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主要科幻大国战后的发展-《世界科幻文学简史》成果

主要科幻大国战后的发展-《世界科幻文学简史》成果

【摘要】:目前,布雷切夫科幻小说已有大量译作介绍到国内。前者包括了东欧国家的科幻作家,后者也是全国性的会议。斯坦尼斯拉夫·列姆二战以后,在前苏联势力范围内的东欧,科幻小说也有较大发展。

二、主要科幻大国的战后发展

本节仍然要从前苏联开始,这不仅是因为前苏联本身便是一个科幻大国,而且由于政治壁垒的保护,前苏联科幻小说受美国科幻的影响很小,长期以为自成一体。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前苏联科幻文学曾经是新中国科幻小说的主要渊源,是第一代中国科幻作家的师傅。

斯特鲁格斯特兄弟是战后苏联最有影响的科幻作家。哥哥阿卡迪(1925—)是研究英国和日本文学的专家,弟弟鲍里斯(1933—)则是计算机专家。他们的创作组合堪称科学与文学的结合典范。两个人最早发表的小说出版于一九五九年。

一九六三年发表的《远虹》是一部出色的灾难科幻小说。一九六四年出版的《作神难》已经成为世界科幻的经典之作,并被搬上银幕。这部作品描写了一批地球的星际探险家们来到一个处在中世纪时代的外星文明中进行科学考察的故事。按照规定,他们不得影响当地的文明进程,但目击当地的黑暗现象,探险家们又无法容忍自己仅仅处在旁观者的位置上。这部作品因为被视为影射苏联社会的现实而广受争议。不过,由于当时的苏联社会政治空气走向宽松,斯氏兄弟的创作生涯并未受多大影响。在《第二次火星人入侵》中,火星人仅仅凭借谎言就征服了彼此钩心斗角的人类。这部作品被视为优秀的科幻讽刺小说。

如今,斯特鲁格斯特兄弟的作品陆续被俄罗斯电影界制作成商业科幻片,如《人烟之岛》等。在不久前的一则花边新闻中,俄罗斯有人指控美国科幻片《阿凡达》抄袭了斯特鲁格斯特兄弟的作品《正午世界》。

以天文学和宇航为主要题材的叶菲列莫夫是前苏联又一位世界级科幻大师。一九五八年,他的大作《仙女座星云》得以出版。小说描写了公元三〇〇〇年世界大同时代,类似于互联网的通讯网联系着所有智慧生物。两个相隔二百八十光年的男女在这样的背景下相爱了。这部小说曾经被搬上银幕。阿·卡赞采夫的《太空神曲》也描写了大同时代的宇航探险。该作品曾经被译介到中国,并产生广泛影响。

斯特鲁格斯特兄弟

布雷切夫是前苏联涌现的又一位科幻代表作家。他的作品以儿童科幻为主。创作有《入地艇》、《独闯金三角》、《大战微型人》、《出不了事的小女孩》等科幻佳作。其中许多小说的主人公是阿丽萨,与他的爱女同名,实际上是他观察爱女的心理特点而塑造的人物。

由于生活在思想比较开放的时代,布雷切夫的科幻小说比他的前辈更接近当代色彩。目前,布雷切夫科幻小说已有大量译作介绍到国内。苏联解体以后,布雷切夫坚持创作,已经成为俄罗斯科幻的领军人物。

在前苏联科幻创作的黄金时代里,还出现了德聂伯罗夫、阿尔托夫、瓦尔萨夫斯基、比林金、拉利奥洛娃、帕尔诺夫、加恩索夫斯基等作家。

前苏联没有专门的科幻杂志。他们将科幻文学视为科普作品,并把它们发表在科普杂志里。这种模式深深地影响到中国科幻文学后来的发展。

到了勃列日涅夫时代,由于思想控制日益严格,科幻小说创作也沉寂了下去。进入八十年代,前苏联科幻始有复兴迹象。八十年代末,前苏联还召开了一次“社会主义者科幻大会”和一次“基辅科幻大会”。前者包括了东欧国家的科幻作家,后者也是全国性的会议。这两次会议本来意在为苏联科幻的全面复兴进行准备。不过,苏联的解体中断了这一过程,在巨大的社会变动中,前苏联的科幻创作与前苏联的整个文学事业一起被抛掷在一边。

