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的人为了纪念她,尊她为“妈祖”“海神娘娘”,并逐渐形成祭祀妈祖的习俗。妈祖本是一位民间海神,经过皇帝们的累累加封,又成为官方海神,最终确立了唯一海神的至高无上的地位。随着海路的拓展,妈祖又成为国际神祇,有了世界性影响。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妈祖祭典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时间:2009年......
2023-08-04
历代朝廷对妈祖的褒扬和祭典
陈 克
妈祖来自民间,像其他民间神祇一样受到民众,特别是沿海民众的顶礼膜拜。同时妈祖也受到朝廷的承认,在朝廷的祀典中,属于山川类的祭祀神祇。这类神祇一般是由朝廷派官员到地方神庙去致祭,如湄洲祖庙在宋、元、明、清时受到的朝廷祀典就达三十余次。郑和每次下西洋启碇前和返航后都要到浏河天妃宫拜祭。
妈祖在民间传播是一回事,受到朝廷的认可与褒扬是另一回事。《敕封天后志》记载了朝廷三十七次祭典和祭文。历朝对妈祖的褒扬都有特殊的出发点,主要是因为妈祖有过帮助朝廷的传说或事迹,但是每个朝代褒扬的重点都不尽相同。
宋代朝廷褒扬妈祖,一是协助剿灭海盗,如“淳熙十一年福兴都巡检使姜特立捕温台海寇,祷之即获,封灵惠、昭应、崇福、善利夫人”。(丁伯桂《顺济圣妃庙记》)二是协助抗金,“开禧改元,以神退敌奇功,加封灵惠、助顺、显卫妃”(《天妃显圣录》),指的是开禧元年(1205)的宋金之战。宋代也有一些关于妈祖救旱、开霁、阻潮等事迹。如宋光宗绍熙元年加封灵惠妃,诏曰:“灵慈福利夫人,林氏……累有御灾捍患之勋。今见救旱恤民之德。”
元代的褒扬几乎都是关于海上漕运的。如至元十八年封“护国明著天妃”,诏曰:“惟尔有神保护海道,舟师漕运恃神为命。威灵赫濯应验昭彰。”至元二十六年加封“显佑”,诏曰:“护岁漕而克,有济忠贞卫国,慈惠宁民。”大德三年加封“辅圣庇民”,诏曰:“利涉洪波,显造化难明之德。”延佑元年加封“广济”,诏曰:“当临危履险之际,有转祸为福之方,祥飚迭驭。曾闻瞬息桅樯出火,屡见神光,有感即通,无远弗届。顾东南之漕运,实左右之凭依,不有褒恩,曷彰胜迹?”天历二年加封“徽烈”,诏曰:“在国尤资转运之功……惟漕运之艰,不有护恃,曷臻浮达?”八月,祭直沽庙文曰:“国家以漕运为重事;海漕以神力为司命。今岁两运咸藉匡扶,江海无风涛之虞,朝野有盈宁之庆。”(见《历朝致祭诏告祭文》)(www.chuimin.cn)
妈祖文化旅游节期间,举办“天津天后宫与天津市的形成和发展”展览
明代朝廷致祭的原因集中于保佑外出使臣的事迹。如永乐七年钦差太监郑和往西洋,“水途适遇狂飙。祷神求庇,遂得全安……本年又差内官尹璋往榜葛剌国公干,水道多虞,祝祷各有显应。回朝具奏,遣太监郑和、太常寺卿朱焯驰传,诣湄山致祭: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妃”。永乐十二年、十三年,均有类似内容。宣德六年制曰:“兹遣郑和等,道涉江海,往返诸番。惟神有灵,默加佑助,俾风波无虞。人船利涉浮达之际,咸赖底绥。”(见《历朝致祭诏告祭文》)
清代褒扬的原因主要是妈祖协助收复疆土的战争。如康熙十九年,提督万正色克复厦门后,皇帝在祭祀妈祖的祭文中说:“顷者岛氛不靖,天讨用张。粤自祃牙,以逮奏凯,历波涛之重险,如枕席以过师。潮汐无虞,师徒竞奋。风飚忽转,士气倍增。歼鲸鲵于崇朝,成貔貅之三捷。”康熙二十三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收复台湾后,钦差礼部郎中雅虎等赍御书、香帛到湄,诣庙致祭,特封天后。祭文说:“虑穷岛之未平,命大师之致讨。时方忧旱,井泽为枯。神实降祥,泉源骤涌。因之军声雷动,直捣荒陬;舰阵风行,竟趋巨险。灵旗下飐,助成破竹之功;阴甲排空,遂壮横戈之势。至于中山殊域,册使遥临;伏波不兴,片帆飞渡。”清代也有保佑遣使的事迹。如康熙五十八年,册封琉球国正使、翰林院检讨海宝、副使翰林院编修徐葆光平安归来后,致祭文说:“兹因册封殊域,取道重溟,爰命使臣,洁将禋祀。尚其默佑津途,安流利涉,克将成命,惟神之休!”康熙五十九年,两位册封琉球国使臣再次平安归来后致祭文称:“惟神诞昭灵,贶阴翊昌图。引使节以遄征,越洪波而利济。殊邦往复,成事无愆,克畅国威,实惟神佑!”
