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游览志》有关皇会的记载侯福志笔者藏有一册1936年出版的由张次溪编著的《天津游览志》,全书共计24章,约16万字,另附天津地图一张和39张图片。笔者曾用心将《庙会》与《津门杂记》中的《皇会论》作了比对,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异同。......
2024-04-17
皇会产生的五个条件
尚 洁
天津天后宫能够传承皇会这样一个规模宏大的民间盛会,是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大环境背景分不开的。
第一,“先有娘娘宫,后有天津卫”确立了天后宫在天津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一句家喻户晓的民谚,不仅说明天后宫的建立早于设卫筑城的史实,也道出妈祖文化与天津这座城市独特的精神血缘关系。天后宫坐西向东,庙门对着海河,方便人们在船上祭祀祈祷,且紧挨三岔河口码头,船只停泊后可就近朝拜,因而香火极盛,就连皇帝也派要员来此。元代国子监祭酒、翰林学士张翥就曾作为朝廷特使来此祭祀,并留下了“晓日三岔口,连樯集万艘。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入庙灵风肃,焚香瑞气高。使臣三奠毕,喜色满宫袍”的著名诗句。
第二,天津城市经济的迅猛崛起和地方官府的认可助推了皇会的兴盛。由于漕运的兴起,促使天津成为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和商品集散中心,特别是当长芦盐的管理中心移到天津后,加上官督商销的引岸专商制的推行,使天津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封建垄断性质的豪门巨富,加强了城市经济的实力。比如历次举办皇会,庙中伙食和应用的绸缎布匹以及抬阁会的八架抬阁、一部分仪仗銮驾等,均由盐商粮商包办。皇会中的扫殿会、门幡、黄轿、华辇、銮驾及华盖宝伞等,开销也大都由各富商支出。
皇会所形成的经济链条繁荣了当时的市场。当然,这和官方为皇会举办期间的商贸交易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有着重要的关系,各种货物一律免收厘税,特别是在此期间各地来津货物无论水陆运输,只要在车船上插一杆写着“天后宫进香”字样的黄旗,一律免税入津。民国二十五年(1936)举办皇会前,政府对来津货物实行30元以下的一律免税,外地来津参加皇会者火车票价减半,给天津凋敝已久的市面带来了一时的繁荣。
第三,康、乾两帝的褒奖和赏赐抬高了皇会的身价和影响力。清康熙皇帝、乾隆皇帝每次出巡,一来一去,地方上必定要举行接驾、送驾的隆重仪式。于是那些为天后娘娘服务的各表演老会又成了迎驾和送驾的极富特色的仪仗队。原被称为“娘娘会”或“天后圣会”的天后宫庙会有了响当当的“皇会”之名。
第四,民众朴素的价值取向和心理需求培育了皇会的主体基础。对于天津的百姓而言,海神天后娘娘是一个乘着漕运之舟来自远方的外地神明,带有奇异而神秘的色彩,并伴随着诸多瑰丽斑斓的美妙传说故事。天后信仰能在天津地区发生如此重大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海神的朴素含义正符合了当时海运、漕运的社会需要,成为从业者重要的精神支柱;另一方面,天津老百姓在接纳天后信仰的同时,融入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内容,使对天后娘娘崇拜的内容更加充实、完备,更贴近广大的民间百姓。并率先将天后信仰移植到与自己生活切切相关的求子和祛疾(主要是天花)方面来,赋予了天后娘娘更多、更实际的功能,使天后成为可司各事之神。从清代乾隆开始,每年春秋两季即农历二月、八月,都要由直隶总督亲临天后宫祭神,使天后娘娘成为天津的护城神,至今在天后宫前殿上方还有清康熙十三年(1748)天津道副使加六级薛柱斗敬献的“三津福主”匾额。此外,民间盛传的“天后娘娘坐海眼”的故事更将天后娘娘视为主宰天津城市命运的保护神、城市居民居家生活的保护神,人们依赖着天后娘娘,祈求福禄寿喜财,愿心修德真善美。(www.chuimin.cn)
在当时,热心公益、急公好义、济困扶弱已成为天津城市生活中的理想人格模式。因而,皇会的举办是在一个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条件下发展壮大起来的。
第五,吃会者、玩儿会者与截会者为皇会提供了最基层的团队组织。皇会越办越红火,以致商人辍市,百业停工,交通断绝,万人空巷,有三类人的作用不可忽视。一是吃会者,二是玩儿会者,三是截会者。
吃会者,虽是爱“惹惹”(天津方言),靠办会挣得吃喝穿戴的人,但竭力为皇会服务、跑道儿,操持出会。
玩儿会者,有的是喜好参与地方性活动,即爱“惹惹”之人,但他们不要任何报酬;有的是酷爱、迷恋戏曲演唱、武艺杂耍之人,干这一行有瘾,俗称“会虫子”;有的是家境宽裕的纨绔子弟,他们有时间,有金钱,以玩儿会消磨时光,并因自己的捐资而得到会中人尊敬乃至恭维,心理上达到一定的满足;还有的是愿心办会,或以劝善为目的,以此为家人或自己祈福增寿;更有的是子弟会,由祖辈传下来。有了这些玩儿会者,才组成各道老会、圣会的基础和骨干力量。
天津天后宫:刻有二十四节气歌的刻石
截会者,主要是指那些大的商号、店铺和经营者或豪门富户,将路过于此的各表演老会、圣会截住,请其为他们演出。截会者的截会,使皇会表演高潮迭起,不光截会者家人、亲朋好友可大饱眼福,尽览出会队伍精彩绝伦的演技和风姿,得到美的享受,连附近的邻里及周围集结的游客、香客也都可以跟着沾光,观赏到一道又一道会。应该说,在某种程度上截会者带有一种炫耀财势、与人斗富的心态,但他们这种行为导致的皇会截会习俗却刺激了各老会、圣会的发展,使其相互间的竞争意识加强,促使其在表演、服饰、道具上尽量追求完美,以一些新鲜的玩意儿、花样袭人耳目,出奇制胜。
有关妈祖文化与天津的文章
《天津游览志》有关皇会的记载侯福志笔者藏有一册1936年出版的由张次溪编著的《天津游览志》,全书共计24章,约16万字,另附天津地图一张和39张图片。笔者曾用心将《庙会》与《津门杂记》中的《皇会论》作了比对,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异同。......
