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坏科学”这个词却已经流行开来。这使得“坏科学”科幻在选题上比较接近科技现实,技术细节描写丰富。这次大战几乎是“坏科学”集中表演的舞台,杀人技术的效率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到了六十年代,“坏科学”已经成为科幻题材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2024-03-30
一、科幻的摇篮
要清楚地了解科幻小说史,还必须了解它与通俗文学的关系。在十九世纪,科幻小说的种子就是开放于通俗文学这片土壤上的。直到今天,它还被视为是一种主要的通俗文学类型。例如,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素质教育通识系列教材”中,有一部著作名叫《通俗文学十五讲》,由北大中文系的范伯群和孔庆东编写。其中第十二讲便是科幻文学,名为“亦科亦幻的科幻小说”。
将科幻文学视为通俗文学的一种,是目前主流文学理论界给科幻的定位。仅就事实而言,这并没有什么问题。在十九世纪大部分时间里,这种刚刚萌芽的文学类型就是典型的通俗文学。直到今天,对于科幻文学在学术界“被通俗”的这个事实,科幻作家群体也并不反感。像克拉克这样的科幻大师便说——我写科幻就是为了娱乐大众。
美国当代科幻作家赫伯特因典型的“太空剧”《沙丘》系列而出名。到了后来,他将该系列第四部续集《沙丘神皇》写得很晦涩,很“主流”。台湾科幻作家张系国就讽刺他这是去“讨好蛋头学者们”。张系国甚至认为,“由次文化‘堕落’回到主文化去,对次文化本身的成员讲,这是一种倒退,甚至是种离‘经’叛‘道’的现象。”(参考资料十九,484页)可见科幻作家们对自己的位置有着清晰的认识——我通俗,我快乐!
科幻是否通俗文学?这取决于如何定义通俗文学。文学理论界在给“通俗文学”下定义时,往往从出发点上就自相矛盾。有时他们以作品文学价值的高低为标准,认为文学价值低的就是通俗文学,文学价值高的就是纯文学、雅文学、主流文学。有时他们却以作品类型为标准,把所有诞生于主流文学圈子之外的文学门类都划进通俗文学。
更多的时候,他们把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视角混在一起,认为一切非主流文学的艺术价值天生就低人一头。在所有文学类型之间互相歧视的观点中,这是影响最大的一种。
对于科幻小说与通俗小说的关系,冈恩发表过如下意见:“几年来科幻小说引以为豪的是它能够而且愿意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这方面,还没有任何一种通俗小说达到可与科幻小说相比的程度:“种族、政治、宗教、习俗、性——都是些礼仪之邦禁忌的题目。”(参考资料三,696页)在这段话里,冈恩首先承认科幻小说是一种通俗小说,然后认为它是讨论某些严肃话题的通俗小说。这段话可以代表科幻作家们对的科幻小说价值的判断。
搞清科幻小说与通俗文学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了解科幻小说诞生的那段历史。在十九世纪,科幻文学便发源于两种当时典型的通俗文学类型。一是前面提到的哥特式恐怖小说,二是探险小说。(www.chuimin.cn)
探险小说萌芽于“欧洲地理大发现”时代,《鲁滨孙漂流记》是这一类型的先驱。有趣的是,直到“地理大发现”即将结束,准确的世界地图彻底绘成,这个文学类型反而迎来兴旺之时。英国作家斯蒂文森的《金银岛》,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都是著名的探险小说。并且,这两位作家也都创作过经典的科幻小说。
在当时的欧洲文坛,一些作家已经从探险小说出发尝试了科幻题材。“失落种族”小说就是一个代表,这类小说专门描写某种埋没于原始地带的文明。比如英国哈格德的代表作《她》,描写某个祭司家族拥有长生仙方,他们消失于中非某地。千百年后,当代探险家利奥·文西去寻找这个家族的历史,引出了一段段奇遇。
这类小说中还有一部佳作与中国有关,那就是《消失的地平线》,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创作。他根据藏族神话中的香巴拉传说,创造了“香格里拉”这么个东方版的“失落世界”。后来因为被搬上银幕,影响剧增。如今,云南省中甸县已经改名为“香格里拉县”,地方政府声称小说中描写的圣地就在该县的峡谷中。
