外无余道也。能知运用者,以道观心,心即道也;以心贯道,道即心也。是心也,非人心之心,乃天心之心也。”[87]“道”是客观性原则,“心”是主观性原则,“道”必须通过修心而得以呈现,“心”必须通过修道而得以“见性”,最终是性命与天道为一,主观客观合一。这种“合一”、“一体”是进入先天虚无境界的根本,也是修成内丹的关键,《翠虚篇》云:“一也者,金丹之基也,实千经万论之原、千变万化之祖也”[88],《道枢卷之十四·心镜篇》云:“夫心者,丹之源也。心不契道,则虽得玄秘,吾未见其能成也。”[89]心为丹之源,内丹之修炼归根结底是靠修心,心能得道则内丹自成,《玄宗直指万法同归》云:“六根清净,方寸澄彻,便是真丹。”[90]

全真道也以性命双修为宗,但性功为先为主,故有人认为全真教“类于释”,“或问:全真教大类于释,何也?曰:老氏之虚无自然,无为清净,未尝不类于释氏也,其存形养命之术,乃圣人不得已,于第二云头捺下一门,盖引渐修之士也。上乘一脉,非圣人孰能与于此,全真乃顿修,故类乎释。”[91]这里全真道并不讳言“类于释”,但对此另有诠释,即自认为全真教为“顿修”,与老氏之“虚无自然,无为清静”为近,而“存形养命之术”则为“引渐修之士”。此可见全真道对其无为顿教已有自觉,并不讳言也。值得一提的是,在内丹学家眼里,老氏本就有“炼形养命之术”,《悟真篇》称“老氏以炼养为真”,内丹学之“性命双修”亦溯其源于《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