如今,俄罗斯已经从经济低谷中爬起来,他们已经产生出了一批不逊于好莱坞科幻片的大制作。卢卡延科等新一代科幻作家也在延续俄语科幻的血脉。曾经产生过别利亚耶夫等世界级科幻大师的前苏联各民族肯定会在世界科幻文艺舞台上重新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斯坦尼斯拉夫·列姆

二战以后,在前苏联势力范围内的东欧,科幻小说也有较大发展。波兰的斯坦尼斯拉夫·列姆是其中最成功的作家。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上,虽然有不少获奖者曾经创作过科幻小说,但没有一个作家因为科幻小说创作而获奖。这期间,斯坦尼斯拉夫·列姆则因为科幻小说创作方面的成绩,多次赢得诺贝尔奖提名,是有史以来离这顶世界文学桂冠最近的专业科幻作家。除此之外,列姆还获得过波兰的国家文学奖,是波兰战后最具世界影响的文化名人。

《苏拉利斯之海》

虽然生活在东西方对抗与国内不停动荡的政治氛围下,但列姆仍然发扬了科幻小说的特色,那就是比较远离现实中的具体问题,着重于宇宙人生基本意义的探索。科幻文学史已经证明,大凡不以全人类处境为出发点,只反映特定集团利益的科幻小说,很难透过历史筛选而保留下来。

列姆在战前是学医的,纳粹入侵令他失学,当了一个汽车技师。列姆最初发表的科幻作品有《太空人》(1951)、《麦哲伦星云》(1952)等。后来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列姆最著名的代表作是《苏拉利斯之海》。这部作品描写了一个叫苏拉利斯的行星上的海洋,它能够接受地球探险家们的脑电波,将他们所思所想复制成现实,甚至包括他们头脑中想到的活人。复制出来的事物,包括人都能够活动,参与到周围的世界中去,导致种种神秘莫测的现象。但宇航员们几经研究,发现这个“海”并不具有智慧,所有的复制活动都是一种自然现象。

《苏拉利斯之海》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学,成为世界科幻文学经典,并且由前苏联电影界搬上银幕。最近又有好莱坞版的新片上演。

除了列姆外,南斯拉夫的高特里普、保加利亚的杜涅夫、罗马尼亚的符拉季米尔·格林都是本国科幻文学的代表人物。

伊塔洛·卡尔维诺

德国虽然是科技大国和经济大国,但在科幻创作方面并不出色,这或许和德语市场狭小有关。战后德国最有特色的科幻作品当属《彼利·罗丹》系列。这是一套自一九六一年开始出版的通俗科幻系列小说,积累至今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一套科幻丛书,先后出版了上千种。其作者队伍代表着当代德国科幻作家的最高水平。《彼利·罗丹》系列中的个别作品目前已经被译介到中国。彼利·罗利是一位太空船船长,以他为主人公的这套小说是一个冒险风格的系列科幻。

电影《苏拉利斯之海》的剧照

一九六三年,曾以《桂河大桥》享誉文坛的法国作家彼埃尔·居尔创作了科幻小说《猿猴星球》。这部作品讲了一个人猿颠倒的世界。一支地球人考察队乘飞船来到某外星球,发现那里的智慧生物竟是猩猩,而那里的人类已经退化为野兽。人类宇航员被猩猩科学家虏获成为实验品,后经艰苦努力才证明自己也是文明生物并得以逃脱。这部小说以卓越的讽喻手法描写了处在政治社会和精神激烈变动中的现代人类的命运。《猿猴星球》也是科幻小说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

《猿猴星球》是对人类主观主义的极大讽刺(www.chuimin.cn)