“为了找到世界中仅有的几个处于原始状态的地方,冒险者们不得不抛弃现代文明,依赖某些很原始的品质,如勇气、力量、忍耐力等。”(参考资料三,一卷,332页)“探险小说中的人物总要从当时最现代化的地区出发,进入原始野蛮之地。让现代生活与原始环境发生冲突,是探险小说的核心魅力。因为它的读者对象就是现代化大都市里过着沉闷生活的人们。就像大批美国人去西部边境冒险一样,英格兰的日益工业化以及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的严谨、刻板,迫使许许多多英国人到非洲等地冒险。”(参考资料三,一卷,331页)
“寻宝”和“地理发现”都是探险小说的重要题材。由于地理发现很接近科学研究,从这里出发很容易便跨入科幻小说的领域。在十九世纪,“地理大发现”也可谓重要的科技前沿,一如今天IT技术、克隆技术和纳米技术的地位。探险活动本身就是许多科学门类的摇篮,尤其是后来被称为“地球科学”的一个科学群体——海洋学、大气科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水文学。另外,生物学中新物种的发现,以及人类学研究等,都是从探险家活动中演化而来的。所以,以探险为由头讨论科学话题,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在社会大背景和文学小环境的作用下,终于有位作家从探险小说出发,将科幻小说发扬光大,成为一代科幻宗师,他就是法国的儒勒·凡尔纳。
有关世界科幻文学简史的文章
不过“坏科学”这个词却已经流行开来。这使得“坏科学”科幻在选题上比较接近科技现实,技术细节描写丰富。这次大战几乎是“坏科学”集中表演的舞台,杀人技术的效率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到了六十年代,“坏科学”已经成为科幻题材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2024-03-30
美国作家爱伦·坡受此影响,创作了短篇《莫洛街血案》,被公认为侦探小说的开山之作。在美国出版界最近的读者调查中,侦探小说读者与科幻小说读者在全部读者中的比例不相上下。无论从产生渊源、思想性,还是结构特点,侦探小说和科幻小说都有很高的共同性。这段评价对于科幻小说也是适用的,它指出了侦探小说与科幻小说的内在联系。......
2024-03-30
六、本书的价值以中文形式出版的科幻史著作,本书并非第一部。这本书收集、整理了截止到当时的中文科幻资料,包括中外名家、名作。首先,本书从中国人的角度来叙述世界科幻史。但对于我们则不同,科幻如何在这些亚洲国家生根开花,对中国科幻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参考价值。《彩图科幻百科》与《科幻小说史》介绍了俄罗斯、日本、甚至印度等非西方国家的科幻作品,但就是没有提到中国。......
2024-03-30
科幻作品价值与其他文学作品价值的不同之处,往往在于它刺激了公众对某个科技领域的兴趣。对于科学研究而言,这涉及到优先权的判定。“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发明了潜艇”便是个典型的错误案例。《海底两万里》并没有首创“潜艇”这个设想,而是产生于潜艇科技的发展高潮中,它体现了作者对潜艇技术的关注。一些科幻作家,比如凡尔纳,还会在作品里以注释或者人物对话的方式,告诉读者自己的构思来自何方。......
2024-03-30
尽管斯威夫特对科学持有异议,但他的创作却明显受到“怯魅”的影响,有意地回避神迹和魔法。不过,视科幻小说的诞生为受到科学界“怯魅”这一社会大背景的影响,并不是说奇幻小说与科幻小说相比是一种低级落后的文学。笔者的意思是,在“怯魅”过程的影响下,科幻小说最终与奇幻小说区别开来,拥有了自己的独特的个性。......
2024-03-30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批以理性态度展望未来的作品。一九〇二年一月二十四日,威尔斯在英国皇家学会的一次演讲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研究未来的科学。而在今天,它已经是一只被打翻的死老虎。而在二十一世初的今天,许多女性已经选择了剖腹产。但在晚年,赫胥黎甚至亲自参“无害毒品”的研制。......
2024-03-30
当然,还有一些研究家找到更早的科幻小说,延长了科幻文学的“年龄”。代达罗斯嫉妒外甥的天才,将其杀害,结果被判有罪。代达罗斯逃到克里特岛,被国王收留,并同当地女人生下了伊卡洛斯。......
2024-03-30
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伪科学活动能够进入科学领域,甚至正式申请课题,在正规科学刊物上发展,许多人分不清它们是科学还是伪科学。如果要讨论投入伪科学阵营的科幻作家,罗恩·哈伯德这个名字是躲不开的。在两次大战期间,伪科学已经大量进入了科幻小说。......
2024-03-30
相关推荐