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由来已久,但长期以来,出于维护阶级利益之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做不到予以公开承认。只有具备完备真理性的马克思主义,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与方法论基础。只有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人类才有可能建立起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2024-06-21
三、价值维度
价值观是指人对事物的善恶、对错、真假、利害、美丑、重要性、可取度等的看法和评价参照系,决定着人生态度和行为取向。个人价值观的形成,除了受本性、家庭、教育、社会等因素影响外,还深受其信仰的影响。群体和社会价值观作为个人价值观的认同集合体,不仅影响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也受到个人价值观的影响和改造。宗教信仰作为古往今来人类精神思想的主导力量,无疑对无论个人还是社会价值观的形成和修正都具有重大影响。
有人指出,随着飞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人类的价值理念产生了重大缺陷,造成个人自身、人与人、国与国、人类与自然等方面的深刻矛盾和危机。如果不反思和修正这些缺陷,人类将会在自己创造的辉煌中走向灭亡。全球通行的市场经济是以鼓励和发挥人的自私贪欲为基础的,虽然提高了人类物质生活水平,却同时造成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消费主义的泛滥,致使人们向物欲单边倾斜。丧失了精神信仰和健康价值观的人们缺少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理解,尽管物质消费远超过其实际需要,依然精神空虚、内心脆弱,无法应对生老病死的灾变和自身内在的迷茫,幸福指数不升反降。人从物竞天择进化而来的本性是自私的,市场经济则把人的自私贪婪发挥到极致。由于缺乏精神制衡,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对立紧张关系日益加剧,社会道德空前衰落,与和谐社会的理想背道而驰。现代国家之间的关系深受自私对立的人际关系影响,只不过比人际关系更不受制约。科技的飞速发展虽然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但同时也提供了种种人类自我毁灭的手段。国家间、宗教间、利益集团间等等的对立冲突随时可能借助科技造就的大规模杀伤武器毁灭这个世界。无节制的自私贪欲和消费主义还造成对地球有限资源的加速掠夺和大量浪费,在促使资源迅速枯竭的同时毁灭性地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面对日益枯竭的自然资源,爆炸式增长的自私贪婪人口之间必然爆发剧烈争夺和战争,成为人类自我毁灭的诸多方式之一。
这些矛盾和危机都源自价值理念的偏差,因此只能通过修正价值理念来化解。然而,影响价值观形成的所有世俗要素如家庭、教育、社会、国家等等都已饱受现代社会以个体为中心、唯利是图价值观的熏陶,要求其自我纠正就如同陷入泥潭的人试图自拔头发脱离泥潭一样无效。必须有一种影响力大于现有价值观及其形成要素的超越力量才能对其有效修正,而宗教信仰正是具有这种影响力的存在。就此而言,各宗教有许多共同或独特的价值观资源可资开发利用。例如,各宗教的共性之一是重精神追求、超凡脱俗,对立于现代社会泛滥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和消费主义,是后者天然的消解力量。宗教信仰是人的终极关怀,能够最好地阐释人生的意义,充实人的精神境界,消除人生的困惑,让人以最小的物质消耗获得最大的幸福感。这些共同的精神价值对于化解现代社会中个人、人际和资源环境等矛盾危机都有重大作用。又如,各宗教信仰的结构都是通过人对自我的否定或克制,实现从个体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神为中心,将对神的爱普及成对他人的爱,进而转化成发自内心的利他主义。这种精神价值有助于抵消人的自私贪婪本性,对冲以个体为中心的现代价值观和人际间的竞争冲突,是构建社会和谐的有效基础。推而广之,如果建立在个体基础上的国家都能以这样的价值观作为其行为的基础,那么国家间的紧张危险关系就有望缓解,全球化的人类和合共生就有望实现。再如,道教不仅主张清心寡欲、素朴节俭,而且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这些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展示出其智慧和意义。面对有限的自然资源和脆弱的地球生态,人类只有克制对物质财富的欲望,制止过度的消费,注重他人的利益和生态保护,才能做到人际、国际、天人之际的和合共生,可持续地共同生存发展。(www.chuimin.cn)
但难以否定的是,各宗教在倡导自我克制、与人为善等优秀价值观的同时,自身却往往反其道而行之,教派间对立冲突不断,恶行时有发生。因此,各宗教团体及信众应该首先清理、整合宗教的价值观,并就其良善主体达成共识,相互之间形成自制、自律的价值共同体,做到宗教自身的扬善抑恶,才能向人类社会提供公认的良善价值观。这样的价值共同体在宗教共同体的理念下有可能得到最好的实现。