居尔是一位深谙科学价值的科幻作家。他在《思想爆炸公式》里,竟然将原子弹明史倒转过来,描写了爱因斯坦等人研制造物机的故事,是“反科学史”题材的代表作。

电影《猿猴星球》的剧照

在意大利,美国科幻随着美国军队一起流入本土。受其影响,意大利也出现了自己的科幻作家。其中有创作了《大于生命》的布扎蒂,创作了《机器人与牛怪》的维卡,创作了《穆塔事件》的苏尔达迪等。

老版本《猿猴星球》的海报

这其中以卡尔维诺最为有名,他也是战后意大利主流文学大师。他的科幻代表作有《我们的祖先》、《隐形城市》等。另一位科幻作家山特里尼带领着意大利科幻创作走向成熟和自觉。他发表了《查理·马高的最后三十六小时》等作品。意大利第一本专业科幻刊物《科学幻想》创刊于一九五二年。虽然短命,但起到了开拓者的作用。意大利科幻文学的最高奖名为“银彗星奖”。

在欧洲低地国家荷兰,伴随着美国科幻的大量引进,从六十年代末也开始了自己的科幻文艺史。出现了吉基森、塞吉森、伯丁、斯库阿普等代表作家。六十年代后期,荷兰科幻小说联络中心成立。后来,这个中心承办了一九九〇年世界科幻协会的年会。一九七六年,荷兰人创办了自己的科幻奖——金钢奖。由于历史文化渊源,荷兰科幻也影响到比利时和卢森堡。

新版本《猿猴星球》的海报,这个版本与原著和老版本的结尾有很大区别

在更北的地方,科幻小说于一九四九年介绍到北欧国家。丹麦的尼尔生于一九五〇年开始创作科幻小说。瑞典的朗纳斯兰特在本国大力推广科幻文学,并创作了《雷姆胡坦》等作品。挪威则产生了亚克尔·赞松。一九七一年,挪威还举办了本国的短篇科幻小说人选比赛。

西班牙自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内战后,在弗朗哥的极权统治下,科幻小说遭到禁止,直到六十年代,西班牙才出现了英美科幻小说的译作。一九六八年,西班牙有了第一家科幻小说杂志。到七十年代,西班牙科幻小说走向繁荣。

多明哥·桑托斯是西班牙科幻小说的代表作家。他原名彼得罗·多明哥·穆迪诺,一九六二年出版长篇科幻小说《加西利尔,历史上的机器人》,描写机器人如何从月球的殖民者手中拯救地球,被译成许多种文字,使他一举成名。他的幽默短篇《绕呀绕》以荒诞手法描写了交通问题这一城市现代病。当这篇作品译成中文时,中国大城市街头还没有多少机动车辆。相信今天的读者能够更深地理解这篇作品,而不再像当年那样认为它意在讽刺“资本主义城市的畸形发展”。

如前所述,在矢野彻等人的推动下,日本科幻在美国科幻的基础上开始了自己的新篇章。到了六十年代已经出现了一大批本土作家。其中最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当属星新一。除了美国科幻小说外,星新一还受到中国典籍《聊斋志异》的影响,所以专门大量创作微型科幻小说,最后成为世界上几乎唯一以此成果闻名的科幻作家。

星新一的作品与凡尔纳、阿西莫夫等人的作品类似,都具有“干净”、“纯洁”、“有科普价值”的特点。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全无顾忌地引进,作为青少年的科学启蒙读物。由于篇幅短小,国内一些报刊科幻专栏的编辑经常选用他的作品。笔者认识的一些编辑常以星新一为例,希望国内科幻作者也能大量创作微型科幻小说,殊不知创作微型科幻小说是难上加难的课题,全世界的成功者也只有这么一位。

