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厚的院落和九个字的记载张春生妈祖,天津人称作娘娘。也就是说,妈祖是以自己的才智济困助人赢得声誉的。若稍加分析,妈祖小时候的不哭,显示出个性,良好的传统教育又让她非常懂事与格外关心他人。而高尚的精神和始终为他人着想的行为是一定感人至深,并超越时空的。然而在这一变化中,妈祖的亲民特征和面向大众的本色从没衰减,反而是越来越强。妈祖从生活中走来,以其感人的精神,获得古往今来的仰慕。......
2024-04-16
唯娘娘庙庙会有耍会
刘景周
这个题目不是笔者的断语。这是清代宝坻县林亭口人李光庭老先生,在其所著《乡言解颐》一书中偶然提到的。此书乃李先生晚年“追忆七十年间故乡之谣谚歌诵,耳熟能详者”之作。书前有其自识,作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
他在“寺观”一节中说,“圣人以神道设教……梵刹之称,由来旧矣……虽二十五家之里,尚有五道庙、七圣祠,况林亭之巨镇乎。在东栅栏外者为火神庙,有明嘉靖四年重修碑记,南向。中为戏楼,楼下为中门,无事不开,常行东西旁门。东西为钟、鼓楼,竖旗杆二。内抱厦七间:东三间殿供三皇,俗谓药王,西三间殿供女像三尊,俗谓子孙、痘疹、眼光娘娘,故呼之为娘娘庙。”“其酬神演戏之日:……娘娘庙四月十八……各庙演戏,惟娘娘庙有庙会,其自各庄来者,自作把戏。惟张家庄之耍铁叉、打吵子鼓,及车辕轴之转悠悠为最。本街则胯鼓、钟幡、耍坛子、五虎棍,后添台阁、背阁、踏高跷。外来赶庙者,偶有女筋斗、绳戏、马卸、刀山等戏。阗街塞巷,举国若狂……”
李光庭所说的“惟娘娘庙有庙会”,我理解就是唯娘娘庙庙会有耍会,因为其他各庙都有“酬神演戏之日”,只是日期不尽相同,等于说各庙都有各自的庙会,但他庙庙会只有演戏,而惟有娘娘庙庙会才有各种“把戏”。
这里面就有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各庙庙会只演戏,唯娘娘庙庙会有耍会呢?是因为对娘娘庙特别重视吗?我个人认为,是娘娘庙庙会受了皇会的传承而然。皇会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独特的仪程。要设摆,要接驾,要巡游,要进宫,这仪程是沿街流动的。其他神位庙会,只在庙内享祀,香客是聚会于一地的,庙前搭台演戏,也把香客集中一地,适应定位进香形式。虽然林亭口的娘娘庙并没有祀奉海神娘娘,但其对于皇会的承继模仿是显而易见的。(www.chuimin.cn)
天津的皇会,一方面作为民俗活动,向邻近的地域伸展、流布,另一方面又作为官方的封敕,把帝都的雅文化纳入民俗活动中来。提升了品位档次,展现了独特的畿辅文化特色。比如娘娘巡游乘坐的辇。一个辇字,就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如果没有妈祖乘辇的存在,在汽车时代的今天,恐怕没有人理会这个辇字了,它只能静静地待在字典里。也正是妈祖乘辇,使我们了解到封建帝王家舆服的演变。
妈祖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
辇本是一种带轮子的车,周代老百姓就有自己的辇。那时,管理土地的官,拿它计量黍苗的数量。就是后辈俗说的车子地的车。秦代把辇去掉轮子让人抬,把它变得尊贵起来。汉代起,辇成了王者乘具的专用词。唐代阎立本有名画《步辇图》,六个宫女抬着一个床榻,唐太宗盘腿坐在上面。一个简单的乘具,因为帝王坐乘,就叫作步辇了。宋代的辇,有顶,有亭,有座,更其奢华,金涂珠饰,六十四人主辇。《元史·舆服志》有辂无辇。明代有马拉的辇,也有人抬的步辇。天津皇会自清乾隆封妈祖为天后始,妈祖乘辇为清制模式。清辇分玉辇和金辇,玉辇三十六人抬,金辇二十八人抬。隋唐的辇,辇宽八尺,清代的辇宽不超过七尺五寸。皇会中有一个大辇的引导者,俗称“八尺”,其任务就是掐八尺。即观察前面的街道,必须在通过辇身时,无挂无碍。
除却辇外,仪仗、仪典等等,也都把遥远的历史文化、神秘的宫廷礼制,由寻常百姓演绎到了今天,演绎到了芸芸众生的脚下。
有关妈祖文化与天津的文章
敦厚的院落和九个字的记载张春生妈祖,天津人称作娘娘。也就是说,妈祖是以自己的才智济困助人赢得声誉的。若稍加分析,妈祖小时候的不哭,显示出个性,良好的传统教育又让她非常懂事与格外关心他人。而高尚的精神和始终为他人着想的行为是一定感人至深,并超越时空的。然而在这一变化中,妈祖的亲民特征和面向大众的本色从没衰减,反而是越来越强。妈祖从生活中走来,以其感人的精神,获得古往今来的仰慕。......
