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万物的富有叫做“大业”,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叫做“盛德”,生生不停叫做“变易”。意思是说,天地之大德是生生不已,这个大德像种子一样种到每个人的心里,成为每个人的仁德。“仁”与“生生之德”恰恰是自然宇宙的精神给人类社会文化活动的示范与渗透。......
2024-04-12
中国文化中的“人文”、“人文精神”,并不是西方人所说的“人文主义”。“人文”一词在中国古籍中指诗书礼乐,人伦道德,即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纵横交织的关系,如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所构成的复杂社会关系网络及其处理这些关系的规范等。一般与“天文”对称。如《易·贲卦》:“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宋程颐《伊川易传》卷二解释说:“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速改也。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用今天的话说,“天文”指的就是自然规律,“人文”指的就是社会道德规范。意思是圣人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治理天下。唐孔颖达疏云:“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这实际上是说:圣人所观察的人文,指的就是诗书礼乐。
一般认为,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是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是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是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可以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第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第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第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是广义的宗教精神。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尊重精神价值)[1]。(www.chuimin.cn)
我们今天所说的“人文精神”,基本上延续了我国自古以来对“人文”的传统理解,同欧洲历史上的“人文主义”没有什么关系。例如,在前几年有关“人文精神的失落与重建”的讨论中,“人文精神的失落”是指导致物欲横流、金钱至上、贪污腐败等社会现象的那种人的毫无内在规范和理想追求的精神状态,是针对文化领域中那种调侃人生,不讲任何为文、为人原则,没有任何理想追求的创作态度,而不是指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意识形态的丧失,所以,正如有人曾经说过的,我们不会失落自己不曾有的东西。在讨论中所谈的“人文精神的重建”,则更明确的是指新时代中华民族的精神重建,是指文明、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中国的精神文明的建设,而不是指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建设[2]。
有关儒家人文精神的文章
生长万物的富有叫做“大业”,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叫做“盛德”,生生不停叫做“变易”。意思是说,天地之大德是生生不已,这个大德像种子一样种到每个人的心里,成为每个人的仁德。“仁”与“生生之德”恰恰是自然宇宙的精神给人类社会文化活动的示范与渗透。......
2024-04-12
黄老思想与儒家的仁爱思想有相通之处,如“约法省禁”,废除苛法和肉刑,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等,本是儒家礼治、德政、仁义王道思想体系中的应有之义。正是黄老之学在客观上架起了由法而儒的桥梁,成了儒家思想由低潮转向复兴的一个阀门。便是儒家伦理中的忠孝、仁爱、信义与和平。......
2024-04-12
儒家的“仁爱”在践行上可以分成五个层次:首先是要具备仁爱之心。孟子是彻底的性善论者,他不仅指出仁爱是人天生的本性,而且强调恶是人性的丧失。这说明宽容是仁爱的应有之义。......
2024-04-12
孔子研读六经并以之教育弟子,就是为了发挥其“经世”精神。所以,儒经的核心价值概括地说就是“内圣外王之道”,“经世致用”的精神是一个重要方面。孔子的经世精神以六经为基本依据,推崇具有“盛德大业”古代圣王,追求内圣外王的统一。孔子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些都是求实精神的反映。......
2024-04-12
儒家的仁爱不同于道家的慈爱。道家的圣人是得道的圣人,儒家的圣人是仁者爱人的圣人。切不要从表面看到老子在批评儒家的仁义道德,就以为道家反对仁爱,其实道家强调道层次的大爱。......
2024-04-12
说到“内圣外王”之道,后世学者无一例外将其归于儒家的主要思想,但并非儒家首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天下篇》作者的“内圣外王”之道是儒道法三家思想糅合的产物。......
2024-04-12
强调修身养性最主要的就是清心寡欲,不要有太多的欲望。即是说,要诚心诚意(诚身)就必须明白心、性本来是善的,然后才能专心致志地去追求善的本性(思诚),这才是人的修养之道。总之,就是要根据人的个性、气质,特别是性格、心理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性修炼,以达到提升整个的人生境界。......
2024-04-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