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捷克科幻文学史:从捷克走向世界

捷克科幻文学史:从捷克走向世界

【摘要】:在《罗素姆万能机器人》中,作者根据捷克语“苦工”一词创造了“Robot”以表示机器人,后来成为世界通用名词,每一位拥有中学学历的中国读者都曾经在英语课本上学到过这个单词。一九三八年,作者在灭国的悲痛中去世。他的葬礼成为捷克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抗议集会。

三、从捷克走向世界

慕尼黑阴谋中被当作牺牲品的中欧国家捷克,也产生了一位世界级的科幻作家卡尔·恰佩克(1890—1938)。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变动不定的欧洲社会令恰佩克对人类未来深感忧虑。他接连创作了《罗素姆万能机器人》(1920)、《炸药》(1924)、《专制工厂》(1922)等科幻戏剧科幻小说

在《罗素姆万能机器人》中,作者根据捷克语“苦工”一词创造了“Robot”以表示机器人,后来成为世界通用名词,每一位拥有中学学历的中国读者都曾经在英语课本上学到过这个单词

卡尔·恰佩克

长篇科幻小说《鲵鱼之乱》(1936)是恰佩克在科幻方面的巅峰之作。这部作品在主流文学界也受到重视,但人们多只是提到它预言了法西斯贪得无厌的领土要求和英法等国妥协政策最终失败的命运,仿佛它只是一部政治寓言小说。然而这极不全面。《鲵鱼之乱》中涉及这个问题的情节只占最后几分之一的篇幅,前面大量情节直接反映了科学活动本身,以及科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对《鲵鱼之乱》的不同解读,体现了主流文学和科幻文学之间不同的视角。(www.chuimin.cn)

《鲵鱼之乱》

《罗素姆万能机器人》

与细节不清的《罗素姆万能机器人》相比,《鲵鱼之乱》在手法上高度写实。其中有些情节虚拟了对“鲵鱼”的科研活动,涉及到科研机构的组织,科学活动的程序以及科学论文的风格,等等,都具有高度的写实性。作者甚至让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一些科学家在小说露面,发表关于鲵鱼种族的言论,说明恰佩克对当时科学界的情况很熟悉。这种以假乱真的手法前有凡尔纳,后有克莱顿。科幻文学最本质的特色——幻想题材与写实手法相结合,《鲵鱼之乱》提供了完好的范本。

一九三八年,作者在灭国的悲痛中去世。他的葬礼成为捷克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抗议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