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红色文化与实践相结合

红色文化与实践相结合

【摘要】:第一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党一贯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是党具有旺盛创造力的关键所在。根据于都、兴国调查的实际情况和六大决议案,制定兴国县土地法。毛泽东正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事求是地深入调查研究,才能站在时代高度,把握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

第一节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党一贯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是党具有旺盛创造力关键所在。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么?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毛泽东认为,脚踏实地地深入实际,取得丰富的、合乎实际的第一手材料是调查研究的出发点,是在调查研究中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所在。毛泽东指出:“我们调查农民成分时,不但要知道自耕农,半自耕农,佃农,这些以租佃关系区别的各种农民的数目有多少,我们尤其要知道富农,中农,贫农,这些以阶级区别阶层区别的各种农民的数目有多少。我们调查商人成分,不但要知道粮食业、衣服业、药材业等行业的人数各有多少,尤其要调查小商人、中等商人、大商人各有多少。我们不仅要调查各业的情况,尤其要调查各业内部的阶级情况。我们不仅要调查各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要调查各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他指出:“今天需要我们调查,将来我们的儿子、孙子,也要作调查,然后,才能不断地认识新的事物,获得新的知识。”

毛泽东通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他说:“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就是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我作了寻乌调查之后,才弄清富农和地主的关系,提出解决富农的办法,不仅要抽多补少,而且要抽肥补瘦,这样才能使富农、中农、贫农、雇农都过得下去。假若对地主一点土地也不分,叫他们去喝西北风,对富农也只给一点坏田,使他们半饥半饱逼得富农造反,贫农、雇农一定陷于孤立,当时有人骂我是富农路线,我看在当时只有我这个办法是正确的。”毛泽东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为确定土地革命路线提供了依据。1929年4月中旬,毛泽东率红四军第三纵队抵达兴国县城,为了防止一切机会主义盲动主义错误出现,分兵发动群众,调查兴国的政治、经济情况。根据于都、兴国调查的实际情况和六大决议案,制定兴国县土地法。这个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的农民耕种使用。”1930年5月,毛泽东开展寻乌调查,接连开了十多天调查会,作了他当时最大规模的一次调查,为制定正确对待城市贫民和商业资产阶级的政策,为确立土地分配中限制富农的“抽肥补瘦”原则,提供了实际依据。毛泽东在回忆寻乌调查时说:“我作了寻乌调查,才弄清了富农与地主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富农问题的办法。”又说:“这个调查有个大缺点,就是没有分析中农、雇农与流氓。还有在旧有土地分配上面,没有把富农、中农、贫农的土地分开来讲。”毛泽东采取了解剖麻雀式的调查方法。他选择寻乌县进行调查,是因为“寻乌这个县,介在闽粤赣三省的交界,明了了这个县的情况,三省交界各县的情况大概相差不远”。《寻乌调查》是毛泽东1930年5月对寻乌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阶级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全面考核的珍贵记录,是毛泽东所做的一次规模最大的社会调查,不仅调查了农村,还第一次调查了城镇,同时还写了《反对本本主义》。《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首次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提出了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提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重要观点,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点,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思想。

毛泽东指出:“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前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正确的斗争策略和实际政策的决定,只有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才能产生,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在做寻乌调查的同时,为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从认识论的高度阐明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毛泽东提出,调查是为“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毛泽东深入调查了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关系,主持制定了《兴国土地法》《土地问题决议案》。毛泽东认为调查研究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做政治形势的分析和估量”,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毛泽东正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事求是地深入调查研究,才能站在时代高度,把握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它的目的即是出于实践主体的现实需要。实践活动的特质就是其结果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实践活动必须具有实现主体目的、满足主体需要的特性,这一特性要求主体的实践活动必须尊重客观实践活动的实际条件,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以教条主义来对待马克思主义原理,这对于确立党的正确的思想原则,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930年10月间,毛泽东利用战斗间隙,通过8位刚参军的兴国籍战士,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写下了著名的《兴国调查》。毛泽东在《兴国调查》中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指出“实际政策的决定,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倘若根据想当然或不合乎实际的报告来决定政策,那是危险的,过去红色区域弄出了许多错误,都是党的指导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原故,所以详细的科学的实际调查,乃非常之必需”。他在“整理后记”中着重指出:“实际政策的决定,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坐在房子里面想象的东西,和看到的粗枝大叶的书面报告上写着的东西,决不是具体的情况。倘若根据‘想当然’或不合实际的报告来决定政策,那是危险的。过去红色区域弄出了许多错误,都是党的指导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原故。所以详细的科学的实际调查,乃非常之必需。”

