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毛泽东的党建思想:红色传承

毛泽东的党建思想:红色传承

【摘要】:第一节党的建设秋收起义,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打出了自己的旗帜,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革命军队。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思想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重大课题。因此,毛泽东把党的建设工作看作是一切工作的根本与突破口。党员的先进性是部队战斗力的灵魂与核心,毛泽东深受启发,开始着手狠抓军队党的建设。为此,毛泽东亲自拟定入党誓词并主持了第一批工农士兵的入党宣誓仪式。大会通过讨论,统一了党的思想,坚定了人民建设井冈山革命根

第一节 党的建设

秋收起义,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打出了自己的旗帜,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革命军队。但如何领导这支军队并实现有效的工农武装割据,最终实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目标,这又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而又必须尽快解决的重大课题。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思想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重大课题。虽然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的建党思想并不十分完善,但他已逐步认识到,中国革命这条新道路能否走得通,关键还在于党的建设。党是军队与根据地的灵魂所在,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一切工作都会松散无力。因此,毛泽东把党的建设工作看作是一切工作的根本与突破口。关于党的建设思想,当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军队党的建设,另一是地方党的建设。

为了能进一步加强党对这支“工农革命军”的绝对领导,增强部队战斗力,早在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就在永新三湾对部队进行了改编。“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三湾改编”虽然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但由于时间仓促,形势紧迫,许多措施并没有得到落实。党员的核心与凝聚力作用在整个部队中并没有被充分发挥,部队的战斗力依然急剧下降,10月7日第一次到达井冈山的时候,秋收起义的部队只剩下不足800人。在随后的斗争中,部队的总体情况依然未得到改善。然而,毛泽东却惊奇地发现,在别的连队战斗力急剧下降甚至被迫取消编制的情况下,罗荣桓所率领的连队却越战越强,战斗力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急剧上升。毛泽东通过调查发现,其中的根本原因不是由于该连武器先进,也不是由于其战略战术的高明,而是因为在罗荣桓所在的连队党员数量多于其他连队,这使得连队无论是在打仗还是做其他工作的时候,均有核心,有灵魂,该连指战员在党员们的先锋模范的示范作用下,整个连队的战斗力自然会上升。党员的先进性是部队战斗力的灵魂与核心,毛泽东深受启发,开始着手狠抓军队党的建设。

到达井冈山后,毛泽东把“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在部队中进一步加以落实,并确立了支部的三大任务:第一,学习当前形势;第二,了解群众思想状况并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顾虑;第三,培养和发展新党员。党支部在各连队成立后,部队的政治氛围逐渐浓厚,党员的数量也逐渐增多,1928年11月,“红军中党员和非党员约为一与三之比,即平均四个人中有一个党员”,部队的战斗力得到明显提升,各种工作也进展得十分顺利。

为了能使部队在井冈山站稳脚跟,毛泽东抓紧了对袁文才、王佐两支绿林农民武装的改造工作。毛泽东先从已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袁文才入手,再通过他去做王佐的工作。中国共产党独有的先进性与革命性不仅重新唤醒了共产党人袁文才心灵深处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而且还深深地影响了绿林人王佐,使得改造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1928年王佐也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站稳了脚跟,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的失败使得毛泽东进一步认识到,中国革命离不开中国农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必须与农民运动和农民武装紧密结合起来;而发展农民运动、建立农民武装的关键在于恢复和发展地方尤其是广大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大革命的失败,使得地方的党组织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许多党员和农运骨干被迫害。“红军(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到达边界各县时,只剩下若干避难藏匿的党员,党的组织全部被敌人破坏了。”(1)为此, 1927年11月上旬,毛泽东在茅坪象山庵召开宁冈、永新、莲花等县原党组织负责人会议,要求各县重建各级党组织,深入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毛泽东还创造性地提出“军队的党帮助地方党的发展”的措施,从军队抽调一批有政治工作经验的党员干部,投入广大农村的党建工作去。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先进性与革命性使得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得以迅速发展。到1928年11月,湘赣边界各县党组织不仅得到恢复和发展,而且各县的区、乡两级也建立起了自己的党组织。“边界党员数量发展到一万以上。”各县党组织统一归中共湘赣边界特委领导。井冈山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壮大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稳固与发展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www.chuimin.cn)

在积极发展红军和地方党组织的同时,毛泽东还注重抓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党员的质量,统一党的思想。1927年10月中旬,当红军还在酃县水口整休的时候,毛泽东就亲自抓了党的组织建设,提出要在连队各支部发展一批新党员。由于部队成员主要由农民组成,所以毛泽东十分注意严格党员条件和入党手续。为此,毛泽东亲自拟定入党誓词并主持了第一批工农士兵的入党宣誓仪式。土地革命时期,要求入党的同志首先必须本人申请,同时还应具备五个条件:1.政治观念没有错误(包含阶级觉悟);2.忠实;3.有牺牲精神,能积极工作;4.没有发洋财的观念;5.不吸鸦片不赌博。当时入党要填写入党志愿书,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入党时必须举行庄严的入党宣誓,站在党旗面前,举起右手,由党支部书记带读誓词:“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这是中共现存最早的入党誓词。

对于农民成分的党员,毛泽东力主用无产阶级思想加强领导,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1929年12月,毛泽东在红四军的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上,还详细阐述了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具体表现、来源及其纠正办法。)在革命高潮时期,无论是党内还是党外,人们对工农武装割据信心百倍,觉得前途一片光明,许多投机分子也利用我党公开征党员的机会混入了党组织甚至成为支部和区委的负责人。由于这些人大都没有在思想上入党,同时由于当时“不能有好的党内教育。白色恐怖一到,投机分子反水,带领反动派捉拿同志,白区党的组织大半塌台”。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坚决“厉行洗党,对于党员成分加以严格的限制”,对党员进行重新登记,“党员数量大为减少,战斗力反而增加”(2)。针对党内和根据地人民出现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1928年5月20日,毛泽东在宁冈茅坪主持召开了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会上,毛泽东批评了右倾悲观思想,批判了逃跑主义。大会通过讨论,统一了党的思想,坚定了人民建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决心与信心。

1928年“八月失败”后,井冈山形势十分严峻,党内和红军内部弥漫着非常严重的失败情绪,思想上彷徨不已,“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成为井冈山许多人的疑问。为此,毛泽东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不仅从理论上详尽分析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的必然性,而且还深刻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宝贵经验,初步回答了一些人提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并进一步统一了党内的思想,坚定了大家的革命信念。

党的建设工作的展开,使得井冈山的斗争有了坚强的主心骨,不仅使得我们党牢牢掌握住革命的领导权,而且还大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各项工作的展开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