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人笔下的“天后移驾”记王勇则澳大利亚汉学家查尔斯·帕特里克·菲茨杰拉尔德1923—1924年曾在天津生活,这段经历一直令他念念不忘。......
2024-04-17
天后圣迹壁画飞越海峡
蔡长奎
20世纪70年代我在天津港工作,身边的几位老哥正在写港史,港史第一册写到元代兴建的天后宫。因天津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漕运经济所需,使得天后宫和其所在的三岔河口一带成为当时的中国北方大港,天后娘娘保护航海的人们。
说来也巧,1985年我调入天后宫工作,筹备“文革”浩劫之后天后宫的开馆工作。当时我负责陈列部工作,同时还是一名美工。工作中我掌握了大量的地方民俗民风材料,了解了天后宫的建立与城市发展的诸多关系,特别是天后娘娘的神迹对天津一代又一代人的影响和护佑,使我激动不已,深感在天后宫工作的幸运与幸福。
开馆不久,我接到上级交下的任务,为天后宫正殿创作一幅反映天后事迹的大型壁画。我欣然接受了。要圆满完成壁画的创作,首先需要在两个方面做到胸有成竹:一是要准确掌握历史上关于天后的史料记载和口传文化中天后的神迹;二是要吸收历代以及各大宫庙中传世的、反映天后事迹的文化艺术遗存。妈祖由一个海边普通的民女成为人们心中的海上保护女神,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事迹,这些事迹在各地的传说也不尽统一。我主要依据《天妃显圣录》和《敕封天后志》这两部历史文本,同时注重民间传说和其他诗词歌谣的记载,做到凡在壁画上反映的事迹都要有依据和考究。我在壁画创作中读到清代《天后宫》诗,其中有“彩蝶只今来海舶,神鸦终古拂灵旗”的诗句;同时在福建莆田地区的传说中也听到海神娘娘经常在海上化作彩蝶和神鸟引领海船脱险的传说。这个情节在绘画中是一个非常美丽而又精彩的画面,但因大量资料中很少有这方面的记载,一时犹豫不决。直到发现福建长乐天后宫在挖掘深埋地下的宋代天后古庙遗址时,引来无数彩蝶满天飞舞,这一罕见现象正与传说相吻合,于是我才在壁画中落下了笔。
壁画《天后圣迹图》,由蔡长奎绘制(www.chuimin.cn)
画中国传统壁画,对于我这个油画专业的画家也实在强人所难,要将30多个传说故事,融海上、陆地和空中的时空交错绘制成一个宏大的画面,形成完美的构图,难度很大。世界上五千余座天后宫中又少有以壁画形式弘扬妈祖精神的作品,无鉴可借。但我心想,有娘娘的保佑,困难一定能够克服。于是我赴敦煌、山西永乐宫、北京法海寺去观摩学习壁画先贤的艺术精髓,去领会用线描绘这个世界的方法,去感受民族艺术之魂。改变西洋绘画的惯用表现形式,这个“换身”过程对我是个艰苦的历程。就这样反复征求多方意见,七易画稿,不断提炼,终于定稿。创作壁画多是在闭馆后,宫内寂静下来,时常画得太晚了干脆就把画板当成床铺,盖上被,和衣而睡,直到早上被宫内晨钟唤醒。
两年后壁画稿终于完成。这是按照正殿内墙高2.6米、两侧总长26米,按照1比8的比例绘制的,分上下卷两部分。第一卷描写林默由降生到升天的过程,主要绘有“感大士赐丸得孕”“诞天妃瑞霭凝香”“织机救父”“乘席渡海”“掷草救舟”“征仙班九日升天”等十八个传说故事;第二卷表现由天后羽化升天到清代封后的灵异故事,主要有:“阻钱塘江堤斯成”“赐甘泉白湖除瘟”“驾白凤助漕破浪”“神妃立桅助郑和”“佑紫山琉球册封”“助郑成功收台”“敕封天后”等十六个传说故事。由于一些原因,完稿后未能立即绘制在正殿墙上。
时间进入90年代,台湾妈祖信众一次又一次冲破阻力,乘船直航福建,朝拜湄洲妈祖,使两岸妈祖文化交流掀起一次次高潮,妈祖文化成为连接两岸人民心灵的纽带。1991年台湾北港朝天宫董事长首次率团北上,访问天津天后宫,打开了津台两地民间交流的窗口。根据当时双方共同商议的交流项目,天津天后宫要向北港朝天宫赠送上下两卷《天后圣迹图》,尺寸与天后宫正殿尺寸相同,并邀请天津天后宫访问台湾北港朝天宫,并拜访台湾各宫庙。这不但可以加强两岸妈祖宫庙的友谊,亦可更进一步在台宣传天津天后宫。
壁画在天后宫绘制期间,牵动了台湾北港朝天宫许多信众的心弦,他们一年内多次来津,关心壁画进度。1992年北港朝天宫派总干事吴祥先生来津迎请壁画,绕道香港飞越海峡回到台湾。1995年春,我接到北港朝天宫的电话,称壁画回台后因该画巨大,在台湾未能裱褙起来,决定带画再次飞越海峡在福建装裱。这幅画是借用一个剧场在地面上裱褙完毕的。随后我到福建罗源,在一家台企大厂房内进行修补,完成了壁画的最后一道工序。当我目送这幅壁画由福州机场第三次飞越海峡飞向台湾时,我心里在想,希望这幅壁画第四次飞越海峡在津展出,见证两岸的友谊。再次见到这幅壁画是在2009年。我随天津电视台赴台拍摄《妈祖缘》专题片,当摄制组来到北港朝天宫时,朝天宫从文化大楼的文物库房中请出了被称为“两岸文化交流盛事”的壁画,供摄制组拍摄。
直到1994年,《天后圣迹图》壁画才在天津天后宫正殿南北两侧内墙上绘制。壁画得到了高度评价,有评论称,这是“妈祖历史文化传播中出现的第一幅壁画,它再现了绵延千年、源远流长的妈祖史诗般的精神,为妈祖文化宝库中增添了新的血液”。又称《天后圣迹图》“是一幅气势恢宏、造型生动朴实、融中西绘画风格的艺术精品”。著名学者周汝昌先生在壁画绘制期间两次莅临天后宫指导创作,并欣然作诗《书赠蔡长奎馆长并兼贺壁画新成》:“古殿天妃津海边,万家香火本心虔。灵风瑞气依然在,四壁丹青色更鲜。”
有关妈祖文化与天津的文章
洋人笔下的“天后移驾”记王勇则澳大利亚汉学家查尔斯·帕特里克·菲茨杰拉尔德1923—1924年曾在天津生活,这段经历一直令他念念不忘。......