在日本本土最有影响的科幻小说当属小松左京,他被称为“日本科幻的推土机”,意思是他带头克服了日本科幻文艺发展中遇到的许多困难。一九七三年,小松左京的代表作《日本沉没》问世,轰动日本,发行量高达四百万册。次年,该书以批判日本军国主义的材料为名义翻译到中国,成了“文革”十年中唯一被介绍到中国的日本长篇科幻小说。那一版汉译本的前言上赫然写着“伟大的日本人民永远不会沉没”!其实,作者当然不会诅咒自己的民族沉入大海,并且在这部小说里,作者对中国很友好。小说描写到,西方国家在日本面临灭亡之时,只允许高技术人员移民,只有中国派出舰队运送普通日本难民到大陆避难。书中那位在幕后掌控日本政坛,对日本人民于灾难中自救起决定性作用的“百岁老人”也是一位来自中国的青年僧侣

一九八六年,日本青年作家田中芳树完成了他的两百万字的科幻史诗《银河英雄传说》。在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里,它是全世界非英语科幻创作中屈指可数的商业巨著。十几年来,这本书不仅在日本拥有了极大影响,并且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在内获得了一大批“银英迷”。该书后来被改编成卡通连续剧和电子游戏,更扩大了它的影响力。深入分析这部作品,对于急需从美国科幻一统天下的局面中摆脱出来的世界科幻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电影《日本沉没》的海报

田中芳树于一九五二年出生于日本熊本县。自幼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三国故事,更是他创作时的重要借鉴。他开始创作《银河英雄传说》这部划时代巨著时还不到三十岁,这个年龄在当时已经拥有大量前辈作家的日本科幻界只算是个小字辈。田中芳树在创作过程中逐步学习着文学技巧。小说前面三分之一部分节奏较快,还属于“讲故事”的范畴。后来的叙事节奏逐渐慢了下来,而在人物塑造和文笔上有了很大提高。

这部巨著于一九八六年最后出齐,至今时间并不算长。由于一部作品成为经典通常需要一段时间上的筛选,所以许多人对这部作品的价值表示怀疑,甚至怀疑它是否算得上是科幻小说,因为评论界和出版界将它标注为“架空历史小说”。其实。如果我们不用这个日本式的名字的话,可以把《银河英雄传说》当成科幻文学史上“太空剧”类型作品的一座高峰。在太空剧这个细分的小类别里,无论是早期的史密斯作品,还是赫伯特的《沙丘》系列,其艺术水准都已经被《银河英雄传说》甩到了后面。

漫画见长的日本人勾勒出的小松左京

同时,作为一部以社会政治变迁为主线的“软科幻小说”,《银河英雄传说》全书中仍然涉及到科学技术的描写达数百处之多,并且基本准确无误。单地从这个角度上看,这部巨著也是堂堂正的科幻小说。

日本有代表性的科幻作家还有简井康隆、光濑龙、半村良等人。除此之外,日本的一些主流文学作家还参与科幻创作。最著名的是安部公房创作的《第四纪冰川》。日本还有一位出名的女作者栗本薰。她的创作十分高产,拥有大量作者。其代表作《豹人英雄传》已经出版了八十多卷,一千多万字,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篇幅最长的文学作品。

未来世界的男女约会,飞行载具和人物穿着十分摩登,背景和纽约并无二致

不过,日本还拥有自己独步世界的艺术形式,那就是卡通动漫。日本科幻的精华作品有许多是以卡通形式流传的。那里不仅有改编本,更有原创科幻卡通。这些作品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科幻爱好者中留下了深刻影响。有关这方面的情况请参考刘健编写的《映画传奇——当代日本卡通纵览》。

一九八〇年,在日本国民个人所得税统计中,作家松本清张名列第一。八十年代的中国观众熟悉他的《砂器》等推理小说。其实他也曾经创作过大量科幻作品,如《末日来临》、《人兽之日》。

一九九五年,日本科幻作家濑名秀明创作的《寄生前夜》出版,成为发行一百六十万册的畅销书。这部作品描写了线粒体试图摆脱人类躯体的恐怖故事,被称为日本近期技术含量最高的科幻作品。如今,《寄生前夜》已经被改编成电影、游戏,拥有很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