2024-04-17
但徐肇琼未作考查,甚或未见原书,就在《天津皇会考》中把它改题为《天津皇会歌》,这是有违作者本意的,因为诗中明白写的是“欢喜爱作迎神歌”,并无出现“皇会”一词。妈祖文化旅游节期间的演出“皇会”一词的最早出处,笔者所见为樊彬撰《津门小令》。这是目下所知最早把天后会称作皇会的记载。以致后来民间出现了真正以“皇会”为题的《皇会歌》。......
2024-04-17
我们真的可以自豪地说,在广博浩瀚的中华妈祖文化中,发端历史最久远、文化生态传承最完美的经典具象形态,当属天津人创造的皇会。皇会本是天津天后宫为祭祀海神——天后娘娘诞辰而举行的大型庆典,是天津民间最为隆重的民俗活动,曾被誉为“中国人的狂欢节”。早期皇会的会期从农历三月十五日起至二十三日天后娘娘诞辰日为止,共举行九天。这,或许就是我们天津人所共同拥有的皇会情结吧。......
2024-04-17
最后一次皇会的筹备周利成1936年4月举办的皇会是老天津的最后一次皇会。尽管举行了只有一天,但从发起、呈请市政府批准、筹集经费,到制订出巡路线、保证治安等,“皇会圣母出巡筹备委员会”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此次拟将该款全数作为举办皇会的经费。8日,筹委会在天后宫召开了筹备会,市政府秘书长施乐衢、市商会主席纪华等41人出席会议。最终,皇会并没有如筹划的那样盛大举行。......
2024-04-17
葛沽的妈祖崇奉故事刘景周天津的皇会是清代津沽崇奉妈祖的鼎盛仪式。其实不然,礼失求诸野,津门的葛沽元宵宝辇会,其实就是天津皇会的异地保存。海下人对妈祖崇奉十分执着,葛沽宝辇会数百年来不肯间断。改革开放,葛沽人首先要恢复的就是娘娘和宝辇。新中国成立前,葛沽已有维护娘娘巡游出会的许多故事。1920年元宵节临近,葛沽绅董刘少卿为治安故,让警察局阻止出辇。一时葛沽街上来了18个木匠,抢粘摔坏的木件。......
2024-04-16
油画《皇会图》创作前后邓家驹“文革”结束,百废待兴,中国美协下发通知,恢复举办中断了十几年的全国画展,题材自由选择,作品可以署名,知识分子有了个人价值。油画《皇会图》由邓家驹绘制我对表现民间漕运文化的传承很有愿望。我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个人画展,法国的美术史家称《漕运图》与《皇会图》为史画。《皇会图》完成后,参加了2004年天津设卫建城600周年纪念活动,受到欢迎。......
2024-04-17
妈祖文化与天津民间文学曲振明《刘二姐拴娃娃》是一幅民国年间彩色的石印画片,由天津鼓楼北毓顺成芳记印制的。妈祖文化旅游节文艺表演“刘二姐拴娃娃”的故事,流传已久,民国时期以滑稽大鼓、天津时调、单弦等多种曲艺形式在天津传唱。刘二姐拴娃娃的故事以最纯朴的民风和最生活化的唱词形式,把妈祖文化与津沽民俗文化融合在一起,丰富了妈祖文化的内容。......
2024-04-17
京剧《妈祖》选段马金星刘益民第六届妈祖文化旅游节开幕式表演一默娘(唱)湄洲山水怡人景象,物华锦绣养育了我林默娘。掘泉酿剂药,祛病保安康。为的是众乡亲无灾无恙,但愿得湄洲处处呈瑞祥。炳乾哥小妮妹遭袭殒命,乡亲们命垂危挣扎海中。......
2024-04-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