历史上有相当多的民间信仰被朝廷列入淫祀,属于不合法的祭祀活动。例如漕帮供奉的罗祖就被清政府多次禁止。封建王朝的统治者虽然十分迷信,也容不下有威胁政权迹象的信仰,稍有蛛丝马迹马上禁止,因此历朝对妈祖信仰的认可显得十分突出。妈祖信仰没有多少经典,留下的只有关于妈祖的传说和故事。这些故事中许多是属于民间的,如莱屿长青、挂席泛槎、救瓯闽涝、恳请却病、圣泉救疫、雨济万民、天降红灯等。另一些是属于朝廷的,如平寇追封、助风退寇、温台剿匪、井泉济师、澎湖助战、默佑漕舡等。这两类故事都渗透了中国传统信仰中的实用主义倾向,但是透过种种神秘的外衣,我们依然可以发现妈祖身上向善和博爱的内核。妈祖是民间和朝廷共同创造的,其流传千年不绝的秘密也在于此。
有关妈祖文化与天津的文章
沿海地区的人为了纪念她,尊她为“妈祖”“海神娘娘”,并逐渐形成祭祀妈祖的习俗。妈祖本是一位民间海神,经过皇帝们的累累加封,又成为官方海神,最终确立了唯一海神的至高无上的地位。随着海路的拓展,妈祖又成为国际神祇,有了世界性影响。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妈祖祭典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时间:2009年......
2023-08-04
京剧《妈祖》选段马金星刘益民第六届妈祖文化旅游节开幕式表演一默娘(唱)湄洲山水怡人景象,物华锦绣养育了我林默娘。掘泉酿剂药,祛病保安康。为的是众乡亲无灾无恙,但愿得湄洲处处呈瑞祥。炳乾哥小妮妹遭袭殒命,乡亲们命垂危挣扎海中。......
2024-04-17
妈祖文化与天津民间文学曲振明《刘二姐拴娃娃》是一幅民国年间彩色的石印画片,由天津鼓楼北毓顺成芳记印制的。妈祖文化旅游节文艺表演“刘二姐拴娃娃”的故事,流传已久,民国时期以滑稽大鼓、天津时调、单弦等多种曲艺形式在天津传唱。刘二姐拴娃娃的故事以最纯朴的民风和最生活化的唱词形式,把妈祖文化与津沽民俗文化融合在一起,丰富了妈祖文化的内容。......
2024-04-17
《元史·祭祀志》中的一条史料吴裕成妈祖文化宋代发源于福建,伴随元代的大规模漕运,北传而至华北。因此,《元史·祭祀志》所记平江官漕司及本府官代表朝廷祭祀妈祖的活动,不仅在平江,应该也包含在太仓周泾天妃庙致祭。......
2024-04-16
妈祖精神——历史派往现代的使节罗澍伟在中国沿海大城市中,妈祖文化七百余年延绵不断并传承至今的,大概唯有天津。妈祖精神的生命韵律,何以能在天津长久立于历史的枝头?妈祖还是天津妇女心目中特有的女权之神。秉承时代需求,研究妈祖文化,让妈祖精神成为历史派往现代的使节,进一步扩大天津的文化影响力,使天津成为富有独特魅力的文化名城,在当前无疑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2024-04-17
朗诵诗《妈祖娘娘颂》张春生(一)海的浪漫 蓝色的大海浩瀚无边, 浩瀚无边的大海绚丽多彩令人遐想。更有妈祖娘娘神功护海, 救人于危难送福祉于大众的心上。高高的桅杆系起红布, 宛如妈祖娘娘站在云端护航。天津媳妇生育求子要拴泥娃娃, 妈祖神祇又现身为送子娘娘。天津妈祖还是痘疹娘娘, 保佑海河儿女老人小孩身体健康。天津的花会,被称作皇会, 天津的妈祖,被亲切称作娘娘。......
2024-04-17
但我认为,“娃子”才是这条胡同的本名,后来可能因为形状和谐音的关系,“袜子胡同”成了“娃子胡同”的别称或俗称。至迟到清末,还有“娃子胡同”的叫法。一百多年过去了,这段新闻早已成为旧闻,但它记录的娃子胡同的情况是真实的。娃子胡同有其名,更有其实。娃子胡同之称,于“拴娃娃”的风俗,于“洗娃娃”的产业,都是实至名归的。天后宫每有盛事,袜子胡同必然是人如潮涌。......
2024-04-17
天后宫的文化品牌价值董季群天后宫品牌的历史文化价值涵盖的内容很广泛。天后宫历来是天津地图上的重点标注对象。元代即有反映天后宫的诗歌问世。30年代涉及天后宫的专著、回忆录和文学作品达到顶峰,有《天津皇会考》《天津皇会考记》《皇会花絮录》《志余随笔》以及萧振瀛的《华北危局纪实》、李燃犀的《津门艳迹》等。中外画家把天后宫作为描摹的对象。清代时天后宫即被印在洋人出版发行的明信片上。......
2024-04-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