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必须保持经济的独立,不要依赖银行贷款和债主去生活。实现经济独立有三个支柱,它们分别是储蓄、保险和投资。这是一种特殊的储蓄,因为这笔钱不是用来购买新衣服、新冰箱、或者新汽车,而是用来实现经济独立的,这是应该下定决心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花的一笔钱。......
2024-04-08
李佳东
保罗认为,那种柔弱的、人云亦云的、墨守成规的人很少能够在商业界获得成功。他始终按照自己的意志我行我素。在30年代的美国,大多数人都疯狂地抛售股票,而保罗的信念则是“众卖我买”。他决定趁危机的机会大量收购某一大型综合石油公司的股票,以达到控制这家公司从而最终创建一家自己的石油企业的目的。然而,保罗的亲戚、朋友,更不用说保罗的竞争对手,都认为保罗一定是疯了。特别是在那个时候,买一家大型综合石油公司,那简直是不合情理,是“异端”,是违反商场上的规律和已经建立起来的秩序。
但是,保罗就是保罗,他对这些肤浅之见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他不仅先动用个人的资金来购买股票,还充分展开外交攻势,说服其父的乔治·盖蒂公司的董事们也来购买,还克服了母亲的阻挠最终取得了成功。
随着股票的复苏,保罗在30年代中期购买的股票成了保罗家族财富兴旺的基础。保罗家族的财富增长了好几倍。
勇于冒险不同于赌博,不等于碰运气,它是积极主动的进取,而非不管结果如何,先这么傲起来再说!怕树叶掉下来砸破脑袋的人做不成事,而下着冰雹到露天地里溜达的人也会被砸得鼻青脸肿。真正创富的人不避风险,却绝对不蛮干,他们有自己的风险法规。
真正的冒险不是头脑发热后的产物,而是谨慎的人进行的大胆尝试。
谈到乔治·索罗斯和量子基金,我们都会以为索罗斯是个疯狂的赌徒,而实际上,索罗斯是个非常谨慎的人,他敢于冒险,却从不碰运气。
索罗斯在总结自己成功的原因时说:“我渴望生存,不愿冒毁灭性的危险。”
索罗斯是匈牙利犹太人,小时候饱受德国法西斯的迫害,跟随父母东躲西藏、朝不保夕。1947年,17岁的索罗斯只身离开祖国,来到英国伦敦。生活对他来说,只有艰辛。为了生活他干过无数苦力,当过侍者、油漆工、收过苹果。19岁那年,索罗斯考取了著名的伦敦经济学院。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一刻也不敢放松自己,由于贫困,他不得不一边学习一边打工维持生计。一次,他到火车站当搬运工,不幸摔伤了腿,他只能拄着拐杖,一次次地去慈善机构申请救济,每当回忆起这段日子,他总是说:“我害怕再次跌人和触及那样的生活谷底。”
索罗斯在经济学院毕业后,进入一家证券公司当见习生,他的才华此时开始显露出来。同时他也迷上了充满刺激的证券交易。很快,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成为了这方面的专家。
1956年,索罗斯带着自己的全部积蓄,前往美国纽约开创自己的新天地,他以证券分析家的身份,专门给美国的金融投资机构提供欧洲市场的信息和建议。不久便因为成功地做成了几笔大交易,声名鹊起……(www.chuimin.cn)
索罗斯从不孤注一掷冒风险。他认为好的投资者从不玩走钢丝的游戏。
他每天都要阅读大量商业报刊,从中寻找那些可能有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内容。他和海内外1000多家公司建立业务联系,每天都要和他们沟通,以便获取重要信息。他每天都要读几十份公司年度报告。索罗斯也关心具体的股票,但不是关注其近期内的动态,更多的是考虑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因素会怎样改变产业的未来,从而改变具体股票的命运。
70年代初,银行的信誉很糟糕,并且人们认为还会继续糟下去,银行类的股票无人问津。但索罗斯却发现,银行业已悄然出现变化,很多大学毕业生已经在银行里占有一席之地;这些新一代银行家正在解剖银行陷入低谷的原因,并提出新对策。他再仔细观察大银行的经营情况,发觉银行业的状况已略有好转,其前景将会看好。于是,他马上投入大量资金,购买银行业股票。不久,银行业普遍出现新气象,股市里的银行业股票迅速上涨。索罗斯趁机把股票套现,他投入的钱增加了50%。
善于冒险的人永远不会在有利于可图时游手好闲地站在一旁不动的。
索罗斯投资十分谨慎,几乎是每战必胜。当别人在市场上追逐某一种股票时,他却在认真分析全球金融市场的复杂形势。他将全世界的金融市场看成一个棋盘,寻找棋局上的破绽,一旦发现机会——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在股票市场上,要随时寻找别人还没有意识到的即将发生的突变”——他就全力出击,要像火箭一样射向目标。他“永远不会在有利可图时游手好闲地站在一旁”。
1973年10月,索罗斯每天都要抢先看报纸上有关中东的消息。埃及、叙利亚和以色列的战争已经爆发。战争开始时,以色列军队处于守势,损失了大量飞机、坦克,还有数千人伤亡。索罗斯的目光盯着报纸上的文字和照片,脑子却在高速运转:以色列为什么开始吃败仗,主要原因是军事装备落后,而他们军事装备是美国提供的,这就是说,美国的军事装备已经落后,将要更新换代。这样一来,美国军事工业会有大发展;而现在的状况是,自从越战以来兵工企业大多亏损,并且亏损越来越严重。这类企业的股票都成为“垃圾股”,没有人买。
