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双港娘娘庙赵鸿余海河,妈祖文化与天津

双港娘娘庙赵鸿余海河,妈祖文化与天津

【摘要】:双港的娘娘庙赵鸿余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早在几百年以前,天津因漕运业的兴起,海河两岸修建的娘娘庙不计其数。据娘娘庙匾记题款日期考,双港的娘娘庙是于明永乐癸卯年修建的。双港娘娘庙位于双港村南的赤龙河畔。娘娘庙前有四亩地之大的庙场,每年正月十六是娘娘庙的庆典。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保护文物的意识淡薄,为扩大小学教室,在校长的带领下,各路神像被请下神坛,从此双港娘娘庙被彻底毁掉。

双港的娘娘庙

赵鸿余

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早在几百年以前,天津因漕运业的兴起,海河两岸修建的娘娘庙不计其数。据娘娘庙匾记题款日期考,双港的娘娘庙是于明永乐癸卯年(1423)修建的。这足以证明,在1423年以前,双港的漕运业已相当繁荣了。建娘娘庙就是为了祈求妈祖娘娘保佑出海的人船平安

双港娘娘庙位于双港村南的赤龙河畔。有前后两处大殿,前后殿之间有东西厢房六间。前殿还有东西跨院两处,各有正房五间,由尼姑管理庙务。前殿正中供奉三尊娘娘塑像,中间为天后圣母,左边是子孙娘娘,右边为眼光娘娘。神坛下两旁各有五尊立像,除金刚像之外,右边是“豆哥”,左边是一尊抱着一男童的送子娘娘。据传,凡有婚后不育的妇女,在庙会期间,把男童的下体抠下一点用纸包好,回家冲服即孕。灵与不灵不说,每次庙会,泥制的男童下体都要换好几次。神坛后,左角是疙瘩娘娘,右角是娃娃娘娘,娘娘下面摆放着不少泥塑娃娃,有婚后多年不生养的夫妇,领一个回家奉养,一般都称“娃娃大哥”,乳名“大领”,意思是盼望给领个弟弟。

后殿靠北墙是神台,神台上供奉着释迦牟尼、观音大士、文殊菩萨塑像。后在神台西端又添了一尊木雕的年轻漂亮的花神,人们昵称“花姐”。这花姐因是木雕,胳膊、腿都活动自如,每逢农历四月十八庙会前,都由村里有威望的老妪为花姐换一套新鞋袜和一身花衣裳。

关于花姐,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某一天深夜,一只木船由海河驶进赤龙河,在双港村南娘娘庙前靠岸后,从船上款款走下一位漂亮的村姑,她对船家说,稍等,我到庙内取脚力钱与你。说完飘飘然走入娘娘庙内。船老大等了好长时间也不见村姑回来,于是上岸来到庙前敲门。少顷,有一位老尼开门问其原委。船老大说明来意。老尼闻之纳罕,遂秉灯前后殿巡视。待走到后殿,发现神台西端多了一尊神像。老尼二话不说,付钱打发船家走了。(www.chuimin.cn)

娘娘庙前有四亩地之大的庙场,每年正月十六是娘娘庙的庆典。旧历四月十八至二十是正式庙会。这庙会的三天中,周围百里外的善男信女,或步行或坐马车或乘船到此拜佛进香。前殿有专人主持,负责添灯油的人见有人来烧香都要喊一嗓子:烧香别忘添灯油!烧香人付钱后,即舀一勺油倒进灯碗里。另有人专司“发表”,发表人手持黄表,高声朗读:南赡部洲河北省天津县……读完将黄表点燃。

村里嫁到天津城里或外村的闺女们,这几天都要回娘家逛庙会。庙会的前两三天就有各地的商贩前来占地盘,有卖木刀木矛鬼脸的,打把势卖艺、套圈、摇茶碗、拉洋片的,有卖杈把扫帚农具的,俨然一次盛大的物资交流会。还有各村的旱船会、小车子会、高跷会也来进香助兴。逛庙会的妇孺老少络绎不绝,人山人海热闹异常。

1934年,本村在城里做木行的富商王鸿源因老娘患眼疾,久治不愈,在娘娘庙眼光娘娘像前许下宏愿。老娘眼疾痊愈遂了愿,于是捐了25米高的独木旗杆两根。正月十六或四月十八,白天挂幡旗,晚上挂串灯,隔十里八里都能望得见,煞是壮观。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保护文物的意识淡薄,为扩大小学教室,在校长的带领下,各路神像被请下神坛,从此双港娘娘庙被彻底毁掉。

妈祖文化学术论坛主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