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的人为了纪念她,尊她为“妈祖”“海神娘娘”,并逐渐形成祭祀妈祖的习俗。妈祖本是一位民间海神,经过皇帝们的累累加封,又成为官方海神,最终确立了唯一海神的至高无上的地位。随着海路的拓展,妈祖又成为国际神祇,有了世界性影响。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妈祖祭典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时间:2009年......
2023-08-04
乌丙安
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批准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0项,与此同时还批准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147项,其中排名序号484、由天津市民俗博物馆申报的妈祖祭典天津皇会榜上有名。这是继2006年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妈祖庙祭典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大力保护妈祖文化遗产的又一个重要标志。我作为一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的成员,作为国家级遗产评审委员会成员,能够先后两次参与并主持对这两个珍贵遗产项目的认定、鉴别和评审,感到特别的荣幸,同时也使我受到了极其深刻的爱我中华的教育。
当欢呼天津皇会遗产项目申报成功的时候,我们还不得不进行冷静的思考。因为,申报成功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保护妈祖祭典遗产的文化表现形式和它的文化空间成为从现在起直到最后实施保护取得成功的关键之关键。
京剧《妈祖》剧照
天后宫里的彩瓷壁画(www.chuimin.cn)
认定天津皇会作为古老的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是什么?它的文化地理空间环境如何?在寻根知本的基础上,确定天津皇会在妈祖祭典上哪些是和全国各地妈祖祭典相同和相似的遗规遗俗行事,哪些是天津当地传承下来的独具特色的遗规遗俗活动行事?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握住皇会亟须保护的具体对象。天津皇会遗产最为丰富多彩的独特性显然是重点保护的目标。根据该项目申报书的分析和陈述以及《皇会》一书作者尚洁研究员在该书引言中所述:“皇会是为祭祀海神——天后娘娘诞辰而举行的大型庆典,是天津最为隆重的民俗活动……伴随着天津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渐演化成一种独特的将神祇崇拜、宗教信仰、问医求子、祈福还愿、赛会演剧、民众游观、会亲访友、社会交往、城乡商品交换等活动集于一体的庙会行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当地固有的特色,这既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准则,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保护的国际共识。
天津皇会作为一种典型的庙会形式,作为一种文化空间的大型综合的表现形式,它最大的耀眼亮点是迎神赛会的行会巡游多样性展演。按照传统原形态的记载、老传承人的回忆和老照片的印证,其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彩,在中华大地可以称得上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无可比拟。据项目申报书的介绍和《皇会》一书作者的翔实考证,仅以清代康乾盛世时期的皇会行会序列为例,就有101道会之多。如果按照表演的门类统计,不论其表演内容和艺术技巧有多少花样,把重复的表演门类划归一类计算,就有45种行会在巡游表演,同样十分壮观。根据初步的普查了解,直到今天依然保存下来的行会样式还有宝辇、大座、太狮、高跷、中幡、秧歌、法鼓、杠箱和各种民间器乐、十不闲儿、莲花落儿等若干种,如果有计划地实施有效的挖掘、整理、抢救和恢复性保护,更多地展现天津皇会的传统风貌一定会取得成功。
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二届大会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专门给“保护”下了一个签约国恪守的定义,原译文是:“‘保护’(Safeguarding)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protection)、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在这个简明的定义中,让我们知道了这个“保护”的大概念指的是包括九大方面的所有措施,而不仅仅是其中一项具体的技术性保护方法。我们在这里举办妈祖文化论坛等活动,也是九项措施中的研究、宣传和弘扬。皇会遗产项目的申报成功,也意味着它已经被国家和天津市政府确认、立档,并进入保存、保护的名录。但是,具体的保存、保护和传承的任务还仅仅是开始,今后的保护虽然刻不容缓,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任重而道远。当务之急,做好所有调查资料,包括文字资料、音像资料、相关用具器物的保存、立档工作;做好皇会全部仪式和所有老会、圣会的行会表演艺术技术的普查;特别是对所有皇会行事程序中,包括所有行会表演者、组织者队伍中的传承谱系和代表性传承人,要作详细的注册登记,并做好他们的表演技艺的传承采录,做好代表性传承人的命名、表奖工作;建立相应的技艺传承机制,建立业余或专业的表演技艺传习所,建立传承人的经济补偿制度及相应的保护机制。