毛泽东在进行兴国调查之前,在他的《反对本本主义》(原名《调查工作》)一文中,深刻阐明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一重要命题,强调“必须努力作实际调查,才能洗刷唯心精神”,“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指出“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本本主义”“专门从书本上讨生活”,这种“主观主义,在某些党员中浓厚地存在,这对分析政治形势和指导工作,都非常不利。因为对于政治形势的主观主义的分析和对于工作的主观主义的指导,其必然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www.chuimin.cn)

调查研究目的是了解情况,关键为了解决问题。调查研究是了解情况的唯一方法。毛泽东认为:“对于中国各个社会阶级的实际情况,没有真正具体的了解,真正好的领导是不会有的。”“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对于担负指导工作的人来说,有计划地抓住几个城市、几个乡村,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的方法,做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具有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最基础的知识。”毛泽东通过调查研究,加深了对中国革命具体道路及其规律的认识,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30年11月7、8日,毛泽东在吉水、吉安作调查,了解土地革命的进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在《东塘等处调查》的前言中,毛泽东写道:“这次调查,使我发现以村为单位分配土地的严重性。赣西南分配了土地的有几十县。高级政府颁布的土地法是以乡为单位去分配,一般高级机关的工作人员大家也以为是照着乡为单位去分配的,哪晓得实际情形完全两样,普遍的是以村为单位去分配,乡为单位分配的很少。以村为单位,这种利于富农不利贫农的分配法,是应该改变的。”1930年11月21日,毛泽东在木口村调查了村政府委员的成分及本村所杀反动分子的成分,整理出《木口村调查》一文,指出:“在这个调查中证明,中农在平分土地中不但无所失而且有所得,富农小地主则在农民的激烈斗争中便要走到反革命阵营中去的。”

理论源于实践,又必须回到实践中去。从实践到理论是认识发展的第一次飞跃。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回答实际问题是认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1931年4月2日,毛泽东在《总政治部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中指出:“过去许多地方往往忽视实际事实的调查,只凭自己空想去决定工作计划,去指导下级工作,结果计划是行不通的,指导是错了的。”“现在两种表格,我们如能照深刻注意实际的正确的统计填写起来,是能解决我们许多问题的,特别是现在分配土地中的许多实际问题。”调查时,“第一,必须建立对这一工作的深刻认识,看清楚这一工作的重要”;“第二,调查的人要不怕麻烦”;“第三,上级政府派出去指导的同志和政治部负责任的同志,须将两张表格的内容及调查时要注意之点,详细向执行这一工作的同志说清楚”。“如果调查时不弄清楚(指划分阶级的标准要求),则自己茫无把握,必致把阶级成分弄错了,失了统计的正确价值;过去许多地方往往忽视实际事实的调查,只凭自己空想去决定工作计划,去指导下级工作,结果计划是行不通的,指导是错了的。”毛泽东进而明确指出:“一、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二、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鲍甫生回忆说:“毛主席在行军路上很注意调查研究。收集沿途情况,这是毛主席亲自布置我做的第一件事。他给我拟了一个调查表,内容是每天行军的沿途情况:经过了什么地方;行军的里数;道路的情况,是大路、小路,还是石板路;山林树木、河流、桥梁的情况;沿途两边土地的情况,面积多大,地里种什么,是水田还是旱田;村庄的情况,有多少人口,房子是土房还是瓦房,有没有碉堡,村庄位置朝向,是靠山面还是在平原,村庄与村庄的距离等,还有沿途所见的其他动态。这个表的内容,每天要向他报告。”

调查研究是实事求是的基本途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党的正确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的具体体现。毛泽东针对红四军中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把调查研究问题提到了思想路线的高度,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又进一步指出:“所谓对于情况的估计,就是根据我们对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查研究,而后反映于我们脑子中的关于客观情况的内部联系。这种内部联系是独立地存在于人的主观之外而不能由我们随意承认或否认的。”“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么,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

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要分析研究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这个“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在对事物大量表面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把握其本质,不仅要看到其必然性,更要看到种种可能发生的偶然性;不仅要看到它与其他事物的共性,还要看到它的特殊性。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理论,也同其他事物、其他理论一样,不是一蹴而就的,当时全党都在探索促进革命高潮到来的策略。毛泽东强调红军和红色政权“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提出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他认为,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作用,就是可以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早在1927年“马日事变”以后,毛泽东就曾经提出过“上山”的思想,坚决主张在党领导下“武装上山”,认为这样“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如果“不保存武力,则将来一到事变,我们即无办法”。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