2024-04-16
天津的大娘娘李治邦从小到现在不知道去了天后宫多少次,每次去都有很多的心得。妈祖到了天津怎么就赋予了这么多内容,首先是称呼,天后、天妃、天后娘娘,到了塘沽一带又叫大娘娘。天津有众多的妈祖庙,在塘沽和汉沽就有海神庙、潮音寺等。塘沽的大沽龙灯含着天津沿海百姓在妈祖感召下,向往太平、祈盼吉祥、保佑平安的美好愿望。其中法鼓是最有天津民俗文化特征的项目。天津皇会是一种典型的民俗活动,也是天津年文化中的重头戏。......
2024-04-17
话说妈祖文化旅游节何焕臻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自2001年创办,两年一届,走过了许多年头。在此背景下,中国天津首届妈祖文化旅游节于2001年成功举办。天津“皇会”这一根深蒂固、源远流长的国家级“非遗”瑰宝,随着妈祖文化旅游节的举办获得新生,并赋予了新意,成为天津妈祖节一大招牌。第六届妈祖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文艺表演“三海”是指海河巡游、滨海胜景、海峡互通。......
2024-04-17
邮品中的妈祖文化由国庆笔者非集邮家,但平日积物恋旧。除民间自发组织的纪念祈福活动外,由官方主办的国际化妈祖文化旅游节于1994年在妈祖故乡福建莆田开始举办。2001年4月19日,首届“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在天后宫开幕,天津市邮政局适时推出了一套(5枚)《妈祖》明信片。此后相继举办的历届天津妈祖节期间,组委会或天后宫与集邮公司合作,常有个性化邮票、首日封、明信片、邮折等系列邮品推出,以飨邮迷。......
2024-04-17
妈祖文化与天津民间文学曲振明《刘二姐拴娃娃》是一幅民国年间彩色的石印画片,由天津鼓楼北毓顺成芳记印制的。妈祖文化旅游节文艺表演“刘二姐拴娃娃”的故事,流传已久,民国时期以滑稽大鼓、天津时调、单弦等多种曲艺形式在天津传唱。刘二姐拴娃娃的故事以最纯朴的民风和最生活化的唱词形式,把妈祖文化与津沽民俗文化融合在一起,丰富了妈祖文化的内容。......
2024-04-17
京剧《妈祖》选段马金星刘益民第六届妈祖文化旅游节开幕式表演一默娘(唱)湄洲山水怡人景象,物华锦绣养育了我林默娘。掘泉酿剂药,祛病保安康。为的是众乡亲无灾无恙,但愿得湄洲处处呈瑞祥。炳乾哥小妮妹遭袭殒命,乡亲们命垂危挣扎海中。......
2024-04-17
我们真的可以自豪地说,在广博浩瀚的中华妈祖文化中,发端历史最久远、文化生态传承最完美的经典具象形态,当属天津人创造的皇会。皇会本是天津天后宫为祭祀海神——天后娘娘诞辰而举行的大型庆典,是天津民间最为隆重的民俗活动,曾被誉为“中国人的狂欢节”。早期皇会的会期从农历三月十五日起至二十三日天后娘娘诞辰日为止,共举行九天。这,或许就是我们天津人所共同拥有的皇会情结吧。......
2024-04-17
但我认为,“娃子”才是这条胡同的本名,后来可能因为形状和谐音的关系,“袜子胡同”成了“娃子胡同”的别称或俗称。至迟到清末,还有“娃子胡同”的叫法。一百多年过去了,这段新闻早已成为旧闻,但它记录的娃子胡同的情况是真实的。娃子胡同有其名,更有其实。娃子胡同之称,于“拴娃娃”的风俗,于“洗娃娃”的产业,都是实至名归的。天后宫每有盛事,袜子胡同必然是人如潮涌。......
2024-04-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