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徐肇琼未作考查,甚或未见原书,就在《天津皇会考》中把它改题为《天津皇会歌》,这是有违作者本意的,因为诗中明白写的是“欢喜爱作迎神歌”,并无出现“皇会”一词。妈祖文化旅游节期间的演出“皇会”一词的最早出处,笔者所见为樊彬撰《津门小令》。这是目下所知最早把天后会称作皇会的记载。以致后来民间出现了真正以“皇会”为题的《皇会歌》。......
2024-04-17
油画《皇会图》创作前后
邓家驹
“文革”结束,百废待兴,中国美协下发通知,恢复举办中断了十几年的全国画展,题材自由选择,作品可以署名,知识分子有了个人价值。这是中国画家在十年动乱后的集体亮相,画界人心沸腾!尽管旧人老去,鲜有新人,大家仍摩拳擦掌,抖擞精神,力争拿出最好的作品。
我当时在天津历史博物馆做美工,学习到不少历史知识,有接触史实资料的机会,对表现大型历史题材的绘画很有冲动。读过元史、清史和中国海运史、漕运史后,我清晰地了解了天津城市发展的人文背景。
天津东临渤海,西通九河,自从元代定都北京(称大都),启用大运河南粮北调后,天津作为中国南北两地漕运的枢纽,城市迅猛繁荣扩展,由原来拱卫京畿的门户和屯兵要塞发展成为北方的大商业都城。为反映这一巨大宏伟的历史变迁,我决定选取清乾隆大运河漕运的全盛繁华,描画漕运带来的天津城市的万千景象。
经过三年搜集资料,遍访故人,我在1985年创作出大型历史油画《漕运图》,参加全国美展,广受好评。以后的十几年里,我先后应邀为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北京人民大会堂、天津迎宾馆复制多幅《漕运图》。
2003年,我在天津迎宾馆复制油画《漕运图》,请历史学家老友到现场指导。谈起了因漕运、海运繁盛而起家的天津和妈祖信仰在漕运文化中的地位。海神娘娘称妈祖,保佑河漕海漕运输的人身和船舶的安全,清代康熙皇帝加封妈祖为天后。每逢娘娘诞辰,天津民间都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俗称娘娘会。各种文艺表演走上街头,万人空巷,争相目睹,隆重热烈,是中国沿海城市罕见的妈祖文化盛会,曾经吸引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天津与民同乐。当时皇帝御驾就停泊在海河的三岔河口,各会从船前经过,各显其能,卖力表演。乾隆看得兴起,御赐表演优秀者黄马褂,对娘娘会的组织安排也大加称赞。天津花会从此身价百倍,改称皇会。天津皇会华彩壮观,闻名遐迩。
油画《皇会图》由邓家驹绘制(www.chuimin.cn)
我对表现民间漕运文化的传承很有愿望。用西方油画色彩的绚丽丰厚介绍东方文化妈祖崇拜的民风民俗,对我有着无尽的吸引。虽然距画《漕运图》又是20年过去,我亦七旬高龄,跋山涉水收集资料,困难大矣,然而当年画《漕运图》曾用几年时间,到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收集大量建筑、船舶、人物、妈祖文化的民俗资料,我都还宝贝似的珍藏,一直渴望启用……
2003年年底,我以饱满的激情投入了创作,不到一年的时间,《漕运图》的姐妹篇《皇会图》完成。这幅画长2.67米,宽1.23米,绘有300多个人物,几十个故事情节,画面宏大壮观充实,色彩浓烈、瑰丽、饱满。
我是一个写实主义画家,又有亲近历史资料的绝佳机会,也比较善于刻画人物形象,我描绘的民间百态、皇家奢华、街市商铺、建筑人文,甚至细致到人物的服饰帽饰、春冬变化,所有这些,都有史实依据。我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个人画展,法国的美术史家称《漕运图》与《皇会图》为史画。
《皇会图》和《漕运图》都是表现天津漕运民俗文化的宏大篇章,不同的是,《皇会图》更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人物表现夸张生动,色彩浓重绚丽,整幅画面呈现出祥瑞喜气,叙述的是,阳光明媚的春天,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为天后娘娘的生日,在此前几天,一群祈福的富家子弟虔诚地抬着天后娘娘以及相陪的眼光、子孙、癍疹、送生等五位娘娘的神像,步出天后宫,乘坐轿辇沿街游行,接受香火,也叫出行散福。游行队伍前后有各种表演:门幡会、法鼓会、宝鼎会、高跷会、鹤龄会、庆寿八大仙会……每逢出皇会,全城空巷,虔诚地叩拜娘娘的人沿路进香,更多的是围观百姓,人山人海,且杂有洋人男女观会。在画面右下角的河面上,是艘豪华官船,船头端坐一位王爷带着家人与民同乐。我避开了乾隆皇帝观会,因为皇帝出行会有各种仪仗和礼仪,限制了充分表现娘娘会民间欢乐场面。画面还表现了因娘娘盛会而带动起来的城市繁荣。皇会期间,外乡赶会的人携来商品,带动天津本地商业兴隆,官府实行免税政策,各地来津货物,无论水路陆路,只要写有天后宫进香字样,一律免税,吸引全国南方北方商家来津赶会。这是规模盛大的物资交流商机,天津天后宫皇会影响波及全国。
