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义乌外国人的宗教活动与清真寺建筑安全调查成果

义乌外国人的宗教活动与清真寺建筑安全调查成果

【摘要】:现有的位于义乌市江滨西路的义乌清真寺,其前身是当地一家丝绸厂弃置不用的仓库厂房。按照相关人员介绍,目前义乌政府已出资800万元用于清真寺的修缮,现在内部大殿等处的装修已经完成,相应的外部建筑修缮也接近尾声。

二、义乌外国人的宗教活动与清真寺建筑安全

作为号称当下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之地,位于浙江省中部的义乌市,其声誉甚至远播海外,从世界各国来此地经商的外籍人士,多如过江之鲫。据近年来的当地相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持外国护照流动人口全年已有58万之多,分别来自的国家竟有200多个,其中与中国建交的有185个。经过批准而设立的境外公司企业代表处有3 000多家,其中来自中亚、西亚、东南亚、北非等20多个穆斯林国家的代表处,又占到一半左右,约1 500家;在由外国商人及其家眷构成的庞大流动人口群体中,又以来自阿拉伯世界和北非马格里布国家的居多。从整个义乌市来看,常住下来并且在市公安机关注册的中外穆斯林(包括西北各地来此谋生的国内各族群众)共近2万人,而国外穆斯林就占了60%左右。可以这么说,古名稠州的义乌城市能有今天的发展,完全离不开外籍穆斯林,主要是阿拉伯穆斯林群体的留住及其相关的经营。

此外,在宗教信仰背景相对其母国,甚至比我国的西北而言都要淡薄许多的义乌市,这个相对特殊的阿拉伯穆斯林社群在精神生活需求层面上还存在着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换言之,他们的文化调适能力,依旧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当地政府现行的应对管理政策和相关措施,是否到位,也需要探索和加以反思。

通过接触,我们了解到,在义乌当地,但凡涉及到对北非事件局势的看法,无论是做物流的,还是开饭店的,几乎所有的阿拉伯穆斯林商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表示自己的生意受到来自中东动荡局势的明显负面影响;从义乌各家穆斯林外商经营的店铺、餐馆喜欢不停地播放着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同步新闻节目的情况来看,这也成为他们在第一时间获悉北非及阿拉伯各国政情的最主要渠道。(www.chuimin.cn)

在义乌的外籍穆斯林在宗教上非常虔诚。每周五前来做主麻礼拜的穆斯林人数逾万,由于外籍穆斯林人数增长快,流动性大,且涉外性强,这使原本没有伊斯兰教场所的义乌陡然增加了管理上的难度。现有的位于义乌市江滨西路的义乌清真寺,其前身是当地一家丝绸厂弃置不用的仓库厂房。2009年,义乌清真寺内的墙面曾出现了开裂的情况,清真寺的内部管理人员将该情况进行了反映,但一时无法解决。由于危房情况的出现,原本集中在清真寺内进行的主麻礼拜不得不移至寺外,马路上全是人。入冬时,哪怕是雨雪交加的日子,也有外籍穆斯林在聚礼时直接跪拜在路面上的情况,这也加剧了路面的交通堵塞,严重时清真寺附近的交通都陷入瘫痪状态。

若从伊斯兰教方面的管理来说,目前清真寺内部自身的管理人员共有11人,当地民宗部门负责伊斯兰教的人员有3人。在前两年清真寺危房问题迟迟不能解决时,2009年12月,义乌的穆斯林曾准备集体上访,在他们中间,既有来义乌的国内各地穆斯林,也有外国来华经商的穆斯林。他们声称:“危房问题市里不解决,就去省里上访,省里不解决就去上海世博会,再不行的话就去北京。”最终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及时干预下,上访未能成行。试想倘若真的动议成行,将会造成国际性的负面影响。按照相关人员介绍,目前义乌政府已出资800万元用于清真寺的修缮,现在内部大殿等处的装修已经完成,相应的外部建筑修缮也接近尾声。

危房问题之外,对平时留居义乌的穆斯林行商坐贾而言,生活中还有相关墓葬方面的要求,因为生命无常,一旦出现外商穆斯林本人或家人在义乌当地去世的状况,只能用昂贵的费用将尸体运回其母国。而这也多少给依循伊斯兰教规定的速葬习俗带来了不便。故此有的外商在与我们的交谈中就提到,是否可以允许他们在当地购买供土葬用的墓地,而这样的要求在当下显然是很棘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