2024-04-17
刘云若笔下的天后宫侯福志1928年1月31日,《东方时报》副刊“东方朔”刊载了著名小说家刘云若的《写于除夜》一文,其中有一段关于天后宫的记述,读来颇多韵味。在文中,刘云若还记述了天后宫过年时的热闹情景。有趣的是,在《写于除夜》一文中,刘云若还用韵文形式,以其生花妙笔记录了天后宫除夕之热闹场景,读来幽默风趣。......
2024-04-16
妈祖文化与天津民间文学曲振明《刘二姐拴娃娃》是一幅民国年间彩色的石印画片,由天津鼓楼北毓顺成芳记印制的。妈祖文化旅游节文艺表演“刘二姐拴娃娃”的故事,流传已久,民国时期以滑稽大鼓、天津时调、单弦等多种曲艺形式在天津传唱。刘二姐拴娃娃的故事以最纯朴的民风和最生活化的唱词形式,把妈祖文化与津沽民俗文化融合在一起,丰富了妈祖文化的内容。......
2024-04-17
我与《天后宫赋》胡毓中2011年春,适逢天后诞辰1051周年,我的作品《天后宫赋》正式脱稿,又以3.5米横幅书法长卷完成,捐赠给天津天后宫。因为书法,我与天后宫更是结下不解之缘,为宫中撰写楹联、碑文,在藏经阁举办书法个展,与众多学者专家交流探讨,阅读相关资料文献。这一切都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令我历时数月写就了《天后宫赋》。第六届妈祖文化旅游节期间,天后宫宫前广场祭拜之神道......
2024-04-17
在天后宫里长大甄祥故地重游,看到天后宫大殿月台两侧各一块阴刻“道光二十七年五月重建”的条石尚存,我尘封多年的记忆被唤醒。那个时代的天后宫,因庙为市,既有进庙烧香,也有娱乐、交易活动。开幕式舞狮表演今天的天后宫大格局未变,坐西朝东,进山门迎面是“海门慈筏”牌楼,接着是前殿、大殿、后殿。如今,几位年逾古稀的老友小聚,当年天后宫里无忧无虑、带有野趣的童年岁月和天后宫的旧闻逸事仍是津津乐道的话题。......
2024-04-17
京剧《妈祖》选段马金星刘益民第六届妈祖文化旅游节开幕式表演一默娘(唱)湄洲山水怡人景象,物华锦绣养育了我林默娘。掘泉酿剂药,祛病保安康。为的是众乡亲无灾无恙,但愿得湄洲处处呈瑞祥。炳乾哥小妮妹遭袭殒命,乡亲们命垂危挣扎海中。......
2024-04-17
天后宫祖师李得晟史上留名董季群道教是中国传统宗教,尊老子为教祖。据此可确知,此前李得晟已任天津小直沽天妃宫住持。第二届“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军乐演奏据天后宫道士世代口头传承及相关史料记载,李得晟儒书道经,深造有得,融汇道法,传道授徒,努力张扬道教文化——其时天后已被列为道教神仙。嘉靖二十五年,天师祈嗣齐云山之行已无李得晟,估计那时他已去世。......
2024-04-16
天后宫的文化品牌价值董季群天后宫品牌的历史文化价值涵盖的内容很广泛。天后宫历来是天津地图上的重点标注对象。元代即有反映天后宫的诗歌问世。30年代涉及天后宫的专著、回忆录和文学作品达到顶峰,有《天津皇会考》《天津皇会考记》《皇会花絮录》《志余随笔》以及萧振瀛的《华北危局纪实》、李燃犀的《津门艳迹》等。中外画家把天后宫作为描摹的对象。清代时天后宫即被印在洋人出版发行的明信片上。......
2024-04-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