《皇会图》完成后,参加了2004年天津设卫建城600周年纪念活动,受到欢迎。
我所绘《漕运图》《皇会图》,都是表现天津历史与人文风貌的历史画卷,刻画了天津这座历史上因水而生、因漕运而繁荣昌盛的城市的风俗百态。我的老同学、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油画家、油画理论家钟涵评价这两幅作品:“尤其是画天津社会民俗历史的两幅大画,可以说是传统的《清明上河图》一路的现代发展,国人这样搞的不多。”
天津是我生活了五十多年的家国热土,我熟知她,了解她,应该为她虔诚地做出奉献。
有关妈祖文化与天津的文章
但徐肇琼未作考查,甚或未见原书,就在《天津皇会考》中把它改题为《天津皇会歌》,这是有违作者本意的,因为诗中明白写的是“欢喜爱作迎神歌”,并无出现“皇会”一词。妈祖文化旅游节期间的演出“皇会”一词的最早出处,笔者所见为樊彬撰《津门小令》。这是目下所知最早把天后会称作皇会的记载。以致后来民间出现了真正以“皇会”为题的《皇会歌》。......
2024-04-17
《天津游览志》有关皇会的记载侯福志笔者藏有一册1936年出版的由张次溪编著的《天津游览志》,全书共计24章,约16万字,另附天津地图一张和39张图片。笔者曾用心将《庙会》与《津门杂记》中的《皇会论》作了比对,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异同。......
2024-04-17
我们真的可以自豪地说,在广博浩瀚的中华妈祖文化中,发端历史最久远、文化生态传承最完美的经典具象形态,当属天津人创造的皇会。皇会本是天津天后宫为祭祀海神——天后娘娘诞辰而举行的大型庆典,是天津民间最为隆重的民俗活动,曾被誉为“中国人的狂欢节”。早期皇会的会期从农历三月十五日起至二十三日天后娘娘诞辰日为止,共举行九天。这,或许就是我们天津人所共同拥有的皇会情结吧。......
2024-04-17
皇会产生的五个条件尚洁天津天后宫能够传承皇会这样一个规模宏大的民间盛会,是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大环境背景分不开的。皇会所形成的经济链条繁荣了当时的市场。因而,皇会的举办是在一个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条件下发展壮大起来的。......
2024-04-17
最后一次皇会的筹备周利成1936年4月举办的皇会是老天津的最后一次皇会。尽管举行了只有一天,但从发起、呈请市政府批准、筹集经费,到制订出巡路线、保证治安等,“皇会圣母出巡筹备委员会”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此次拟将该款全数作为举办皇会的经费。8日,筹委会在天后宫召开了筹备会,市政府秘书长施乐衢、市商会主席纪华等41人出席会议。最终,皇会并没有如筹划的那样盛大举行。......
2024-04-17
葛沽的妈祖崇奉故事刘景周天津的皇会是清代津沽崇奉妈祖的鼎盛仪式。其实不然,礼失求诸野,津门的葛沽元宵宝辇会,其实就是天津皇会的异地保存。海下人对妈祖崇奉十分执着,葛沽宝辇会数百年来不肯间断。改革开放,葛沽人首先要恢复的就是娘娘和宝辇。新中国成立前,葛沽已有维护娘娘巡游出会的许多故事。1920年元宵节临近,葛沽绅董刘少卿为治安故,让警察局阻止出辇。一时葛沽街上来了18个木匠,抢粘摔坏的木件。......
2024-04-16
妈祖文化与天津民间文学曲振明《刘二姐拴娃娃》是一幅民国年间彩色的石印画片,由天津鼓楼北毓顺成芳记印制的。妈祖文化旅游节文艺表演“刘二姐拴娃娃”的故事,流传已久,民国时期以滑稽大鼓、天津时调、单弦等多种曲艺形式在天津传唱。刘二姐拴娃娃的故事以最纯朴的民风和最生活化的唱词形式,把妈祖文化与津沽民俗文化融合在一起,丰富了妈祖文化的内容。......
2024-04-17
京剧《妈祖》到台湾演出刘益民2004年12月,经过多次加工提高的京剧《妈祖》奔赴上海,参加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角逐。从2005年起,京剧《妈祖》剧组先后两次参加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的演出。此后,《妈祖》剧组又先后策划了几次重大的交流演出活动。2009年在台北举行的津台京剧论坛上,签署了由台湾荣兴客家采茶剧团移植京剧《妈祖》的剧本转让协议。我期待早日看到客家戏移植的《妈祖》在台湾演出。......
2024-04-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