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皇会图》油画创作前后妈祖文化的影响

《皇会图》油画创作前后妈祖文化的影响

【摘要】:油画《皇会图》创作前后邓家驹“文革”结束,百废待兴,中国美协下发通知,恢复举办中断了十几年的全国画展,题材自由选择,作品可以署名,知识分子有了个人价值。油画《皇会图》由邓家驹绘制我对表现民间漕运文化的传承很有愿望。我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个人画展,法国的美术史家称《漕运图》与《皇会图》为史画。《皇会图》完成后,参加了2004年天津设卫建城600周年纪念活动,受到欢迎。

油画《皇会图》创作前后

邓家驹

文革”结束,百废待兴,中国美协下发通知,恢复举办中断了十几年的全国画展,题材自由选择,作品可以署名,知识分子有了个人价值。这是中国画家在十年动乱后的集体亮相,画界人心沸腾!尽管旧人老去,鲜有新人,大家仍摩拳擦掌,抖擞精神,力争拿出最好的作品。

我当时在天津历史博物馆做美工,学习到不少历史知识,有接触史实资料的机会,对表现大型历史题材的绘画很有冲动。读过元史、清史和中国海运史、漕运史后,我清晰地了解了天津城市发展的人文背景。

天津东临渤海,西通九河,自从元代定都北京(称大都),启用大运河南粮北调后,天津作为中国南北两地漕运的枢纽,城市迅猛繁荣扩展,由原来拱卫京畿的门户和屯兵要塞发展成为北方的大商业都城。为反映这一巨大宏伟的历史变迁,我决定选取清乾隆大运河漕运的全盛繁华,描画漕运带来的天津城市的万千景象。

经过三年搜集资料,遍访故人,我在1985年创作出大型历史油画《漕运图》,参加全国美展,广受好评。以后的十几年里,我先后应邀为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北京人民大会堂、天津迎宾馆复制多幅《漕运图》。

2003年,我在天津迎宾馆复制油画《漕运图》,请历史学家老友到现场指导。谈起了因漕运、海运繁盛而起家的天津和妈祖信仰在漕运文化中的地位。海神娘娘称妈祖,保佑河漕海漕运输的人身和船舶的安全,清代康熙皇帝加封妈祖为天后。每逢娘娘诞辰,天津民间都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俗称娘娘会。各种文艺表演走上街头,万人空巷,争相目睹,隆重热烈,是中国沿海城市罕见的妈祖文化盛会,曾经吸引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天津与民同乐。当时皇帝御驾就停泊在海河的三岔河口,各会从船前经过,各显其能,卖力表演。乾隆看得兴起,御赐表演优秀者黄马褂,对娘娘会的组织安排也大加称赞。天津花会从此身价百倍,改称皇会。天津皇会华彩壮观,闻名遐迩。

油画《皇会图》由邓家驹绘制(www.chuimin.cn)

我对表现民间漕运文化的传承很有愿望。用西方油画色彩的绚丽丰厚介绍东方文化妈祖崇拜的民风民俗,对我有着无尽的吸引。虽然距画《漕运图》又是20年过去,我亦七旬高龄,跋山涉水收集资料,困难大矣,然而当年画《漕运图》曾用几年时间,到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收集大量建筑、船舶、人物、妈祖文化的民俗资料,我都还宝贝似的珍藏,一直渴望启用……

2003年年底,我以饱满的激情投入了创作,不到一年的时间,《漕运图》的姐妹篇《皇会图》完成。这幅画长2.67米,宽1.23米,绘有300多个人物,几十个故事情节,画面宏大壮观充实,色彩浓烈、瑰丽、饱满。

我是一个写实主义画家,又有亲近历史资料的绝佳机会,也比较善于刻画人物形象,我描绘的民间百态、皇家奢华、街市商铺、建筑人文,甚至细致到人物的服饰帽饰、春冬变化,所有这些,都有史实依据。我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个人画展,法国的美术史家称《漕运图》与《皇会图》为史画。

《皇会图》和《漕运图》都是表现天津漕运民俗文化的宏大篇章,不同的是,《皇会图》更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人物表现夸张生动,色彩浓重绚丽,整幅画面呈现出祥瑞喜气,叙述的是,阳光明媚的春天,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为天后娘娘的生日,在此前几天,一群祈福的富家子弟虔诚地抬着天后娘娘以及相陪的眼光、子孙、癍疹、送生等五位娘娘的神像,步出天后宫,乘坐轿辇沿街游行,接受香火,也叫出行散福。游行队伍前后有各种表演:门幡会、法鼓会、宝鼎会、高跷会、鹤龄会、庆寿八大仙会……每逢出皇会,全城空巷,虔诚地叩拜娘娘的人沿路进香,更多的是围观百姓,人山人海,且杂有洋人男女观会。在画面右下角的河面上,是艘豪华官船,船头端坐一位王爷带着家人与民同乐。我避开了乾隆皇帝观会,因为皇帝出行会有各种仪仗和礼仪,限制了充分表现娘娘会民间欢乐场面。画面还表现了因娘娘盛会而带动起来的城市繁荣。皇会期间,外乡赶会的人携来商品,带动天津本地商业兴隆,官府实行免税政策,各地来津货物,无论水路陆路,只要写有天后宫进香字样,一律免税,吸引全国南方北方商家来津赶会。这是规模盛大的物资交流商机,天津天后宫皇会影响波及全国。

《皇会图》完成后,参加了2004年天津设卫建城600周年纪念活动,受到欢迎。

我所绘《漕运图》《皇会图》,都是表现天津历史与人文风貌的历史画卷,刻画了天津这座历史上因水而生、因漕运而繁荣昌盛的城市的风俗百态。我的老同学、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油画家、油画理论家钟涵评价这两幅作品:“尤其是画天津社会民俗历史的两幅大画,可以说是传统的《清明上河图》一路的现代发展,国人这样搞的不多。”

天津是我生活了五十多年的家国热土,我熟知她,了解她,应该为她虔诚地做出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