建立天津皇会妈祖文化遗产数据库,进行现代科技手段的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已经先期建立了国家级遗产保护数据库,编制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软件程序,天津皇会是我国一宗重大的文化遗产,已经具备了建立大型数据库的必要条件,通过数字化管理,皇会遗产的保护必将以先进的科技手段为支撑,有利于向全国或全世界弘扬天津妈祖文化,有利于奠定天津文化软实力的深厚根基,大大有利于天津乃至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
有关妈祖文化与天津的文章
沿海地区的人为了纪念她,尊她为“妈祖”“海神娘娘”,并逐渐形成祭祀妈祖的习俗。妈祖本是一位民间海神,经过皇帝们的累累加封,又成为官方海神,最终确立了唯一海神的至高无上的地位。随着海路的拓展,妈祖又成为国际神祇,有了世界性影响。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妈祖祭典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时间:2009年......
2023-08-04
2014年11月,“锡伯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所唱的是锡伯族人在迁徙的过程中发挥了他们惊人的民族精神。被广大的锡伯族人认为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歌《塔拉依舞春》是锡伯族的“街头歌”。锡伯族民歌的民歌中的九声音阶是由于清羽和清角的同时存在,而形成的。锡伯族民歌中徵调式最为多见,是其重要的调式。现存锡伯族民间歌曲为数不多,但其调式却十分复杂。......
2023-11-16
迄今为止,篆刻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高龄艺术”。刻在金铜玉器上的作品,就是金石篆刻。战国时,金石篆刻就已经绚烂夺目了,有的印文细如毫发,呈现出精细至极的美。活色生香金石篆刻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篆刻虽小,却蕴含着当时的历史信息、活色生香的生命状态,可谓方寸之间,容纳天地万象。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金石篆刻古老的传统工艺美术入选时间:2009年......
2023-08-04
中国戏曲于12世纪正式形成,相对于其他两种戏剧来说定型较晚。通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形态被称为活态性。传统戏曲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对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承更加注重。......
2023-10-17
杂技艺术在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许多杂技艺术团先后出国访问,并屡获国际大奖,使中国成为世界著名的杂技大国。这些作为杂技艺术的正式形式,经过魏晋南北朝160多年的大动荡和民族文化的大融汇,至公元589年隋代统一中国,杂技艺术已经极为成熟,至唐代成为宫廷和民间共盛的艺术。杂技、舞蹈、武艺、说唱各种形体表演艺术,同场献艺、互相观摩,无疑对中国独特的戏曲艺术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
2023-11-18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函谷关景区,位于三门峡灵宝市境内。我们现在已经驶入了连霍高速,说话间我们的车已经进入三门峡市境内。另外还有2处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处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多在涧谷之中,深险如函,古称函谷。春秋时秦孝公从晋国手中夺取崤函之地,在此设置函谷关。函谷关始建于西周,鼎盛于秦汉,距今已有3 000多年历史。......
2023-10-30
“伊玛堪”是赫哲族口传的叙事长诗,现有50多部典籍,被誉为北部亚洲原始语言艺术的活化石。2006年5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科尔沁右翼中旗、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联合申报的“蒙古族乌力格尔”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3-11-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新的概念,是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即文物而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实物形式。西藏自治区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至2013年2月,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共计323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21名。湖北省大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组织专班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数据库,并在全省推广使用,截至2011年6月,共完成录入项目12 216条、传承人9 688名,图文声像等素材20 359个。......
2023-10-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