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文化与天津民间文学曲振明《刘二姐拴娃娃》是一幅民国年间彩色的石印画片,由天津鼓楼北毓顺成芳记印制的。妈祖文化旅游节文艺表演“刘二姐拴娃娃”的故事,流传已久,民国时期以滑稽大鼓、天津时调、单弦等多种曲艺形式在天津传唱。刘二姐拴娃娃的故事以最纯朴的民风和最生活化的唱词形式,把妈祖文化与津沽民俗文化融合在一起,丰富了妈祖文化的内容。......
2024-04-17
拴娃娃与洗娃娃
罗春荣
以“拴娃娃”作为求子习俗,历史上早已有之。女娲“抟黄土做人”及女娲与伏羲的远古神话,发展为原始的伏羲、女娲人首蛇身像的生殖崇拜,在民间进一步演变,形成了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求子习俗。
天津的拴娃娃虽然受多元文化影响,历史上也供奉诸如观音、碧霞元君、王母娘娘等主司孕育之神,但更多的妇女则以天后娘娘作为司孕育的主神供奉。“俗有天姥(天后)送生子说……有童某行八,梦一老妪与一仆人抱一小娃而来,年若数岁者,面目极修整,手执数朵牡丹,问郝姓何住?童八梦中云,此家好几门,你送到谁家去?因指明龙友姪乳名,乃实告予家之居址。慈忽得重孙,喜甚。清早往娘娘庙焚香,路遇童八之母。伊曰三太太准得一重孙,因白其子之梦。云予次子十儿降生,内人所梦仿佛似之。”这样的传说反映了天津百姓对天后送子的笃信。清周楚良的《津门竹枝词》也说:“儿女欢欣眄岁除,娘娘宫里众纷如……十方弟子为祈儿……娘娘次号送生神,哄得孩儿降世尘,转面狰狞相恐吓,防他依恋不离身。”这里不但子孙娘娘、送生娘娘作为天后娘娘麾下,协助天后娘娘主司孕育的各种职责,而且主殿所设观音神龛或是“观音堂”,从司孕育角度,都是以陪祀的地位存在的。天后娘娘主司孕育,在妇女们的心目中,妈祖已代表了其余诸神,其地位之崇高,可想而知。每逢初一、十五开庙之际,那些婚后未育的妇女们,便蜂拥而至,向天后娘娘焚香膜拜后,用红线拴走子孙娘娘像前的一个小泥娃娃,口中念念有词:“好孩子,跟妈妈回家。”也有的妇女在拴一个泥娃娃之后,仍嫌不足,趁着道士不注意,偷偷又拿走一个,揣进怀里。这正应了天津的俗例儿——偷娃娃。拴也罢,偷也罢,那些妇女一旦生育,便认为是天后娘娘赐予的。在婴儿百日之内,到天后宫还愿。除焚香礼拜外,还要送回九十九个小泥娃娃,放在子孙娘娘像前,供其他妇女再去拴或偷。
妈祖文化旅游节上的文艺表演(www.chuimin.cn)
妇女“拴娃娃”之后,仍未生育怎么办呢?聪明的天津人在五行八作中又兴起了一个新的行当——“洗娃娃”。妇女从天后宫拴来娃娃,仍未生育,但这泥娃娃也是天后娘娘赐予的,进了家门就如亲生一般,称为娃娃大哥。“孩子”要年年长大,因此每年要把娃娃大哥送到娃娃铺去“洗”一次,也就是再换个大一点的。清末,天津娃娃铺几乎都集中在天后宫以南的袜子胡同一带,其中有四家最著名的塑像店:墨稼斋马家、凤鸣斋张家、纯古斋周家和笔耕斋刘家。另有一家在城西北角,是马家的大徒弟所开,但不久就关闭了。几家店铺所塑娃娃均呈坐姿,胳臂屈伸,两掌朝上,但面部的塑画却见功夫。一般面部塑造都采用面模翻制工艺,点活眉眼,再施以彩画。
娃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席地而坐呈坐姿的,从五寸开始,最大为一尺二寸。久婚未育的妇女从天后宫拴来娃娃后,每年送去“洗”一次,娃娃变大一寸。如果日后有所生养,“娃娃大哥”的辈分也不得僭越。俗话说,“娃娃大哥坐炕头,老大吃喝不用愁。”说明了他的独特身份。第二类的坐像,因为变了辈分,由“娃娃大哥”而改称“娃娃大爷”“娃娃太爷”“娃娃大太爷”等。端坐在太师椅上,身穿蓝色大袍,黑色马褂,黑鞋白袜,头戴红疙瘩黑帽儿。先是黑胡,随年龄和辈分变大,而改白胡。
天后宫的“拴娃娃”和“洗娃娃”,旧时直接关系着生活在最底层的妇女的命运,尤其为久婚未育的妇女带来希望和勇气。她们在传统观念的压抑下,借此可以得到些许慰藉和解脱。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稳定婚姻、家庭起到一些积极作用。天津的“洗娃娃”,也为彩塑业的发展做出过积极贡献,因其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艺术风格,故又被冠以“天津娃娃”之美称,在妈祖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有关妈祖文化与天津的文章
妈祖文化与天津民间文学曲振明《刘二姐拴娃娃》是一幅民国年间彩色的石印画片,由天津鼓楼北毓顺成芳记印制的。妈祖文化旅游节文艺表演“刘二姐拴娃娃”的故事,流传已久,民国时期以滑稽大鼓、天津时调、单弦等多种曲艺形式在天津传唱。刘二姐拴娃娃的故事以最纯朴的民风和最生活化的唱词形式,把妈祖文化与津沽民俗文化融合在一起,丰富了妈祖文化的内容。......