价值共同体是全球化时代人类持久和平共处的重要基础。全球化要求人类必须形成公认的共同价值观和秩序,才能避免相互的冲突争斗和共同毁灭,维护全人类的共同生存发展。因此价值共同体并非奢侈品,而是关系到全人类前途命运的必需物。现代社会盛行的世俗化和个体本位主义狭隘价值观使得一些人看不到价值共同体的可能。其实,人类社会有充足的资源可以用来构建价值共同体。共同的人性、人类共同生存发展的需要、对人类共同利益的理性关切、全球化必将带来的人类共同体新形势等等,是价值共同体的世俗资源。跨宗教的共同信仰本质和精神追求、各宗教真善美的共同价值取向、各宗教共有的道德金规则等等,则提供了更强有力的精神信仰层面的共同价值资源。世界人口中超过95%是信仰者和准信仰者,因此以精神信仰为基础的价值共同体能对人类社会发挥重大影响,足以对抗物质主义和个体本位主义的价值观。价值共同体作为宗教共同体的价值维度,对于全球化人类的生存发展将具有重大意义。
有关基督教与社会公共领域的文章
人类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由来已久,但长期以来,出于维护阶级利益之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做不到予以公开承认。只有具备完备真理性的马克思主义,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与方法论基础。只有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人类才有可能建立起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2024-06-21
全球现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有1.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在人类当今诸多的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正因为如此,凡是具有发生沙漠化过程的土地都称之为沙漠化土地。据联合国资料,目前全球1/5人口、1/3土地受到荒漠化的影响。......
2023-10-28
人类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维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这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两个方面,缺少一个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早期,由于人口稀少,人类对环境没有什么明显影响和损害。由此可见,人类已在环境中逐渐处于主导地位。大气严重污染,水的资源空前短缺,森林惨遭毁灭,可耕地不断减少,大批物种频临灭绝,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处在危机之中。......
2023-12-07
[58]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理念是超越霸权主义的更高境界的世界观、人类发展观。联合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认可也表达出在未来全球治理模式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可能性方向。[62]着眼于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知识产权法,或许能够为国际及相关国家的知识产权秩序带来更稳定的发展态势。要让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为中心的知识产权法得到世界范围内的认可,还有很大的困难,这就要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当前的知识国家治理着手解决。......
2023-07-06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无可代替的、必须受到保护的财富。海洋对人类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今却日益受到捕捞过度、沿海开发和陆地污染的危害。最深的淡水湖遭到污染从全球角度看,20世纪以来,最初引起人们对海洋环境的忧虑的主要原因是海岸开发,随之而来的是生态破坏、水藻污染、海产品和海滩的微生物污染,以及因乱丢塑料垃圾造成的海面污浊和化合物的逐步积累。......
2023-10-28
不论是旅游企业,还是以旅游目的地为单位的整体旅游业,客源市场对于其实现长期生存和成功发展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对此,旅游实业界中一些有识之士的领悟则是,满足客人的需要实际上也就是在满足本企业的需要。我们在此无意去细究出现这一结果的各种可能性原因。无论是旅游项目还是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如果不了解市场需求,不了解客源市场的规模,不了解目标市场人群的来源地域和利益追求……......
2023-11-21
如果叫你头上天天戴上伪装圈,你一定感到难受极了;同样,人们天天戴上意识的假面具也活得太累了,所以人类自从文明诞生之日起就离不开狂欢节,酒也是伴随着文明一起诞生的。巴西等国家每年的狂欢节总要死几百人,但政府和人民宁可死几百人也要保留这个节日,如果一年到头不狂欢一下,那可能大家都要憋得真的发狂。......
2023-10-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