索罗斯密切关注军工业的发展,又专程去华盛顿与国防部的官员接触,他还找军工企业的承包商一起喝咖啡。一大圈走下来,索罗斯心里有底了: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这时,索罗斯又获得重要信息,一些公司已得到大量订货合同,最近几年利润不会差。于是,索罗斯马上行动。从1974年年中开始,他大量购买军事工业股票,其中包括“诺斯罗普公司”、 “联合飞机公司”和“格拉曼公司”等股票,他还购买了传闻中即将倒闭的“洛克洛德公司”股票。
1975年,索罗斯买了许多电子类股票。在他看来,在战争中以色列空军输得很惨,主要原因是其电子对抗设备已经落伍,而在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的性能要靠技术水平实际上取决于电子技术水平。可以预测,电子设备公司将得到大的发展。
果然,军工类和电子类企业空前发展,其股票上涨,为众多的投资者所追捧,索罗斯又大大地赚了一把。
众多成功人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地摄取到大量的财富,承担风险必不可少,但碰运气式的冒险,绝对不可以。
有关三十而富:30岁前速成百万富翁的文章
所以必须保持经济的独立,不要依赖银行贷款和债主去生活。实现经济独立有三个支柱,它们分别是储蓄、保险和投资。这是一种特殊的储蓄,因为这笔钱不是用来购买新衣服、新冰箱、或者新汽车,而是用来实现经济独立的,这是应该下定决心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花的一笔钱。......
2024-04-08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有伟大的人物都必须靠着他人的帮助,才有发展和成功的可能。一位银行界领袖说,他的成功得益于鉴别人才的眼力。但是,鉴别人的眼力并非人人都有。用人是要善于借他人之力,用财时也需如此。很多白手起家的富翁就是靠借鸡下蛋才成就一番事业的。不仅在事业的起步阶段,任何时候能够运用好“借鸡下蛋”这着棋,都能让事业和财富有突飞猛进的增长。......
2024-04-08
所以,志向远大的年轻人,你们应该有着更高,而且并不是不切实际的目标:三十而富。史蒂文可能无论从资本、学识、社会关系各个方面都比不上洛克菲勒、摩根或是盖茨,但是他和那些鼎鼎大名的富豪一样懂得运用自己的智慧,从而成为了三十而富的一员。愿这本书能给每个梦想三十而富的读者以智慧的启迪。......
2024-04-08
只有朝着确切的目标行动,方能有成为成功致富者的希望。中国民营汽车的第一人李书福就是这样一个敢于给自己描绘出目标蓝图的人,他最后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就梦想成真,取得了成功。1963年,李书福生在浙江台州的一个农民家庭。虽然他壮着胆子称自己已有5000万元,接待人员还是对他充满疑惑。有一天,他得到一个消息,杭州一家国有摩托车厂快要倒闭了。他马上赶到杭州,经过几番艰苦的讨价还价,双方终于达成了合作协议。......
2024-04-08
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卧薪尝胆的故事留给世人的启示是:一时的失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此萎靡不振,没有了斗志。这些都没有关系,只要你有一颗坚定的信念,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卧薪尝胆,艰苦奋斗,当你尝尽所有的苦的时候,甘甜就会到来了。......
2024-04-08
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欲望保持持续动力的最根本保证。所以,要想成功,就要把“致富的欲望”强加给自己。社会经济学家麦迪先生也认为:致富的欲望是创造和拥有财富的源泉。对于有着强烈致富欲望者来说,创造财富过程是制造快乐的过程。所以,对于想要成功的年轻人来说,应该把“致富的欲望”强加给自己,当这种欲望在身体里膨胀的时候,你才会更加努力,创造自己的财富王国。......
2024-04-08
没错,是他们能买得起的最大的电视!当然,这并不妨碍他们致富后再买更多的书,不断的获取知识,从而获得更多的财富。知识所能带来的财富,尤其是财富积累的速度,有时是让人难以想象的。2003年,22岁的李明明依靠自己高超的FLASH动画技术,拿到了上万元的月薪。18岁的他不得不到北京闯荡。李明明只是无数个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成功者中的一个。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仅仅靠学习知识来使自己的生活产生巨变是很难的。......
2024-04-08
李佳东坏习惯要立刻改掉,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形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过度地吝惜金钱而毫不考虑到自己的身体,这实在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根本谈不上“节俭”两个字。一个真正懂得节俭的成功者,随时随地都用心去设法增加自己的体力,保养自己的精神充沛、头脑清晰,使自己浑身充满无限的力量。他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凭借这充沛的脑力、精力和体力,他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
2024-04-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