2024-04-17
文化原点的特性郭凤岐这里所说的天津文化的原点,是指妈祖文化。妈祖文化传入沽上的背景,是元代海漕开通,直沽是漕运终点重镇。这样,林默不仅由人变成了神,而且由民间的一个偶像变成了亦官亦民之神,使妈祖文化带上了法统文化的特征。妈祖文化具有国文化特性。这样的皇会文化,带有传统的有价值的国文化特征。天津妈祖文化传入津沽后,便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研究、创作的对象。......
2024-04-17
京剧《妈祖》选段马金星刘益民第六届妈祖文化旅游节开幕式表演一默娘(唱)湄洲山水怡人景象,物华锦绣养育了我林默娘。掘泉酿剂药,祛病保安康。为的是众乡亲无灾无恙,但愿得湄洲处处呈瑞祥。炳乾哥小妮妹遭袭殒命,乡亲们命垂危挣扎海中。......
2024-04-17
《天津游览志》有关皇会的记载侯福志笔者藏有一册1936年出版的由张次溪编著的《天津游览志》,全书共计24章,约16万字,另附天津地图一张和39张图片。笔者曾用心将《庙会》与《津门杂记》中的《皇会论》作了比对,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异同。......
2024-04-17
元代妈祖文化经五条线路传入天津罗春荣元初,信仰妈祖的江南船工由临安(今杭州)至大都(今北京)运送粮食和物资的路线只有一条,那就是通过京杭大运河,水旱兼行的“漕运”。这是妈祖文化北传的第四条线路。这条海运航线成了元政府的经济命脉,从至元三十年开辟成功到至正二十三年元代最后一次海运止,用了70年之久,也是妈祖文化北传天津的第五条线路。妈祖文化传入天津与大批江南船工涌入天津有直接关系。......
2024-04-16
我们真的可以自豪地说,在广博浩瀚的中华妈祖文化中,发端历史最久远、文化生态传承最完美的经典具象形态,当属天津人创造的皇会。皇会本是天津天后宫为祭祀海神——天后娘娘诞辰而举行的大型庆典,是天津民间最为隆重的民俗活动,曾被誉为“中国人的狂欢节”。早期皇会的会期从农历三月十五日起至二十三日天后娘娘诞辰日为止,共举行九天。这,或许就是我们天津人所共同拥有的皇会情结吧。......
2024-04-17
但我认为,“娃子”才是这条胡同的本名,后来可能因为形状和谐音的关系,“袜子胡同”成了“娃子胡同”的别称或俗称。至迟到清末,还有“娃子胡同”的叫法。一百多年过去了,这段新闻早已成为旧闻,但它记录的娃子胡同的情况是真实的。娃子胡同有其名,更有其实。娃子胡同之称,于“拴娃娃”的风俗,于“洗娃娃”的产业,都是实至名归的。天后宫每有盛事,袜子胡同必然是人如潮涌。......
2024-04-17
朗诵诗《妈祖娘娘颂》张春生(一)海的浪漫 蓝色的大海浩瀚无边, 浩瀚无边的大海绚丽多彩令人遐想。更有妈祖娘娘神功护海, 救人于危难送福祉于大众的心上。高高的桅杆系起红布, 宛如妈祖娘娘站在云端护航。天津媳妇生育求子要拴泥娃娃, 妈祖神祇又现身为送子娘娘。天津妈祖还是痘疹娘娘, 保佑海河儿女老人小孩身体健康。天津的花会,被称作皇会, 天津的妈祖,被亲切称作娘娘。......
2024-04-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